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该书简介:“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468年),共十二代国君、二百五十四年间的历史。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帐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史实,而且还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目录 · · · · · ·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大义灭亲
臧僖伯谏观鱼
庄公
曹刿论战
僖公
齐恒公伐楚
宫之奇谏假道
晋国骊姬之乱
子鱼论战
重耳出亡始末
展喜犒齐师
晋楚城濮之战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殽之战
齐公
郑子家告赵宣子
宣公
晋灵公不君
王孙满对楚子
宋及楚平
成公
齐晋鞌之战
楚归晋知茔
吕相绝秦
晋楚鄢陵之战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日:“尔既许不穀,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霣,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39页 -
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君其图之!”王乃止。子反欲取之,巫臣曰:“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何不祥如是?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子反乃止。王以予连尹襄老。襄老死于邲,不获其尸,其子黑要烝焉。巫臣使道焉,曰:“归!吾聘女。”又使自郑召之,曰:“尸可得也,必来逆之。”姬以告王,王问诸屈巫。对曰:“其信!知荦之父,成公之嬖也,而中行伯之季弟也,新佐中军,而善郑皇戌,甚爱此子。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以求之。郑人惧于邲之役而欲求媚于晋,其必许之。”王遣夏姬归。将行,谓送者曰:“不得尸,吾不反矣。”巫臣聘诸郑,郑伯许之。及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巫臣尽室以行。申叔跪从其父将适郢,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将奔齐,齐师新败,曰:“吾不处不胜之国。”遂奔晋,而因郤至,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子反请以重币锢之,王曰:“止!其自为谋也,则过矣。其为吾先君谋也,则忠。忠,社稷之固也,所盖多矣。且彼若能利国家,虽重币,晋将可乎?若无益于晋,晋将弃之,何劳锢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巫臣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左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左传的战争描写和文学价值
> 更多书评 30篇
-
这场战争是以郤克报仇为起因,在齐晋之间发生的实则为齐晋争霸的战争。齐国的参战方主要有:齐国国君齐顷公,逢丑父,邴夏等。晋国的参战方主要有:郤克、 范燮、 韩厥等。此处战争的结果是晋胜齐败,但也大大损害了双方国家间的实力。(没记错的话这时候楚庄王已经去世了)这时的霸主还是迟迟没有出现。 郤克生来矮小且跛脚。在一次出使齐国的时候,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便躲在帘幕后面悄悄的笑他。郤克怒火中烧却也无可奈何,...
2020-04-19 15:56:10 3人喜欢
这场战争是以郤克报仇为起因,在齐晋之间发生的实则为齐晋争霸的战争。齐国的参战方主要有:齐国国君齐顷公,逢丑父,邴夏等。晋国的参战方主要有:郤克、 范燮、 韩厥等。此处战争的结果是晋胜齐败,但也大大损害了双方国家间的实力。(没记错的话这时候楚庄王已经去世了)这时的霸主还是迟迟没有出现。
郤克生来矮小且跛脚。在一次出使齐国的时候,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便躲在帘幕后面悄悄的笑他。郤克怒火中烧却也无可奈何,发誓要报齐国戏辱之仇。这便是两战的直接起由。
这场战争可圈可点的地方十分多,如齐顷公战败后逢丑父护主的行动,韩厥行军有礼,恪守君臣之礼的行为等等。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这一段话我认为是最生动形象的。这场战争的残酷,热血全都被仅仅几个字描绘出来,“吾病矣!”谁曾想这时候的他是怎样痛苦?
回应 2020-04-19 15:56:10 -
回归家庭教育的案例,缺乏母爱成长的郑庄公简直就是腹黑男的鼻祖给弟弟挖坑设套放纵,共叔段则在母亲宠溺中成长骄纵跋扈欲望无穷大毁了自己,这两兄弟简直就是一本成长教育学典型案例,溯其源头母亲武姜的教育是导致骨肉相残的源头,家庭中妈妈的教育更强于父亲的影响因为相处时间更长。只是郑庄公天生带有男主角光环,在后面“”郑庄公戒饬守臣“可见一斑,那个外交辞令委婉曲折读起来有礼有节,春秋初期郑国崛起正是来自这名...
