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
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1936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1940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1936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1940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而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成名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偶尔有幸见过他的人透露说,他脸上已“显出衰老的痕迹”。他业已完成的作品据说数量也很可观,只是他不肯拿出来发表。不少出版家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计划如何等他死后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出版权,但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九故事》(195)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1961)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里注定会不时去寻找一些他们自身周围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要么他们以为自身的周围无法提供,所以放弃了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寻找前,就放弃了。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8页 -
问题是我不喜欢这样,琢磨一下就会觉得这主意很馊。我觉得如果你并非真的喜欢一个女孩儿,就不该跟她瞎胡闹。真的喜欢她,就应该喜欢她的脸。如果你喜欢她的脸,就不应该对她的脸做出这种下流事,比方说往她脸上喷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人也喜欢 · · · · · ·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75 条 )
论坛 · · · · · ·
怎么理解霍尔顿对周遭大部分人的态度。不太理解。 | 来自豆友Ry-zETpP8M | 2 回应 | 2023-09-28 09:41:29 |
我自己的翻译 | 来自[已注销] | 38 回应 | 2023-09-11 02:18:04 |
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 | 来自动不动不哭 | 2 回应 | 2023-08-13 15:12:27 |
读完后的一点感受 | 来自千寻 | 2 回应 | 2023-06-08 20:51:23 |
看完后特别想 要是有个这种妹妹该多么幸福啊 | 来自鲍威尔洗衣粉 | 4 回应 | 2023-04-22 18:29:2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3 )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1)8.7分 466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7)7.9分 117003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7)7.9分 117003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7)7.9分 11700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Luke翻译的书 (Luke)
- 看到漂亮的书面就想把这本书收入囊中啊 (心之旋影)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 (/nuː s/)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女性要读的一些书 (已注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313 有用 Edward 2011-04-12 13:56:50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恭谦地活下去。”攻壳跟这书渊源深厚
151 有用 Touma 2015-12-08 05:34:18
翻译得真不好
352 有用 august 2015-04-03 10:12:54
读完这本书后的整整半个月都不能平复心情。塞林格笔下的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就是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吗?物欲横流,虚情假意,到处都是装模作样,虚伪的面孔,文化的废墟,精神的荒原。霍尔顿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拯救处于道德堕落社会的纯真者,使他们不受精神迫害。那又有谁会是属于我们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呢?
124 有用 炎樱 2011-02-23 16:45:10
怎么那么多人喜欢这本书
582 有用 法半夏 2014-08-07 13:01:24
嘿,我不喜欢读这本书,我的意思是说,只有特拉德莱塔或者他妈的和他差不多的混帐家伙会喜欢这本小说,DB和菲比甚至都懒得把这本书翻开,没错,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霍尔顿
0 有用 丹妮兒 2023-09-30 22:39:12 德国
致敬我的少年时代 16岁的我,嗯
0 有用 Skyfallll_ 2023-09-30 09:45:11 广东
菲比太可爱了呜呜
0 有用 CoA 2023-09-29 20:59:10 北京
懂我
0 有用 暖欣木光 2023-09-29 17:51:13 江苏
一个少年的彷徨与救赎。到底谁是守望者呢?大概是真心爱你的人吧。
0 有用 p 2023-09-28 09:03:03 美国
都不懂啊。看到好多纯真、假模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