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宇宙与历史》旨在探索人类的脱除“历史”的欲动力,藉由不断地反复“回归(神话及宗教的)初民原型”,来重新汲取存在需要的能源,更新此生此世。耶律亚德认为人类原初社会中的神话及宗教不是愚昧初民的无知产物,它们其实折射出太初刹那的重要象征;它们是原型,是根源性的模范,是人类不断更新自我的源泉。本书耶氏一生理论的入门书,更是重要的宗教及神话学经典。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事實上只是重複諸神的事迹——神開辟混沌,三五參合,理則與形式隨之賦焉。說得更清楚些,土地之佔有,只有在完成占有儀式之後——或許該說,只有透過占有儀式——才是真實的;該儀式僅是宇宙開闢之際,太初形式的一個複本。 目前,我們僅需注意一件事實:即人們欲在任何地方居住,或想用作生活場所時,他首先得將其從混沌轉變爲宇宙;亦即透過儀式的作用,賦以形式,使其成爲真實。無疑地,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實在是借著力量、作用及連綿不絕的方式展現出來的。因此,最爲顯著的實在即是神聖。因爲只有神聖才是以絕對的形式、有效的行動創生萬物,使之連綿不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集体记忆是非历史的。此一陈述并不暗示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也不是说史诗是集体的创作。墨可(Murko)、查德威克(Chadwick)以及其他研究者已经指出具有创意者,亦即“艺术家”,在史诗的创作与发展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无意涉及民间传说主题的根源,也无意探讨史诗创作者的才具。我们想说的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忆,经过两三个世纪以后,会被修正,以适应上古心态的模子,这模子容不下个体,只保存范例。事件化约为范畴,个体化约为原型,此种表现与上古存有论是一致的。几乎直至今天,欧洲的大众意识仍是如此。因此可以说,民间记忆赋予现代历史人物的意义,仍是原型的模仿者、原型行动的再现者——古代社会的成员一直意识到这意义,而且目前都还可意识的到。相形之下,德多内•德•哥壮或是马可•克拉杰夫等英雄人物本人反而对这些意义浑浑噩噩,毫不知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宇宙與歷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宇宙與歷史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宇宙與歷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宇宙与历史:永恒轮回的神话》读书笔记
>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康仔 (坚持每天看点书)
集体记忆是非历史的。此一陈述并不暗示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也不是说史诗是集体的创作。墨可(Murko)、查德威克(Chadwick)以及其他研究者已经指出具有创意者,亦即“艺术家”,在史诗的创作与发展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无意涉及民间传说主题的根源,也无意探讨史诗创作者的才具。我们想说的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忆,经过两三个世纪以后,会被修正,以适应上古心态的模子,这模子容不下个体,只保存范例。事件化约为范畴,个...2021-12-28 10:10:15
