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
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作者简介 · · · · · ·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1936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1940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1936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1940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偶尔有幸见过他的人透露说,他脸上已“显出衰老的痕迹”。他业已完成的作品据说数量也很可观,只是他不肯拿出来发表。不少出版家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计划如何等他死后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出版权,但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九故事》(195)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1961)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里注定会不时去寻找一些他们自身周围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要么他们以为自身的周围无法提供,所以放弃了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寻找前,就放弃了。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8页 -
问题是我不喜欢这样,琢磨一下就会觉得这主意很馊。我觉得如果你并非真的喜欢一个女孩儿,就不该跟她瞎胡闹。真的喜欢她,就应该喜欢她的脸。如果你喜欢她的脸,就不应该对她的脸做出这种下流事,比方说往她脸上喷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74 条 )
-
娜娜 (苦口良药)
不管那种离别是伤感的还是糟糕的,但是在离开一个地方时,我希望我明白我正在离开它。如果不明白,我甚至会更加难受。 每次过马路时,我都感觉自己像是要消失了。 人生的确是场比赛,你得遵守比赛规则。 极好,这词儿我最烦。真虚伪,每次听到这个词我就想吐。 有些事情要过一阵子,才能感受到它的打击。 我正在经历一个阶段,谁都会经过某些阶段,不是吗? 真正让我喜欢到骨子里的书,是那种你读了后,希望它的作者是你最好的...2012-05-08 20:11:47 98人喜欢
不管那种离别是伤感的还是糟糕的,但是在离开一个地方时,我希望我明白我正在离开它。如果不明白,我甚至会更加难受。 每次过马路时,我都感觉自己像是要消失了。 人生的确是场比赛,你得遵守比赛规则。 极好,这词儿我最烦。真虚伪,每次听到这个词我就想吐。 有些事情要过一阵子,才能感受到它的打击。 我正在经历一个阶段,谁都会经过某些阶段,不是吗? 真正让我喜欢到骨子里的书,是那种你读了后,希望它的作者是你最好的朋友,随便你什么时候想,都可以给他打个电话。 有时候我只是不想让自己烦着,就会很起劲儿地逗乐。 突然,我感到很孤独,几乎希望自己死掉算了。 几乎每次别人送我礼物,到头来总让我觉得难受。 女孩儿就这样,每次她们做出什么漂亮事,虽然她们长得未必很顺眼,要么甚至有点儿蠢,可你还是几乎要爱上她们,从来是他妈找不着北的感觉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学校越贵,小偷越多。 女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提琴什么的,得有个出色的音乐家来演奏才行。 如果一个人对这些事情懂挺多,你要发现他是不是蠢蛋还得花点时间。 除非他们自己掌控局面,这些高智商的人都不想跟你进行高智商对话。 钱这个王八蛋,到头来总他妈让人伤心不已。 一件事如果你做得太棒了,然后一来二去,不注意的话,你就会开始有点儿炫技,这样一来,你就没那么棒了。
回应 2012-05-08 20:11:47 -
《麦田里的守望者》 当我拿到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时,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在我的臆想中这肯定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书。而当我翻开书本,开始随着主人公霍尔顿开始他的辍学之旅时,我发现我也一直在迷失,迷失在诗意的书名中,迷失在这焦躁不安的情节中。 霍尔顿似乎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不喜欢和虚伪的人有过多的接触,而在他眼里大部分人都是虚伪的,谁知道呢,可能在他眼里整个世界除了他最爱的死去的弟弟艾... (2回应)
2017-06-27 12:13:45 48人喜欢
《麦田里的守望者》
当我拿到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时,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在我的臆想中这肯定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书。而当我翻开书本,开始随着主人公霍尔顿开始他的辍学之旅时,我发现我也一直在迷失,迷失在诗意的书名中,迷失在这焦躁不安的情节中。
霍尔顿似乎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不喜欢和虚伪的人有过多的接触,而在他眼里大部分人都是虚伪的,谁知道呢,可能在他眼里整个世界除了他最爱的死去的弟弟艾里还有他可爱的妹妹菲比,其他都是虚伪的。值得一提的是,他有时也得承认自己是虚伪的。看,这就是霍尔顿一直烦躁不安的原因,多么虚伪的世界呀!
