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二卷) 短评

热门
  • 4 Solomon 2013-04-14 11:15:37

    真心佩服这种没事儿就扯好几卷的书,废话多,显得有条理但翻译也没翻出个调理来。也好,自己整理还有点成就感

  • 1 hyj1983 2008-01-26 02:14:48

    没有第一卷的气势。部分问题琐碎化,没有全盘感。

  • 0 Fullerton 2018-05-29 14:29:20

    细节密度高,有点散。四个权力网有点拢不住,但除此也没有更好的框架,广泛利用业界学术成果,但在综合与融汇上,多少有些消化不良。不过细节的分析还是有很多启发性。可以一再的回到他的分析,看到本世纪初的学术高度。

  • 1 zephyr 2016-04-28 18:57:22

    视野宏大,结构简洁有力。

  • 0 Apeiron 2023-09-15 15:22:00 上海

    妈的,这个翻译实在是令人发指

  • 0 DX3906 2024-03-05 16:40:12 湖北

    有关现代国家理论和地缘政治的几章比较有收获。由十几位低能译者合译,质量可想而知,一边读一边骂。

  • 0 htifly 2016-07-14 11:49:58

    1、延续四种权力来源的分析套路,曼提出了制度主义的国家观,并以此分析英美法德奥五个国家的发展历程。 2、曼对于法国的分析是对斯考克波研究的补充和改进,重点在阶级细分以及革命过程和属性的再审视。 3、曼还明确提出了“人民(people)”和“平民(populace)”的区别,这个在以后的英文阅读中值得注意,毕竟“人民”(people)在19世纪之前的欧洲指的都是上层的有身份的人,和我们今天所指称和理解的人民意思完全不同。 4、还是要说道翻译的问题,希望有人能够重译或校对第二卷。仅举一例 关于“discursive literacy” 的翻译就是五花八门的。

  • 0 四十二个火枪手 2019-09-08 16:01:09

    #2019阅读书单#第51本,《社权的来源-阶级和民族国家的兴起》这本书读的很不流畅,很多内容用很绕的方式表述,翻译问题?从英、美、法、德四国的形成来看,想提炼一个规律很困难,每一个先前发生的案例都会影响到后来的进程,也就是当你找到这个案例的规律的时候,就已经不再适用啦。 就像法国大革命,显著的增进了旧政权和大资产阶级的抱团。曾经也有人以社会并未按照马克思的预测发展来否定他,但其实恰恰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提出,触动了大资产阶级的妥协。社会发展的反身性似乎让人类更加感受到理性的边界。

  • 0 policat様 2020-07-02 12:41:00

    只读了第三章。

  • 0 渴望平行宇宙 2019-04-09 17:00:13

    编辑和译者都太不负责了。基本不可读。

  • 1 波将金村民 2020-07-31 11:43:25

    第二卷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制度化”的问题,美法英普奥如何处理制度化的问题,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解决政治参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这是亨廷顿的问题,也是迈克尔曼的问题。

  • 0 工业先驱萨鲁曼 2020-04-14 18:15:29

    害瘟以来看书效率大减从50页跌下25页,两卷1500页消磨了2个多月(林克负次要责任)。加上曼啰嗦,逼做48页笔记也是近年单项第一,需要安达充平复心情。

  • 0 Bora Bora 2021-03-12 22:33:24

    好书被翻译糟蹋了,心痛。

  • 0 kevin 2016-12-01 21:30:42

    细密精深。描述一站前欧洲及美国的近150年的社会权利发展变化,逐步从以军事和经济为主的权力,过渡到经济和政治。这一时期,也正是现代民族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形式崛起的时期,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事情,是阶级政党及阶级斗争出现的时期,是宗教衰退逐步让位于民族国家这一想象的共同体意识到事情。

  • 0 无明 2016-12-17 13:13:44

    无法抑制的光

  • 0 白宇极 2024-05-25 17:45:08 重庆

    翻译的不如翔。

  • 0 酥皮拿破仑 2024-05-13 09:13:38 浙江

    这一卷很重要涉及到具体权力的互动者,可惜翻译的太差了,而且mann似乎有一种重视阶级甚于民族的倾向,导致民族整合部分论述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