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作者邓子勉教授在广泛翻阅大量的明人诗文集、笔记以及各种丛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搜集明代词学相关资料,共收录700多位文人的词话万余则,计400多万字。本书是学术界首次对明代词学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因此该书的出版对推动明代词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明人论词不重体分性殊,常羼入诗、曲之体,上溯往古,殆一之以音乐文学。此未尝不可目之以别样的尊体,唯零散论述仅成共识之底色,未能产出体系化的著作群。明人词论多尊尊而已,尤重盛唐北宋诸贤,南渡后人几无齿及,或当时文献局促故;又明人多以词酬应往来,实伤格调,词话亦颇及此,令人气馁。是书搜辑丰赡,稍及“词”之一字者便即收录,稍不免滥收之嫌。
首先尽可能采用明刊本,或影印的明刻本;其次为清刊本。广泛搜集上千种明人著作,从中辑得750余家之词话凡万余条,征引浩博。以明刊《草堂诗余》词选集为例,《草堂诗余》的刊印贯穿整个明朝,今存者有30种左右,其中不少是评批本。如杨慎评本《草堂诗余》、《新刻李于麟先生批评注释草堂诗余隽》、《新刻题评名贤词话草堂诗余》、《重刻草堂诗余评林》、《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新锓李太史注释草堂诗余旁训评林》、《新... 首先尽可能采用明刊本,或影印的明刻本;其次为清刊本。广泛搜集上千种明人著作,从中辑得750余家之词话凡万余条,征引浩博。以明刊《草堂诗余》词选集为例,《草堂诗余》的刊印贯穿整个明朝,今存者有30种左右,其中不少是评批本。如杨慎评本《草堂诗余》、《新刻李于麟先生批评注释草堂诗余隽》、《新刻题评名贤词话草堂诗余》、《重刻草堂诗余评林》、《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新锓李太史注释草堂诗余旁训评林》、《新锓订正评注便读草堂诗余》等,署名除杨慎外,另外还有李攀龙、李廷机、董其昌等,其中各本评语不尽相同,本书均予以收录。此外,杂学、杂抄、女史、类书、稗说、书画、尺牍、诗话、诗文别集、书目等类文献中也存有明代词学资料,以往因为这些资料比较零散而不便利用,这次整理也均予以网罗,汇于一书,使其裨于词学研究。 (展开)
八册,大概两周读完,准确叫翻完。作者文献功底扎实,采用的都尽可能是原本,或者善本,搜罗丰赡,且每位作者都附有小传和作品集,对每种资料所用版本也有明确记录。也有部分是账词、与南北曲有关的资料,以及不少明人话本小说,比如《娇红记》之类,近乎全篇引用。篇幅虽大,通书读下来,明人关于词学理论的建树不多。最大的贡献者,应该是王世贞和何元朗。最大的论点,应该是发现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被诸多文人论述完善。邓老师... 八册,大概两周读完,准确叫翻完。作者文献功底扎实,采用的都尽可能是原本,或者善本,搜罗丰赡,且每位作者都附有小传和作品集,对每种资料所用版本也有明确记录。也有部分是账词、与南北曲有关的资料,以及不少明人话本小说,比如《娇红记》之类,近乎全篇引用。篇幅虽大,通书读下来,明人关于词学理论的建树不多。最大的贡献者,应该是王世贞和何元朗。最大的论点,应该是发现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被诸多文人论述完善。邓老师已经做了《宋金元词话全编》《明词话全编》,不知道会不会再做一套《清词话全编》,想来应该是十倍于(可能不止)《明词话全编》的浩瀚工程。好期待啊。也许有一天,邓老师真的以一己之力出了呢。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展开)
> 6人在读
> 12人读过
> 83人想读
订阅关于明词话全编(全8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事有難言齋主人 2023-07-03 14:56:26 北京
明人论词不重体分性殊,常羼入诗、曲之体,上溯往古,殆一之以音乐文学。此未尝不可目之以别样的尊体,唯零散论述仅成共识之底色,未能产出体系化的著作群。明人词论多尊尊而已,尤重盛唐北宋诸贤,南渡后人几无齿及,或当时文献局促故;又明人多以词酬应往来,实伤格调,词话亦颇及此,令人气馁。是书搜辑丰赡,稍及“词”之一字者便即收录,稍不免滥收之嫌。
0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12-30 21:53:53
首先尽可能采用明刊本,或影印的明刻本;其次为清刊本。广泛搜集上千种明人著作,从中辑得750余家之词话凡万余条,征引浩博。以明刊《草堂诗余》词选集为例,《草堂诗余》的刊印贯穿整个明朝,今存者有30种左右,其中不少是评批本。如杨慎评本《草堂诗余》、《新刻李于麟先生批评注释草堂诗余隽》、《新刻题评名贤词话草堂诗余》、《重刻草堂诗余评林》、《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新锓李太史注释草堂诗余旁训评林》、《新... 首先尽可能采用明刊本,或影印的明刻本;其次为清刊本。广泛搜集上千种明人著作,从中辑得750余家之词话凡万余条,征引浩博。以明刊《草堂诗余》词选集为例,《草堂诗余》的刊印贯穿整个明朝,今存者有30种左右,其中不少是评批本。如杨慎评本《草堂诗余》、《新刻李于麟先生批评注释草堂诗余隽》、《新刻题评名贤词话草堂诗余》、《重刻草堂诗余评林》、《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新锓李太史注释草堂诗余旁训评林》、《新锓订正评注便读草堂诗余》等,署名除杨慎外,另外还有李攀龙、李廷机、董其昌等,其中各本评语不尽相同,本书均予以收录。此外,杂学、杂抄、女史、类书、稗说、书画、尺牍、诗话、诗文别集、书目等类文献中也存有明代词学资料,以往因为这些资料比较零散而不便利用,这次整理也均予以网罗,汇于一书,使其裨于词学研究。 (展开)
1 有用 潇湘烟雨客 2018-11-07 11:02:48
八册,大概两周读完,准确叫翻完。作者文献功底扎实,采用的都尽可能是原本,或者善本,搜罗丰赡,且每位作者都附有小传和作品集,对每种资料所用版本也有明确记录。也有部分是账词、与南北曲有关的资料,以及不少明人话本小说,比如《娇红记》之类,近乎全篇引用。篇幅虽大,通书读下来,明人关于词学理论的建树不多。最大的贡献者,应该是王世贞和何元朗。最大的论点,应该是发现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被诸多文人论述完善。邓老师... 八册,大概两周读完,准确叫翻完。作者文献功底扎实,采用的都尽可能是原本,或者善本,搜罗丰赡,且每位作者都附有小传和作品集,对每种资料所用版本也有明确记录。也有部分是账词、与南北曲有关的资料,以及不少明人话本小说,比如《娇红记》之类,近乎全篇引用。篇幅虽大,通书读下来,明人关于词学理论的建树不多。最大的贡献者,应该是王世贞和何元朗。最大的论点,应该是发现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被诸多文人论述完善。邓老师已经做了《宋金元词话全编》《明词话全编》,不知道会不会再做一套《清词话全编》,想来应该是十倍于(可能不止)《明词话全编》的浩瀚工程。好期待啊。也许有一天,邓老师真的以一己之力出了呢。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