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作者简介 · · · · · ·
乔治·约翰逊: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同时也为美国《国家地理》、《石板》、《发现》、《科学美国人》、《连线》、《大西洋月刊》等刊物撰写文章。他是艾丽西亚·帕特森研究学者,曾获得国际笔会(PEN)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多个奖项,著作两度入围皇家学会的图书奖。同时也是Bloggingheads.tv网站核心小组的共同主持人,在“发现”网站开有博客“思想之火”。目前定居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菲市。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让人放心的事情是,我们知道:癌症一直存在,而这不全是我们自身的过错,我们可以采取一切预防措施,但是基因螺旋结构仍然有可能异常扭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 三 章 人类学的安慰 49 -
细胞调亡不只是大型“细胞爆炸”,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死亡信号引爆“分子炸弹”一类似于策略性放置的“深水炸弹”,细胞核内爆;细胞骨架碎裂;微小残余物被其他细胞吞噬,一个潜在的肿瘤就此消失。 通过随机突变,一些细胞学会了阻挠或忽视死亡信号,然后不断自我复制。正常细胞只能分裂50~60次,这一原理被称为海佛烈克极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 三 章 人类学的安慰 49
> 全部原文摘录
The Cancer Chronicle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尽力值守的细胞如何变成妖魔
文/煅煜 翻来这本《细胞叛变记》发现真的是一本针对癌症的很专业书籍,当下有不少人认为是因为现代生活的环境毒素造成了癌症的的多发,作者开篇所讲的就是侏罗纪的癌症,这表明在那个史前世界没有人工污染的环境,恐龙也会得癌症。 1999年《柳叶刀》杂志说刊登...
(展开)

癌症从动物到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来这里了解它的过往吧
癌症在人类死亡原因排行榜中一直稳居前几位,虽然我们对于癌症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很多癌症已经有了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让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期限。但我们对于癌症的了解依然不足,人类也依然无法完美战胜癌症,无法把它从人类的疾病图表中删除。 为什么会这样呢?癌症是从...
(展开)

也许每个人心灵和身体深处都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也许每个人心灵和身体深处都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读《细胞叛变记:解开医学最深处的秘密》 文/wg114135602 《细胞叛变记》不是一本能够轻易读进去的书,特别是一个健康到恨不得每天24小时工作玩耍的人。 但是假设一下,经历了亲人骤然逝去的痛苦,对生死看得比往常深刻了许多...
(展开)

the losing cause map
本书是一本医学科普著作,医学术语、专有名词、生物知识贯穿全书,如果缺乏自然科学背景,阅读起来会颇有难度。全书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如同医学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实的部分是作者妻子南希的病史,以及作者查找、翻阅资料探究问题的过程;虚的部分是关于癌症的历史、细胞生物...
(展开)

致癌机制仍然未解,而它可能还在进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癌症在当下网络社群,显然比科学界乐观的多,我们不时会看到“癌症的秘密全是它”,“吃了这些,你就不会得癌”等口气很大的标题。 实际的情况,还是让数据说话比较好吧。 我花了近1个月看完这本美国科普学家撰写的书《细胞叛变记》英文副标题:癌症纪年。 作者虽非研究者,... (展开)
怎么读《细胞叛变记》
怎么读《细胞叛变记》 入口:熵 书中不止一次地引用了杂草。杂草就是熵的最好的,最形象的,最容易理解的比喻。人类一次又一次斗争的胜利,作为细胞斗争的胜利,最终仍是会以失败告终,这场失败说到底不像是坏细胞的胜利,而是熵的取胜。看来作者也是一个喜欢将生活安排得井井...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鹭江出版社 (2015)7.6分 60人读过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Knopf Publishing Group (2013)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Royal Society Winton Prize (理性批判)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The Cancer Chronicles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