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原文摘录

  • “汝好”音:li ho (你好!) “高早”音:gao zha (早上好!) “歹势”音:pai xia(不好意思!) “多谢”音:duo xia (谢谢!) “免客气”音:bian ke ki (别客气!) “再会”音:zai hue (再见!) “赞”音:zan (非常好!) “好康”音:ho kang(好东西。) “瓦爱利”音:wa ai li (我爱你!) “麦安内”音:mai ang he (不要这样。) “小意思”音:xiu yi su (小意思。) “无代系”音:mao dai ji (没事儿。) “哇栽”音:wa zai (我知道。) “清蔡”音:qing tzai (随便啦。) “好呷”音:ho jia (好吃。) “为虾米”音:wi xia mi (为什么?) (查看原文)
    雅众文化 2013-03-08 10:07:24
    —— 引自第103页
  • 现在,有更多的大陆人去到台湾,会想,为什么大家都是中国人,隔了一个海峡就不太一样了呢?有了这样的相互了解之后,对大陆本身起 码都是多一个参考:原来有很多种做中国人的方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政治运作的方法。 当然,两岸之间还是有不同的文化情绪倾向。大陆是特别火热,文化上比较急躁,很渴望成名,做大事,不断要宣扬自己的大、威风、厉害。一般老 百姓最喜欢说,自己的亲戚是谁,认识谁,打车的司机都要说自己中南海有人。台湾比较温婉、阴柔、喜欢躲藏起来,含蓄地说话,台湾人的友善背 后有很多计较的心机在里面的。大陆人一看就认为他们格局小,但是这种格局小也不失他们的美妙,比较温和,脚踏实地。 (查看原文)
    雅众文化 2013-03-08 10:09:05
    —— 引自第228页
  • 市民组织就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现代人都怀念过去,认为农村的社区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千百年的传统,而都市里都是陌生人。夏铸九不同意:“现实不是这样的。国外的研究早就把这个观点推翻了。回到农业社会的愿望,只是美好的乡愁,是不可能的” 共同体不分城市、乡村,都会产生。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维权,维权了一次以后,就是共同体了。“夏铸九分析道,”台湾的市民社会就是诞生在共同面对冲突的过程中,是拉白布条拉出来的。拉完白布条以后,大家都说兄弟了。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大家都还是陌生人,都还各扫门前雪,我们的农村不也是自扫门前雪吗?“ (查看原文)
    毛驴卷心菜 1回复 2013-05-14 11:41:18
    —— 引自第141页
  • 台湾越来越多的美丽女人经历过花瓶年代后,现在的共识是希望来证明自己的内在价值。值得一提的人物是吴淡如。她告诉你说你不爱自己,男人怎么爱你。你要先爱自己,把自己搞得很好。而当时“最美丽的董事长”陈敏薰告诉我们——我仍然要像一个女人那样美丽地工作,你真的做得像一个女人那样地成功,这才叫女权主义。你何必把自己打扮得和男人一样,那不还是照男人的游戏规则来做事?对于真正的女性柔美的力量和女性的自我价值的认知,目前的台湾女性也是有共识的。如此的共识也是台湾女性在时政界不断发出独特声音的基础吧。 (查看原文)
    毛驴卷心菜 2013-05-15 12:33:03
    —— 引自第207页
  • 不管你在任何地方,一个小时就可以到海边;换一个方向,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山上。——刘克襄 (查看原文)
    圆圆脸 2013-10-14 12:27:23
    —— 引自第128页
  • 相比20多年前的风云激荡,现在的“主戏”渐渐平缓下来——现在的台湾年轻人已经不像他们父辈那么拼了,就像郭台铭说的那样——“台湾很多年轻人以开咖啡厅为满足。”他劝导台湾的年轻人,“要把世界当作舞台,用开疆辟土的精神,大步向前去闯出属于自己的大好江山”。但他不知道的一点是,对岸年轻人的奋斗,可能就是为了今后能开一间咖啡馆,过现在台湾年轻人的生活。 (查看原文)
    圆圆脸 2013-10-14 12:38:40
    —— 引自第161页
  • 爱:我可以骂马英九啊! 恨:马英九。 (陈建瑜,男,38岁,计程车司机;受访于台北街头) (查看原文)
    圆圆脸 2013-10-14 20:00:34
    —— 引自第109页
  • 我看到现在台北的一些超市就标明哪些是本地农产品,价格比美国进口贵。日本是这样:国产货一定是最好、最贵的,日本人爱用国货,觉得日本出产的是最好的,现在台湾也有这种趋势了,台湾人为自己的农产品骄傲,反而美国来的牛肉可能更不放心,觉得会有疯牛病或者有基因改造。 (查看原文)
    luze 5回复 2014-01-19 21:23:00
    —— 引自第1页
  • 市民组织就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现代人都怀念过去,认为农村的社区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千百年的传统,而都市里都是陌生人。夏铸九不同意:“现实不是这样的。国外的研究早就把这个观点推翻了。回到农业社会的愿望,只是美好的乡愁,是不可能的。”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03 18:33:12
