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学药理的学期误打误撞看了这本。。现在觉得实验室那些留南开读博的真是拿前途逗比。。。
所有的老板都是push的,只是有急躁的、温和的和有人格魅力提点的push等区别
前半截写得比后半截好多了。如果说科学家分为狐狸和刺猬这两种风格的话,本书师承链里惺惺相惜代代相传的都是清一色的狐狸型,不同之处则体现在个人魅力和人品。注意到某人身上显然有这些类人的影子。另外,我个人对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出炉和重摄取现象的发现这两段小科学史很喜欢,每一个如今看来稀松平常的教科书知识的背后都有着“尤里卡”式的生动故事。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师承链上的一环;小圈子群体对学术发展利弊很难说;对他人的研究工作要客观评价;别把这本书当作成功学教程。
遗产 布罗迪——阿克塞尔罗德——斯奈德——柏特
马太效应
香农 布罗迪 阿克塞尔罗德……个个导师都有独特风格 当然 他们都是精英 超级聪明超级博学超级勤奋超级高效——甚至自己每天睡觉1-2个小时 也渴望他们团队如此工作 o(╯□╰)o 不出成绩是不可能的 看这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 离这些人的距离是有多远 必须加油了
不是变的想做生物,但是想当老板了。。。@近池山人
我一直向往着有一个真正的导师,或许源于自我惰性,或许是某种fantacy。于是在哲人石从书里看到这本书。 读完之后,多了些烟火气,对生物科学这几十年的发展多了几瞥。
流水账
围绕NIH相关的四名有师承关系的顶尖科学家,展开关于科学传承、科研活动组织模式、科学优先权争夺、科学家人性等的精彩刻画,同时也生动展现了二战前后NIH的发展历程和生命医学领域的突破创新。关于优先权争夺和科研风格的描绘尤为有趣,最后两章对四位科学家职业生涯末期的回顾令人为“科学”和“成为顶尖科学家”折服并感动。虽然书中难免各种生化名词,仍不失为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科普著作。
我看的时候就觉得我大学科学社会学的读书笔记能有点用,然后书的倒数第二章就真的出现了……
因为作者毫无自然科学背景,所以有些地方写的着实搞笑,相比匈牙利人或者沃森的书直接就弱了。读到最后颇有些凄凉,特别是写布罗迪因为疾病缠身再也无法看看PNAS,只能插着耳机看电视的场景。另一边他的徒孙斯奈德春风得意钞票大把……当然最悲剧的还是我自己。这本书告诉读者,进不了顶尖科学家的那个小圈子,你丫还混什么混!
2019/11
大牛带大牛的故事,老板与学生的传承和争斗~也算是药学的一部小历史吧~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其中一位眼睁睁的看着被赶走的学生拿到诺奖时的那份五味杂陈的心情。。。
最后两章看得太难受,最后都逃不掉被疾病和衰老吞噬的结局
不懂背景真是味同嚼蠟😞 只記得那個「設計院子」的比喻,「大家一起共事,很難說是誰的主意」。天才的氣味似乎確實能讓人聰明幾分呢。
师承链。拉近了对神圣科学的距离。激情、天赋、直觉与运气缺一不可。
全书基本围绕香农-布罗迪-阿克塞尔罗德-斯奈德-柏特这条师承链,穿插彼此的关系以及入行契机,骨肉是他们的研究内容,整体感其实挺强但药理学我真的一窍不通所以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阿克塞尔罗德真是唯一一个在师承链里保持跟徒弟完美关系的人啊……另外好多抗抑郁药的发明也是基于他的研究,多谢啦!
