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喜欢灵感,而且相信希望生活在灵性之中——这样的念头同样也会吸引你的兴趣.我写本书的目的,就是怀着这样一种重要的想法:将我对这一神奇概念的了解说给你听.
对我来说,写这样一本书是一种不寻常的体验.有几个月,我每天清晨在3点30分左右醒来,先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度过一段亲密而静谧的时间,然后便坐下来写作.这本书的每个字都是遵从内心感觉写成的.我把手放在桌子上,任各种想法从看不见的内心世界穿过我的心,然后落到纸上.我的内心深深懂得:这些文字并不属于我——我只是这些想法借以表现自身的载体而已.我对这一过程深信不疑,只要我在写作时一直停留在“感应”状态,这种过程便屡试不爽.我也相信这些观点对你同样适用.
这本书是我在35年作家生涯中所写的和我本人最有关联性的作品.我决定从亲身经历中选取一些事例.也就是说,书中所选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本书其实是通过对事物精挑细选而后写成的.随着写作过程逐步深入,我发现,要想描述“灵感”这种内心深处才能感觉到的主题,必须尽可能真实可信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正如人们从别人的描写中无法真正感受到芒果到底什么味道一样,我当然也不能通过列举别人的案例,恰如其分地传递我对“灵感”的体验都有哪些了解.通过“用心”去写,我得以在各个章节尽量保持“灵感”本身的鲜活风味.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在本书封面放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不妨读读最后一章"当我受到感应时生活是什么样".快要完成本书的写作时,我令人难以置信地巧遇造物主创造的最弱不禁风的生物之一——蝴蝶.我在最后一章描述了那令人称奇的经历.当然,一起介绍的还有:如果将"灵感"赋予的洞察力付诸运用,你的生活会慢慢变成什么样.
我还清楚地注意到:我在本书通篇都在不断重复一个主题.我决定在编辑时不删去重复的内容,因为我将本书看成一种载体,通过它将你带到一个你真正懂得"感应"真实含义的地方.这个再三重复的主题是:生活在灵性之中吧!你曾经来自灵性世界,因此,要想受到神灵的感应,必须尽量恢复到来到人间时的模样.你必须这样生活,以便更忠实地追随他.
安东尼.德梅洛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导师和故事家.他是天主教牧师,住在印度,善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哲学问题变成通俗易懂的教义.下面是一篇短篇故事,摘自《觉悟之心》.在这部作品中,德梅洛神父精辟地概括了我想向你传达的"生活在灵性之中"的内容:
信徒跪在那里,准备接受收徒仪式.老师在他耳边庄严地念着咒语,告诫他千万不要将咒语泄露给任何人.
"如果我告诉别人,会怎么样呢?"信徒问.
老师说,"听到你咒语的任何人,都将从无知和苦难的束缚中解脱,但你自己将被逐出师门,受到痛苦的惩罚."
信徒刚听完这些话,就猛冲到市场,招呼一大帮人围着自己,然后将听到的庄严咒语说给所有人听.
弟子们随后纷纷将这一情景告诉老师,还强烈要求将这个违抗师命的家伙逐出寺院.
老师笑着说:"我什么都不必教他了.他的行动表明:他凭自己的本事就能成为老师."
我相信,随着你全神贯注地去读这本书,这个故事的寓意将变得越来越清晰.灵性世界在强烈召唤你回归,这种召唤刚刚存在于你的生活中,否则的话,你就不会在此时此刻读这些文字了.我奉劝你留意这种召唤,当某种"受感应"的生活成为现实时,你将发现幸福和快乐在前面等着你.