集体记忆是非历史的。此一陈述并不暗示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也不是说史诗是集体的创作。墨可(Murko)、查德威克(Chadwick)以及其他研究者已经指出具有创意者,亦即“艺术家”,在史诗的创作与发展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无意涉及民间传说主题的根源,也无意探讨史诗创作者的才具。我们想说的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忆,经过两三个世纪以后,会被修正,以适应上古心态的模子,这模子容不下个体,只保存范例。事件化约为范畴,个体化约为原型,此种表现与上古存有论是一致的。几乎直至今天,欧洲的大众意识仍是如此。因此可以说,民间记忆赋予现代历史人物的意义,仍是原型的模仿者、原型行动的再现者——古代社会的成员一直意识到这意义,而且目前都还可意识的到。相形之下,德多内•德•哥壮或是马可•克拉杰夫等英雄人物本人反而对这些意义浑浑噩噩,毫不知情。 引自第36页 回应 2021-12-28 10:10:15 -
光子咯 (自經喪亂少睡眠,運去時衰在荒村)
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事實上只是重複諸神的事迹——神開辟混沌,三五參合,理則與形式隨之賦焉。說得更清楚些,土地之佔有,只有在完成占有儀式之後——或許該說,只有透過占有儀式——才是真實的;該儀式僅是宇宙開闢之際,太初形式的一個複本。 目前,我們僅需注意一件事實:即人們欲在任何地方居住,或想用作生活場所時,他首先得將其從混沌轉變爲宇宙;亦即透過儀式的作用,賦以形式,使其成爲真實。無疑地,在古代人的心目...2017-02-02 17:57:45
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事實上只是重複諸神的事迹——神開辟混沌,三五參合,理則與形式隨之賦焉。說得更清楚些,土地之佔有,只有在完成占有儀式之後——或許該說,只有透過占有儀式——才是真實的;該儀式僅是宇宙開闢之際,太初形式的一個複本。 目前,我們僅需注意一件事實:即人們欲在任何地方居住,或想用作生活場所時,他首先得將其從混沌轉變爲宇宙;亦即透過儀式的作用,賦以形式,使其成爲真實。無疑地,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實在是借著力量、作用及連綿不絕的方式展現出來的。因此,最爲顯著的實在即是神聖。因爲只有神聖才是以絕對的形式、有效的行動創生萬物,使之連綿不絕。 引自 第一章 原型與反覆 回应 2017-02-02 17:57:45 -
康仔 (坚持每天看点书)
弥赛亚式信仰点出世界的最终一次再生,这种信仰也是反历史的。希伯来人既然不能漠视历史,也不能周期性地泯除历史,所以他容忍它,期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历史会终结。历史事件与时间不可逆转,所以他们将历史限制于时间之中,希望由此获得弥补。事实上,在弥赛亚主义的精神领域内,对历史的抗拒比在原型与反覆的传统领域内更果决。后者藉着周期性地重演天地创造与周期性地更新时间,来拒绝、漠视甚或泯除历史。弥赛亚的观念则...2022-01-05 10:34:27
弥赛亚式信仰点出世界的最终一次再生,这种信仰也是反历史的。希伯来人既然不能漠视历史,也不能周期性地泯除历史,所以他容忍它,期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历史会终结。历史事件与时间不可逆转,所以他们将历史限制于时间之中,希望由此获得弥补。事实上,在弥赛亚主义的精神领域内,对历史的抗拒比在原型与反覆的传统领域内更果决。后者藉着周期性地重演天地创造与周期性地更新时间,来拒绝、漠视甚或泯除历史。弥赛亚的观念则说你必须忍受历史,因为它有末世论的功能;但你之所以能容忍它,全因大家都知道,到某一天,历史将会停止。所以历史被泯除,并非靠你自觉地活在一个永恒的现在(在原型显现时,与非时间性的剎那合一);也不是藉着周期性地重复仪式而致(如新年仪式);而是在末来被泯除。天地创造的周期性再生,被发生于末来的“彼时”的唯一再生所取代。不过,他想断然终结历史,这样的意愿本身仍是一种反历史的态度,这与其他传统理念并无二致。 引自第101页 回应 2022-01-05 10:34:27 -
12:19 四章歷史之恐怖141歷史存在:領導者(唯一正「自由的」人)與跟隨者。跟隨者在領導者的歴史存在發現的不是跟從者自己的存在的原型,而是一個對他們予取予求的制法者 所以,從傳統人眼裡看來・現代人所能提供的既不是自由的存有,也不是歷史的創造者。反而・古代文化中人可以自豪於他的存在模式・遺模式使他能自由並創造。他可以自由不當昔日之我自由以遇期性的泯除時間與集團再生,來廢除自己的歷史種處理自身歷史...
