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劣质科普的典范——评《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刘夙 2007-08-17 20:57:34

劣质科普的典范
——评《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文/刘夙

方舟子先生在他最近出版的新书《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中,谈到了伪科普在中国泛滥的现状。实际上,中国多的不仅是伪科普,劣质科普也是一样泛滥。最近我看到的一本《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刘全儒、王辰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下简称《识别手册》)就是劣质科普的典范。
评价一本科普书是优质还是劣质,可以有很多标准,我最重视的则是其创新性。科普书的创新性,我认为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所普及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创新性。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用“一日千里”来形容绝不过分;如何把这些新颖的成果介绍给公众,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尽管新科技成果的出现绝不意味着旧科技成果不再需要普及,但是对新科技成果是否能作即时的科普,仍是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普工作者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作者对所普及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评析的创新性。从作者是否对所普及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作出评析的角度,可以把科普大致分成两类,即“述而不作”型和“述而且作”型。对后者来说,即使作者普及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并不新颖,但如果其评析角度新颖,能道人所未道,发人所未发,那么这样的科普仍然是富于创新性的。很多优秀的通俗科学史都属于这一类。
三,普及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即使在所普及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与对其所作的评析两方面都没有创新,如果作者使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普及方法和手段,而且收到了比前人更好的效果,那么这样的科普仍然是值得鼓励的。特别是少儿科普,在选题有限的前提下,谁的普及方法和手段更能为少儿接受,谁的科普就更为优质。
四,在同类著作中的创新性。如果一本科普在以上三方面都达不到创新性的标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同类著作,那么这本书至少可以填补出版上的空白,并为今后的同类科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市场上已有同类著作,但存在缺点,或是在内容上有未尽之宜,那么这本书应该能够汲取同类著作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并充分占领尚存的创新空间。
用以上标准来衡量,《识别手册》可以说是一本毫无创新性可言的科普书。首先,类似植物识别手册、动物识别手册这样的生物鉴定类科普,所普及的是生物分类学对生物类群的认知,且往往仅能通过学名的引用,普及其中有关生物命名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对中国的常见生物来说,绝大多数的学名都有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因此,生物鉴定类科普在科技知识上是很难创新的。其次,生物鉴定类科普的根本用途在于鉴定,而不在于宣扬作者的什么观点,所以这类科普通常都是“述而不作”型;《识别手册》也不例外,全书的文字全部抄自《北京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等专著。再次,生物鉴定类科普在普及方法和手段上也很难有创新性,绝大多数都是“生物图片+文字说明”的图鉴体,《识别手册》也不可避免地采用了这种编排格式。
