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原理编扩展了一百年来符号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方符号学理论,建立一个可用于分析人类意义活动的符号学体系;推演编具体讨论了符号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复杂作用,让读者理论与应用兼得。
作者简介 · · · · · ·
赵毅衡,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长期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要中文著作:《远游的诗神》、《新批评》、《符号学导论》、《苦恼的叙述者》、《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必要的孤独:形式文化学论集》、《建立一种现代禅剧: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等。
主要英文著作:The Uneasy Narrator:Chinese Fiction from the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等。
主要文学创作:《居士林的阿辽沙》、《沙漠与沙》等。
主要译著:《美国现代诗选》、《化身博士》等。
目录 · · · · · ·
引 论
1.什么是符号?/1
2.符号学何用?/7
3.符号学发展的四个模式与三个阶段/12
4.符号学与其他学派的融合/15
5.应用符号学/17
6.符号学的工作范围/18
7.“二十一世纪是符号学世纪”/22
上篇 原 理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1.符号载体,空符号/25
2.物、符号、物一符号/27
3.符号的降解:物化/31
4.符号化/33
5.片面化/37
6.符号的实用意义及其度量/39
7.文本/41
第二章 符号过程,不完整符号
1.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46
2.符号必有意义/48
3.任何解释都是解释/50
4.信号/53
5.无发送符号/57
6.潜在符号/59
7.自我符号/61
8.镜像,自我镜像/63
第三章 任意性与理据性
1.任意性/66
2.系统性/68
3.共时性/70
4.有机论,“噪音”,露迹/73
5.理据性,像似符号/78
6.指示符号/82
7.规约符号/86
8.中文的理据性与规约性/88
第四章 符号表意
1.能指与所指/91
2.双重分节/94
3.符号意指三分式/98
4.无限衍义,分岔衍义/104
5.试推法/109
6.艾柯七条与类型问题/113
7.皮尔斯的普遍三分论/120
第五章 媒介与渠道
1.媒介,传媒,渠道,体裁/124
2.“媒介即信息”/129
3.多媒介文本的联合解码/131
4.通感/133
5.出位之思/136
6.体裁与期待/139
第六章 伴随文本
1.伴随文本的定义/143
2.显性伴随文本:副文本,型文本/144
3.生成性伴随文本:前文本,同时文本/147
4.解释性伴随文本:元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148
5.普遍伴随文本与文本间性/152
6.伴随文本执着/155
7.深层伴随文本/158
第七章 双轴关系
1.双轴互相依靠/160
2.宽幅与窄幅/164
3.双轴偏重与文本风格/165
4.展面与刺点/168
第八章 符号的解释
1.符号学三分科,符形学/172
2.符义学/173
3.符用学/175
4.符号六因素与六性质/178
5.语境论/182
6.“意图定点”/184
第九章 符号修辞
1.符号修辞的特点/187
2.概念比喻/189
3·符号明喻、隐喻、转喻、提喻及各种变体/191
4.符号比喻的各种复杂变体/195
5.象征:与“符号”的混用/198
6.生成象征的方法/203
7.语言反讽与符号反讽/209
8.反讽与悖论/211
9.大局面反讽/215
10.四体演进/217
第十章 符码与元语言
1.符码/223
2.元语言与意义/226
3.“断无不可解之理”/227
4.元语言的构成/231
5.同层次元语言冲突/234
6.解释漩涡/236
7.元元语言冲突,“评价漩涡”/240
下篇 推 演
第十一章 理据性及其滑动
1.偶发再度理据性/243
2.普遍符用理据性/245
3.理据性上升/248
4.理据性滑落/250
5·理据性滑落后陡升,禅宗公案/254
第十二章 谎言与虚构
1.符号,真相,谎言/258
2.接受原则/263
3.“同意接受”各类型/265
4.“拒绝接受”各类型/270
5.虚构中如何述真?/272
6.真假与计谋的文化道德/276
第十三章 标出性
1.语言学中的标出性/279
2.文化研究中的标出性/282
3.风格作为标出特征/285