在再次被学校开除的情况下,霍尔顿带着他稀奇古怪的想法游荡了三天,这三天他想到过的最绝妙的想法就是离开这个他熟悉的地方,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扮作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虽然这个想法最终没能实现,可是在霍尔顿心里,似乎总有那么充满希望的麦田在等候着自己去守候。
我想他想守候的不仅仅是麦田吧,在他心里他想逃避的是这个虚伪的世界,这个让他无比焦灼的地方。他不喜欢学校的一切,不喜欢此时的生活状态,可是他却又说他虽然讨厌这一切,但是在某一天他会想念他曾经抱怨过的人和物。这似乎又是我们每个人曾经历过的青春迷茫期,厌恶生活中的一切,想要逃离出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也许只有与世隔绝才能体现出自我的价值,才能找到自己属于哪个位置。可是我们也都像霍尔顿一样会想念曾经自己所厌恶的,会担心妈妈是否精神上会不会受到打击,我们也都曾游荡过,也都向往过那样一片田野,那是自由又充满希望的。
可是,我觉得任何自由和希望都不是绝对的。只有熬过了那段曾经让自己迷失的日子,才能找到自己,才能得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自由。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事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世界上很多人总喜欢为各种事情找理由,死是有理由的,那么活也就更需要理由。死虽然是悲壮的,但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逃避,活着有时虽然被定义为苟且偷生但是最起码有面对的勇气。成熟是你能够面对一些让你无奈的事实,正如让你面对这个虚伪的世界时,你有担当好好地活下去,而且活得不卑不亢,活出自己的态度。
大学即将毕业的我,已经接触过许多装模作样的人,他们端着自己的姿态,在这个社会上虚伪的生存着。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他们,因为进入社会的我,说不定有一天也不得不虚伪的面对一些人,虚伪的说一些话。但我心里一定清楚明白什么是虚伪什么是透彻,我心中也有那么一片充满希望的麦田。但是我知道,我不必轻减行囊远走他乡,我可以在我心灵的麦田里漫步,享受阳光的高照,享受月光的轻柔。
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谁也说不清楚,就算它是虚伪的,我们也要勇敢的去闯荡。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导者,我们可以迷茫可以游荡,再此之后我们会有这么一段纠结的岁月。但是庆幸的是,这段岁月也将是我们尤为怀念的时光,无论我们是否可以找到那样的麦田,我们都重新定义了自己。改变就是面对。
2回应 2017-06-27 12:13:45 -
Miss 废话多 (没错就是个话唠。思想上也是。)
问题是我不喜欢这样,琢磨一下就会觉得这主意很馊。我觉得如果你并非真的喜欢一个女孩儿,就不该跟她瞎胡闹。真的喜欢她,就应该喜欢她的脸。如果你喜欢她的脸,就不应该对她的脸做出这种下流事,比方说往她脸上喷水 再叛逆的灵魂面对爱也是柔软的。我喜欢这个主角的原因就在于,他叛逆外表下一颗真正温柔的心。比起很多衣冠楚楚绅士风度的人们,他显得更为真实,甚至是粗鲁的、毫不掩饰的真实。他嘲笑着虚假的一切,对爱却是小...2012-11-26 09:49:44 29人喜欢
-
solo-弋流 (10级E100)
实话实说,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看,或者也许可能maybe我没怎么看懂,让我来判断是否看懂一本书的标准就是:看完一本书是否有所感触,感触深浅就代表着我对这本书懂或不懂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我对于这个故事的感触只是一般般而已。 一个内心空虚性格叛逆的小伙子第四次被学校开除而不敢立刻回家,于是在纽约游荡了数日,花光所有的钱,本想着一走了之,最后还是因为妹妹,留了下来。 作者是不是着重刻画霍尔顿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内...2011-02-15 13:01:22
实话实说,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看,或者也许可能maybe我没怎么看懂,让我来判断是否看懂一本书的标准就是:看完一本书是否有所感触,感触深浅就代表着我对这本书懂或不懂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我对于这个故事的感触只是一般般而已。 一个内心空虚性格叛逆的小伙子第四次被学校开除而不敢立刻回家,于是在纽约游荡了数日,花光所有的钱,本想着一走了之,最后还是因为妹妹,留了下来。 作者是不是着重刻画霍尔顿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内心世界,叛逆,孤独,委屈。 好吧好吧,正如其妹妹所说的,他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虚伪,恶心。 如果寂寞孤独,在大学感到迷茫的大学生都像他一样的有个性,被学校开除,那岂不天下大乱?? 作者也许只是想通过霍尔顿来反思年青一代所面临的精神,思想问题。小说就是这样,总是得把所有的缺点或者个性都施加在一个人身上,这样才能塑造出令读者印象深刻的形象吧。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想法。 准确的来说我并没有把书看完,因为还有英文版的没看,也许等看完原版英文的会有不同的理解,毕竟翻译还是一定程度上参杂着译者对小说的理解。
