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Christopher Phillips
在80年代中期, Olivo Barbieri到法国北部的Brittany, 拍摄欧洲最古老的古迹—— 5,000到7,000年前堆砌的巨石群。这些高达3-6米的参天巨石,无疑是当时人们花费了巨大的努力而建成。虽然如今很难知道当时人们在此矗立这些巨石的原因,但想必那一定是一种伟大的动力。在 当地Carnac镇附近,仍能看到超过 3,000根排列延伸了数公里的巨石。
我们不需要太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看出那些参天巨石与现代上海的摩天大楼间,在意念与视觉上的关联性。1989年Barbieri初次来访上海时,上海正经历着一场人类史上最壮观的建设运动—1,000多座摩天大楼在短短几年内,代替了老弄堂,成为上海的城市景观。 Barbieri经典的当代上海摄影作品和他2004“特定地点_上海 05”短片, 在某些方面是他长期钻研建筑和都市形式美学的代表作品。 他对建筑环境的好奇与热情,带领他探索世界的各个城镇,包括他的家乡意大利, 以及法国、比利时、英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埃及、加拿大和美国。Barbieri所拍摄的相片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摄影技术和独特的视觉角度, 而且还显现了他大胆推翻人们一般对于摄影主题的认识。 他的创作源自于一种对人类原始动力的好奇心。这种人类原始动力,驱使着5000年前的人,在Brittany竖立一个个的巨石图腾,也驱使着现代人兴建出一栋栋像里程碑似的高楼及高密度的城市环境。
Barbieri说:“我从传统摄影入门,尽可能客观地分析、描述我周遭的世界。结果这种手法反而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又虚幻的世界。”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作品中, Barbieri经常使用保守与类似纪录片的风格。例如,他在90年代初期,在法国和比利时边界小镇拍的照片,就大量使用现代记实摄影的手法; 客观、朴实、认真处理当地的小细节、重视历史的轨迹,并且显示出了他低调的视觉感知。虽然如此, Barbieri对夜间彩色摄影的处理手法,让他的镜头分外的耳目一新、生气盎然。在过去的十年间,Barbieri已渐渐地脱离与Thomas Struth、Gabriele Basilico和Ryuji Miyamoto一般,当代摄影师惯用的冷淡、客观的摄影风格。Barbieri反而刻意,强化在当今全球性大城市中常见的一些荒谬及虚幻的情绪。对Barbieri而言, 20世纪初期Giorgio de Chirico似梦幻般的城市景观绘画,比30年代杰出的美国纪录片导演Walker Evans的纪实作品,更能给予他创作的触动。
Barbieri作为一个坚定的视觉创新者,他将摄影作为语言,表达了他在现代都会中观察到的虚幻本质。他最特别的表现方式是他巧妙的由二个摄影失误转换而来: 在他90年代初期的“人工造明(Artificial Illuminations)”系列中, 他充分玩弄胶片不同于人类视觉,可以捕捉不同人造光源色温的特质,使我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不平常的视觉幻象。 通过选择一般专业摄影师都会避免的白炽、萤光和自然光混合的场景,Barbieri创造出多种色彩相互碰撞的城市影像: 如粉红或洋红色的天空,笼罩着绿色或蓝色调性的城市街道。 在90年代末期, 他开始尝试运用一种特别的移轴镜头,故意让相片局部失焦。用这种手法 拍出的照片,看起来像极了小巧精致的建筑模型。 虽然 Barbieri拍摄的是真实的城市建筑,在他的分裂焦点技术处理下,看起来像是城市的缩小模型。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被不自主地,放下自身对这些城市建筑既有的定见,而以无限的想象力重新观察看似虚构的空间。
这些影像收录在Barbieri于2002年出版的“不太远东(NotSoFarEast)”一书中。该书是他2001年在中国拍摄的一系列作品。 虽然他在北京、 深圳、 天津、 苏州、曲阜、无锡、 临沂和济南等地拍摄, 但有关上海的作品才是书中的重点。书中47张作品中,上海几乎占了一半。 在“不太远东”一书中, Barbieri记载了上海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新摩登都市的轨迹。
Barbieri的镜头捕捉外滩附近30年代老楼古典的风貌;他也拍摄如人民广场新世界丽笙大酒店等一些外形新奇的新建筑。相片中新世界丽笙大酒店的屋顶旋转餐厅,看似停了一个椭圆形的飞碟。我们也能看到浦东金融区内,在阳光的照耀下奕奕生辉的高楼大厦;如迷宫般的高架公路,连接着各各遥远的郊区;以及宣传着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些全球消费品,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巨大户外广告。 在这些堪称不朽的新建工程间,书中只有一张照片吐露了些许我们所熟悉的人味:一幢在窗口晾着衣服的旧式六层公寓。