4.标出性的历史翻转/286
5.中项问题/289
第十四章 艺术符号学
1.艺术难以定义/294
2.体制一历史论,开放概念/298
3.艺术作为非自然符号/301
4.艺术符号的非实用意义/302
5.艺术意指的非外延性/304
6.当代艺术的标出倾斜/307
7.标出优势/311
8.泛艺术化/314
第十五章 符号叙述学,广义叙述学
1.叙述转向与符号叙述/318
2.“最简叙述”定义/322
3.叙述分类之一:事实性/虚构性/325
4.叙述分类之二:记录性/演示性/328
5.叙述分类之三:“时间向度”/329
6.“现在向度”的可能后果/331
第十六章 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隐含自我
1.术语群辨析/335
2.从主体到自我/338
3.从自我到身份/340
4.当代文化的身份一自我危机/347
5.自我的纵横移动/349
6.反思自我的悖论,试推自我/353
7.文本身份/357
8.普遍隐含作者/362
第十七章 当代社会的符号危机
1.后期现代的意义方式/365
2.当代符号危机的四个特征/366
3.从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到异化符号消费/373
4.替代选择/376
5.经典重估与“文学场”破溃/378
6.两种经典化,两种替代自我/380
第十八章 现代性与评价漩涡
1.历史与符号力量/385
2.现代性的动力与制动/387
3.“中体西学”没有错/389
4.新儒家的整体元语言/391
附录:符号学术语人名译名表/395
Table of Contents/409
后记/415
再版后记/417
· · · · · · (收起)
1.什么是符号?/1
2.符号学何用?/7
3.符号学发展的四个模式与三个阶段/12
4.符号学与其他学派的融合/15
5.应用符号学/17
6.符号学的工作范围/18
7.“二十一世纪是符号学世纪”/22
上篇 原 理
第一章 符号的构成
1.符号载体,空符号/25
2.物、符号、物一符号/27
3.符号的降解:物化/31
4.符号化/33
5.片面化/37
6.符号的实用意义及其度量/39
7.文本/41
第二章 符号过程,不完整符号
1.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46
2.符号必有意义/48
3.任何解释都是解释/50
4.信号/53
5.无发送符号/57
6.潜在符号/59
7.自我符号/61
8.镜像,自我镜像/63
第三章 任意性与理据性
1.任意性/66
2.系统性/68
3.共时性/70
4.有机论,“噪音”,露迹/73
5.理据性,像似符号/78
6.指示符号/82
7.规约符号/86
8.中文的理据性与规约性/88
第四章 符号表意
1.能指与所指/91
2.双重分节/94
3.符号意指三分式/98
4.无限衍义,分岔衍义/104
5.试推法/109
6.艾柯七条与类型问题/113
7.皮尔斯的普遍三分论/120
第五章 媒介与渠道
1.媒介,传媒,渠道,体裁/124
2.“媒介即信息”/129
3.多媒介文本的联合解码/131
4.通感/133
5.出位之思/136
6.体裁与期待/139
第六章 伴随文本
1.伴随文本的定义/143
2.显性伴随文本:副文本,型文本/144
3.生成性伴随文本:前文本,同时文本/147
4.解释性伴随文本:元文本,链文本,先后文本/148
5.普遍伴随文本与文本间性/152
6.伴随文本执着/155
7.深层伴随文本/158
第七章 双轴关系
1.双轴互相依靠/160
2.宽幅与窄幅/164
3.双轴偏重与文本风格/165
4.展面与刺点/168
第八章 符号的解释
1.符号学三分科,符形学/172
2.符义学/173
3.符用学/175
4.符号六因素与六性质/178
5.语境论/182
6.“意图定点”/184
第九章 符号修辞
1.符号修辞的特点/187
2.概念比喻/189
3·符号明喻、隐喻、转喻、提喻及各种变体/191
4.符号比喻的各种复杂变体/195
5.象征:与“符号”的混用/198
6.生成象征的方法/203
7.语言反讽与符号反讽/209
8.反讽与悖论/211
9.大局面反讽/215
10.四体演进/217
第十章 符码与元语言
1.符码/223
2.元语言与意义/226
3.“断无不可解之理”/227
4.元语言的构成/231
5.同层次元语言冲突/234
6.解释漩涡/236
7.元元语言冲突,“评价漩涡”/240
下篇 推 演
第十一章 理据性及其滑动
1.偶发再度理据性/243
2.普遍符用理据性/245
3.理据性上升/248
4.理据性滑落/250
5·理据性滑落后陡升,禅宗公案/254
第十二章 谎言与虚构
1.符号,真相,谎言/258
2.接受原则/263
3.“同意接受”各类型/265
4.“拒绝接受”各类型/270
5.虚构中如何述真?/272
6.真假与计谋的文化道德/276
第十三章 标出性
1.语言学中的标出性/279
2.文化研究中的标出性/282
3.风格作为标出特征/285
4.标出性的历史翻转/286
5.中项问题/289