回应 2011-02-15 13:01:22 -
兔子先生 (我要大大的生活)
准备再看一遍。 第一遍读的不够深刻,但是学会两件事情。第一,看书不能之讲目光停留在主角身上,要多多看看其他人说的话。第二,思想是永不落后,可以穿越时空的(这就是一本好书)。 首先你会发现,你不是第一个对人类行为感到困惑、害怕乃至方案的,在这方面,绝对不是只有你。了解这一点会让你激动,你还会得到激励。许许多多人跟你现在一样,在道德和精神上同样感到困惑。型号,有些人对自己的苦恼做了记录,你愿意的话,... (7回应)2011-02-28 19:44:21 18人喜欢
准备再看一遍。 第一遍读的不够深刻,但是学会两件事情。第一,看书不能之讲目光停留在主角身上,要多多看看其他人说的话。第二,思想是永不落后,可以穿越时空的(这就是一本好书)。 首先你会发现,你不是第一个对人类行为感到困惑、害怕乃至方案的,在这方面,绝对不是只有你。了解这一点会让你激动,你还会得到激励。许许多多人跟你现在一样,在道德和精神上同样感到困惑。型号,有些人对自己的苦恼做了记录,你愿意的话,就能像他们学习。同样会有一天,如果你有了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他们就能从你这儿学到,这种方式是美好的,又开有网的。这不是教育,而是历史,是诗歌。。。。只有受过教育、有学识的人才能对这个世界做出重要的贡献,并非如此。但我的确要说,对受过教育、有学识的人而言,如果他们首先也是才华横溢、具有创新精神的——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很少见——他们可能会比仅仅是才华横溢和有创新精神的人留下无限多更宝贵的记录,他们往往能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一般来说,他们也有顺着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的热情。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十个里头有九个比那些没学识的思考着更谦恭。 Among other things, you'll find that you're not the first person who was ever confused and frightened and even sickened by human behavior. You're by no means alone on that score, you'll be excited and stimulated to know. Many,many men have been just as troubled morally and spiritually as you are right now. Happily, some of them kept records of their troubles. You'll learn from them - if you want to . Just as someday,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offer, someone will learn something from you. It's a beautiful reciprocal arrangement. And it isn't education. It's history. It's poetry....I'm not trying to tell you, that only educated and scholarly men are able to contribute something valuable to the world. It's not so. But i do say that educated and scholarly men, if they're brilliant and creative to begin with -which, unfortunately, is rarely the case - tend to leave infinitely more valuable records behind them than men do who are merely brilliant and creative. They tend to express themselves more clearly, and they usually have a passion for following their thoughts through to the end. And-most important-nine times out of then they have more humility than the unscholarly thinker.