2021-11-10 14:21:58 1人喜欢
-
-
《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郑伯克段于鄢》 “多行不义必自毙” 《周郑交质》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郑庄公戒饬守臣》 《季梁谏追楚师》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
2018-04-19 17:50:18
《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郑伯克段于鄢》
“多行不义必自毙”
《周郑交质》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郑庄公戒饬守臣》
《季梁谏追楚师》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宫之奇谏假道》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齐桓下拜受胙》
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阴饴甥对秦伯》
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子鱼论战》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寺人披见文公》
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展喜犒师》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郑子家告赵宣子》
”……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
《王孙满对楚子》
“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齐国佐不辱命》
“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楚归晋知罃》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子产坏晋馆垣》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吴许越成》
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子革对灵王》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a9b85a928788.aspx
回应 2018-04-19 17:50:18 -
-
回归家庭教育的案例,缺乏母爱成长的郑庄公简直就是腹黑男的鼻祖给弟弟挖坑设套放纵,共叔段则在母亲宠溺中成长骄纵跋扈欲望无穷大毁了自己,这两兄弟简直就是一本成长教育学典型案例,溯其源头母亲武姜的教育是导致骨肉相残的源头,家庭中妈妈的教育更强于父亲的影响因为相处时间更长。只是郑庄公天生带有男主角光环,在后面“”郑庄公戒饬守臣“可见一斑,那个外交辞令委婉曲折读起来有礼有节,春秋初期郑国崛起正是来自这名...
2021-11-10 14:21:58 1人喜欢
论坛 · · · · · ·
中华书局确实是相当不靠谱 | 来自Kebin | 8 回应 | 2018-03-26 12:31:02 |
书中的一处错误 | 来自断章 | 2016-02-18 22:41:2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6 )
-
中华书局 (2012)9.3分 244人读过
-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8.9分 215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9.8分 96人读过
-
岳麓书社 (1988)8.6分 9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看之前以为很枯燥,结果一看却欲罢不能的书 (苏珊酱)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中华经典藏书(50本,全,按出版顺序) (黄灿然)
- 上海书展书目—中华书局 (万象书坊)
- 中国古典文学著作选评丛书 (白露@思勉)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左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nownornos 2018-06-22 14:13:55
全本最佳金句出自252页晋文子鄢陵之战:『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春秋时代的人就懂得转移内部矛盾了。 文学性不如史记,但仍不失为先秦时代的上乘历史小说,配合注释和翻译很易读。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就对生二胎的家庭很有借鉴意义,一碗水要端平。古人对周易占筮的依赖性真不是一般大。晋文公命运多舛,也算是落魄贵族东山再起的典范,但是他的退避三舍与宋襄公之仁本质上并无区别... 全本最佳金句出自252页晋文子鄢陵之战:『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春秋时代的人就懂得转移内部矛盾了。 文学性不如史记,但仍不失为先秦时代的上乘历史小说,配合注释和翻译很易读。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就对生二胎的家庭很有借鉴意义,一碗水要端平。古人对周易占筮的依赖性真不是一般大。晋文公命运多舛,也算是落魄贵族东山再起的典范,但是他的退避三舍与宋襄公之仁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成王败寇罢了。烛之武说退秦晋联军,简直是伐交的完美典范。曹国公偷看重耳洗澡,先轸朝晋襄公吐口水,刺客自杀前的心理活动,这些虚构情节让人物形象更立体,堪称春秋时代大片。 (展开)
1 有用 🐼🐼🐼 2012-03-29 23:44:15
拿着这种小本本读,然后被嘲笑了。。。所以,人家扫个盲都不行啊。。。
0 有用 喵喵 2014-02-04 06:34:51
今年开门普及春秋(已重看东周列国春秋篇,重听春秋五霸有声书)
24 有用 ItdoneYidan 2012-09-04 17:57:07
此乃选本~入门级,带注释和翻译,原本为18万字的究极大书,会看的肝胆俱裂的好么~!!!
1 有用 汉大将军袁绍 2018-08-22 00:19:43
春秋多义士而无义战,然君子之风尚存焉。
0 有用 C 2022-06-18 17:13:45
春秋拓展
0 有用 阳光快乐小狗 2022-05-01 15:17:57
去年上课老师带着读的,很多故事很有意思,记得最清楚的是夏姬。
0 有用 雷欧 2022-04-28 21:51:37
@2008-04-20 16:28:42
0 有用 扬子居 2022-03-29 14:47:42
文史入门当从此始。
0 有用 好乐无荒 2022-03-18 23:13:26
讲到具体篇章 来翻节选的代表篇目看一看 奇怪为何选本不能用杨伯峻先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