2021-12-31 12:23:51
12:19 四章歷史之恐怖141歷史存在:領導者(唯一正「自由的」人)與跟隨者。跟隨者在領導者的歴史存在發現的不是跟從者自己的存在的原型,而是一個對他們予取予求的制法者 所以,從傳統人眼裡看來・現代人所能提供的既不是自由的存有,也不是歷史的創造者。反而・古代文化中人可以自豪於他的存在模式・遺模式使他能自由並創造。他可以自由不當昔日之我自由以遇期性的泯除時間與集團再生,來廢除自己的歷史種處理自身歷史一一現代人認爲歷史不但無法逆轉・而且構成人的存在・遺種自由・一心要成爲歷史存在的人不可能擁有。我們知道・古代、傳統的會給人自由他每年開始一個新的、「純粹」的存在其中充未經開發的潛能・這裡絕無模仿自然的問題。因爲自然固然也經歷週期性的再生每年春天,它都「重新開始」每個春天它都復原所有的力量・自然一再重複,每一季新春都是同樣的永恆的春季(亦即天地創造之重複)。然而,古代人期性地廢除時間後他變的「純粹」了完美如初他在每一「新生命」肇始之際得以持續不斷地活在永恆中明確地泯除了世俗時間。準上所論,自然在每個新春類現的那些完整的「可能性」與古代人在每年端之際的可能性是不相同的。自然只恢復自己,古代人則恢復明確地超越時間及生活於永恆中的可能性。只要他做不到,只要他犯「罪」・亦即陷入歴史的存在・落入時間之中・他就會每年都扼殺了可能性。但至少他保有自由能自由把他的過失作廢抹除自己會「陷入歷史」的記憶,再度嘗試果敢地逃出時間的魔掌之外。 142宇宙與歷史一一永恆回歸的神話 回应 2021-12-31 12:23:51
-
光子咯 (自經喪亂少睡眠,運去時衰在荒村)
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事實上只是重複諸神的事迹——神開辟混沌,三五參合,理則與形式隨之賦焉。說得更清楚些,土地之佔有,只有在完成占有儀式之後——或許該說,只有透過占有儀式——才是真實的;該儀式僅是宇宙開闢之際,太初形式的一個複本。 目前,我們僅需注意一件事實:即人們欲在任何地方居住,或想用作生活場所時,他首先得將其從混沌轉變爲宇宙;亦即透過儀式的作用,賦以形式,使其成爲真實。無疑地,在古代人的心目...2017-02-02 17:57:45
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事實上只是重複諸神的事迹——神開辟混沌,三五參合,理則與形式隨之賦焉。說得更清楚些,土地之佔有,只有在完成占有儀式之後——或許該說,只有透過占有儀式——才是真實的;該儀式僅是宇宙開闢之際,太初形式的一個複本。 目前,我們僅需注意一件事實:即人們欲在任何地方居住,或想用作生活場所時,他首先得將其從混沌轉變爲宇宙;亦即透過儀式的作用,賦以形式,使其成爲真實。無疑地,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實在是借著力量、作用及連綿不絕的方式展現出來的。因此,最爲顯著的實在即是神聖。因爲只有神聖才是以絕對的形式、有效的行動創生萬物,使之連綿不絕。 引自 第一章 原型與反覆 回应 2017-02-02 17:57:45 -
康仔 (坚持每天看点书)
弥赛亚式信仰点出世界的最终一次再生,这种信仰也是反历史的。希伯来人既然不能漠视历史,也不能周期性地泯除历史,所以他容忍它,期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历史会终结。历史事件与时间不可逆转,所以他们将历史限制于时间之中,希望由此获得弥补。事实上,在弥赛亚主义的精神领域内,对历史的抗拒比在原型与反覆的传统领域内更果决。后者藉着周期性地重演天地创造与周期性地更新时间,来拒绝、漠视甚或泯除历史。弥赛亚的观念则...2022-01-05 10:34:27
弥赛亚式信仰点出世界的最终一次再生,这种信仰也是反历史的。希伯来人既然不能漠视历史,也不能周期性地泯除历史,所以他容忍它,期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历史会终结。历史事件与时间不可逆转,所以他们将历史限制于时间之中,希望由此获得弥补。事实上,在弥赛亚主义的精神领域内,对历史的抗拒比在原型与反覆的传统领域内更果决。后者藉着周期性地重演天地创造与周期性地更新时间,来拒绝、漠视甚或泯除历史。弥赛亚的观念则说你必须忍受历史,因为它有末世论的功能;但你之所以能容忍它,全因大家都知道,到某一天,历史将会停止。所以历史被泯除,并非靠你自觉地活在一个永恒的现在(在原型显现时,与非时间性的剎那合一);也不是藉着周期性地重复仪式而致(如新年仪式);而是在末来被泯除。天地创造的周期性再生,被发生于末来的“彼时”的唯一再生所取代。不过,他想断然终结历史,这样的意愿本身仍是一种反历史的态度,这与其他传统理念并无二致。 引自第101页 回应 2022-01-05 10:34:27 -
12:19 四章歷史之恐怖141歷史存在:領導者(唯一正「自由的」人)與跟隨者。跟隨者在領導者的歴史存在發現的不是跟從者自己的存在的原型,而是一個對他們予取予求的制法者 所以,從傳統人眼裡看來・現代人所能提供的既不是自由的存有,也不是歷史的創造者。反而・古代文化中人可以自豪於他的存在模式・遺模式使他能自由並創造。他可以自由不當昔日之我自由以遇期性的泯除時間與集團再生,來廢除自己的歷史種處理自身歷史...
