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的书评 (74)

芝麻小元宵 2014-06-16 22:57:31

会讲故事的人

连续看了几本格拉德威尔的书,不得不说,他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且技巧非常高超,各种例子手到擒来,集合社会学、经济学等各方面,有趣,但局限之处也在于风格固定,可以预测到书的走向。他令人赞叹的地方是能够从各种生活现象提炼出别具一格的观点,并表达地引人入胜,虽...  (展开)
大石落地 2014-06-23 10:01:43

从写现象到变成现象

从《引爆点》到《异类》,从《眨眼之间》到《逆转》,格拉德威尔一直在人们渴望成功这块基石上,漂亮地整合各种种心理学研究结果,然后落实成为助益生活的实践指导:个别人物、附着力和环境威力;一万小时理论和出生优势;理性抑制作用、相对剥夺理论……每一本都妙趣横生,每...  (展开)
过水忘川 2014-06-23 13:27:38

优势与劣势的再定义

2014年的世界杯小组赛频出冷门,西班牙队的铩羽而归被称为“王朝的覆灭”。这是西班牙队16年来首次小组赛遭到淘汰,被众人看好的卫冕冠军为何会提前出局?而人们的分析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本书中的叙述不谋而合。西班牙队皇家风范的打法,加之长期赛事的展现恰恰是他们...  (展开)
胡阿忧 2014-06-20 18:04:47

天翻地覆的变化

《逆转》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认识格拉德维尔应该是从《引爆点》开始的,其活跃的思维、跳跃的想法让人印象深刻。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对他叙事风格和大体逻辑稍有了解后,吸收这本书的知识和养分得心应手就变得——因为习惯了,所有就更容易吸纳;因为熟悉了,所以就更...  (展开)
丧心病狂刘老湿 2014-06-16 17:53:16

一盘美味的鱼香肉丝

说来有趣,格拉德威尔的几本书被引进国内之后,书名大多是直译而来,未做太多变动。只有这本,名字硬生生的从《大卫与哥利亚》译成了《逆转》。大抵国内不像西方那般圣经故事人人皆知,所以说到大卫,可能还有人拍拍脑袋能想起来是个颇为著名的健硕裸男,说道哥利亚,那...  (展开)
庄常飞 2013-11-13 16:47:06 Allen Lane2013版

有失水准之作

大卫赢了歌利亚是否是奇迹?在畅销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看来,以弱胜强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在其新作《大卫与歌利亚》中,格拉德威尔列举了大量人们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的故事。 《大卫与歌利亚》的一个章节写到了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案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  (展开)
Longz 2015-09-20 23:30:25

世界不是方程,起码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要和几位分享的是美国畅销书作家Gladwell的《逆转》,之前曾在做文章时听同事介绍,并看完了其中的一章,还引用了其中的“三振出局”法案的故事。这次在从西藏回程时读完了这本书的全本。 记得当时在找这本书的时候英文名老是写错,搞不明白为什么译作中文《逆转》的英文...  (展开)
伊娃 2015-02-27 16:31:30

那些有力量的文字

1、PXIII 人们面对巨大的挑战,并不得不做出回应。我是应该按规矩办事,还是遵从自己的本能?是要坚持还是放弃?是回击还是选择原谅? 2、PXVI “大卫与歌莉娅”故事,用来比喻不可能的胜利。 3、PXIX很多人不知道力量也可以有其他的形式:打破规则时产生的力量,用速度和...  (展开)
小林子 2014-06-17 16:19:17

当故事书读

不得不承认,格拉德威尔讲故事的水平非常了得,历史典故、现实案例、名人名录,都是信手拈来,弹指间不费吹飞之力,功底足见一斑。故事很是精彩,二百多页的书,基本是逐字逐句读完,真是很久没有过的阅读体验。考虑把作者其他畅销书找来翻翻,也考虑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将...  (展开)
J.T. 2019-03-13 17:35:38

以弱战强的艺术

原书名没有说以弱“胜”强,虽然马尔科姆在以David and Goliath为书名时,暗示了逆袭的意思,毕竟大卫战胜了哥利亚,但是他的副标题是弱者和挑战强者的“艺术”,或者更准确说是“技术”,就像那些流行的”谈话的艺术“应该是”谈话的技巧“,“社交的艺术”应该是“社交的技巧...  (展开)
aaron 2015-03-11 20:13:28

《逆转》:小矮个如何打败大只佬?

