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短评

热门
  • 13 大甜甜~~ 2013-07-17 21:35:58

    修订基本没有,反而多出来几个错别字。读这本书也实在是因为国内讲礼仪制度讲得还算通俗易懂的,除了彭林,想不到第二个人了。我唯一就觉得他对这套东西没有哪怕一点点批评的眼光,还是要不得的。

  • 4 香凝 2017-10-07 13:17:43

    作为一个入门,实在是不错的了!语言算得上直白简单,把一些很基础的东西(通常也是如果直接开始读原典感觉摸不着头脑的地方)解释的很清楚。知道下一步该从哪些本书读起比较符合自己的计划了

  • 1 戮世摩羅史仗義 2024-11-18 16:09:55 浙江

    读着觉得非常亲切,总在想:“中国人”并不是黑头发黄皮肤,也不是都说中国话,而是对礼乐文明的自然传承,这种传承是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的,就是天生自带的。中国孩子出生起,并不是个个生来特别聪颖,不用教就什么都懂,但是无论这个孩子长大了做个什么样的人,是经商、从政还是做个送外卖的,ta都自然而然地会接受“孝”,今日的人们未必像古人做事还拿三礼来自我要求,今天的父母也能够理解孩子因为工作忙,所以某个周末不回家,但如果孩子过年那顿年夜饭都不回家去吃,那么一定是会被全家和友邻唾弃的,这种就是“孝”的折射,而今天的中小学教育中是不包含三礼的课程的,这样的普遍认知是中国的礼乐文明作为基因自带的记忆的缩影,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而越是对“礼”有所认识,对自身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也更为强烈

  • 3 过客 2013-10-21 19:26:49

    #淘书偶记#彭林先生在《百家讲坛》的节目没听过,但彭林先生编的书,我见一本爱一本。此书虽小,却细致而微,还颇能知道日常生活。《易》云:『百姓日用而不知』。知礼,则知之也。

  • 1 泽雷随 2025-03-11 10:06:10 山东

    丧服关系图错误一大堆(不会倒推,读古书不细心琢磨导致),“隋祭”的解释不对,“阴阳厌”错位……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学者,竟如此草率,丢人现眼。哎…浮躁的社会风气,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

  • 1 2015-03-17 17:39:28

    写论文参考,可惜没有注释和参考文献,带来些麻烦。美国汉学家每本著作在书最后都会附长长的参考文献名目,学术的进步与否和严谨之高下在细节处可见一斑。不过就知识归类和普及来看,的确是大家都应该翻阅的一本礼仪知识书,不是教程,而是从文化的高度看中国式礼乐的宗教性和精神维度。

  • 0 松松發🤍 2014-11-10 18:28:22

    以先秦禮為主。编辑不严,略有错字。世事境遷,無盡感慨。

  • 1 文孟先生 2022-10-03 01:35:37 湖北

    经典作品。

  • 1 北青萝 2022-05-15 21:55:01

    较好的入门书,侈于介绍而俭于批判。

  • 1 宇文飞升 2022-05-21 14:46:38

    遽以三礼经典记述,还原古代礼仪文明。以古解古,有知乏识。

  • 1 薇妮 2022-04-26 09:20:59

    不学礼 无以立

  • 1 子颀🍑 2016-08-03 18:48:05

    翻完,不错的通俗读物。

  • 1 oakma 2015-03-02 10:12:55

    书写得不错,用比较浅显的文字,将中国古代礼仪展现出来。个人比较喜欢前四章的内容,后面具体的礼仪,非常繁琐,我不是特别感冒。书中多次提到中国古代礼仪,还保留在韩国,可谓礼失求之野的真实写照吧。

  • 1 盘水 2018-08-26 11:33:02

    补了不少盲点。备课良参。

  • 1 J&W 2016-02-22 11:45:22

    新年开门红,就是这错讹混乱的槽点多了点。

  • 1 園田蕪狐 2019-05-10 00:41:34

    读三礼原典以前,可以用此书大致把握古代礼仪。

  • 0 wumingzhi 2025-05-11 15:14:48 北京

    清晰可读。

  • 0 debbietaro 2017-03-20 09:18:27

    单纯翻完……

  • 0 小朱优作 2018-01-19 12:15:13

    礼尚往来,有往来就有情谊在里面。同语言一样,礼仪随着时间演变,到今天汉语文化圈里仍然可以看到华夏文明的影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