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On Revolution
译者: 陈周旺
出版年: 2007-3
页数: 281
定价: 19.5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0217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围绕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从政治生活的现象学方法和指导两场革命的不同理论入手,深度剖析了两场革命的差异,表达了作者“以自由立国”的共和主义思想。作者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目标的偏移,即从“以自由立国”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美国革命思虑的着眼点一开始就是政治形式的构建,它能确保引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体现更多人或群体的声音和利益。尽管美国革命深深地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结果却有云泥之别。
论革命的创作者
· · · · · ·
-
汉娜·阿伦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汉娜·阿伦特(1906—1975)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在过去和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目录 · · · · · ·
"论革命"试读 · · · · · ·
迄今为止,战争与革命决定了二十世纪的面貌,仿佛所发生的那些事件,都只不过是在仓促地兑现列宁先前的预言。十九世纪的意识形态,诸如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尽管仍然被许多人拿来为自己正名,却与当前世界的重大现实丧失了联系。与之截然不同的是,战争与革命依然是当前世界两个核心的政治问题。它们要比自己的一切意识形态辩解更具生命力。革..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马克思使穷人相信贫困本身是一个政治现象,而非自然现象,是暴力和侵犯的结果而不是匮乏的结果。 在工业革命的起步阶段.劳动者的解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相矛盾的:从主人手中解放,只不过是将他们置于更强大的工头,即日常需要的统治之下。 马克思最终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强化了现代在政治上最有害的信条,即生命是最高的善,社会的生命过程正是人力所能及的中心。 革命的角色不再是将人从某同胞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更不用说以自由立国了,而是使社会的生命过程摆脱匮乏的锁链,从而可以不断高涨,达到极大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1页 -
与当时的社会契约理论如出一辙,洛克根据这种方法,证明这一“原始契约”是一种权利和权力的让渡,让渡給政府或共同体,也就是说,这根本不是一种“交互的”契约,而只是一种协议,根据这一协议,个体将他的权力委托给某个更高的权威,同意被统治,以换来对他的生命和财产的合理保护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论革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论革命"的人也喜欢 · · · · · ·
论革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阿伦特 《论革命1963》小摘要

总被压抑的政治神学或口号之后的平滑空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施米特在《陆地与海洋》中做出了决绝的二分。在他看来,有绝对主义传统的欧洲大地形成了主权国家互相封闭又在边界上互联的政治模式。在这一空间格局下,主权者可以依靠敌我划分而创造出有效的政治空间,该政治空间以政治目的本身为存在支柱,当其达成即宣告结束。战争被束缚在... (展开)
【转】陈家琪:阿伦特论革命与反革命——对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比较研究中的另一视角

本书翻译中直接删节原文的问题

> 更多书评 44篇
论坛 · · · · · ·
西方政治哲学史关于汉娜 阿伦特 | 来自Fremder | 2023-10-28 07:57:17 | |
{转}西北大学政治学系,1960-61学年期末试题,... | 来自I, etcétera | 2020-05-03 23:33:19 | |
翻译很折磨人! | 来自事故龙 | 24 回应 | 2013-05-10 04:13:59 |
关于翻译 | 来自Falcon | 1 回应 | 2010-05-01 14:28:43 |
力荐 | 来自耳急者 | 2009-06-24 22:03:5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译林出版社 (2019)8.9分 325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6)8.6分 75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9.0分 330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90)9.5分 2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自我通识教育 (锟斤拷)
- 【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出版社 (彼岸)
- 我的书单(政治学理论) (午夜书生)
- 女性文学--温存柔韧,细腻内敛,生猛冷峻 (墨梓🐳)
- 德意志帝国法学家卡尔·施米特 (丁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革命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如是我闻 2019-10-08 22:49:41
只有我没太读懂?为什么并列句的连接词是转折词,增加太多阅读难度了。很多词不懂什么意思,比如“公共自由”,“公共幸福”,“绝对性。看中文版本,感觉原版应该充满了从句。中文版难读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在名词前加一大段修饰语,和中文习惯语法大相径庭。
5 有用 Joseph.C 2012-10-17 15:45:45
听过 Patrice Gueniffey 的 conférence,背景明晰了,阿伦特讨论的问题就明确很多。有人抱怨翻译问题,其实是欧洲史知识贫乏使然。
17 有用 [已注销] 2011-12-26 16:23:27
直接把“阿伦特说过”当成论据,不如直接用”古人云“开头好了
2 有用 Kreutzer 2022-05-26 17:42:06
阿伦特归根结底是在崇尚古希腊式的自由,即平等+言说的政治参与形式。但我仍然总是忍不住想到那个俗气的问题:如何在没有奴隶制的前提下实现这种平等呢…
1 有用 呆呆鹅 2022-11-12 21:37:20 北京
2022【59】华丽的东拉西扯,实质内容似乎不多,弯弯绕绕成一个绚丽的结。不知道我的观感对不对:前半段是马基雅维利的底色,后半段以无政府主义打底,全书却又以共和作为主线。既然克服不了必然性,那我们似乎就要放弃解决社会问题的勇气?……画了画重点,之后听听课再回看此书,大概能看明白更多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