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的原文摘录

  • 而广末凉子小姐,用一句话概括,真是美人。在电视里看到她时觉得她是个很可爱的女孩,但她本人五官更为深邃,鼻梁更为秀挺。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她在短时间内突然成长为成熟女性了吧。 总之,女演员们个个都比我想象中的更为纤细,脸庞也更为小巧,这种反差简直让我怀疑是不是眼睛出现了错觉。 (查看原文)
    AMY园 12回复 5赞 2013-03-18 21:58:20
    —— 引自第78页
  • 电影(绑架游戏)开拍前举行了一场记者见面会。我当成凑数的也被邀请参加,于是就满不在乎地去了。我的目的主要是见见两位主演。 而亲眼见到的时候,真让我吃惊不小。仲间小姐是美人自不待言,但身为男性的藤木先生居然也可以用“美人”来形容。他五官端正漂亮,令人惊叹;皮肤也光滑无暇,肉眼都看不出是否有毛孔。什么是美男子,看看他就知道了。而且,藤木先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那是我想上却上不成,甚至想参加入学考试都被补习班老师说是浪费报名费的大学啊。可恶,年轻帅气,头脑又好,还没有毛孔。而我前几天刚受了重伤,脸上缝了好几针。不过算了,王八嫉妒月亮这种事也只有漫画里才有。 (查看原文)
    AMY园 12回复 5赞 2013-03-18 21:58:20
    —— 引自第78页
  • 我当时还是暗下决心,自己不满意的书决不出版。因为没人知道读者会从哪本书读起,如果看的第一本书就让他们失望,恐怕他们也就不会想要尝试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了。所以,必须得让读者无论从哪本书看起都不后悔。 (查看原文)
    安布的英国时间 5赞 2020-05-12 05:08:56
    —— 引自章节:第四部 回忆
  • 六月二十五日 在东京第一饭店举行颁奖典礼。我带着恋人和爱人,穿着为当天买的西装赴会。花三天三夜背起来的长篇演讲顺利结束,感到心满意足。 (查看原文)
    時間啊時間 4回复 2012-06-30 10:51:20
    —— 引自第209页
  •   ……过了一会儿,有位陌生的女士走近前来询问我的身高,我回答”一米八“。那位女士带着复杂的表情离去。据说她是受佐野先生之托来问的。佐野先生似乎一直以推理界身材最高的作家自居。她有多高呢?这个问题让我很好奇。 (查看原文)
    nikki 1赞 2014-01-09 12:56:04
    —— 引自第25页
  • ……值得一提的是,《放学生》文库本的封面图案是黑川先生的夫人雅子女士设计的。《魔球》的单行本封面也是如此。黑川博行先生的作品读了绝对不会后悔,这一点圭吾可以打包票。《切断》、《封印》、《瘟神》、《国境》,每本都是杰作。我在此如此夸赞他,或许有朝一日对方也会有所回报吧。 (查看原文)
    nikki 1赞 2014-01-09 13:02:56
    —— 引自第29页
  •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裡並沒有出現“心裡創傷”這個表達,我也根本不想寫一本只用這樣一個簡單詞匯就能概括的小說。但是,自以為是的評論實在太多,我只能閉口不語。 (查看原文)
    nikki 1赞 2014-01-10 10:42:59
    —— 引自第64页
  •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打碎那种表面的善意与虚伪的道德。不能因为别人的家庭成员里有个罪犯就歧视人家——这是不现实的,人们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要是我女儿的恋人是个罪犯的弟弟的话,我是绝不会允许他们结婚的。 (查看原文)
    nikki 1赞 2014-01-10 10:54:32
    —— 引自第67页
  • 我当时还是暗下决心,自己不满意的书绝不出版。因为没人知道读者会从哪本书读起,如果看的第一本书就让他们失望,恐怕他们也就不会想要尝试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了。所以,必须得让读者无论从哪本书看起都不后悔。 (查看原文)
    泊也 1赞 2014-05-16 14:56:39
    —— 引自第33页
  • 第一章 年谱 1。周围的大人们也夸那个犯人头脑机灵,也许就是我开始关注智慧型犯罪的契机吧。(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日发生在日本东京都府中市的一次现金抢劫事件,至今犯人尚未捕获,是日本历史上最神秘的案件之一。犯人作案手法巧妙,被人视为“完美犯罪”) 2。话说,父母对我写小说的事完全不知情,他们看到儿子每天伏案奋笔疾书…… 3。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像机器似的干个不停,和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的表演一模一样。 4。生产线上的工作结束后,被分配到到生产技术部。……不过老实说,我不是那种能干的员工。