Barbieri对上海的迷恋,促使他把上海划进“特定地点”短片的拍摄地点之一。这三部“特定地点”短片都是Barbieri在直升机上拍摄完成的。 这三部曲依次所要突出的是 :历史的欧洲名城(罗马)、北美洲的新兴城市(拉斯维加斯)、 以及正在亚洲崛起的大都市(上海)。 每部短片都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取而代之的是松散的架构与概念相通的丰富影像。这些短片展现了21世纪早期神奇而又壮丽全球城会状态。
特定地点_罗马 04详细描述了具有2,500年历史的意大利古都(罗马)所特有的城市肌理。由于Barbieri运用他在平面摄影中所用的移轴镜头,短片中的罗马怪异的看似装饰有小人与小车的巨大模型。从Barbieri直升机上以罗马众神般的角度俯视,古罗马城广场上壮丽的纪念碑,看来脆弱的像是远古遗迹;然而又和现代的民居、政府大楼和平的共存。Barbieri 清楚地知道,在过去的150年期间,铁路和汽车的出现完全改造了这个城市;因此他的镜头始终跟随着主宰整个城市疆界的铁路线和高架公路。 短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像梦境般祥和的旧车回收场,一堆堆生锈的金属片安静地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显示出Barbieri对于现代运输系统的矛盾心理。
Barbieri说: “拉斯维加斯和罗马很像,都是以建筑史为号召的主题公园。“更精确地说,”特定地点_ 拉斯维加斯05“更体现出这个度假城市是建筑史上一个奇特的恶作剧 :在一片美国沙漠中,重新创造出来自各个时代及地方的的历史建筑。 我们看到了一些世界的著名建筑的再建版本, 例如埃佛尔铁塔、帝国大厦、 威尼斯的Doge宫殿、 自由女神像, 还有挂着宏伟“凯撒宫“招牌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一场拉斯维加斯霓虹灯海的空中游览,与一段壮观的室外水舞秀后, 这部短片结束在Luxor度假酒店30层高金光闪闪的金字塔的影像中。片中拉斯维加斯被刻画为一个完全受人为操控的国度;在那里,过往的历史建筑都被物化与复制为童话世界的场景。短片的一开始,Barbieri就以细致刻画下城市周围的炎热沙漠,与一直出现但没有解释的爆炸声,来凸现拉斯维加斯与全世界的切割分离。那像是种不祥回声的爆炸声,或许象征着短片拍摄期间发生在伊拉克沙漠中的炮火。
Barbieri的短片“特定地点_上海 05”的副标题是“一个沉默的故事”。这个标题表达了艺术家感到,西方社会对人类史上单一国家中成长最快速、改变最巨大的都市发展故事的漠视。短片以位于上海浦东,黄浦江边建筑群的璀璨夜景开始。全片中,Barbieri并没有使用他在其它两片中所用的移轴镜头。因为他觉得不需特殊的处理,今日的上海“就已经像是一个模型”。
片头浦东的影像配的是60年代大合唱歌曲“东方红”的音乐。随着音乐的中止, 我们突然被带上了直升机,视线就聚焦到了上海已为数不多的一座毛泽东雕像。 接踵而至的场景则是世界上最惊人的都会景观:一个拥有1.7亿人口、就算毛主席在世也会认不出来的城市。
令人意外的是, Barbieri并没有拍摄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没有见到外滩精心改造历史建筑的时尚地标,没有人民广场装饰性强烈的博物馆建筑群,也没有浦东炫目的玻璃帷幕大厦,更没有美妙的城市夜景。Barbieri将这些都排除在外, 透露出艺术家觉得这些花哨的画面都不是他心目中上海的真正本质。取而代之,他的镜头带我们领略的是一片片连绵不绝、像森林般、20-30层高的无名建筑。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不断向四周扩张的城市,像个饥饿的怪兽一样,似乎拥有了无限的力量要把天地都吞噬。Barbieri感叹道: 上海真像个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生物实验。
Barbieri的直升机时常低空飞行在密密麻麻的旧城厢上空;而这些过去曾布满上海城里城外的老房子,已被新兴的大厦和公路所切割、淹没了。短片的尾声,慷慨激昂的“东方红”歌曲再次从耳边响起,场景则是夜幕中充满活力动感的黄浦江水。从粼粼水光中折射的霓虹灯影,我们可以感受到周遭那些镜头中看不到的高楼大厦的存在。
Barbieri的摄影、摄像作品都是对都市形态不断变化,以及对这些变化如何改造城市居民生活习性的思索。 他的“特定地点_”系列突出强调了罗马、拉斯维加斯以及上海如何重塑现代城市概念: 罗马展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交融、拉斯维加斯在内华达沙漠中再造世界性地标、上海抹去过去所有轨迹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这些, Barbieri试问我们是否能够想象出21世纪新城市的发展模式?
Christopher Phillips为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的资深策展人,并为当今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与摄影史学家
失真的城市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