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瑰宝》内容简介:1940年代末的香港,一个繁忙而拥挤的中转站,各色观望人群的“避难”岛。在这里,刚从英国完成学业、归途中因战乱滞留香港的中西混血儿、年轻的女医生韩素音,邂逅英国记者马克·艾略特,两人坠入情网。韩素音一心要回大陆报效祖国,而在当时的情势下,马克这样的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还不可能被人民政权接受……于是,中英文化、欧亚文化,不同人种和阶层的生活状况与生存意识,不同的政治制度与精神信仰,所有的一切都与他们的爱情奇妙地交融在一起,造就了他们用生命与历史撞击的爱情时光。
1955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译名《生死恋》、《爱情至上》),次年获得了两项奥斯卡奖——诗意与艺术使这部小说比历史本身更加长久。
瑰宝的创作者
· · · · · ·
-
韩素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韩素音简介
韩素音(1916- ),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曾先后在燕京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
韩素音1916年9月12日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车站,父亲是从比利时留学归来的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师,母亲是比利时人。韩素音原名周光瑚,"韩素音"是她的笔名,意思是为中国发出的“细小而朴素的声音”。青少年时代的韩素音,理想是当医生,她曾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读医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韩素音毅然决定回国:"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回到我的祖国去!没有什么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
从医几年后,韩素音成了一个作家。同时,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1956年以后,韩素音曾多次访问中国,她曾多次会见和采访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并写下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专访和纪实作...
韩素音简介
韩素音(1916- ),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曾先后在燕京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
韩素音1916年9月12日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车站,父亲是从比利时留学归来的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师,母亲是比利时人。韩素音原名周光瑚,"韩素音"是她的笔名,意思是为中国发出的“细小而朴素的声音”。青少年时代的韩素音,理想是当医生,她曾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读医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韩素音毅然决定回国:"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回到我的祖国去!没有什么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
从医几年后,韩素音成了一个作家。同时,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1956年以后,韩素音曾多次访问中国,她曾多次会见和采访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并写下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专访和纪实作品。那个年代,在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最为国人熟知的,是她和周恩来总理的深厚友情。
1980年代以来,韩素音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如自传《伤残的树》、《无鸟的夏天》、《凋谢的花朵》、《吾宅双门》、《再生凤凰》,小说《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迷人的城市》及传记《周恩来的世纪》、《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
1952年,韩素音用英文写就的自传体小说《瑰宝》(A Many Splendoured Thing)一出版即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当时英国驻香港总督马尔克姆•麦克唐纳亲自作序:“对于当代亚洲和东西方关系中的那些极为重要的问题,我还没看到有哪一本书比韩素音的这本书表现出更为深邃的洞察力……而且韩素音的情思与文笔精美动人,饱含激情、诗意和哲思……” 1955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把《瑰宝》搬上银幕,译名《生死恋》(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次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2007年4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引进、出版了在西方世界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瑰宝》,使这部用英文写就的、书写中国的经典小说终于回归了祖国。
韩素音为奖掖后学,鼓励文化交流,捐资设立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中外科学基金奖、彩虹奖、中印友谊文学奖和普及英语奖。其中由中国翻译者协会主办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是我国翻译界最高奖项,被称作翻译界的“奥斯卡”,至今已举办了20届,是目前国内组织时间最长的一项翻译赛事,对于培养翻译人才、促进外语教学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和影响。今年的竞赛由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
1997年以后,韩素音因年事已高,不便常常回国。92岁的她现居瑞士洛桑,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依然时刻关注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2008年8月29日,瑞士在瓦莱州为韩素音设立了雕像,韩素音亲自参加了雕像揭幕仪式。据悉,中国也将为韩素音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树立雕像。
韩素音对中国的情感终生不渝。她曾说:“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目录 · · · · · ·
序幕
第一部 开端
1 离开中国
2 上帝的王国
3 富人、穷人
4 初遇
5 心灵的交汇
6 命运的宠儿
7 上海来客
8 愁思如水
9 金鱼
10 苏珊娜
11 猎财
12 命运的网罟
13 决定
14 澳门周末
15 求婚
16 智慧之家
第二部 进程
1 返回重庆
2 我的妹妹素尘
3 冷漠症
4 年轻的东方,古老的西方
5 重庆烟云
6 香港鳞爪
7 中秋欢宴
8 马克
9 不错的
10 凡情
11 中国人团结起来
12 鼠笼
13 起点
第三部 危机
1 让大海咆哮吧
2 小城
3 海陆之间
4 碎裂的疆土
5 春回
6 你所有的家
7 海水打湿的礁石
8 去火之道
9 这片国土有清新的早晨
10 瑰宝
第四部 尾声
终点与起点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总是根据孔夫子的观念把传教士看成是“圣贤”一类的人物。我总觉得,无论是人品还是学问,他们都要比一般人强得多。但后来我发现,我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也不过是普通人。 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善良、热情、勤奋,但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智慧、学问或更优秀的品行。他们并不见得有更深的洞察力,也不见得更有忍耐力。 讲授《圣经》不过是他们的职业,就跟行医是我的职业一样,虽然干这两个行当的人都有点自欺欺人地把自己的职业称为一种使命。 他们跟每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自私的人一样,也关心家庭、孩子、房子、安全、寿险、薪水、养老金、假期等等俗事。他们也不是为生活操劳的可怜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共产主义和基督教一样热衷于建立乐园。只不过它希望在人世间建立乐园,而基督教的乐园则在天堂中。共产主义试图建立一种完美的生存秩序,消灭匮乏、贫穷和危险,而基督徒则通过工作和祈祷为自己死后提供一种幸福和安全的保障。 共产主义者用“未来”这个词代替了“永恒”这个词,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代替了“罪孽”。他们依靠对人的价值的信仰和对未来的希望生活,正如基督徒依靠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其他邻居的爱生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瑰宝"的人也喜欢 · · · · · ·
瑰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韩素音意外成为作家,竟是遇到婚姻PUA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韩素音11月2日在瑞士去世】 | 来自文景 | 5 回应 | 2012-12-24 18:14:28 |
《广州日报》:韩素音 奔向中国奔向爱 | 来自颜悦 | 2012-12-09 21:32:18 | |
读感 | 来自SONGWEIMU | 2012-05-13 10:50:1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Bantam Books (1982)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The Sheridan Book Company (1995)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Little Brown & Co (T) (195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陆智昌设计的几本书 (casawood)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English literature by Chinese female authors (琳肯美学)
- 07年1.1~6.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悦·读】(二) (Odai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瑰宝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7-10-24 17:16:03
视野开放行文节制文笔富于想象力,有机会找本原版的读一下。时代和人物对我来说就没什么特别的感召了,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要以为喝洋墨水就后殖得不行。
18 有用 超人 2011-01-25 01:13:42
你的爱迟早会像海潮一样从我这里完全退回去,留下我,像一片湿漉漉的海滩,布满无足轻重的碎片。我要在这之前把记忆保存下来。……我们跟别人没什么两样,既不比别人少点什么,也不比别人多点什么。我们不过是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上的一对匆匆过客,一对并不完美的恋人。 ——————————————————————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新女性的内心独白。
0 有用 Seeya西亚 2008-03-28 16:44:54
殖民地
0 有用 circlewind 2007-09-13 17:25:40
如瑰宝般珍视的书。如此光华璀璨。
0 有用 抹茶桃子酱 2012-12-03 00:34:14
我相信你会来。我就这么坐着,并没觉得在等人……我们没有睡去,也不是在守夜。我们在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