我偶尔也写写研究报告,但是每当这时前辈就会取笑我说:“嘿,圭吾,别假装努力工作了!”也许前辈只是开个玩笑,但却歪打正着,一语道破天机。 5。圭吾总算赶在截稿日期之前交了书稿,但是我觉得自己写得太栏,根本不可能获奖,于是又迅速着手第二部小说的创作。我决定努力五年,如果五次投稿都没有结果的话,就证明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人贵有自知之明,男人应该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所以,圭吾又钻进单人宿舍开始了孤独的奋斗。吃一堑长一智,我从第一次的失败中汲取了经验,我次我知道应该先打草稿才行。我把公司废弃的打印纸收集起来,对半裁开,在背面书写。我发现写满一张纸差不多等于四张稿纸的量,于是就决定每天写一张,如果顺利的话,大概五个月能完成了。 6。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设计诡计,但是恐怕读者理解起来依然非常吃力。小说中的另一个诡计是我在工作中了解到的一种新型技术。 7。话说,在这一年圭吾开始打高尔夫了。……我买了一套便宜的高尔夫用具。……鞋子前端就像大白鲨的嘴一样大大地裂开。这种鞋子大概只有卓别林会穿吧。我只好找球童要了橡皮筋绑住鞋子,才勉强打完一场球,真是要多狼狈有多狼狈。不过我事囊中羞涩,这也没有办法的事。 8。我非常努力,但却并未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有时,我甚至认为只有自己遭到不公平的对待。可仔细想想,这是不可能的。每位... (查看原文)
    行走的树 1赞 2017-10-27 11:05:54
    —— 引自章节:全书
  • 第2章 自作解说 1。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充分展开想象,千万别写那种老掉牙的东西。而且,我也不想只着重于诡计,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社会现实。 2。这部作品后来搬上劳屏,这对我来说也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我想这就是老天爷对我兢兢业业努力写作的褒奖吧。 第3章 与影视有关的那些事 1。本来,这种灵感突然涌现的情况在我身上很少发生,甚至是唯一的一次。平时我都是绞尽脑汁,想破头才想出来的。 2。推理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种书呢?首先是因为我喜欢。当然不是喜欢写,而是喜欢读。但是近来可以写出把人逗笑的小说的人真是越来越少,因为文学界普遍认为“搞笑小说”的地位低下;比起让人发笑的作品,那此读后让人心情灰暗的书似乎格调更高。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不少人怀疑写“搞笑小说”很轻松。约对没有这回事!我和同为“搞笑小说”支持者的京极夏彦先生都很愤慨。让人笑的表演比让人哭的表演不知要难多少倍,同理,写出让人笑的作品也非常困难。事实上,这就是我写这两本书的第二个理由。 (查看原文)
    行走的树 1赞 2017-10-27 11:05:54
    —— 引自章节:全书
  • 第4章 回忆 1。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想成为上班族是没有自信。 2。辞职至今已经十一年了,按理说应该把上班时的事情忘得差不多了,但其实并非如此。出现在我梦里的绝大多数都是那时的场景和人物。有人经常梦到学生时代被考试折腾得焦头烂额的事,而我则会梦到自己回到以前的职场,因为工作不顺利而焦虑不安——这种梦甚至已经半常态化了。 3。但是人生有光明就会有阴影。《白夜行》就是基于这种想法构思的作品。 4。作为作家。我是一九八五年出道的。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至今都直冒冷汗——一方面惊讶于我当初我当初的那种写法居然真行得通,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能下决心以写作为生感到震惊。 5。诡计、意外的动机、意外的凶手——我出道头几年整天都在琢磨这些。当然,我非常关注到好评的作品,也努力在自己的书中“刻画人性”。但是我在这方面下的工夫只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故事的情节,而故事情节又是为了设计诡计服务的。我写作最关注的是逻辑上不能出现矛盾。我像解开棋局那样写小说,每次写完都自我感觉很好。一部分读者宽容地接纳了这样的作品,然而我不知道,他们虽然被我书中的诡计所震撼,却完全没有被感动。 正是因为逻辑上矛盾,人这种生物才会如此有趣,这一点不用我多说大家也明白。而我出道后又过了几年,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契机就是我意识到,迄今为止,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发属讨厌读书的人居然成为了作家这一点。 来自“少年时代的冲动” 6。我也说不清原因,无法解释——但是我能理解那个少年的心境。我认为所谓小说,这样就足够;相反,即使作出再多符合逻辑的说明,也不见得就是好小说。 关于动机,我进行了一番解释,但是由于表现欠佳,没能写得非常深刻。甚至可以说,这篇作品极其不成熟,毕竟这是我出道后写的第一个短篇。但是,这个故事描写的确实是“少年时代无法解释的冲动”,所以这次我还是选择了这篇作为例子。 7。对于写作环境,有一点我... (查看原文)