2021-12-31 12:23:51
12:19 四章歷史之恐怖141歷史存在:領導者(唯一正「自由的」人)與跟隨者。跟隨者在領導者的歴史存在發現的不是跟從者自己的存在的原型,而是一個對他們予取予求的制法者 所以,從傳統人眼裡看來・現代人所能提供的既不是自由的存有,也不是歷史的創造者。反而・古代文化中人可以自豪於他的存在模式・遺模式使他能自由並創造。他可以自由不當昔日之我自由以遇期性的泯除時間與集團再生,來廢除自己的歷史種處理自身歷史一一現代人認爲歷史不但無法逆轉・而且構成人的存在・遺種自由・一心要成爲歷史存在的人不可能擁有。我們知道・古代、傳統的會給人自由他每年開始一個新的、「純粹」的存在其中充未經開發的潛能・這裡絕無模仿自然的問題。因爲自然固然也經歷週期性的再生每年春天,它都「重新開始」每個春天它都復原所有的力量・自然一再重複,每一季新春都是同樣的永恆的春季(亦即天地創造之重複)。然而,古代人期性地廢除時間後他變的「純粹」了完美如初他在每一「新生命」肇始之際得以持續不斷地活在永恆中明確地泯除了世俗時間。準上所論,自然在每個新春類現的那些完整的「可能性」與古代人在每年端之際的可能性是不相同的。自然只恢復自己,古代人則恢復明確地超越時間及生活於永恆中的可能性。只要他做不到,只要他犯「罪」・亦即陷入歴史的存在・落入時間之中・他就會每年都扼殺了可能性。但至少他保有自由能自由把他的過失作廢抹除自己會「陷入歷史」的記憶,再度嘗試果敢地逃出時間的魔掌之外。 142宇宙與歷史一一永恆回歸的神話 回应 2021-12-31 12:23:51 -
康仔 (坚持每天看点书)
集体记忆是非历史的。此一陈述并不暗示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也不是说史诗是集体的创作。墨可(Murko)、查德威克(Chadwick)以及其他研究者已经指出具有创意者,亦即“艺术家”,在史诗的创作与发展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无意涉及民间传说主题的根源,也无意探讨史诗创作者的才具。我们想说的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忆,经过两三个世纪以后,会被修正,以适应上古心态的模子,这模子容不下个体,只保存范例。事件化约为范畴,个...2021-12-28 10:10:15
集体记忆是非历史的。此一陈述并不暗示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也不是说史诗是集体的创作。墨可(Murko)、查德威克(Chadwick)以及其他研究者已经指出具有创意者,亦即“艺术家”,在史诗的创作与发展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无意涉及民间传说主题的根源,也无意探讨史诗创作者的才具。我们想说的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忆,经过两三个世纪以后,会被修正,以适应上古心态的模子,这模子容不下个体,只保存范例。事件化约为范畴,个体化约为原型,此种表现与上古存有论是一致的。几乎直至今天,欧洲的大众意识仍是如此。因此可以说,民间记忆赋予现代历史人物的意义,仍是原型的模仿者、原型行动的再现者——古代社会的成员一直意识到这意义,而且目前都还可意识的到。相形之下,德多内•德•哥壮或是马可•克拉杰夫等英雄人物本人反而对这些意义浑浑噩噩,毫不知情。 引自第36页 回应 2021-12-28 10:10:15
-
康仔 (坚持每天看点书)
弥赛亚式信仰点出世界的最终一次再生,这种信仰也是反历史的。希伯来人既然不能漠视历史,也不能周期性地泯除历史,所以他容忍它,期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历史会终结。历史事件与时间不可逆转,所以他们将历史限制于时间之中,希望由此获得弥补。事实上,在弥赛亚主义的精神领域内,对历史的抗拒比在原型与反覆的传统领域内更果决。后者藉着周期性地重演天地创造与周期性地更新时间,来拒绝、漠视甚或泯除历史。弥赛亚的观念则...2022-01-05 10:34:27