7回应 2011-02-28 19:44:21 -
我不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两本书算不算现代派文学,但看完其中的一本,以及另一本的一部分之后,我觉得我开始接受这样一种写作形式,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未曾接触过的小说形式,也开始理解现代派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这类小说不太着重故事和剧情(麦田守望者篇幅十几万字,就只是回忆了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后到回家的一天两夜所遇到的人和事),它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和独白,来反映人物在当时的... (1回应)
2011-03-07 10:29:21 3人喜欢
我不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两本书算不算现代派文学,但看完其中的一本,以及另一本的一部分之后,我觉得我开始接受这样一种写作形式,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未曾接触过的小说形式,也开始理解现代派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这类小说不太着重故事和剧情(麦田守望者篇幅十几万字,就只是回忆了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后到回家的一天两夜所遇到的人和事),它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和独白,来反映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而现代派文学把这种手法称为“表现主义”。 回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次读到中间的部分,感到十分的压抑,当时我是觉得这本书太消极了,所以有点悲观的人,看的时候不该过于代入主角的心理状态,最好以第三者的角度来看。现实之中也是如此,当处在一些不那好的境遇时,跳出来当个第三者,就当自己正在读一个故事,然后去理解这个故事的因由,或者以后就会有不一样的生活,这也是某个老师的讲座给我的启示。 书里有一句话,我不懂为什么译序里给它贴上“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标签,但是这句话我仍然十分喜欢,那是霍尔顿曾经最喜欢的一个老师所说的: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1回应 2011-03-07 10:29:21 -
丁烯 (The future is upon us.)
读后感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感 一开始我以为这部小说非常高明,全因看过太多介绍这部大作的评论,那么多的溢美之词足以蛊惑钢铁般的神经。在我隐隐的憧憬里,这部小说构画的世界里会有 非凡的令人心驰的故事经历、曲折的令人动容的心理演化,叛逆的少年会把真实的、打动人心的情感向读者倾诉。是的,在我有“不幸”读它前,我一直就是这么以为的。但,我错了,如果要词语来修饰的话——本着坦白从宽的原则——我要用“罪大恶极... (1回应)2011-03-08 22:27:56