    —— 引自第141页
  • ”共同体不分城市、乡村,都会产生。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威权,维权了一次以后,就是共同体了。“夏铸九分析道,“台湾的市民社会就是诞生在共同面对冲突的过程中,是拉白布条拉出来的。拉完白布条以后,大家都是兄弟了。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大家都还是陌生人,都还各扫门前雪,我们的农村不也说自扫门前雪吗?“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03 21:59:30
    —— 引自第141页
  • 夏铸九总结出市民运动的目标:”先是抗争,当政府愿意释放出资源,改革才有可能,所有改革都要花钱,我们哪里有钱?资源都在政府手上,抗争就是要在政府手上拿资源,我们要看到这一点,不要以为抗争到底很有英雄气概。十个知识分子里有八个都是激进的,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03 22:03:27
    —— 引自第142页
  • 有“台湾经济之父”之称的李国鼎先生于1981年及时提出了“第六伦”的概念。他认为,中国传统有五伦即天地君亲师,而第六伦——群己关系应为现代社会人伦关系之准则。 围绕这一概念,由李国鼎先生倡导、一众媒体跟进,台湾社会在 相当长的时间内展开了讨论,将”群己关系“进一步阐释为人与陌生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团体的关系,倡导社会进行心灵改革,重建工业化之后人类精神文明的价值理念。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04 20:09:28
    —— 引自第189页
  • 台湾民主素质的提升,是靠一代代先贤持续斗争,付出了惨痛代价,不断教育台湾人,让台湾人了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并愿意一起付出努力而来。并不是因当时的蒋经国高瞻远瞩而得来的。蒋经国先生伟大之处是在台湾民众抗争时选择顺势解严而不是镇压。如果蒋经国当时不解严,台湾可能要浪费5-10年的时间才能转型。这也是为什么台湾人对蒋经国的评价比其他历任高的原因之一。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06 20:33:35
    —— 引自第222页
  • 我忍不住想,大陆人对台湾的爱之深,有多少是源于对自己的恨之切?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16 20:47:18
    —— 引自第254页
  • 被称作英魂的左翼受难者的亡灵,在马场町受到了最大礼遇。只有生命,没有敌人。只有人道,没有仇恨,这就是今天马场町所达到的精神高度。这高度超越了政治、超越了意识形态。人们往往称道美国南北战争的宽容和人道,李将军等南军将士战后都受到了善待,居然没有推出一个战犯,没有一兵一卒遭到清算和迫害。南方人民还可以用凯旋者才可能获得的仪式隆重欢迎李将军,用鲜花,甚至是礼炮。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普世人权,这就是现代文明。这说法当然没有错,但是到现在,我们可以说的何止这些,我们还可以说,美国能做到的,我们华人社会也可以做到,我们华人社会也可以兑现普世人权、兑现现代文明,马场町就是这方面一个最生动的例证。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16 20:49:22
    —— 引自第234页
  • “为追求社会正以及政治改革之热血志士”,这就是台湾社会对当年中共地下工作者和左翼人士的定位。这不是对一批人的定位,而是对所有反叛者、异端者的定位。就此来说,台湾社会对反叛和异端的容纳程度,已经不在欧美之下。而对反叛和异端的容纳程度,显然最能代表一个社会的自由、人道和文明的水平。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16 21:00:24
    —— 引自第255页
  • 《环球时报》说,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我对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赞同。没有任何一个制度可以根除腐败,但民主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腐败。台湾社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验。 所谓民主反腐,就是各政党互相公开敌党的要害,互相攻击,互相揭老底。后果就是,政治参与者不敢有一点点违规行为,更不用说违法。 (查看原文)
    青声 2016-01-17 13:49:50
    —— 引自第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