推介指数:三星。只看前五章就行了。 在谈这本书的读后感之前,先来看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 如果你买了一副球拍和一个球,它们的总价是11块钱,而且球拍比球贵10块钱,那么这个球是多少钱? 1块钱——这是第一时间就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答案吧? 但是错了,如果球是1块钱,...  (展开)
dhl 2013-11-11 15:33:02 Allen Lane2013版

David and Goliath-书名就是一切

看报纸的时候,读到Stephen Fry特别想采访一下该书作者。私下里想,这定是一本幽默滑稽,火花四溅的书?读后才发现,这是一本偏正经的书。所以无多少幽默,火花吗......应该会见仁见智。 书的主题就在书名里。David以弱胜强,力克Goliath,揭示一个道理,劣势可能并非是劣势,...  (展开)
重燃阅读 2013-12-04 22:38:06 Allen Lane2013版

强非强弱非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2000年的畅销书引爆点Tipping Point开始,作者Gladwell总是能从我们日常接触到事实出发,然后从另外一个不平常的角度去发现从而得出一些令人惊讶的结论。在这本最新的David and Goliath的著作中,他从一个广为人知的古老故事年轻大卫战胜巨人歌利亚的故事,来表明书的主旨:t...  (展开)
我是大猪:) 2016-06-06 21:13:15

<逆转> 读后感

2016/06/06 20:42 <逆转> 前言 歌利亚 思考 强者的优势是什么,弱势是什么? 弱者的优势又是什么,优势是什么? 拿优势去打败别人的弱势. 第一部分 劣势中的优势(以及优势中的劣势) 勇于思考和跳出强者用社会画出来的圈套,跳出来思考问题,找到问题核心和自己的优势。 选...  (展开)
steveapril 2016-02-19 14:56:34 Allen Lane2013版

野百合也有春天(David and Goliath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的其他三本书我都很喜欢(或者说曾经很喜欢),the tipping point, outliers, blink,都是几年前读的,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的是作者不循常理看问题的视角,用英文怎么说,eye-opening,thought-provoking,原来那些我熟视无睹的事情还可以换个角度重新理解。知道这本书也有两...  (展开)
坠咽 2016-01-23 20:45:37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逆转》——如何看清优劣?

事物的两面性都是在相对的情况下体现,只有在对比的情境中才能体现出优劣。那么如何分辨事物的优劣?优势与劣势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弱者真能逆袭强者吗?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逆袭》正是讲述此类问题的书。 《逆袭》的原书名叫“大卫与歌利亚”,书的开篇引用圣经中大卫...  (展开)
shane 2015-07-11 19:28:43

值得一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其实魅力不在于文章的观点多么新颖,而在于作者本身的讲故事魅力。 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如亲身经历般的故事内容让读者再此体会一个早已被公认的道理: 凡事都有两面性,事物本省是矛盾。 但是这样简单的道理被作者用自己思维加工后,犹如新思想般让人豁然开朗。 社会...  (展开)
网上一梦 2015-04-26 22:10:07

逆转的三个表现形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逆势中的优势 1.对抗中,不要用强者擅长的方式做事。 没打过篮球的篮球教练,带领青少年弱队以全场紧逼(强队不适应)的战术取得全美冠军);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对方的弱点,用自己的强项攻击(“弱者”大卫远距离投石击败行动缓慢的“强者”歌莉娅)。 2.物极必反——倒U型...  (展开)
祖师谷大藏 2015-02-25 17:23:04

如何反败为胜还需要探讨

本书大部分讲的感觉有点跑题,如何逆转——反败为胜,或是本书副标题所讲的“弱者如何找到优势,反败为胜?”并没有说清楚。倒是谈到了一些心理现象,而本书,既没有提出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 弱者为什么战胜强者的原理也没有讲清楚,这一点中国古人就讲...  (展开)
弱水三千 2014-10-06 18:25:10 Allen Lane2013版

David and Goliath: 内容零散,观点不新鲜

这又是本拖了很长时间才看完的书,主要因为不好看。这应该是Gladwell的诸部著作里最差的一本。他走的还是老路子,综合心理学社会学里的发现来探讨一类社会现象。这次讲的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理。开篇的一章讲圣经中David and Goliath的史实,指出小放羊娃的胜利不是偶然。...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4条)

订阅逆转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