那么在本来最能体现生物鉴定类科普的创新性的“在同类著作中的创新性”方面,《识别手册》又如何呢?同样是一塌糊涂。在《识别手册》之前,已经有一本汪劲武编著的《常见野花》(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6月),在植物鉴定图鉴这类著作中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该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一,该书收录的只是北京地区的野生植物,但书名却叫《常见野花》,没有点明地区,这对于华北地区以外的读者就有误导之嫌,因为野生植物的分布是有很强的地域性的,一个地区常见的野生植物,在另一个地区就可能完全没有分布。二,该书对植物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中的术语嫌多,尽管在书后附了“植物形态描述专业术语图示”,但对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对此,国外一些同类著作往往使用小图标和小手绘图代替文字,或弥补文字的不足。三,该书使用花期作为植物编排次序的依据,效果并不理想,远不如使用花色作为编排依据(这也是国外同类著作普遍采用的作法)。等等。
本来,在《常见野花》之后出版的植物鉴定图鉴,应该避免重复出现《常见野花》的这些缺点,但是《识别手册》不仅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比《常见野花》做得更差。《识别手册》中所收植物基本也都是北京地区的野生植物,但是该书书名不仅丝毫没有体现这一点,作者反而又故作聪明地在正文中搀入了一些东北、南方等地的植物,结果弄得不伦不类。
《识别手册》中的文字数目几乎是《常见野花》的三倍(《常见野花》7万,《识别手册》是19.4万),这些文字几乎全是枯燥的形态描述,书中又没有给出术语的解释,连《常见野花》那样的图示都没有,这种科普已经失去了科普“通俗易懂”的起码原则。该书页数又只有《常见野花》的三分之一强,这就使书中的植物图片不得不印得很小,很多细节都不甚清晰,从而大大减少了图片在鉴定中应起的作用,成了鸡肋。
《识别手册》在植物编排上,以分类系统为依据,这比《常见野花》的花期编排更不便于读者使用。更要命的是,全书又只有正文前的一个目录,除此之外便没有任何索引(《常见野花》起码在正文后面还有一个中文名索引和一个学名索引),这就使该书彻底丧失了检索的功能,也就是说,遇到一种新植物(假定它是书上已经收录的),读者只有一页页地翻遍全书,才能找到对这种植物的介绍!
不仅如此,连《常见野花》中的一些优点,《识别手册》也不能吸取。《常见野花》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是真正秉持了“常见”的原则的,笔者就在一年内见到了书中90%的植物;而《识别手册》的书题中虽然也有“常见”二字,但书中的一些植物根本就不常见,如兰科的凹唇兰、二叶兜被兰之类,而真正常见的野生植物,又有大量的遗漏。可以说,《识别手册》中的植物名单,根本是作者的随意指定。
这样一本粗制滥造、几无可取之处的劣质科普之所以能够出版,和书商、作者都有关系。我也接触过一些书商,发现用“唯利是图”评价这些人毫不为过。比如《常见野花》、《识别手册》在书名里不点明是以北京地区的野生植物为主,这必然是书商的意见,因为他们担心书名中出现地区名之后,该书在其他地区会卖不动。又如该书属于“好奇心书系”,这种一本书必须得属于个某某“书系”的做法,也是现在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还有为了一本书专门弄一个“书系”,然后书商再去到处找人,胡编乱造凑够“书系”里剩下几本的情况。
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作者应为劣质科普的编写负主要责任。《识别手册》虽然标明是“刘全儒、王辰主编”,实际上真正的主编是王辰,刘全儒先生只是挂名。刘全儒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王辰曾是他的学生,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北京的湿地植物区系,现为科普杂志《博物》编辑。一个受过分类学的科班教育,又在毕业后从事于科普杂志编辑工作的人,应该最明白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书,结果编出来的东西却不堪卒读;一个在自己的网志上说“既然署了名,就要对自己的名头负责”的人,应该懂得精品“宁缺勿滥”的道理,结果却和被他骂成“盗贼无赖”的剽窃出书者一样在继续浪费中国的纸张:这就是中国科普出版现状的活生生的一幕。
好在,据我所知,中科院植物所正在编制一套二十余册的中国野生植物识别手册,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编者都是真正的植物学专家,远非什么科普杂志的编辑所能相比。希望这套书的出版,可以彻底把植物鉴定图鉴类图书中的劣品清理出去,重新给这类科普一个好的名声。