读后感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感 一开始我以为这部小说非常高明,全因看过太多介绍这部大作的评论,那么多的溢美之词足以蛊惑钢铁般的神经。在我隐隐的憧憬里,这部小说构画的世界里会有 非凡的令人心驰的故事经历、曲折的令人动容的心理演化,叛逆的少年会把真实的、打动人心的情感向读者倾诉。是的,在我有“不幸”读它前,我一直就是这么以为的。但,我错了,如果要词语来修饰的话——本着坦白从宽的原则——我要用“罪大恶极”这么一个此刻于我颇近人意的成语^_^。(下面聊当我的检讨吧) 首先讨论一下实质性的故事内容, 我把主人公霍尔顿(说是作者塞林格亦不妨)定位为一个无知的愤青,偏执的咒骂鬼,作者用一部书的篇幅来咒骂批判学校以及社会的假模假式,这样似乎为自己的被开除出学校找到了 极好的自我辩护词。这从逻辑上根本就讲不通。 作者用隐讳的春秋笔法,把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全掩藏起来: 1.始终闭口不谈导致被踢出学校的真正原因(就是为什么会“5门课挂4门”),忍不住想知道霍尔顿在学校里干嘛吃的。而事情的真相可以说是 显而易见地 想而可知:假使他不是与那些他视为 蠢货的同学打成一片、整天整日地作乱犯禁,那他就应该是个勤写作业猛读书的榜样学生了。但是,聪明的作者又怎么能写自己在学校里的烟酒犬马淫色乱禁的生活呢? 2.始终闭口不谈烦闷的真正原因,整部书像“腻烦、厌倦、烦闷”这样的字眼泛滥到让读它的人都“腻烦、厌倦、烦闷”了。只讲自己烦闷,却不讲被开除出学校的孤独,被遗弃的无助,不讲自己感到无所依靠,无着落无依附以至对未来的担忧。可如果这些卑微的情感统统沾不上我们高傲自负的霍尔顿,那这烦闷便只能解释为不由人自主的“屁”了。 我不用斗胆就可以压注:霍尔顿对学校是向往的,对他所谓假模假式的社会也是向往的,(在学校里不学无术、在社会上游乐犯淫,这个花花公子明明享受到了,却偏偏一副“没意思、烦闷透了”的嘴脸)只是在开除出学校后,这种在学校社会上声色犬马的权利不复存在了,于是“倒戈”便这样生产了。这就像穷人的疾富心理,其实骨子里做梦都想着发财呢,吃不到葡萄便咒葡萄酸,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本来要在学校里待到星期三再回家的,然而不是,使他决然离开学校的,并不是因为潘西中学令他烦闷得待不住,还是因为一个叫琴的女孩。要我说,这可真是个淫者见淫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霍尔顿心中纯洁的女友琴被自己意淫地用同寝室的所谓的蠢货摘取了贞洁(用简单而冗长^_^的表达方式说就是,在霍尔顿的假想中,琴与他寝室的斯特拉德莱塔约会时在汽车后座上发生了性关系)。他自己就因受不了自己的想像,与同室操戈,打不过人家,吃了败仗,丧丧惶惶,心中又深刻地感到——用他一贯的让读者的耳朵起茧子的话——不对,是让读者的眼睛起茧子的话说——“烦闷透了”,才打定主意提前夹着尾巴凄怆地离开了这所(因自己不能作威作福而变得)可恶的、假模假式的混帐学校。 霍尔顿口头禅似的“烦闷”,在劳苦大众的眼里那就是闲愁、富贵病,是骄奢之人的怨怒。我们这些置身在第三世界的劳体劳智的人民看了,气忍不住要打好几处来。要是我有这么一个混帐儿子——我是说假如我他妈的是这个混帐东西的混帐老爸,我发誓我要立马把我他妈的皮鞋脱下来,好用它把这个混帐儿子的混帐屁股blow掉!我真会这么做的,我可以发誓。 二、讨论小说的语言、写作技巧(我真想用伎俩这个更准确的词,原谅我没有) 前面7节写得还不错,讲在潘西中学种种见闻,人物形象丰富,调侃讽刺很有力度,叙述逻辑流畅,但从第8节主人公出了校门以后,不知作者怎么地,把逻辑如一个臃肿的婊子般狠足踹掉了(以作者的习性,我揣摩是这样)。 A.流水帐,絮絮叨叨, 不知是不是原文的风味经翻译者之手被贪婪地克扣了。像在旅馆的紫丁香厅的大段描写,像乐队啦、抛媚眼啦、跳舞啦,连篇累牍又了无生趣的描写简直把人烦闷死了。 B.对白苍白无力,作者有一个惯用的伎俩我称之为“耳聋的技巧”。这就是在对话中使用这样的模式(不论是在电话里还是近在眼前):傻A:“什么,你说什么?” 于是傻B又重复了一遍。 C.错乱的逻辑,引录出原文中的几句: 1.“我想到这里,不由得难过得要命,她们[修女]为什么不到时髦地方去吃午饭什么的呢。我知道这事无关紧要,可我心里很难过。 ” 2.“不过我当时没那心情。干这种事,你真得心情对头才成。” 3.“我说不清楚我的意思。即使我说得清楚,我怕自己也不一定想说。” 3.“接着发生了一件很好笑的事。我走到博物馆门口,忽然不想进去了,哪怕白给我一百万块钱我也不想进去。