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为什么1956年的希望和期待会转变成1957年的失望和消沉;
为什么中共八大在1956年确定了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方针路线,到1957年却反其道而行之;
为什么毛泽东已经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到头来还要重蹈斯大林的覆辙,为什么中共一代精英百般思索却做出了如此选择,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波兰、匈牙利危机中,中国充当了什么角色?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试图利用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史料,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的创作者
· · · · · ·
-
沈志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前半生,档案砸掉了沈志华的饭碗;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
【个人撰写著作】
《經濟漩渦 : 觀察冷戰發生的新視角》,2022年。
《冷戰在亞洲:沈志華演講錄》,2018年。
.《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1945-1976)》,2017、2018年增订。
《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2016年。
《朝鮮戰爭再探 : 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2013年。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2013、2024全本。
《冷战的再转型 : 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2013年。
《冷战中的盟友 :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2013年。
《冷战在亚洲:朝鲜...
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前半生,档案砸掉了沈志华的饭碗;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
【个人撰写著作】
《經濟漩渦 : 觀察冷戰發生的新視角》,2022年。
《冷戰在亞洲:沈志華演講錄》,2018年。
.《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1945-1976)》,2017、2018年增订。
《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2016年。
《朝鮮戰爭再探 : 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2013年。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2013、2024全本。
《冷战的再转型 : 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2013年。
《冷战中的盟友 :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2013年。
《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2013年。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2013年。
《冷战的起源 : 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2013年。
《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2013年。
《解密三十八度线: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2013年。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合著,2011年。
《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 : 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合作整理,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卷 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1956–1957)》,2008年。
《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 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合著,2006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1998年天地版、2007、2013年修订、2017年再版。
《苏联专家在中国》,2003年,2009年修订,2015年再版。
《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2002年。
《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2000年。
《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合著,2000年。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1999年。
《朝鲜战争揭秘》,1995年。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1994年。
《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1898至1991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1993年。
【主编著作】
《冷战启示录: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2019年。
《窥视中国 : 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2019年。
《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2018年。
《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2013年。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 : 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的外交取向 (1945-1972)》,2011年。
《脆弱的联盟 : 冷战与中苏关系》2010年。
《冷戰與臺海危機》,2010年。
《金门:內战与冷战 : 美、苏、中档案解密与研究》,2010年。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专题史研究(1917-1991)》3卷,2009年。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2卷,2007年,2011年增订版、2016年再版等。
《贺齐世荣先生八十华诞学术文集》,2006年。
《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2006年。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2004年。
《文白对照全译<明通鉴>》,1994年。
《资治通鉴大辞典》,1994年。
《文白对照全译通鉴纪事本末》,1994年。
《白话续资治通鉴》,1993年。
《白话资治通鉴》,1993年。
【主编档案集】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2002年。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8卷,2009年。
《俄国解密档案:新疆问题》,2012年。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2卷2015年。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2015年。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转型档案文献编目》9卷,2019年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知识分子会议:中共的认识和政策调整
