众声喧哗 短评

热门 最新
  • 18 事多疲狸 2014-03-01 23:40:09

    到了书的后半散文部分,文字变得更匠气和晦涩了起来。王安忆确实是很勤勉的人,如果是迟子建是天才的儿童,王安忆就是勤奋的高中生,下意识地补拙。但是利弊各半,比如散文部分,过于雕琢落入了某种伪哲学的圈套里,反而很难引以共鸣。王的优势还是在于小说,那种用字的审慎正合乎她写上海人,弱化情节也算独有特色。散文需要悟性。同理,她学生张怡微也一样。17.

  • 11 坦克手贝吉塔 2015-12-31 14:52:40

    《众声喧哗》的设定还行,叙述绵密、栩栩如生,光线和语言都有动人之处,但整体内容却又十分空洞,失重感强烈;其余几个以物来驱动、演绎出来的小说,也算不上是成功的实验,实际上也并不实验,主要是难看。

  • 7 btr 2013-02-10 19:03:48

    (1) 中篇写寻常的上海市井故事,但写法很独特。以语言的限制写人际交流,用时间、光影、季节的演变写这里的寂静与那里的喧哗。写“语言的奇观”和那些“非物质的物质”。(2)除《套娃》外的五个短篇:“用概念去记录”-小说的物质部分。(3)常用词分析:流丽-疏阔-洇染-颟顸(mān hān)-局面。(4)“词语真是个笨东西,概念真是个笨东西,它就想不出多几个同义词,使存在变得稍微稳定一点。”(P187)

  • 2 张怡微 2013-01-28 22:54:13

    去绍兴的火车上读完。物质性+陌生化。小说物质性研究最近真是太热了。纯物质性小说倒是不多见。

  • 1 waits 2013-02-25 10:58:29

    豆瓣简介坑人啊,哪里有6部短篇小说?只是6个小随笔而已。另外,《众声喧哗》这个题目,可以说是对作者小说风格的一个反讽。

  • 1 沁云 2013-11-22 11:44:06

    早已熟悉了王安忆这种进一步退两步的细碎写法,谈不上好恶,只是早就腻了。好看还是有保证的。2000年之后的作品最喜欢「启蒙时代」,因写法略为冷峻一些。除「众声喧哗」,其余几篇与其说是小说,倒更像散文。

  • 2 朴芽花花 2013-12-23 08:54:30

    好像不太适合写中篇啊。可能因为长篇写太好,中篇总觉得没用上十成功力。

  • 2 鈴木真実 2015-10-04 22:01:57

    不要再拿她和Eileen比了,根本比不了

  • 1 2014-11-15 12:50:06

    写的是个什么鬼,几乎没有任何的故事性和戏剧冲突,有的就是冗长不知所云的拖沓的描写,谋篇结构差的要命。如果严肃文学就是这样的东西的话,它真的比通俗文学要来的不实在和低俗。

  • 2 戴夏 2015-03-01 17:55:17

    读到三十几页兴奋到不能自持地来标注,《众声喧哗》这个中篇太精彩啦!无论是文字意境还是人物塑造上王安忆都太老练成熟了!比长恨歌的叙述还要高一个级别!也猛然体会到为什么王的小说改编成电影都有点索然,因为每一句都映入眼帘自成电影啊,那种细致到尘埃里的微观体会是成片电影没办法做到的啊!

  • 0 邓安庆 2013-02-04 09:22:05

    书才近两百页,中篇小说《众声喧哗》占了一半,剩下的是几篇新写的散文。这样的内容不足以撑起一本书啊。王老师的散文延续着《爱向虚空茫然中》的风格,从极细腻的感性观察中生发出抽象的思考,读起来硬而碎。

  • 1 Mr. Infamous 2013-09-30 22:49:58

    《众声喧哗》这个中篇实在是大爱,喜欢王安忆这种绵里藏针的路数,跳跳荡荡,虚虚玄玄,想不到的陌生人间的触碰与契合,简约嘹亮得让人心动。忽而变数闪耀,忽地一记,又是原初那段。其他几个短篇,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喧哗众声,都讲一个理物,又各种与人无关。絮絮叨叨,颠颠扑扑,自圆其说,强词夺理,绕晕了,似乎整个世界的哲理都在,又似乎只是虚空的疯人絮语。在飞机降落时看《闪灵》,同是飞机上的光粒,甚是奇妙。

  • 2 丛林宜歌 2013-03-09 23:55:08

    一篇不错的小说+几篇精致无趣的概念

  • 0 欢乐分裂 2013-02-22 19:33:26

    首篇同名基本是阿姨擅长的市民套路,市井里见光阴流转,数纽扣以见禅悟道,百姓算计的粒粒日子,俗气中蕴大智慧,可惜没拉成至少中篇;后面几个短篇基本都是状物描写,和整本书的主题倒也契合,以物品静态的存在反衬时间、声音动态的流动;读得不过瘾。

  • 0 铲铲 2013-08-09 10:13:26

    第一篇还行,后面就一般般。话说好久没看这种细微的笔触,略吃不消啊。

  • 0 魏小河 2013-08-25 21:14:06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人物各个丰满立体。作者用语言织成的这张网把现实隔绝开,你读进去,就要沉下去,沉下去,就会感受到那种与现实决然不同的时光体验,这或许就是读小说的乐趣吧。

  • 0 冬惊 2014-01-29 10:19:38

    第一个小说很有意思,后面散文看不下去

  • 1 鲁闽 2015-02-24 13:21:24

    六叶带欧伯伯去的那个服装城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关门的中关村电子城,既是别有洞天,也藏污纳垢。我们在那里得到过也失去过,一旦它们消失了,我们也不会留恋,但也说不上背叛。人生好似过桥,不走回头路,可如果拆了已经走过的桥板,我们也就无法再前进。后面几篇与爱情有关的短篇,属于王安忆小说中的另一路数,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欣赏。

  • 0 海岸 2019-05-08 08:37:26

    王老师2012年的小说,搭了6篇短随笔,合集。老派宁波人欧伯伯有意思“不要急!”“老了无所谓了” 结尾极有画面感“夜市像从七浦路切下来的零碎散落到此 离乡背井,于是人们悄然中速速动作。压抑声气却有一股广大喧嚣从水泥路下升起,布满,天地间都是嘁喳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