我这会儿就是没那个心情——可我刚才还眼巴巴地穿过整个混帐公园来到博物馆,恨不得尽快进去呢。” (看到了吧,这个作者几乎叫人怀疑是个玩弄读者的下流胚子!为了一而再、再而三地玩弄这样的手段 而又让自己不至于太招人厌,便发展出了装疯卖傻的伎俩。) 4.“好笑的是,我一看见她,简直想跟她结婚了。我真是疯了。我甚至都不怎么喜欢她,可突然间我竟觉得自己爱上了她,想跟她结婚了。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的确疯了。我承认这一点。” 5.“这当然是撤谎,不过问题是,我说的时候,倒真是说的心里话。我真是疯了。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真是疯了。” (你看,作者居然以疯来卖弄自己,你当读者都是吃干饭的么?) 三、作者人格的问题:你可以没有能力,但你不能没有廉耻 1.对读者的欺骗: 用毫无理由的理由来敷衍读者,书里像“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烦闷极了”或是“我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所在多见。其实作者自己是知道的,却故意对读者装嫩充无邪。 又如“我不知道这是怎么说好,实在很难解释”这样的句子,实在叫人气愤,因为这就像法庭上被审讯的谋杀犯,为自己的犯罪主观条件作辩护“我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情况了、我那时一点意识也没有……” 2.兀自强辩 真是无理亦能辩三分: A.第22节里的问答: “我揣摩你又是哪门功课都不及格,”她说——非常怄人。说起来还真有点儿好笑。她有时候说起话来很象个混帐教师,而她还只是个很小的孩子哩。 “不,不是的,”我说。“我的英文及格了。” (这算哪门子的,像赖皮鬼抬杠:“我没输,我只是还没赢罢了!”或者,像国民军吃败仗后的报告“我们不会撤离,只是战略性转移。”) B.在安多里尼先生家中, “他在打电话给我之前,显然刚接到你最近的这位校长写给他的一封颇让他伤心的长信,信里说你一点不肯用功。老是旷课。每次上课从来不准备功课。一句话,由于你各方面。——” “我并没旷课,学校里是不准旷课的。我只是偶尔有一两课没上,例如我刚才跟你谈起的那个‘口头表达’课,可是我并不旷课。”我实在不想讨论下去。喝了咖啡我的胃倒是好过了些,不过我的头还是疼得厉害。(这段委实又好笑又气人!没有旷课只是偶尔有一两课没上(或许更接近真相一步)只是每天偶尔有一两课没上。在这样的逻辑链上,我忍不住去猜测——不,忍不住去推想——最真实的情况也许是:“之所以每天偶尔有一两课没上”是因为替“我”在点名册上签到的哥儿们溜号了。而最末那有关头疼的叙述意味深远,让我想到契诃夫《变色龙》里每每到了掉转话锋时总要抱怨一下天气,说天气又热又凉) 任何人爱好阅读或是写作的人(特别是塞林格),都应该读读巴金的作品,感受到巴金的坦露自己思想的真诚。这样一部欺骗读者、把读者当成蠢货的小说,与巴金随便的一本小说同置于桌前,两者对比阅读,善恶自昭! 结语: 作者是个十足的假模假式的骗子,痛恨一切,却不包括自己。如果说被假模假式的大众看作标准的圣人也需要一个标准的话,塞林格俨然自居了。 第一天我看到第8节,当时我琢磨着给它打7.9分,因为如我上面所说,前面几节写得确实不错。第二天我耐着性子看完,用看腻的字眼说,方寸已是“烦闷透了”。我本着最大的善意只能给它5.9分,原因如上所述,它把我弄得精疲力竭,叫我不得不使出极大的气力来控制自己中烧的怒火,好不让自己把这混帐小说一把狠摔在地上再拿大脚往上死跺,我揣摩。
1回应 2011-03-08 22:27:56
-
她奔去买了票,刚好在转台开始转之前入了场。随后她又绕着台走了一圈,找到了她的那匹木马。随后她骑了上去。她向我挥手,我也向她挥手。 嘿,雨开始下大了。是倾盆大雨,我可以对天发誓。所有做父母的、做母亲的和其他人等,全都奔过去躲到转台的屋檐下,免得被雨淋湿,可我依旧在长椅上坐了好一会儿。我身上都湿透了,尤其是我的脖子上和裤子上。我那顶猎人帽在某些部分的确给我挡住了不少雨,可我依旧淋得象只落汤鸡。不过我...