韦恩.W.戴尔
第二章
处在一个由某种有组织的智能(这种智能排除了偶然和巧合)创造和指引的宇宙中,我总觉得,我此时待在此处的情景,便是这个智能系统的一部分.在一次有效的催眠体验中,我在自己灵魂的"高我"和现在仍然关联着的"原我"之间再次发起一次对话.在我大部分成人生活中,这种想象中的对话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我是1939年9月的第一天被母亲怀上的,并于1940年5月的地10天出生.母亲怀上我那天,适逢阿道夫.希特勒入侵波兰.两天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出生的那天,恰逢纳粹德国入侵并占领比利什,荷兰和卢森堡,于是我看到大屠杀的来临.我知道,我将要在消弥仇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种仇恨导致了一系列可怕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导致数百万无辜惨遭杀戮.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教会别人自立和同情.当我像弗朗希斯科.博纳登那样穿行于欧亚两大洲,企图阻止"十字军东征"之类的恶行时,我如同13世纪早期的这个神的化身.我的无尽的灵魂曾经受遍人们对同类的残暴之行的折磨(现在仍然如此),希望根除将我们相互分离,用暴力解决争端带来的痛苦.对我来说,解决方法似乎就是教会他人怎样与自己的本源结合,从而使自己停留在这种对爱,和平和善一统性的意识领域.当足够多的人踏上这段回归灵性世界的心路历程时,我们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将能体现我所称的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倡的"灵感".
1939年准备完成从独立的灵魂存在向粒子世界的转变时,我很我称之为"上帝"的创造性智慧进行了如下交谈:
上帝:在将要进行的这段历程中,你想实现什么目标?
我:我想教会人们自立,同情和宽容.
上帝:你能确定这是你希望奉献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吗?
我:是的.如今我对它的必要性甚至看得更加清楚.
上帝:好吧,既然如此,我想,我们最好把你这个小家伙放到孤儿院,让你在那里待上一,二十年.你将在那里学会自力更生.我们还会让你失去双亲,从而没有人阻止你完成使命.
我:这我接受.但是,我的父母亲怎么办呢?谁是帮助我实现人生目标的最佳人选?
上帝:你可以选择梅尔文.莱尔.戴尔做你的父亲.他是个囚犯,酒鬼,还是个贼.你还是婴儿时,他就会抛下你,而且再也不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先是试着恨他,寻求报复,但是,在他离开他的肉体之后很久,你最终会原谅他.这种宽容行为将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大事,它将把你推上你现在已经同意踏上的道路上去.
我:那我母亲呢?
上帝:选莱尔的妻子黑兹尔.戴尔做母亲.她对自己所有孩子的同情将为你树立学习的榜样.在经受苦难大约10年之后,她仍然拼命工作,使你很你的兄弟破镜重圆.
我:这么说,我父亲的命运岂不相当残酷?
上帝:根本不是.他在25年前就已经同意了这样的命运.他用整整一生去教自己的某个孩子懂得宽恕的含义——这是一种高尚的姿态,你说是吗?而你母亲会让你们看看怎样做到每天都展示真正的同情.现在,请你回到原位,开始成为一个粒子吧.
将整整一生看成某个你在来到人世间之前就已参与其中的宏伟计划在一步步演变,对你将是巨大的帮助.这一点从我自己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样一来,你就会从怨天尤人变成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负责.如此,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成为这个完整计划的一部分.比如说,当你经历的事情看似令人不快时,你可以看看能从显而易见的困难中得到什么.
如果记得自身才是吸引合意或不合意事物的根本原因,我们就能消除我们深陷其中的"负能量".如果我们的愿望处于灵性之中,感受着喜悦,但出现的却总是相反的情形,那么,我们不能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而应该将自己看成只不过没有与那种创造性的能量在震动中结合而已.我们可以通过想法来改变自己的振动,使想法与愿望更加和谐,协调,然后便可以开始采取必要的步骤,使"灵感"能被我们感觉到.当我们积极主动地寻找"本源能量"时,它会愿意与我们合作——而且,我们还可以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剔除那些无法与本源能量结合的吸引行为和凭空想象的坏运气.
经历这种精神蜕变之后,有的人就可以问自己为什么作为同性恋者被上帝选中来到世间,因为他的一切行为都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苦恼:父亲排斥他,他在整个童年时代都是别人奚落的对象,就业机会抓不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都受到歧视.是的,进一步深刻洞察自身的本源也许就会发现:他已经答应上帝去教会别人懂得爱,教会别人接受那些在生活主流中找不到的东西.要做到这些,还有哪种方式要比让一个生命进入某个如此稳定的躯体更好呢?如果真能产生这种感觉,此人将知道自己的召唤就是改变别人带有偏见的反应.无论在有形世界发生什么,从他自己的内心看,他始终都活在灵性世界.
