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痛录的书评 (14)

烬余录 2013-10-01 23:30:22

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鲁迅《野草•墓碣文》 按说,韦君宜作为从延安一路走来的文化界干将,建国之后不久即成为红色新贵,优厚的政治待遇和生活享受都不缺,纵使在文革中进了牛棚,在同...  (展开)
西风吹吹 2014-01-28 17:34:34

“我将欢迎能下决心的拙笨的民主”

作者记录了延安整风到粉碎四人帮这十几年中各种运动的荒诞,可贵的是责人容易责己难,作者作为这些运动的受害者、参与者更多的反思了自己,同时也对这些运动对执政党肌体带来的伤害痛心疾首。但更可贵的是虽然饱受折磨,作者在结语中依然体现出的赤诚之心。这个结语的写作之日...  (展开)
乱看书 2015-12-06 22:21:59

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

知道这本书,已是在十月文艺版出版很久之后;多处搜寻,终于,找到这本增订版(应该是增加了《思痛补录》的20多篇文章吧)。 近日翻出这本书,一气读完,却不知道说什么。 这是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老革命,1·29运动参加者在1976--1986年所写的回忆录。在这本书中,韦君...  (展开)
完颜 2021-02-23 19:12:10

痛定思痛

《思痛录》,韦君宜,人民文学出版社,8.7/10,韦君宜夫妻,都是忠心耿耿的党员,从参与129学生运动,投奔延安,一直是文艺战线的亲历者和领导者,经历了延安整风,反胡风,反右,四清,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有时甚至是加害者,更多的时候是受害者,韦君宜大胆的记录追溯自己...  (展开)
孟冬 2014-10-09 22:56:50

我所探知到的文化大革命

以前读书,但凡文章里有关文革的描述,不是人们遭受无情迫害就是选择卑微的隐忍,这让我悲伤之余隐约觉得那个时代似乎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在已有却少得可怜的文字里,不是被和谐了就是作者们像打擦边球一般,有意无意的规避那段历史,这反倒让历史蒙起了面纱,愈加让人好奇...  (展开)
2021-04-25 10:15:13

《随想录》+《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

先后读完了巴金的《随想录》和韦君宜的《思痛录》。从题材上来说,两书有些类似,都是对于文革时期的反思与陈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心路历程;同时,两位作者也都有文学背景,且都是毫无保留地去面对这段历史,以真实作为宗旨,并深刻剖析自身思想过程的...  (展开)
ruzhe 2013-09-20 16:28:13

整风,文革

书中记录了些延安整风的事,和那十年浩劫文革极为相似,看过后,不禁感叹:人怎么会是这样的?若在广州的话,此书可以去希圣书馆借阅,希圣书馆是文史哲共享型书馆。书馆及借阅详情见:http://www.douban.com/note/301941935/  (展开)
正经人r 2023-02-14 03:30:38

反思还是表决心?说不清!道不明!也许只是“小骂大帮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韦君宜这本书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了解”或“消磨时间”的用途,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大众借阅。在目前的主旋律与正确路线条件下,这本书相比于增订与修订,更该做的是消订。而对于那些不读史、不看史,但是极其乐忠于评论史学的群体而言,这本书无可厚非的属于处处错误,字字“F”...  (展开)
垂天之云 2018-09-08 21:45:11

多么痛的领悟

作者从延安整风运动写起,直至十年文革,对其间的历次社会运动中自身及周围知识分子的经历进行了记录。 从怀抱理想参加革命的青年,虽经委屈但对党依然忠诚信任,到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中年,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主动或违心的整人,再然后就是被整,逐步醒悟,开始反思,老年后开...  (展开)
Wallace 2018-06-10 23:18:05

《思痛录》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思想的书不需要华丽封皮,不需要高定价。 看到作者清华才女的身份,心里首先已经服气了一半。难得的是,作者在文革后期未开放的岁月里,冒着危险秘密写作此书;写出了其身为文化界高层领导的亲身经历,又将手稿辗转国外保存、香港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能在作者逝世十周年之际...  (展开)
厚德载物 2013-09-23 22:51:41

初读《思痛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是抱着满腔幸福的感觉,抱着游子还家的感觉投奔延安的”,作者韦君宜这样写道,“我觉得到了延安便一切都会好了,党将爱抚我,抚平我的创伤,给我安慰和温暖,鼓舞我拿起投枪来继续战斗。” 这大概也是太多当年抱着最激烈的革命热情和爱意奔赴延安的青年人的共同想法。在...  (展开)

订阅思痛录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