2022-06-15 10:02:05
她奔去买了票,刚好在转台开始转之前入了场。随后她又绕着台走了一圈,找到了她的那匹木马。随后她骑了上去。她向我挥手,我也向她挥手。 嘿,雨开始下大了。是倾盆大雨,我可以对天发誓。所有做父母的、做母亲的和其他人等,全都奔过去躲到转台的屋檐下,免得被雨淋湿,可我依旧在长椅上坐了好一会儿。我身上都湿透了,尤其是我的脖子上和裤子上。我那顶猎人帽在某些部分的确给我挡住了不少雨,可我依旧淋得象只落汤鸡。不过我并不在乎。突然间我变得他妈的那么快乐,眼看着老菲芘那么一圈圈转个不停。我险些儿他妈的大叫大嚷起来,我心里实在快乐极了,我老实告诉你说。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她穿着那么件蓝大衣,老那么转个不停,看去真他妈的好看极了。 老天爷,我真希望你当时也在场。 回应 2022-06-15 10:02:05 -
安然 (东风夜放花千树)
第二次读这本书,随便写写边读时的笔记。 1、我总希望自己所在的地方至少偶尔看到几个姑娘,哪怕是只看到她们在搔胳膊、擤鼻子,甚至在痴痴地傻笑。 ——对异性的若干渴望,倒也显出了自己的影子,不过更像是观湖盼鱼越出水面般,因为看见,并不是联系,只能用“看”这种不记成本的廉价方式来显现出自己渴望与不亲近。 (有时间继续写,现在实在事多,就无聊时再继续吧)2022-05-26 14:14:25
-
16岁的中学生讨厌潘西学校的一切 校长老师 同学被退学 从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 所见所闻 见到的人 看到了他们的虚伪 庸俗 准备离家出走 回家和妹妹菲苾交谈后 妹妹也要和他一起出走 最后改变主意 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出院后将被送到哪所学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学习?霍尔顿对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青春期的我们总是很迷茫 觉得大人的世界虚假 庸俗 愤世嫉俗 别人说什么 都不听 觉得...
2022-05-21 10:41:49
16岁的中学生讨厌潘西学校的一切 校长老师 同学被退学 从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 所见所闻 见到的人 看到了他们的虚伪 庸俗 准备离家出走 回家和妹妹菲苾交谈后 妹妹也要和他一起出走 最后改变主意 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出院后将被送到哪所学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学习?霍尔顿对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青春期的我们总是很迷茫 觉得大人的世界虚假 庸俗 愤世嫉俗 别人说什么 都不听 觉得很假很烦。 书中安多里尼说“很多时候你简直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除非你先谈一些你并不太感兴趣的事情”
霍尔顿跟妹妹说 自己想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孩子们是最单纯 最真实的群体 霍尔顿看着周围的人他感到迷惘 孤独 想逃离去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 和谁都不说话………
读书你发现对人类的行为感到惶恐 恐惧甚至恶心 并不是第一个 你一点都不孤独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像你现在这样,在道德上和精神上都有过彷徨的时期,然而他们中间有几个将自己彷徨的经过记录下来了,你可以向他们学习,正如有朝一日,你有什么贡献别人也可以向你学习,这真是个奇妙的轮回安排,而且这不是教育,这是历史,这是诗。
只有受过教育的和有学问的人才能够对这个世界做出伟大的贡献这么说,当然不对,不过我的确要说受过教育的和有学问的人,如果有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他们留给后世的记录,并那帮光有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人确实要宝贵得多,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更清楚,他们通常还有热情把自己的思想贯彻到底。
学校教育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受到了这种教育就会发现自己脑子的尺寸以及什么对他合适什么对他不合适过了一个时期你就心里有数知道像你这样尺寸的脑袋应该具有什么类型的思想。
感到迷茫的时候 你应该读书 通过书本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
回应 2022-05-21 10:41:49 -
1.我留恋不去的真正目的,是想跟学校悄悄告别。 2.我有点儿害怕,也有点儿神往。 3.有些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尽管他们有可笑的地方。 4.这帮聪明人就是这样,如果不是他们自己在发号施令,就不高兴跟你进行一场有意思的谈话。 5.你受这种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自己脑子的尺寸,以及什么对它合适,什么对它合适。 6.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