当内心感到安宁时,我们会吸引更多的安宁来到身边,而安宁正是我们渴望吸引来的东西.因为我们此时正在某个有关安宁的神奇之地发挥肉体功能.与灵魂相通时,我们再次获得了自身本源的力量.同样,街角的乞丐也许曾经同意:来到这个有边有际的世界,就是教给世人学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同情——甚至只是教某个人(可能是你)更富有同情心.说到底,"本源"是以千万种面貌出现于世上的......
在无垠的宇宙中,关于我们的寿命有多长,并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在我们面前有一种永恒,穷尽一生去教给别人同情似乎并不荒谬.同样,自闭症儿童,盲人,暴力受害者,夭折的胎儿,四肢瘫痪者,饥寒交迫的孩子,还有你——无论这些人吸引到身边的是什么缺陷和困难——都是是这个宇宙一统性的一部分.因此,得到灵感时所持的态度有更少武断,有更多感激,因为灵感带有一只利眼,它关注着本源能量怎样显现.不要忘了,本源是不会从自己的创造物身上消失的.
任何人,任何事都蕴涵着本源,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防世间万物中的"神奇力量".要注意发现这种力量是怎样经过乔装打扮之后,将许多福祉传递给我们的.
我们来自纯洁的精神世界,并允许这种本源毫无妨碍,无用置疑地取代我们身上的某个部分.只要生活在灵性世界,我们的本源就会通过无穷无尽的途径显示在客观世界,帮助我们处理一切.然而,几乎从出生为有形的肉体时起,我们就着手实施一项计划,否定灵魂,强调自我.
帮助你应用本章观点的几点建议
把自己看成某个"人类"肉体中的单个细胞.并发誓要带着归属于整体的感觉,成为和所有相邻细胞精诚合作的单个细胞.将非灵感的想法和行为,看成对自身安康乃至全人类安康的负面冲击.
与其他细胞共同努力,允许身体的自然康复能力和平安幸福能力自由展示.拒绝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的身体,生活有何问题,将思维切换到允许你与自身本源能量和谐共融的想法上.比如,不要说"我好象病了(或我觉得累)",而要说"我希望感觉良好,那样我就能听任自己与平安幸福自然关联,从而现在就可以应用这种关联性了."你改进后的念叨会引导灵感流经全身.
将你过去生活中所有起负面影响或破坏作用的人列出来.想方设法使他们的行为成为对你有益的事件和态度,把这些行为和态度想象成不过是乔装打扮来妨碍你幸福的东西.比如说,我继父成天喝得酩订大醉,当时曾让我很是看不起,但后来我觉得,这些情景是一种强大的手段,可以帮助我懂得不要喝酒成隐.当你把遗弃,虐待和不忠看做追求更高境界的真善美的经历时,它们就是教会你认识困难,领悟人生真帝的老师.
只要发现自己撞了胳膊肘,碰伤了脚指头,被一根落下的树叉击中,等等,都要留意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的伟大宇宙和创造本源的完整性.出现这些事情时,停下来问自己:"在那一刻我在想什么,我所想的内容与作为事件出现的情景之间有何关联?"你将发现一种模式:刚才想象的内容往往与不时发生的事情有着神秘联系.要坚持这样做,以产生对你的本源和生活方向的一种不间断的认识.
书摘
|
第三章
我们如今懂得:我们由上苍创造而来,所以,他必定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们还懂得:应该在9个月时间里完全信任这个神圣的发源地,是他给了我们所需的一切,然后,我们便作为他的代表来到人间.那么,为什么多数人都用"精神身份证",去换取一个相信那些发源地并不存在的事物,如痛苦,恐惧,急切,限制和担忧的身份证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为什么我们要丢掉在精神世界的"全天侯"合作经历.
我运用"全天候"这个词,意思是说我们无时不与灵魂相连,哪怕我们以不能反映灵魂意识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时也是如此.我在本书提出的始终是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可以回归到全天候灵感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人生的真谛.