    行走的树 1赞 2017-10-27 11:05:54
    —— 引自章节:全书
  • 第5章 喜好 1。据赤川次郎先生说,音乐剧入门者的第一部剧如果是《歌剧魅影》,那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优秀剧目居然很多,但是若论在各个方面都有看点的,除了《歌剧魅影》便再无其他。在《歌剧魅影》之后,我也陆续看了很多音乐剧,渐渐懂得如何鉴赏各部作品的优劣。但我仍然忍不住思索,如果观剧顺序不同,会有什么结果。我并非指摘作品孰优孰劣,只是《歌剧魅影》确实具有一种让行家和入门者都深深为之折服的魅力。 ……观看这部音乐剧并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只要纯粹地去欣赏展现在眼前的迷人世界就可以了。 2。当然,京都有无数可看之数,而且每一处都美不胜收,但这份美丽是建立在排除西洋文化的基础之上。而今天,堪称西洋文化音乐剧来到此处,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我拭目以待。 3。这次试镜中,编剧最期待找到的应该是那种能够打破已有设计,并使之改头换面成为充满魅力的新事件的齿轮。……只要是试镜,就会有入选者和落选者,但是入选与落选并无太大意义。因为编剧寻求的只是一个适用于他音乐剧的齿轮,倘若换成其它作品,齿轮的挑选方式大概也会截然不同吧。 重要的是,他们了解到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齿轮,而且这次试镜会让他们相信世上绝无第二个相同的齿轮。 好莱坞经常举行试镜,据说落选者大多会这么说:“很可惜,这次没有适合我的角色。” 我觉得这样很好。 (查看原文)
    行走的树 1赞 2017-10-27 11:05:54
    —— 引自章节:全书
  • 第7章 作家的日常 1。回想起来,这大概是我成为作家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虽然从未想过放弃,但彷徨迷茫却是事实。 2。写小说是孤独的工作。但是一本书从写作到送到读者手里,所需的人力多得惊人。我再次体会到,如果能与他们共享一本书带来的喜悦与懊恼,那么这份工作就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3。但是我也没想过退出,参加游戏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而非结果。 (查看原文)
    行走的树 1赞 2017-10-27 11:05:54
    —— 引自章节:全书
  • 第8章 后记:也许是最后的招呼 1。坦白讲,我并不擅长写随笔。……我获得此奖与写随笔的能力无关。每当接到随笔约稿,我都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急得满头大汗。 原来我就不擅长把自己想法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多数情况下,这些想法不能形成明确的形态,只能含混地飘荡在脑海中。而我选择小说作为表达方式,……把想要倾诉的东西融入小说之中,这就是我的做法,毕竟写小说才是我最拿手的。 ………… 我的情况是,由于写随笔在时间上与精神上都会妨碍本职,所以才推辞的。 2。其实,说来丢人,大家现在读到的这篇后记,就花费了我写一回杂志连载的时间。 (查看原文)
    行走的树 1赞 2017-10-27 11:05:54
    —— 引自章节:全书
  • “哦……那也好,再从头开始,没什么大不了的。” …… 只要听到那个声音,就会觉得世上之事多半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查看原文)
    longhair 1赞 2019-05-09 17:52:58
    —— 引自第124页
  • 《湖边凶杀案》和《绑架游戏》已经改编成电影了。我个人觉得《时生》一书是最适合搬上荧幕的,但是显然我不太懂影视圈从业人员的想法。 我也不理解😓 (查看原文)
    ysrablbt 1赞 2022-02-17 12:07:46
    —— 引自章节:I 年谱
  • 推出自信之作的时候没人夸奖,偶尔失手一次就被骂得体无完肤---评论家就是一帮这样的人。 (查看原文)
    廖浩浩Erica 2013-03-22 09:09:44
    —— 引自第33页
  • 我们的大学以“屌丝”多而出名 (查看原文)
    olango 1回复 2013-03-23 00:59:51
    —— 引自第102页
  • 在东京第一饭店举行颁奖典礼。我穿着特意准备的西装。携情人和恋人一道出席。 (查看原文)
    OIBIOI~鹿鸣 2013-04-24 20:32:51
    —— 引自第195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