弥赛亚式信仰点出世界的最终一次再生,这种信仰也是反历史的。希伯来人既然不能漠视历史,也不能周期性地泯除历史,所以他容忍它,期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历史会终结。历史事件与时间不可逆转,所以他们将历史限制于时间之中,希望由此获得弥补。事实上,在弥赛亚主义的精神领域内,对历史的抗拒比在原型与反覆的传统领域内更果决。后者藉着周期性地重演天地创造与周期性地更新时间,来拒绝、漠视甚或泯除历史。弥赛亚的观念则说你必须忍受历史,因为它有末世论的功能;但你之所以能容忍它,全因大家都知道,到某一天,历史将会停止。所以历史被泯除,并非靠你自觉地活在一个永恒的现在(在原型显现时,与非时间性的剎那合一);也不是藉着周期性地重复仪式而致(如新年仪式);而是在末来被泯除。天地创造的周期性再生,被发生于末来的“彼时”的唯一再生所取代。不过,他想断然终结历史,这样的意愿本身仍是一种反历史的态度,这与其他传统理念并无二致。 引自第101页 回应 2022-01-05 10:34:27 -
12:19 四章歷史之恐怖141歷史存在:領導者(唯一正「自由的」人)與跟隨者。跟隨者在領導者的歴史存在發現的不是跟從者自己的存在的原型,而是一個對他們予取予求的制法者 所以,從傳統人眼裡看來・現代人所能提供的既不是自由的存有,也不是歷史的創造者。反而・古代文化中人可以自豪於他的存在模式・遺模式使他能自由並創造。他可以自由不當昔日之我自由以遇期性的泯除時間與集團再生,來廢除自己的歷史種處理自身歷史...
2021-12-31 12:23:51
12:19 四章歷史之恐怖141歷史存在:領導者(唯一正「自由的」人)與跟隨者。跟隨者在領導者的歴史存在發現的不是跟從者自己的存在的原型,而是一個對他們予取予求的制法者 所以,從傳統人眼裡看來・現代人所能提供的既不是自由的存有,也不是歷史的創造者。反而・古代文化中人可以自豪於他的存在模式・遺模式使他能自由並創造。他可以自由不當昔日之我自由以遇期性的泯除時間與集團再生,來廢除自己的歷史種處理自身歷史一一現代人認爲歷史不但無法逆轉・而且構成人的存在・遺種自由・一心要成爲歷史存在的人不可能擁有。我們知道・古代、傳統的會給人自由他每年開始一個新的、「純粹」的存在其中充未經開發的潛能・這裡絕無模仿自然的問題。因爲自然固然也經歷週期性的再生每年春天,它都「重新開始」每個春天它都復原所有的力量・自然一再重複,每一季新春都是同樣的永恆的春季(亦即天地創造之重複)。然而,古代人期性地廢除時間後他變的「純粹」了完美如初他在每一「新生命」肇始之際得以持續不斷地活在永恆中明確地泯除了世俗時間。準上所論,自然在每個新春類現的那些完整的「可能性」與古代人在每年端之際的可能性是不相同的。自然只恢復自己,古代人則恢復明確地超越時間及生活於永恆中的可能性。只要他做不到,只要他犯「罪」・亦即陷入歴史的存在・落入時間之中・他就會每年都扼殺了可能性。但至少他保有自由能自由把他的過失作廢抹除自己會「陷入歷史」的記憶,再度嘗試果敢地逃出時間的魔掌之外。 142宇宙與歷史一一永恆回歸的神話 回应 2021-12-31 12:23:51 -
康仔 (坚持每天看点书)
集体记忆是非历史的。此一陈述并不暗示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也不是说史诗是集体的创作。墨可(Murko)、查德威克(Chadwick)以及其他研究者已经指出具有创意者,亦即“艺术家”,在史诗的创作与发展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无意涉及民间传说主题的根源,也无意探讨史诗创作者的才具。我们想说的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忆,经过两三个世纪以后,会被修正,以适应上古心态的模子,这模子容不下个体,只保存范例。事件化约为范畴,个...2021-12-28 10:10:15
集体记忆是非历史的。此一陈述并不暗示民间传说起源于民间,也不是说史诗是集体的创作。墨可(Murko)、查德威克(Chadwick)以及其他研究者已经指出具有创意者,亦即“艺术家”,在史诗的创作与发展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无意涉及民间传说主题的根源,也无意探讨史诗创作者的才具。我们想说的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忆,经过两三个世纪以后,会被修正,以适应上古心态的模子,这模子容不下个体,只保存范例。事件化约为范畴,个体化约为原型,此种表现与上古存有论是一致的。几乎直至今天,欧洲的大众意识仍是如此。因此可以说,民间记忆赋予现代历史人物的意义,仍是原型的模仿者、原型行动的再现者——古代社会的成员一直意识到这意义,而且目前都还可意识的到。相形之下,德多内•德•哥壮或是马可•克拉杰夫等英雄人物本人反而对这些意义浑浑噩噩,毫不知情。 引自第36页 回应 2021-12-28 10:10:15 -