2007.08.17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一笑,三生已逝
2007-09-20 16:14:40 一笑,三生已逝 (北京已死,有事烧纸)

真是佩服楼主的细心谨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我刚买了《常见野花》。

赞
>
Dreamman
2007-11-21 17:15:16 Dreamman

我是作者王辰的朋友,这本书里有一些图片是我拍摄的。
看到这篇文章,有些话想说。

写文章的人除了在这里叫嚣,对于中国的科普事业你又做了什么了?中国的科普市场正在慢慢地被打开,你就这样见一本骂一本?你又做了什么了?除了坐在家里看书,骂人。我作讲座,给小朋友写科普,也给成人写,我做了绿镜头论坛,我让人们重新认识昆虫,认识大自然,总算是对科普做了点贡献,呵呵。

出这样的东西需要积累,这么多年的拍摄,辛苦就不说了,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人家告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我们觉得可以接受,那我们就做,我们也在继续能量,以后能做自己真正想要的更好的东西。

至于您崇拜的各类专家,我也见过一些,我曾经去采访一个很知名的昆虫学家,结果一种拟态的昆虫他竟然分不出来是天牛还是蛾子,没办法,人家是专家,搞得很专。另外,很多专家的拍摄水平也是不错的,值得期待。

最后还要说的是,和《常见野花》一套的《常见昆虫》是由我主编,所有图文都是我的,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没什么学历,但那是我7年用心拍摄的积累。

如果您有空的话,也可以先把那本点评了。谢谢了。

赞
>
yuer
2008-03-03 03:50:24 yuer

针锋相对。我都不知道该买那本了。

赞
>
linda_523tu
2008-04-11 21:26:43 linda_523tu

刚买了这本《常见植物》。。
不太好检索这个评论没错,其他我就不太懂了,反正我对植物完全是好奇,,这本书的尺寸和价格刚好合适,
呵呵,
先培养点兴趣吧。。

赞
>
头就这么疼星人
2008-04-25 14:15:53 头就这么疼星人 (振奋!)

豆瓣其实不是捧书的好平台,而是黑书的好工具。

赞
>
5un
2008-05-22 10:15:29 5un (看到我性感的笑容吗)

我支持2楼啊
拍的真的很辛苦真的看的出来很仔细
我觉得这样研究类的书做起来真的很辛苦

赞
>
Andeling
2008-06-06 16:36:29 Andeling (走出迷途)

说实话这书挺好的,照片很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收录的东西还可以再多一些,要是用克朗奎斯特系统就更好了。

赞
>
Sapphirious
2008-09-07 14:42:44 Sapphirious

lz的思维方式很令人惊讶:识别手册,你叫别人怎么创新?
新物种?lz恐怕又要叫唤别人说得不常见了吧。
识别手册这种东西,本来就不适合当工具书使用,它们的目的无非就是看过之后,对于身边的植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就是了。不满足的话,还是直接上《中国植物志》吧。

赞
>
racer
2008-10-16 13:21:03 racer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楼猪就是一个跳梁小丑,我写过一大段对他这个的评论,可惜很不凑巧,赶上那两天服务器故障,没了。。。。呵呵,,现在也懒得写了,这种人不值!

赞
>
飘零燕儿
2008-12-14 18:02:39 飘零燕儿

这本书我今天在书店看了,很感兴趣啊!《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有些不常见的正是我要的!太常见的都认识拿来干什么!!!正准备去买呢,居然看见这样的书评,反正现在的中科院植物所正在编制一套二十余册的中国野生植物识别手册也没有出版,先用着《常见野花》、《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这两本书!很多书都这样图文并茂啊,很好,不抄中国植物志、北京植物志这些权威的书难道还自己写不成!关键是人家照片真实就OK,能够帮助大家识别植物,起到作用就行!

赞
>
TrustYou
2009-03-23 21:00:37 TrustYou (与其孤身跋涉,不如安然沉睡)

懒得看长篇大论。不如LZ来给大家推荐本20块左右的类似科普读物吧?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适合随身携带,虽然目录对于初学者的确是很难检索,但其性价比简直让人无话可说。
我也跑了很多书店,包括网上书店,关于常见植物识别的介绍不是贵得要死的大百科全书就是类似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我不管它创不创新,能被我看中的就是好书。

赞
>
李元胜
2009-04-16 21:08:17 李元胜

楼主太自以为是了吧。霸气太重,逻辑不清,态度轻浮。这样文风的人不配谈什么是好科普,什么是坏科普。

赞
>
图鸟
2009-10-11 09:04:37 图鸟 (Simple is good)

