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书评 (124)

巫塔 2007-11-24 18:56:26

每一片雪花都是落向世界的一道光——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雪》

《雪》讲述的是一个土耳其诗人的故事。诗人的名字叫做卡,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因为他不喜欢他的原名,但是喜欢由原名的首字母拼成的卡这个名字,所以,他就这么称呼自己,并且也让母亲和朋友们接受了。 在德国度过了十二年的政治流亡生活之后,诗人卡回到伊斯坦布尔参加他...  (展开)
唔知叫咩名 2018-11-17 22:19:45

土耳其的世俗化与宗教化 |《雪》奥尔罕帕慕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雪》首次出版于2002年,是帕慕克迄今为止发表的唯一一部政治小说,该小说在2004年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2005年获法国美第奇奖的外国小说奖。小说中的情节和冲突,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帕慕克受到了生命威胁。正是由于这些激烈的冲突,使得故事情节发展紧凑,让...  (展开)
Yurikhan 2009-01-17 04:59:08

优素福的《自由》和帕慕克的“头巾”

抽时间又把《雪》通读了一遍,没有间断,一气呵成。 吃饭的时候左手也掐着这本白色的经卷,白昼入夜,时间刚好。 在我眼中那突厥人的忧伤,夹杂着阿尔泰山祖先的悠久长调; 黎凡特岸舶来的甜润海风,远东未知之地的香料, 而最少不了的风景,依然是麦加...  (展开)
西门媚 2008-06-20 19:04:41

雪中,世界合为一体

雪中,世界合为一体 ——读帕慕克的《雪》 西门媚/文 前两天欧洲杯小组赛,正碰上捷克对阵土尔其。 西闪就问我,你支持哪个队啊?这两个国家都有你喜欢的作家。 我支持球队不大讲道理。要么是因为技术上打得流畅好看,要么是喜欢他们的气质性格。再不然,是对他们的国家有好...  (展开)
铁胆孤鹰 2007-06-03 11:24:41

在忧郁与孤独之间——帕穆克的《雪》

雪》是2006年诺奖得主帕穆克在大陆出版作品的第四本,也是我读的他的第四本书。读他的作品时又找到的那种奇特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读村上春树和昆德拉时也出现过,也仅仅在读他们的作品时出现过(目前为止)。 在读其他经典作品的时候,我更多是欣赏的眼光领略着作家高超的情...  (展开)
btr 2005-04-30 10:16:32 Knopf2004版

《雪》:为头巾而死

译自2004年8月15日《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本文作者为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盲刺客》) 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的第七本小说不仅是一次引人入胜的叙事表演,而且是我们这时代不可或缺的读物。 在土耳其,帕慕克等同于摇滚明星、精神导师、诊断专...  (展开)
独孤力命 2012-04-14 14:31:21 Knopf2004版

“只追求幸福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

2010年的冬天我出了好几趟门。远的要坐六个小时的飞机,近的也要两个小时的火车。帕慕克的这本《雪》(snow)居然让我在各种交通工具上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阅读喜悦,远比我所期待的要大。说这阅读经历如同扫罗出外寻找父亲的驴而得到一个王国,可能有点夸张了...  (展开)
森雲 2009-01-24 23:34:42

幸福的人是可耻的

一个流亡归来的诗人,抱着寻找幸福的念头,去一个偏僻的小城寻找自己美丽的大学同学,打算抱得美人归,去往法兰克福。但最终,他身单而来,只影而去。唯一的收获,是一本其他人再也无法看到的诗集,以及找不到原因的死亡。 对这一趟来去空空的寻找幸福之旅的描述的白色封面的书...  (展开)
iBook 2007-05-23 13:12:06

2006还是2007?

上海人民新出的《伊斯坦布尔》和《雪》最后介绍了作者奥尔罕.帕慕克的全部作品,后面日期应该是出版日期,最后一页《黑书》等几本后的“2006”应该是“2007”才对!     (展开)
blueshadow 2007-06-20 14:29:42

假如命运来临……

雪花的完美属性让人对生命产生敬畏,雪花藏着宇宙,完美的命运一般的对称。 连续不断的雪,将主人公KA推向一个漩涡,宗教的漩涡,政治的漩涡,爱情的漩涡,过去未来在这里交汇,一个迷惑引发了更大的迷惑, KA失去了动力,被推动,而非推动。 雪花的中央,就是命...  (展开)
孙小满 2015-04-15 16:28:02