光子咯 (自經喪亂少睡眠,運去時衰在荒村)
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事實上只是重複諸神的事迹——神開辟混沌,三五參合,理則與形式隨之賦焉。說得更清楚些,土地之佔有,只有在完成占有儀式之後——或許該說,只有透過占有儀式——才是真實的;該儀式僅是宇宙開闢之際,太初形式的一個複本。 目前,我們僅需注意一件事實:即人們欲在任何地方居住,或想用作生活場所時,他首先得將其從混沌轉變爲宇宙;亦即透過儀式的作用,賦以形式,使其成爲真實。無疑地,在古代人的心目...2017-02-02 17:57:45
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事實上只是重複諸神的事迹——神開辟混沌,三五參合,理則與形式隨之賦焉。說得更清楚些,土地之佔有,只有在完成占有儀式之後——或許該說,只有透過占有儀式——才是真實的;該儀式僅是宇宙開闢之際,太初形式的一個複本。 目前,我們僅需注意一件事實:即人們欲在任何地方居住,或想用作生活場所時,他首先得將其從混沌轉變爲宇宙;亦即透過儀式的作用,賦以形式,使其成爲真實。無疑地,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實在是借著力量、作用及連綿不絕的方式展現出來的。因此,最爲顯著的實在即是神聖。因爲只有神聖才是以絕對的形式、有效的行動創生萬物,使之連綿不絕。 引自 第一章 原型與反覆 回应 2017-02-02 17:57:45
论坛 · · · · · ·
请看过的,给点详细的评价,谢谢 | 来自倦眼书生 | 5 回应 | 2022-02-19 12:16:4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8.2分 18人读过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2)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Gallimard (198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聯經·現代名著譯叢 (如雨乃可乐)
- 民俗学(包括神话故事、乐戏歌舞、工艺美术)【1】 (南池子)
- 人类学、历史学与中国社会 (王芳辉2013)
- 伊利亚德 (藤原琉璃君)
- 神話與神話學書目 (子軒)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宇宙與歷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林辰 2021-10-18 22:50:46
伊利亚德的写作风格已相对不那么法式了,脉络清晰,章节论述与总结较有条理,很方便做笔记,但仍有材料零碎、发挥过多之嫌。在我看来,本书的任务主要是探究“ 初民心态”,宇宙与历史则是构成这种心态的经纬。大部分结论并不令人眼前一亮(而且这种写作的困境/魅力在于情感唤起不如纯正的religious作品强烈,体系构建又不如哲学思辨可靠扎实,这也是法国思想的特征了)毕竟已经过去七十年,许多观点已经被吸引并推进,... 伊利亚德的写作风格已相对不那么法式了,脉络清晰,章节论述与总结较有条理,很方便做笔记,但仍有材料零碎、发挥过多之嫌。在我看来,本书的任务主要是探究“ 初民心态”,宇宙与历史则是构成这种心态的经纬。大部分结论并不令人眼前一亮(而且这种写作的困境/魅力在于情感唤起不如纯正的religious作品强烈,体系构建又不如哲学思辨可靠扎实,这也是法国思想的特征了)毕竟已经过去七十年,许多观点已经被吸引并推进,但心灵史本身在近些年又一次成为了热门领域,这本书大概也有新的拓展价值。另外,对台版的翻译很不能接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阅读困难,音译的谬误瑕疵较多(俄语/德语等)。 (展开)
0 有用 Selah 2022-01-01 14:02:12