第十四章 艺术符号学
1.艺术难以定义/294
2.体制一历史论,开放概念/298
3.艺术作为非自然符号/301
4.艺术符号的非实用意义/302
5.艺术意指的非外延性/304
6.当代艺术的标出倾斜/307
7.标出优势/311
8.泛艺术化/314
第十五章 符号叙述学,广义叙述学
1.叙述转向与符号叙述/318
2.“最简叙述”定义/322
3.叙述分类之一:事实性/虚构性/325
4.叙述分类之二:记录性/演示性/328
5.叙述分类之三:“时间向度”/329
6.“现在向度”的可能后果/331
第十六章 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隐含自我
1.术语群辨析/335
2.从主体到自我/338
3.从自我到身份/340
4.当代文化的身份一自我危机/347
5.自我的纵横移动/349
6.反思自我的悖论,试推自我/353
7.文本身份/357
8.普遍隐含作者/362
第十七章 当代社会的符号危机
1.后期现代的意义方式/365
2.当代符号危机的四个特征/366
3.从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到异化符号消费/373
4.替代选择/376
5.经典重估与“文学场”破溃/378
6.两种经典化,两种替代自我/380
第十八章 现代性与评价漩涡
1.历史与符号力量/385
2.现代性的动力与制动/387
3.“中体西学”没有错/389
4.新儒家的整体元语言/391
附录:符号学术语人名译名表/395
Table of Contents/409
后记/415
再版后记/41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关于共时与历时究竟如何区分,却一直有很多误解。列维-斯特劳斯在《结构人来学》中举交响乐为例,说一首交响乐是共时与历时配合而成。某个瞬间的和声与配器,是共时性的,交响乐的演奏则是历时的。巴尔特认为晚餐中一道道上菜是历时的。这两位大师恐怕是弄错了:他们把符号系统的空间展开/时间展开,误作为共时性/历时性。有的符号文本在空间中展开(例如壁画、建筑),有的符号文本在时间中展开(例如电影、仪式)。哪怕在时间中展开的文本,依然可以被看成一个共时结构,只要展开的时间过程没有影响组分的相互关系。一本书看上去是空间的存在,但是小说的阅读,与讲故事一样需要时间,而一本小说和一则故事都不是历时的。当符号组合被看成一个文本,或一个系统,就是共时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
符号学讨论的共时,不是指示符号文本的空间(非时间)展开方式,而是解释者看待这个系统的角度,对一个系统的研究,可以有共时与历时两种侧重。一部交响乐,一顿晚餐,哪怕不是严格的“共时发生”,也可以是共时系统,即可以当作一个系统给予解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符号学丛书 (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符号学》,《劳特利奇符号学指南》,《符号学-传媒学词典》,《符号与意义》。
喜欢读"符号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符号学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符号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读完这本书,今天省下了一顿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让我给一本书打分,满分100,这本书绝对可以给99分。 因为,这本书可以推演出我们想要的小世界,对个人想象力来说,绝对是一种极大的提升。 一.符号是什么? 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 (展开)
【转载】王悦:符号叙述学之“时间向度”分类法辨析
赵毅衡先生在他的新书《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提出了“符号叙述学”这一概念。他将符号文本分为两大类:“描写人物和变化(即包含情节)的文本,是叙述;不卷入人物与变化的文本,是声述。”[①]在这里,“叙述”是体现为多种形态的符号文本,因此,对于“叙述”的研究也不应...
(展开)

【转载】唐小林:石头不是石头才是符号——符号的起点:关于“物-符号”的一个讨论
赵毅衡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提出并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新的符号学论题,诸如潜在符号、元语言集合、解释漩涡、理据性滑落、虚构中如何述真、异化符号消费等等,拓宽了符号学论域,丰富了符号学理论及其应用。其中,对物的三种存在方式的论辩,颇具洞见:物可以作为仅具“使...
