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包括:复古与唐诗、孟郊早期的诗歌、韩愈早年的生活和诗歌创作、孟郊的失意诗及后期诗歌创作、韩愈:叙事体的发展、韩愈的贬谪生活:804年~806年等14章。
宇文所安
见《学镜》:“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是中唐诗,搜集了大量材料按年代组合准备写成一部编年诗史。写作进行得很顺利,很快就积累了厚厚一摞。但写得太多,因而被指导教授告知,如果论文超过六百页就将不再读下去。于是只好集中笔力,专写韩愈和孟郊。为什么在中唐诗人中选择了韩愈和孟郊?因为我认为这两个人在中国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传统。另外,对于孟郊,我还有一种好奇。这就是,在晚唐以至北宋前期,孟郊受到的评价一... 见《学镜》:“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是中唐诗,搜集了大量材料按年代组合准备写成一部编年诗史。写作进行得很顺利,很快就积累了厚厚一摞。但写得太多,因而被指导教授告知,如果论文超过六百页就将不再读下去。于是只好集中笔力,专写韩愈和孟郊。为什么在中唐诗人中选择了韩愈和孟郊?因为我认为这两个人在中国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传统。另外,对于孟郊,我还有一种好奇。这就是,在晚唐以至北宋前期,孟郊受到的评价一直很高,而到了苏轼以后却时见讥议,如蔡宽夫就说读他的诗“使人不欢”。是不是北宋后期的人已经开始不大能理解像这样的具有多面性的诗人了?还是有其他原因?我对这些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对韩愈和孟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定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本题为《孟郊和韩愈的诗》的博士论文1972年由耶鲁大学正式出版” (展开)
宇文所安的博士论文。
这个时候的宇文所安老师文笔还不似后来犀利。
哭了。
徐州误作(译)苏州,第五章满篇都是,十分不适。//很有一些错误,如页195,月蚀乃卢仝诗,非皇甫湜,作者偶有笔误//页220,地衹闻此语,非地只//页241,将秋怀诗里的童子解释成昌黎之子,不妥//页246,昌黎并非卒于城南别墅,而是长安城中的静安里。
三星半,总算读完宇文所安的博士论文。研究中唐起家的宇文所安至今也没写出一部中唐诗歌史,可见这一时期诗人有多么千奇百怪…对韩孟的诗歌其实都不太感兴趣,但还是随着他的诗歌大串讲读完。整体上没有系统的架构,结构性的结论也不存在,更多是随着诗歌进行的体悟,有时确实眼前一亮,但全书并不好看。
对孟郊《秋怀》十五首的分析极为老辣。大有启发。
> 更多短评 7 条
胡桑 (但愿时间能触及一个身影。)
2012-11-13 16:50
“即威廉斯·恩普森的第五种含糊。” 翻译有点问题。“恩普森”,国内一般译为燕卜荪,燕卜逊,新批评派大家。著有《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所以,“第五种含糊”指的是诗歌的第五种“朦胧”(或含混,ambiguity)。
> 6人在读
> 32人读过
> 233人想读
订阅关于韩愈和孟郊的诗歌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fanneyfly 2010-01-10
见《学镜》:“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是中唐诗,搜集了大量材料按年代组合准备写成一部编年诗史。写作进行得很顺利,很快就积累了厚厚一摞。但写得太多,因而被指导教授告知,如果论文超过六百页就将不再读下去。于是只好集中笔力,专写韩愈和孟郊。为什么在中唐诗人中选择了韩愈和孟郊?因为我认为这两个人在中国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传统。另外,对于孟郊,我还有一种好奇。这就是,在晚唐以至北宋前期,孟郊受到的评价一... 见《学镜》:“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是中唐诗,搜集了大量材料按年代组合准备写成一部编年诗史。写作进行得很顺利,很快就积累了厚厚一摞。但写得太多,因而被指导教授告知,如果论文超过六百页就将不再读下去。于是只好集中笔力,专写韩愈和孟郊。为什么在中唐诗人中选择了韩愈和孟郊?因为我认为这两个人在中国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传统。另外,对于孟郊,我还有一种好奇。这就是,在晚唐以至北宋前期,孟郊受到的评价一直很高,而到了苏轼以后却时见讥议,如蔡宽夫就说读他的诗“使人不欢”。是不是北宋后期的人已经开始不大能理解像这样的具有多面性的诗人了?还是有其他原因?我对这些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对韩愈和孟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定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本题为《孟郊和韩愈的诗》的博士论文1972年由耶鲁大学正式出版” (展开)
0 有用 咸鹅 2015-02-09
宇文所安的博士论文。
0 有用 废人王亮 2012-07-13
这个时候的宇文所安老师文笔还不似后来犀利。
0 有用 InfiniteBlue 2013-05-07
哭了。
0 有用 无言子 2020-08-15
徐州误作(译)苏州,第五章满篇都是,十分不适。//很有一些错误,如页195,月蚀乃卢仝诗,非皇甫湜,作者偶有笔误//页220,地衹闻此语,非地只//页241,将秋怀诗里的童子解释成昌黎之子,不妥//页246,昌黎并非卒于城南别墅,而是长安城中的静安里。
0 有用 无言子 2020-08-15
徐州误作(译)苏州,第五章满篇都是,十分不适。//很有一些错误,如页195,月蚀乃卢仝诗,非皇甫湜,作者偶有笔误//页220,地衹闻此语,非地只//页241,将秋怀诗里的童子解释成昌黎之子,不妥//页246,昌黎并非卒于城南别墅,而是长安城中的静安里。
0 有用 宋去理 2020-03-17
三星半,总算读完宇文所安的博士论文。研究中唐起家的宇文所安至今也没写出一部中唐诗歌史,可见这一时期诗人有多么千奇百怪…对韩孟的诗歌其实都不太感兴趣,但还是随着他的诗歌大串讲读完。整体上没有系统的架构,结构性的结论也不存在,更多是随着诗歌进行的体悟,有时确实眼前一亮,但全书并不好看。
0 有用 寒渟 2017-03-24
对孟郊《秋怀》十五首的分析极为老辣。大有启发。
0 有用 咸鹅 2015-02-09
宇文所安的博士论文。
0 有用 InfiniteBlue 2013-05-07
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