只有在实验室真正待过的人才知道里面的故事是怎样惊心动魄。
> 师从天才
8 有用 梦喃 2014-11-19 11:18:33
在学药理的学期误打误撞看了这本。。现在觉得实验室那些留南开读博的真是拿前途逗比。。。
6 有用 Blueberryfield 2014-08-10 12:57:14
所有的老板都是push的,只是有急躁的、温和的和有人格魅力提点的push等区别
3 有用 私享史 2015-05-30 20:04:38
前半截写得比后半截好多了。如果说科学家分为狐狸和刺猬这两种风格的话,本书师承链里惺惺相惜代代相传的都是清一色的狐狸型,不同之处则体现在个人魅力和人品。注意到某人身上显然有这些类人的影子。另外,我个人对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出炉和重摄取现象的发现这两段小科学史很喜欢,每一个如今看来稀松平常的教科书知识的背后都有着“尤里卡”式的生动故事。
3 有用 hep-th 2019-09-30 22:46:54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师承链上的一环;小圈子群体对学术发展利弊很难说;对他人的研究工作要客观评价;别把这本书当作成功学教程。
2 有用 Rapheal 2014-09-19 13:47:03
遗产 布罗迪——阿克塞尔罗德——斯奈德——柏特
1 有用 shizhao 2019-07-14 11:48:42
马太效应
1 有用 婉菁 2015-11-19 11:45:28
香农 布罗迪 阿克塞尔罗德……个个导师都有独特风格 当然 他们都是精英 超级聪明超级博学超级勤奋超级高效——甚至自己每天睡觉1-2个小时 也渴望他们团队如此工作 o(╯□╰)o 不出成绩是不可能的 看这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 离这些人的距离是有多远 必须加油了
1 有用 . 2014-04-26 12:35:11
不是变的想做生物,但是想当老板了。。。@近池山人
2 有用 pearsir 2018-02-22 15:36:53
我一直向往着有一个真正的导师,或许源于自我惰性,或许是某种fantacy。于是在哲人石从书里看到这本书。 读完之后,多了些烟火气,对生物科学这几十年的发展多了几瞥。
0 有用 人造人 2013-08-11 21:47:55
流水账
0 有用 CRO007 2014-10-30 00:28:59
围绕NIH相关的四名有师承关系的顶尖科学家,展开关于科学传承、科研活动组织模式、科学优先权争夺、科学家人性等的精彩刻画,同时也生动展现了二战前后NIH的发展历程和生命医学领域的突破创新。关于优先权争夺和科研风格的描绘尤为有趣,最后两章对四位科学家职业生涯末期的回顾令人为“科学”和“成为顶尖科学家”折服并感动。虽然书中难免各种生化名词,仍不失为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科普著作。
0 有用 糖糖candynight 2014-12-28 23:07:12
我看的时候就觉得我大学科学社会学的读书笔记能有点用,然后书的倒数第二章就真的出现了……
0 有用 ignoreme 2013-05-20 23:31:50
因为作者毫无自然科学背景,所以有些地方写的着实搞笑,相比匈牙利人或者沃森的书直接就弱了。读到最后颇有些凄凉,特别是写布罗迪因为疾病缠身再也无法看看PNAS,只能插着耳机看电视的场景。另一边他的徒孙斯奈德春风得意钞票大把……当然最悲剧的还是我自己。这本书告诉读者,进不了顶尖科学家的那个小圈子,你丫还混什么混!
0 有用 上善若水 2019-08-29 02:30:44
2019/11
0 有用 清寒晓天 2014-11-07 20:08:40
大牛带大牛的故事,老板与学生的传承和争斗~也算是药学的一部小历史吧~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其中一位眼睁睁的看着被赶走的学生拿到诺奖时的那份五味杂陈的心情。。。
0 有用 喵小T 2013-09-03 04:36:36
最后两章看得太难受,最后都逃不掉被疾病和衰老吞噬的结局
0 有用 Pope怯懦懦地 2014-10-18 01:04:41
不懂背景真是味同嚼蠟😞 只記得那個「設計院子」的比喻,「大家一起共事,很難說是誰的主意」。天才的氣味似乎確實能讓人聰明幾分呢。
0 有用 momo 2020-02-04 19:17:47
师承链。拉近了对神圣科学的距离。激情、天赋、直觉与运气缺一不可。
0 有用 苍★☆☆☆☆ 2018-02-06 19:10:40
全书基本围绕香农-布罗迪-阿克塞尔罗德-斯奈德-柏特这条师承链,穿插彼此的关系以及入行契机,骨肉是他们的研究内容,整体感其实挺强但药理学我真的一窍不通所以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阿克塞尔罗德真是唯一一个在师承链里保持跟徒弟完美关系的人啊……另外好多抗抑郁药的发明也是基于他的研究,多谢啦!
2 有用 tsou@angew.chem 2013-03-27 01:11:15
只有在实验室真正待过的人才知道里面的故事是怎样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