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
奥斯汀·费里曼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Red Thumb Mark
译者: 龙婧
出版年: 2011-2
页数: 234
定价: 26.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1335918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Red Thumb Mark
译者: 龙婧
出版年: 2011-2
页数: 234
定价: 26.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1335918
内容简介 · · · · · ·
《上帝的指纹》内容简介:他转了转显微镜的镜片,发现诺柏·霍比在失窃现场留下的指纹上有一条S型的空白。这或许只是一个巧合,但也有可能是一种暗示。于是他和搭档里维斯深入霍比家族进一步取证,却不想一个美丽女子的出现夺走了里维斯的心,而诺柏的辩护律师也信誓旦旦地声称诺柏有罪——难以忽略的疑虑油然而生,突然,一双手从浓雾中伸出并将他推向了疾驰而来的车辆!
午夜时分,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寂静的大街上,不安的脚步声却再次在身后响起……
上帝的指纹的创作者
· · · · · ·
-
龙婧 译者
喜欢读"上帝的指纹"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模型之家追凶谜案 5.6
-
- 看,死亡的颜色 7.2
-
- 写乐·闭锁之国的幻影 7.4
-
- 上帝的救赎 6.0
-
- 加大拉的神迹(全二册) 6.7
-
- 尸体会说话 7.7
-
- 爬虫类馆杀人事件 7.0
-
- 俄羅斯幽靈軍艦之謎 7.4
-
- 北京悠悠馆 6.8
-
- 幽巷谋杀案 7.5
上帝的指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 条 )

在现场留下指纹的一定是罪犯吗
在过去指纹被认为是辨别个人身份信息的重要依据,时至今日,许多过时的识别方式已经被淘汰了,但是指纹依然是非常有效身份识别方式。原因无他,因为人的指纹出现相同的可能性概率为640亿分之一,这基本上宣告了指纹的唯一性。然而,在推理作品中,指纹能够成为绝对的证据,证实...
(展开)

桑代克走近科学,杰维斯非诚勿扰
2017年至2019年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世界经典推理文库”,共包括十四部上世纪初的欧美泛悬疑小说,其中的五部于2024年再版,加上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辑为一套新的推理丛书。但再版后很多作品的标题进行了大幅改动,例如著名的《利文沃兹案》改译为《消失的目击证...
(展开)

指纹证据的极致演绎,一百多年前具有前瞻性的作品
相比于前两本,这本《桑戴克的王牌》还是有所耳闻的,不过对比黄金时代的诸多巨头,作者R.奥斯汀·弗里曼对读者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其另一本作品《歌唱的白骨》还是有较高知名度的,可以说开了倒叙推理的先河。 本书之前的版本多采用《红拇指印》这一书名,故事全程就是围绕...
(展开)

开辟倒叙推理先河!看物证如何逆转局面?
推理小说家R.奥斯汀·弗里曼出生在裁缝家庭却不甘于平庸,他选择走上学1之路,然而身体状况不允许从事高qiang度的工作,于是他拿起笔杆转向文学。早年身为1生所接触的工作生活经验让他的笔成为利刃,其笔下诞生的“桑戴克1师”侦 探系列,展现他敏锐严谨的行事风格。 这本《桑...
(展开)
> 更多书评 4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BiblioBazaar (2007)暂无评分
-
译林出版社 (2004)6.8分 128人读过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7.6分 6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猫主席藏经阁·侦探推理(实体书)第二部分 (鸽群中的猫)
- 收藏的推理·悬疑·惊悚 (心之旋影)
- 我的电子图书馆(一) (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
- 悬疑3 (daya)
- R Austin Freeman (无机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上帝的指纹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r.A-Z 2010-05-23 11:09:06
把这本当成福尔摩斯的续集又稍嫌粗糙- -
1 有用 不二三四 2010-05-29 19:28:25
sucks
0 有用 清雅戒奢 2021-11-07 18:19:50
为所谓的嫌疑犯做法庭辩护的那一段,实在是很精彩纷呈,不过最后的结尾稍稍欠那么点意思,按理来说,能为嫌疑犯洗脱嫌疑,那好歹把真凶给推出来呀,但是这部作品没有,为嫌疑犯洗脱嫌疑,整个侦探的推理过程也就结束了,嫁祸给嫌疑犯的人,到底是他的兄弟,这是个问题,作者没有说,这样的结尾算不算是个坑,还有待商榷,不过作为一部推理小说而言,已经算是很优秀的了,科学物证分析特别到位,作者在作品中借侦探之口提出的指纹分... 为所谓的嫌疑犯做法庭辩护的那一段,实在是很精彩纷呈,不过最后的结尾稍稍欠那么点意思,按理来说,能为嫌疑犯洗脱嫌疑,那好歹把真凶给推出来呀,但是这部作品没有,为嫌疑犯洗脱嫌疑,整个侦探的推理过程也就结束了,嫁祸给嫌疑犯的人,到底是他的兄弟,这是个问题,作者没有说,这样的结尾算不算是个坑,还有待商榷,不过作为一部推理小说而言,已经算是很优秀的了,科学物证分析特别到位,作者在作品中借侦探之口提出的指纹分析术,时至今日来看,仍然是很优秀的,这样的作品放在今天或许确实没什么新奇,因为嫌疑犯肯定不会是真凶,这样的套路,早就被用烂了,但是站在从那个时代而言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称其很可以,似乎并不为过,而且,除了破案之外,故事中的爱情,似乎可以说是另一个不俗的看点。 详可见吾之书评。 (展开)
0 有用 穆翼|消失的周末,消失的童年 2009-05-31 13:41:04
这不是一本小说……
0 有用 夕颜 2008-11-26 18:42:11
案件和人物设定抄自柯南道尔的小说,内容很粗糙,创新之处是血液的凝固部分和实验推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