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ire at the Margins 短评

热门 最新
  • 13 功夫熊猫小碗熊 2016-04-17 11:09:06

    新清史搭起演武台,若看过专著则大部分篇章可略读。结尾一章亦有全书要害句:当代中国在族群关系上试图有如帝国般包罗万有、又有如民族国家般无缝融合。科大卫刘志伟肖凤霞等华南学派其实路子不同,尤其宗族血缘概念和发掘地方资料的方式与皇廷中央划分族群文化生活方式概念与手段距离尚远,硬拗一起略奇葩。似乎暗指帝国之权力中心在皇廷,然帝国之天下认知、自我认同,构成帝国必要成分之对疆界无限拓展的探索,则端赖核心族群自我定位,边陲地区如何根据地方知识、文化生活方式、体型特征、史上与中央之战和关系和是否接受皇帝之天下共主地位而划分族群,将其纳入帝国图景中,反馈又加强帝国之地理和治术多元性。清代于明/汉为他者异族,但在占据中原之后又开拓四方边疆而重构了汉/中国之概念。然帝国只在开拓边疆划分族群之际凸显其帝国性么?

  • 0 木羽 2018-11-21 11:28:53

    intro conclusion

  • 1 斷雲微度 2022-10-29 17:09:30 江西

    古早論文集。讀過歐立德《清八旗的族群性》、柯嬌燕《製造蒙古人》、科大衛《明中期的平瑤僮之役及其對瑤族族群性的影響》、蘇堂棣《十八世紀的族群性及苗疆》、陳永海《山地的族群標籤:一個“寇”的案例》、蕭鳳霞,劉志偉《宗族,市場,海盜與“疍”:華南珠江三角洲的族群性》

  • 0 朱颐钊 2023-11-11 22:28:07 美国

    东西南北,各有擅场。满洲、蒙古和珠三角的故事听得多了,倒是觉得讲西北回教的两篇和海南岛内山开发的一篇,比较新鲜。

  • 0 Accélération 2023-07-18 14:31:58 四川

    intro&conclusion “while China’s leaders continue the search for a unity that is as inclusive as empire yet as integrated as the nation-state”

  • 1 芝麻 2012-05-01 21:55:45

    一切国家建构史都可以成为征服史,自古以来是一家的花可能都是野花!

  • 0 vertigo 2016-11-05 01:31:56

    有几章很有趣,比如lipman关于Sino-Muslim的。后面西南地区的几章略水。主要都是focus在清朝早期,所以论点难免有点片面。

  • 0 狐狸居士 2021-08-14 20:57:02

    族群性在历史语境中的动态生成,不同case皆不同。早期现代中国的帝国转型,明清国家整合与建构不同。

  • 0 weictsai 2014-05-02 18:18:21

    沒想到連這種書的書評都會被豆娘審查......

  • 1 东木 2018-12-03 07:55:31

    现在回头来看 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和尴尬)可能就在于它公开反映了Elliott和Crossley在ethnicity这个概念上的分歧 Elliott的第一篇和Corssley的第二篇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认为manchu ethnicity在清代前期就存在 经过18世纪清廷对banner的重整而彻底固定 后者认为ethnicity(在序言里也强调了)本身就带有边缘性这些内涵 因此满汉蒙这些在19世纪末之前统统不能算是ethnic 往大了说 Criossley强调清朝是universalism 而Elliott更强调所谓满洲和内亚 其实Crossley本应该和中国学者的观点更相似 但是目前来看她好像为新清史背的锅更多。。。

  • 0 南方草木 2012-04-04 15:23:28

    Five stars for providing me with relatively objective views on groups known as Zhuang,Miao and Yao today !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