中共对知识分子地位的再认识
动员全党解决知识分子的问题
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政策调整
知识分子的双重反应和精神诉求
· · · · · · (更多)
第一章 知识分子会议:中共的认识和政策调整
中共对知识分子地位的再认识
动员全党解决知识分子的问题
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政策调整
知识分子的双重反应和精神诉求
第二章 非斯大林化:苏共二十大及中共的反应
苏共二十大路线的实质
非斯大林化现象的由来
中共对苏共二十大的反应
第三章 反冒进:中共关于经济建设方针争论
毛泽东主张反“右倾保守”
周恩来提出反“急躁冒进”
中央决定改变经济建设方针
来自莫斯科的意见支持周恩来
反冒进在中共全会的集中表现
第四章 中共八大:为什么不提“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本人提出和赞同的建议
来自斯大林和苏共中央的压力
中共对反“个人崇拜”的态度
第五章 “波匈事件”:中国的反应及态度转变
苏联要求中共协助处理东欧问题
中共对波兰危机的看法和立场
毛泽东在匈牙利事件中的作用
第六章 周恩来穿梭外交:中国开始介入东欧事务
波兰危机和匈牙利动乱的余波
周恩来三国之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新的基础上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第七章 人民内部矛盾:中共对东欧危机的思考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不同声音
“波匈事件”和斯大林问题再讨论
中国社会的反应和“少数人闹事”
中共采取的各种让步和安抚措施
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注意思想动向
第八章 “开门整风”:毛泽东决心整顿共产党
毛泽东着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整风动员引起两种根本对立的反应
刘少奇与毛泽东的不同关注
毛泽东决定提前进行“开门整风”
第九章 莫斯科会议:走到顶点的中苏同盟关系
毛泽东主张开会解决问题
中共为开好会议所做的努力
毛泽东在莫斯科“指点江山”
后 记
附录一 征引和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试读 · · · · · ·
1956-1957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是不寻常的年度,其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是这两年的反差极大。或许可以这样说,在中国,1956年春光洒满大地,1957年阴霾笼罩天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国人曾寄予无限希望,而中共领导人虽经历思考,最终却做出了令人失望的选择。 所谓希望,是说1956年初基本完成所有制的改造以后,中共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北京大学气象系四年级学生胡伯威的批评则尖锐得多,也最具代表性。10月27日,胡伯威致信《人民日报》,指责中国报纸对所发生的国际事件封锁消息,他说:“报纸应该尊重自己的读者,将事物真面目不加修改和粉饰地反映出给读者”。“一个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建筑在对事物的真实情况的了解上的人,才名副其实地是思想有自由的人”,而在中国,“只有报纸来提供这种自由”。他严厉地指责《人民日报》关于波兹南暴动以及“波匈事件”的报道“粉饰现状”,报喜不报忧,“令人作呕”。信中表达了一个善于思考的中国大学生对民主和自由的看法:“我坚决相信民主自由的充分发扬,人权和人的尊严得到真正的(不是口头上的)重视,党的宣传工作忠实地遵从这些原则,才能把人民群众真正放到主人翁的地位,这才对社会主义有极大的好处,人民群众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会变得聪明,成熟,有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热爱之情,才能以雪亮的眼睛来防止和消灭种种可能发生的弊病,消灭骑在群众头上的官僚主义和腐朽倾向。”胡伯威的来信已经超出当时执政党意识形态所能容忍的程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社会的反应和“少数人闹事” -
11月初,毛泽东委托他的秘书兼英文翻译林克到新华社,找国际部主任王飞、副主任李慎之等人座谈苏共二十大以后的情况和问题,他们提出了议会民主、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分权削权、选举制度以及“大民主”和“小民主”等问题。李慎之还具体提出,应制定一个还政于民的五年计划;在小学和中学设立公民课或宪法课;建立宪法法院等,他自以为这是“想毛主席之所想,好毛主席之所好“。 结果呢?毛泽东在讲话中特别提到:“有几位司局长一级的知识分子干部,主张要大民主,说小民主不过瘾。他们要搞的大民主”,就是采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国会制度,学西方的“议会民主”、“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那一套。他们这种主张缺乏马克思主义观点,缺乏阶级观点,是错误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不同声音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间地带”的革命 9.0
-
- 读史求实 8.5
-
- 西安事变新探 8.9
-
-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9.0
-
- 最後的「天朝」 9.2
-
- 学问有道 8.5
-
-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9.0
-
-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8.8
-
- 冷战的转型 8.6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收一本《思考與選擇》,有的私信。 | 来自山前 | 3 回应 | 2025-01-18 11:55:53 |
正版盗版对比图 | 来自联邦走马 | 2 回应 | 2024-11-07 15:06:52 |
转全新正版中朝关系史 | 来自greattree | 2024-10-29 17:45:22 | |
出一本全新塑封 | 来自半思半梦半时光 | 2023-12-11 18:57:23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民国那些事 (圣)
- 时代的一粒粒沙 (向西)
- 公民社会类撰稿书目 (扭腰客)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鳳凰讀書2013年度好書TOP100 (451½°F™)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的评论:
feed: rss 2.0
61 有用 江凌云 2013-04-06 22:28:38
沈志华显然在中苏史方面钻得极深 但文笔和东拉西扯的能力比起杨奎松差得不少 此书主题非常吸引人 其实只是多篇论文合辑 算不上专著 连贯性也不太好
13 有用 柏林苍穹下 2013-08-29 19:51:24
1956-1957年,中国如何重蹈斯大林主义之路。
52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3-02-27 11:24:53
据作者在后记里介绍,这本书本想写成分析从百花齐放到反右运动的演变原因的专著,却因为无法通过审查,只能出成关于这一时期作者论文的合集。即便如此,本书仍然足够精彩,在中苏关系、对毛个人崇拜的演变逻辑、中共对待知识分子态度转变原因等方面都有客观而独到的分析。就目前的出版尺度而言,已经是一本非常好的中国当代史著作。
2 有用 Mulan 2013-07-02 15:41:35
很牛的书,最近有正事,这本就不认真读了,先打五星。
2 有用 睢园绿竹 2016-05-31 22:52:01
超级棒的一本书,含金量很大。作者不愧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虽然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却没有瞎掰的感觉。最后一章我感觉看早了,知识储备不够,有点迷糊。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