不错的书评,虽然攻击性的废话太多。
把废话去掉,列举对读者有用的条目如下:
1、
《识别手册》中所收植物基本也都是北京地区的野生植物,但是作者又故作聪明地在正文中搀入了一些东北、南方等地的植物,结果弄得不伦不类。
2、
  《识别手册》中的文字数目几乎是《常见野花》的三倍,几乎全是枯燥的形态描述,书中又没有给出术语的解释,该书页数又只有《常见野花》的三分之一强,这就使书中的植物图片不得不印得很小,很多细节都不甚清晰。
3、
《识别手册》在植物编排上,以分类系统为依据,这比《常见野花》的花期编排更不便于读者使用(不如使用花色作为编排依据好)。更要命的是,全书又只有正文前的一个目录,除此之外便没有任何索引,也就是说,遇到一种新植物,读者只有一页页地翻遍全书,才能找到对这种植物的介绍!
4、
  不仅如此,连《常见野花》中的一些优点,《识别手册》也不能吸取。《常见野花》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是真正秉持了“常见”的原则的,笔者就在一年内见到了书中90%的植物;而《识别手册》的书题中虽然也有“常见”二字,但书中的一些植物根本就不常见,如兰科的凹唇兰、二叶兜被兰之类,而真正常见的野生植物,又有大量的遗漏。可以说,《识别手册》中的植物名单,是作者的随意指定。

赞
>
图鸟
2009-10-18 12:07:29 图鸟 (Simple is good)

推荐《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山东册》,这种书关键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内容说明的明了和“细节”的精细程度。

赞
>
15CM旅行家
2009-10-19 00:45:22 15CM旅行家 (yeah,请放轻松)

我指出一点:这文是转载的,作者不是楼主,所以楼上那些骂人的家伙,你连一篇文章都看不清楚我是比较难想象你能看清楚这本书的

实话说,这本书的缺点显而易见,命名的不准确,图片难以辨认,文字说明的抄袭部分就不说了,反正那只是大同小异的东西,但请不要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吧。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情。

楼上的那些反驳的人,我实在怀疑你们是那个什么王辰找来的亲友团啊。。。挺敬业的,加油撒

赞
>
racer
2010-01-12 03:55:54 racer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楼上真是不了解情况,这个叫“近视病”的就是“瘤嗉”的小名,他还有个洋小名叫啥子“笨姐冥”。有时间且无聊的话,可以上网找找这东西的猪多博客,看看他使用的语言,就知道他是个什么玩意了!从不喜欢骂人,除了对这"si"!

赞
>
Jeremias
2010-07-28 13:09:48 Jeremias (连户口本都替你丢人!)

我觉得很神奇的是...竟然有人抨击一本植物手册的论点是他抄了中国植物志而且还用了正经的分类系统而不是按花期..........

赞
>
青花瓷
2010-10-11 11:59:55 青花瓷

刘夙和王辰有什么过节吧?
个人觉得刘夙指出的那些缺点是确实是存在的,就是攻击的口气让人觉得难受,包括标题。

赞
>
公子忽
2011-05-07 00:02:32 公子忽

我觉得吧,原作者本人态度过于尖刻,不是心胸广阔之人。不过他说的问题有几条的确是存在的。我觉得与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山东卷相比,高下立现

赞
>
公子忽
2011-05-08 12:40:14 公子忽

另外,王辰同学最近貌似出了一本《华北野花》,挺不错的书。作者攻击王辰本人从这点来看缺乏依据。

赞
>
麒麒格
2011-07-11 22:52:42 麒麒格 (宠爱。)

我喜欢这本小册子,很简单,很精美。让我想起那些有野花作伴的美好日子。风轻云淡。感谢编者!感谢拍摄者!!

赞
>
风沙星辰
2012-08-13 23:09:31 风沙星辰

关于野外植物识别的书,一定要标注是哪个区域的,像里面的植物有绝大多数在华南地区都很难看到的,为何书名里面不加一个华北地区呢?
推崇庄雪影《华南地区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相当有针对性!对于一个在华南地区生活的人来说,基本上对照书可以认出相当多的园林植物。

赞
>
风沙星辰
2012-08-13 23:12:58 风沙星辰

内容上我没怎么仔细看,但是地域性问题决定我是不会买的!

赞
>

> 我来回应

> 去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推荐(TrustYou)

很不错很不错(5un)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