重新认识伊斯兰——从政治小说里窥探到的宗教

行文仓促,有误望指出。 我觉得这应该是《雪》的导读与书评。 其实第一次我拿到帕慕克的《雪》,我其实是读不懂的。因为你不能让我读,我就能马上读明白……虽然我们号称文科生,学过世界历史地理,但是提到土耳其我也只能浮现一个模糊的奥斯曼帝国;瞟一眼地图我还能反应出博...  (展开)
水男孩的复活 2013-01-04 23:59:33

地图的最右,被雪隔离的城

土耳其地图的最右侧,距离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边境不远处有一座城市叫卡尔斯,那里有一座纪念亚美尼亚大屠杀的纪念馆,不同的是,它并非是纪念在大屠杀中死去的亚美尼亚人,而是为了向世人说明被亚美尼亚人杀了不少的土耳其人。 被无休止的雪所隔离的卡尔斯是这部作品的舞台,...  (展开)
天真和感伤的你 2009-08-19 22:29:49

每个人都是孤岛

据说是帕慕克最钟爱的小说。 据说是最受争议的政治小说。  据说帕慕克因此几乎被追杀。  看书之前,先看到这一堆东西真是让人头疼,免不了带着些微挑衅的态度去读,至少希望读完后满意地发现,这并不是本政治小说。  果然,我以为这并不是本政治小说。  政治不过是个...  (展开)
【读品】 2008-08-23 16:54:05

【读品•专题:诗与政治】邓金明:政治,就是一首即兴诗

雪的含义,有时,要看它落在什么地方了。 比如说,落在曹雪芹的金陵,它就是“好了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落在乔伊斯的都柏林,它就是“瘫痪与死亡”。“整个爱尔兰都在落雪。它落在阴郁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地方上,落在光秃秃的小山上,轻轻地落...  (展开)
ycpeng 2007-07-09 16:27:46

读帕慕克的书会想起自己的城市

<雪>是以飞快的速度看完的,很久没有读过如此吸引人的小说了,而且还是本浪漫的政治小说。 把《伊斯坦布尔》,《我的名字叫红》也一起比对的话,觉得卡,黑,和奥尔罕简直就是同一个人。卡是个孤独,忧郁,分裂的双子座中年男人,黑自述过忧郁的定义,每当他感觉到大喜和大悲时...  (展开)
鸡蛋花 2007-05-18 00:02:26

痴迷于颜色的奥尔罕·帕慕克

奥尔罕·帕慕克痴迷于颜色。这是我今天晚上清理书柜时的新发现。你瞧这些名字:《我的名字叫红》、《黑书》、《雪》、《白色城堡》。那本新买的《雪》实在是不忍心用手摸,实在是太白了呀,无论洗多少遍手还是不放心,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会沾了灰。 上周末的傍晚,我去了街...  (展开)
𝕄𝕆𝕆ℕ𝕊ℍ𝔸𝕂𝔼. 2022-12-03 19:51:0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雪纷纷扬扬,“落到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一篇扩充的短评

※题目引自乔伊斯《死者》的结尾。 相比于《我的名字叫红》中通过以画映射民族/文化,及叙事视角上的尝试,私认为这部更能体现帕慕克的大师手笔。 通过一场封路之雪,将卡尔斯设置为一座与外界隔绝的、上演着一幕土耳其政治剧的舞台(故小说中的“剧场政变”也仿佛置于嵌套结构...  (展开)
Bucket 2013-08-01 22:37:04

我还不是看小说的料啊

翻译大概又是一砣便。怎么格调稍微压抑点的书都被国内的翻译者搞成这个调性,看起来根本没有原作者的痕迹或者特点,没劲,没劲。但是看了开头,强迫症就是会让人把即使是一坨屎的东西也看完。 这个版本还有错别字  (展开)
sugaroket 2011-03-12 00:12:50

这是一部张力巨大的话剧

这是我读过的第四本帕穆克作品,之前是两本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和《白色城堡》和一本non-fiction:《伊斯坦布尔》。我很喜欢这本《雪》,以及《我的名字叫红》和《伊斯坦布尔》,因为它们很对我的胃口。在这些作品中,帕穆克构建的是一群宏大的叙事结构,人物众多,情节复杂...  (展开)
mariewyssa 2010-01-09 16:38:43

雪落小城

这明明是部政治小说,却为何让人感到悲伤。 花了很长时间看完帕慕克的《雪》,起初看时无何切体共鸣,久之却似中魇走入他的世界,卡尔斯永不停息的雪及其中难以勾勒的忧郁都随骨髓流动于身体的极深处。心脏表面置了片万年不化的雪花,时而不自主颤栗,也消融了那些无法抑制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共124条)

订阅雪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