解决了我对“时间孤岛”现象的迷惑。 本书认为永恒回归的神话和基督教都提现了对历史意义的抵抗:古代人通过不断回归创世初源神话达到最初的“彼时”,删除了历史;基督教则赋予历史事件一种后设历史的意义,之后则进入永恒,从而在另一个层面消弭了时间历史的意义。凭借着这些看法,人们忍受了一世纪又一世纪的来自历史的压力,没有绝望,没有自杀,没有陷入相对主义或虚无主义的精神枯萎。重新启发我们思考历史性和现代性,以及... 解决了我对“时间孤岛”现象的迷惑。 本书认为永恒回归的神话和基督教都提现了对历史意义的抵抗:古代人通过不断回归创世初源神话达到最初的“彼时”,删除了历史;基督教则赋予历史事件一种后设历史的意义,之后则进入永恒,从而在另一个层面消弭了时间历史的意义。凭借着这些看法,人们忍受了一世纪又一世纪的来自历史的压力,没有绝望,没有自杀,没有陷入相对主义或虚无主义的精神枯萎。重新启发我们思考历史性和现代性,以及信仰带来的自由,不至于被历史的重压导向绝望。 (展开)
2 有用 不文 2012-11-27 14:59:43
终于看到了这本书,毕竟少了一份挂念。历史之恐怖,循环回复的抚慰。
0 有用 流照君 2021-11-08 07:12:00
对历史的抗拒带来人心的安顿
0 有用 CyberSleeping 2022-04-27 18:17:03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后悔没有早点读到。最后一章虽然写得漂亮,但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力量。 翻译得真不错!
0 有用 CyberSleeping 2022-04-27 18:17:03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后悔没有早点读到。最后一章虽然写得漂亮,但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力量。 翻译得真不错!
0 有用 子夜💫 2022-01-26 17:08:12
初民通过原型反复或赋予历史事件一种后设意义来泯除历史、理解苦难、抵抗历史的恐怖。现代人承认历史自身的意义,却正好抹灭了人的自由,因为此种情况下人只能活于历史的恐怖之中,无法解脱,陷入绝望。现代人以为自己有创造历史的自由,实则“历史若非自己制造自己;就是倾向由愈来愈少数人所制造”。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终点实则是古代末世论所说的黄金时代,从另一个层面重新确认了初民黄金时代神话的价值。如果用本书观点再看... 初民通过原型反复或赋予历史事件一种后设意义来泯除历史、理解苦难、抵抗历史的恐怖。现代人承认历史自身的意义,却正好抹灭了人的自由,因为此种情况下人只能活于历史的恐怖之中,无法解脱,陷入绝望。现代人以为自己有创造历史的自由,实则“历史若非自己制造自己;就是倾向由愈来愈少数人所制造”。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终点实则是古代末世论所说的黄金时代,从另一个层面重新确认了初民黄金时代神话的价值。如果用本书观点再看《桃花源记》应该很有趣。(写得太啰嗦,扣一星) (展开)
0 有用 Lys d'Hélio 2022-01-23 09:31:16
还需要再读
0 有用 Selah 2022-01-01 14:02:12
解决了我对“时间孤岛”现象的迷惑。 本书认为永恒回归的神话和基督教都提现了对历史意义的抵抗:古代人通过不断回归创世初源神话达到最初的“彼时”,删除了历史;基督教则赋予历史事件一种后设历史的意义,之后则进入永恒,从而在另一个层面消弭了时间历史的意义。凭借着这些看法,人们忍受了一世纪又一世纪的来自历史的压力,没有绝望,没有自杀,没有陷入相对主义或虚无主义的精神枯萎。重新启发我们思考历史性和现代性,以及... 解决了我对“时间孤岛”现象的迷惑。 本书认为永恒回归的神话和基督教都提现了对历史意义的抵抗:古代人通过不断回归创世初源神话达到最初的“彼时”,删除了历史;基督教则赋予历史事件一种后设历史的意义,之后则进入永恒,从而在另一个层面消弭了时间历史的意义。凭借着这些看法,人们忍受了一世纪又一世纪的来自历史的压力,没有绝望,没有自杀,没有陷入相对主义或虚无主义的精神枯萎。重新启发我们思考历史性和现代性,以及信仰带来的自由,不至于被历史的重压导向绝望。 (展开)
0 有用 康仔 2021-12-31 19:08:46
一年的最后一天看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开端、宇宙的毁灭与再生也挺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