灵感可以终生培养,并成为一种狂热的推动力,而不只是偶尔出现,神秘消失,似乎独立于愿望之外的某种东西.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神授之权,也就是说,并不专属于艺术和科学领域那些久负盛名的创造天才所独有.问题在于,从出生时起,别人就慢慢教我们只相信由"固执的自我"支配的世界......从而使我们中止了和"执着的神灵"之间全天候的从属关系.
来到这个物质世界的时候,那些相信坦帕加里所称的"假我"幻觉的好心人,便立即开始对我们关爱有加.他们认为自己不受自身来源的精神实质的局限,而只由特质,占有物和取得的成就界定.他们认为自己彼此脱离,与自身生活中失去的物质脱离,并与上帝相互脱离.
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自我(ego)这个词通常作为"edging God out"(挤掉上帝")的首字母缩写词被人提及.你知道,自我指我们从熙熙攘攘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到处都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人)获得的一种想法.我这里并没有用ego这个词描述那些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却不至于令人做呕的自大狂,而是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为"假我"下定义.
除了坚决抵制我们文化中自我思想的巨大影响力,以便支持受感召的生活之外,还可以通过认真检查自我在生活中帮助我们得到了什么,开始实现向灵性世界的回归.唯我独尊不过是一种错觉......所以,不妨问问自己是否希望一直被某种不真实的东西控制,或者说,你更愿意审视某些真实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吗?要牢记:灵魂是固定的,永恒的,无限的,而"自我"则来去随风.
为了将这一讨论继续下去,我从加里.雷纳德写的一本叫<宇宙的消失>的奇书中摘录了以下条目.是否接受以下描述,那是你的事,但我发现这些教义意味深长,值得深思:
1.自我说:"你是个肉体".圣灵则说:"你甚至连人都不是,你不过像我——你的存在之源一样."这条教义表明,自我认为我们是非永恒的,这与老子教导我们有关人的存在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说:存在就是永恒.当思考自己此刻在地球上的存在时,我们无法避免这样一种认识,即我们经历的一切(包括身体)都要回变成尘埃,让神收回.而自我则发现这样的观点无法接受.
2.自我说:"你的想法非常重要."圣灵则说:"只有你和上帝共同相出的想法才是真实的,其他一切想法都无关紧要."这条教义说明,侧重于自己,外表,财产,恐惧或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想法不仅不重要,甚至不真实.呜呼!自我对这样的解释不敢苟同.但是,如果从灵魂的无尽角度来审视这些想法,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确实是不真实的.完全沉浸于灵性世界时,我们只拥有灵性的想法,因为那是我们的全部;当把灵魂撇在一边时,我们就选择了自我认为重要的想法.<奇迹课程>告诉我们,甚至根本不用去想,因为我们的想法都由上帝去想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把自己再次交给上帝思考,来接近永久激励的状态,并实现在人世间达到神的境界的目标.
3.自我说:"主给你一切,又拿走一切."圣灵则宣称:"上帝只给予,决不拿走."生活在灵性世界时,我们关心的是生命如何消失,并在同时观察生命怎样轮回,从而强化了"去了的总会回来"这一想法.自我总是不停告诫我们小心失去已拥有的东西,并警告我们当心别人正在取走本属于我们的东西,但是,上帝并没有从我们身边拿走.当学会以这种方式思考时,我们就能将生活中失去的东西更多地吸引回来.这样思考的原因很简单:将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就会成为什么样.如果像上帝所做的那样思考奉献,那么宇宙就会将我们失去的送回来.如果想着已经被人拿走的东西,那么我们吸引到的就是失落.
4.自我说"有好坏之分".圣灵则坚持认为:"这没法判断,因为好与坏首先就不真实."当接受自我的"身份证"时,我们便同意用好或坏评判几乎所有的人和事.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所有人身上都蕴涵着同一种灵魂,我们就是从这个而来的.比如说,如果我把你当做坏人,把自己当作好人,那么,就否认了灵魂存在于你身上.上帝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不一样:我们的本源就懂得"只有灵魂之源才是真的",一切短暂的有形世界,有边界的世界,都没有灵魂之源拥有的无尽本质.在我们的本质中,在所有人都从中来,都要回归的地方,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判断.认同并习惯这一观点需要费些时间,但是,一旦领会了这种见解中的真理成分,我们就能毫无阻碍地达到真实可信的灵感境界.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