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五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冷眼探花郎 2015-09-02 23:15:22

    此书可能是建国后唯一的一个版本,点校有些许错误,大致不影响阅读。蒙默先生认为本论前两篇是核心,这没有问题;另外本论第五篇及附文,广论第二、三篇,以及自序、题辞,都是蒙先生学问着力之处,值得精读。本书封面评论语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个人以为言简意赅,甚得著者意旨。本书为蒙先生五十岁时著作,当时正值先生学术壮年,其文风甚是雄健,意气风发;当日读《佛道散论》,其中多为晚年作品,意境雍容冲淡,两相对比,别有风味。

  • 1 东东的Easter 2015-09-26 21:46:22

    臆断之处甚多。

  • 1 王紫 2014-04-26 23:04:30

    看的较为浮皮潦草,要再读。但是过于古雅的语言难以阐释近现代的历史观念,作者对于西方历史的见解,莫如说是一种意见。

  • 1 SodaM 2015-04-22 21:49:01

    2020年2、3月重读,识见洞穿千古

  • 0 lutsong 2009-12-08 04:38:35

    没有读完,顺序错了,觉得大部分东西都看到过了,虽然可能是他的晚辈写的.宋元时代的观点跟蒙思明相像.持论不同而已.那个时代这样的兄弟还不少

  • 1 明云 2021-12-26 10:56:44

    蒙文通和吕思勉,作为民国时期两个历史的大佬,很多议论和见解往往平实而独特。两个人在学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都有些低估了,究其原因,就是语言过于古朴而难以传播。

  • 0 J&W 2017-09-16 00:47:49

    作者唯一自编自校自跋的论文集。

  • 0 五蠹子 2020-06-12 23:54:31

    2017年读讫。

  • 0 傖道人 2020-12-11 14:29:33

    《宋明之社会设计》

  • 0 栋以情 2020-11-28 23:02:39

    很多观点挺新颖的,就是文章的每个段落太长了些~

  • 0 三千 2016-10-31 10:18:07

    仍是讲内圣外王。以哲学、政治、经济、社会为四大支柱。骨子里还是今文派的理想建构,不是古文派的确凿考据。但是文中诸多发明、创见,洵为大家。

  • 0 陈熹 2013-12-30 13:09:30

    读起来很费力,实在为一不可多得的巨著。恨不早读此书。其可贵者在于疏通先秦各家关系,此问题亦正为近期关注之一。

  • 0 2021-11-05 20:04:51

    书写的很好,就是标点太差了。

  • 0 陈美芳˙Ꙫ˙ 2021-12-13 21:20:11

    《易》讲各正性命,《中庸》讲天命之谓性、命与性恒并言之,《诗》《书》多言命、罕言性;《书》讲节惟日其迈,《礼记》讲司徒修六礼而节民性、则古之所谓性犹后世之言情故曰节性。这两处“节性”实乃“节情”,因为性实在不能节也,情则是可被节的,而且儒家主流始终未离发乎情而止于礼义。孔子固尊命,其言性非若后之谓性,原始命、性质说则然。始之言命、性,犹后之言性、情。孟子以后言性而鲜言命,性之义一跃取命之实而代之,哲学亦离宗教而独立。孟子是在与告子的辩驳当中形成定见的,反对由生定性。性的两重意蕴:第一重涵义是人的自然性的“本性”,指向低级的、向下的食色之性;第二重涵义是超越性的“天性”,指向高级的、向上的善之性。在古代语境中前一维度曾是一度占主导的,到了思孟学派那里则极力发展出来后一取向。

  • 0 又折桃花当酒钱 2019-03-14 23:25:11

    内票言内圣,外篇言外王,宋代社会一篇提醒大家理学不只是返诸内心,也有关照现实政治的一面,其路径是由下而上,以古礼维系宗族,以乡规民约治理基层社会,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不过先生的行文确实晦涩,又大段大段的摘抄儒家经典,所以最好先看导读方可卒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