(展开)


【转载】胡易容:论文化标出性翻转的成因与机制
一、从语言“标记性”到文化“标出性” “标出性”是赵毅衡先生对语言学术语“标记性”的新译。“标记”理论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布拉格学派的学者特鲁别茨柯伊(Nikolai Trubet-zkoy)和雅各布森(Roman Jacobson)所创。特鲁别茨柯伊从音位学角度提出了三种对立:(1)有无对立(priva...
(展开)
> 更多书评 19篇
-
福柯对能指自行创造意义的力量感到悲哀。在《词与物》中,他认为人类最初使用符号时,语言符号完全透明。但文化让符号有可能超越与具体物的对应,而指向自身。词与物关系的逆转,是现代社会知识型上的根本断裂。最终,符号作为传播媒介,就像货币作为流通媒介一样,只关心自身的增殖潜能,而将其与物的关系通道全部切断。福柯这个看法尖锐正确:当代文化中符号泛滥,是因为能指优势几乎吞没了全部文化。
2019-08-23 16:45
-
福柯对能指自行创造意义的力量感到悲哀。在《词与物》中,他认为人类最初使用符号时,语言符号完全透明。但文化让符号有可能超越与具体物的对应,而指向自身。词与物关系的逆转,是现代社会知识型上的根本断裂。最终,符号作为传播媒介,就像货币作为流通媒介一样,只关心自身的增殖潜能,而将其与物的关系通道全部切断。福柯这个看法尖锐正确:当代文化中符号泛滥,是因为能指优势几乎吞没了全部文化。
2019-08-23 16:4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9.3分 291人读过
-
暂时无货, 3天前曾上架
-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9.2分 239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
新銳文創 (201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符号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13 有用 UncleTwo 2014-03-22
赵老师的第三本书。厥词:不知道为什么,读赵先生的书总有一种天然的怀疑,几乎一字一句都要不自觉地与之对着干,旁注“呵呵”“你觉得对吗?”。最受不了的是通篇狗皮膏药似地“笔者建议”“笔者定义为”。总有一些东西是连我都能想到而没说清楚,或者没说,或者似说非说地不甘心似地逃避。琐碎,自弹自唱,概念表达标准欠统一,很多地方有偷换概念嫌疑。不过看得开心又头疼。小学老师教育我“信其师得其道”,怎么办?还是有收获... 赵老师的第三本书。厥词:不知道为什么,读赵先生的书总有一种天然的怀疑,几乎一字一句都要不自觉地与之对着干,旁注“呵呵”“你觉得对吗?”。最受不了的是通篇狗皮膏药似地“笔者建议”“笔者定义为”。总有一些东西是连我都能想到而没说清楚,或者没说,或者似说非说地不甘心似地逃避。琐碎,自弹自唱,概念表达标准欠统一,很多地方有偷换概念嫌疑。不过看得开心又头疼。小学老师教育我“信其师得其道”,怎么办?还是有收获的。 (展开)
1 有用 短矢 2015-12-26
这书我大二大三各读了一遍,大四时又旁听了赵老师的课,对我影响很大。想起自己本想入赵门,最后关头却阴差阳错没能成功,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7 有用 哈瓦斯 2016-05-26
此乃九翼道人武林秘籍。学前肯定是得自宫滴,看的我真的是尼玛了,可无限的失眠头痛还是换来了最无限的美好体验
0 有用 kotzen25 2013-09-28
具有启发性。
2 有用 此在一刚.avi 2015-02-28
这段日子颇不平静,断断续续地看了好久才看完,真心解决了好多疑惑。。看中国人写的书果然比译著好懂得多,此刻内心充满感激TTATT符号学的入门必备啊,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符号学感兴趣的还没入门的人。
0 有用 Mia17230 2020-10-11
受益匪浅,受益匪浅。不仅在讲符号学这一门作为单一的学科,更是通过各种妙趣横生的例子将其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更激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对很多事情产生了新的理解和看法。我觉得值得每个人一读!
0 有用 水兔 2020-03-18
选修课。既可建构又可解构的符号学(ง •̀_•́)ง
0 有用 我是一只社会猫 2020-03-16
有点想念大家
0 有用 深海烧酒 2020-02-29
为完成作业重翻
0 有用 春天與星星 2020-02-10
中道而崩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