2022-05-15 20:21:04
1.我留恋不去的真正目的,是想跟学校悄悄告别。
2.我有点儿害怕,也有点儿神往。
3.有些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尽管他们有可笑的地方。
4.这帮聪明人就是这样,如果不是他们自己在发号施令,就不高兴跟你进行一场有意思的谈话。
5.你受这种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现自己脑子的尺寸,以及什么对它合适,什么对它合适。
6.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回应 2022-05-15 20:21:04
论坛 · · · · · ·
译文里的“乖乖” | 来自proudwanderer | 2022-06-22 21:14:19 | |
为什么霍尔顿要揍斯塔特来德一顿? | 来自火车上吃的烧烤 | 2 回应 | 2022-05-24 20:28:49 |
读起来有破碎感 | 来自解high人 | 1 回应 | 2022-04-29 22:54:53 |
所以安托利尼到底是不是同性恋。? | 来自众生 | 9 回应 | 2022-04-17 14:22:32 |
求助,记得主角说有一篇自己很喜欢的小说 | 来自Caulfield | 2 回应 | 2022-04-16 12:37:5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6 )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1)8.7分 4405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7)7.9分 11350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0)8.0分 20000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0)7.8分 1273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Luke翻译的书 (Luke)
- 看到漂亮的书面就想把这本书收入囊中啊 (心之旋影)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 (/nuː s/)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女性要读的一些书 (已注销)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184 有用 浴神 2013-12-27 20:33:20
枪杀约翰列侬的疯狂歌迷口袋里就装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
92 有用 慕容素衣 2014-01-10 12:01:27
十几岁时读过就忘,再读才发现,真是妙不可言的一本书啊,霍尔顿太可爱了
431 有用 法半夏 2014-08-07 13:01:24
嘿,我不喜欢读这本书,我的意思是说,只有特拉德莱塔或者他妈的和他差不多的混帐家伙会喜欢这本小说,DB和菲比甚至都懒得把这本书翻开,没错,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霍尔顿
1977 有用 ryo 2011-06-06 16:02:37
”说来好笑,你千万不要和任何人提起任何事,你只要一提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放在这本想说之后,就像是一声温柔的叹息。
64 有用 Luke 2013-03-24 14:27:05
时过六年,再细读一遍此书。这次读,是因为译林出版社年内要为我的版本出一个不带原文的新版,借此机会再修订一遍。小修小补而已。
0 有用 山河梦里人 2022-06-30 00:46:28
少年的矛盾迷茫悬浮,厌恶着又渴望着。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护孩子。人生往往是如此——不彻底。成熟的人会为了某个理由谦恭地活下去。叙事幽默讽刺自然。霍尔顿是异化堕落社会的迷茫者,菲苾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也是我们。
0 有用 带 枪 2022-06-29 23:15:14
上学的时候看了这本书,觉得生活很操蛋的时候可以看看。
0 有用 一修鸽 2022-06-29 22:24:44
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某一个人来。
0 有用 豆友2245147045 2022-06-29 15:04:18
这个评分可能给的是现在的自己。如果初中的我读到这本书,或许会如获至宝,夜不能寐,想和霍尔顿一样逃学“冒险”。那时的我也想过逃避厌世,拒绝和他人交往,自认看透了世界,想去深山老林当守林人。现在的自己深陷浮躁的社会和复杂的关系中,这本书的文字实在无法打动这颗多少有点封锁的心。
0 有用 solitude 2022-06-29 14:31:39
真实的文学作品,真实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