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目录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一 希腊文化的概况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 赫拉克利特
四 德谟克利特
五 苏格拉底
六 结束语
第二章 柏拉图
一 文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二 文艺的社会功用
三 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四 结束语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
一 亚里士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二 摹仿的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三 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四 亚里士多德美学观点的阶级性
五 结束语
第四章 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
一 贺拉斯
二 朗吉弩斯
三 普洛丁
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和但丁
一 奴隶社会的解体和封建制度的奠定
二 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三 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四 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的美学思想
五 中...
目录 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一 希腊文化的概况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 赫拉克利特
四 德谟克利特
五 苏格拉底
六 结束语
第二章 柏拉图
一 文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二 文艺的社会功用
三 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四 结束语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
一 亚里士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二 摹仿的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三 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四 亚里士多德美学观点的阶级性
五 结束语
第四章 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
一 贺拉斯
二 朗吉弩斯
三 普洛丁
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和但丁
一 奴隶社会的解体和封建制度的奠定
二 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三 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四 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的美学思想
五 中世纪民间文艺对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的反抗
六 但丁的文艺思想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伽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韦罗等
一 文化历史背景
二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三 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四 结束语
第二编 十七世纪到启蒙运动
第七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笛拉儿和布瓦洛
一 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二 笛拉儿的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
三 布瓦洛的((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四 “古今之争”:新的力量的兴起
第八章 英国经典主义:培根、霍布斯、洛克、夏夫兹博理、哈士生、休谟和博克
一 培根
二 霍布斯兼及洛克
三 夏夫兹博理
四 哈奇生
五 休谟
六 博克(柏克)
七 结束语
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一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二 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三 狄德罗的:之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四 结束语
第十章 德国启蒙运动:戈特舍德、鲍姆嘉通、温克尔曼和莱辛
一 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二 几个先驱人物
三 结束语
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
一 十八世纪:卷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二 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三 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四 对维柯的评价
第三编 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德国古典美学
第十二章 康德
一 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
二 《判断力批判》
三 结束语
第十三章 歌德
一 歌德的时代和他早年的文化教养
二 歌德美学思想中几个中心概念
三 结束语
第十四章 席勒
一 《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二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三 结束语
第十五章 黑格尔
一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二 结束语
其他流派
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上):别林斯基
一 文化历史背景
二 别林斯基的思想转变问题
三 别林斯基的荚学观点
第十七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下):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的关系及他的哲学基础
二 对黑格尔派美学观点的批判
三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
四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上的功绩和缺点
第十八章 “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
一 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
二 立普斯
三 谷鲁斯
四 浮龙·李
五 巴希
六 结束语
第十九章 克罗齐
一 克罗齐的哲学体系
二 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
三 结束语
第二十章 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
一 美的本质问题,
二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
三 典型人物性格:从古代到黑格尔的典型观
四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简要书目
作者简介 · · · · · ·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经典之作,是代表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文化名著。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哲学系统上,普洛丁把柏拉图的“最高理式”看做神或“太一”。这是宇宙一切之源。这种浑然太一的神超越一切存在和思想,本身是纯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善美三位一体。普洛丁用“放射”说来说明神如何创造出世界。……神本是无物质的,但是在放射过程中每一步都比前一步降低本质或退化,终于碰到无形式的物质的障碍,所以个别灵魂才和物质(肉体)结合起来。物质是和神或太一相对立的,它是杂多体,也是罪孽的根源。神所放射的各级存在(理,世界心灵,个别心灵)都有回归到神的倾向,只有物质不能回归到神。个别心灵的最后来源是神,神是个别灵魂的家,个别灵魂由于肉体的障碍,一方面脱离了家,一方面又思念家,渴望回到神的怀抱,与神契合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灵魂就要努力解脱肉体的束缚,凭清修静观,苦行默想,达到宗教的心醉神迷的状态才行。在这种迷狂状态中,灵魂才能凭神原来放射给它的智力或直觉的本领,达到所谓的“灵见”,见到神的绝对善或绝对美,这就仿佛是回到了家,与神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人才有美的爱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4页 -
“柏拉图心目中有三重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由模仿现实世界来的,现实世界又是模仿理式世界来的,这后两种世界同是感性的,都不能有独立的存在,只有理式世界才有独立的存在,永驻不变,为两种较低级的世界所自出。换句话说,艺术世界依存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依存于理式世界,而理式世界却不依存于那两种较低级的世界。这就是说,感性世界依存于理性世界,而理性世界却不依存于感性世界,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柏拉图形而上学地使理性世界脱离感性世界而独立化、绝对化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系统是和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分不开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西方美学史-(上下卷)(插图典藏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西方美学史-(上下卷)(插图典藏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我们阅读,我们审美,但到底美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西方美学史》初版在1963年发行,此后的数十年中,这本教科书式的西方美学通史经历了数十次的再版,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提及的观点和理论放到当下依旧极具参考价值。 因此在初版近60年之后,我们在2021年还可以看到全新版本的《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先生的这本《西方美学史》是... (展开)
关于“逼真”、典型、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问题的探讨

西方美学史笔记(转载)
> 更多书评 58篇
-
“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它就不是把人当作一种卑微的动物;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因此,这整个宇宙还不够满足人的观赏和思索的要求。人往往还要游心骋思于八极之外。一个人如果四方八面把生命谛视一番,看出一切事物中凡是不平凡的,伟大的和...
2018-02-06 08:50:43 1人喜欢
“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它就不是把人当作一种卑微的动物;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因此,这整个宇宙还不够满足人的观赏和思索的要求。人往往还要游心骋思于八极之外。一个人如果四方八面把生命谛视一番,看出一切事物中凡是不平凡的,伟大的和优美的都巍然高耸着,他就会马上体会到我们人是为什么生在世间的。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赞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 引自 朗基努斯 《论崇高》
很显然,这段对人类尊严的歌颂中所描写的一些“不平凡的,伟大的”事物正是美学家所谓“崇高”的对象,其中有康德所说的“数量的”(大河和海洋)和“力量的”(人的尊严)两种崇高,并且指出“崇高”的特征是伟大和不平凡,“崇高”的效果是提高人的情绪和自尊感。这里面已经有康德的解释崇高的学说的萌芽了。趁便指出,这段话也是古典主义者所崇奉的“人道主义”的最早的一段文献。 引自 朗基努斯 回应 2018-02-06 08:50:43
-
福内斯 (钟表杀死时间)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基本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一切现象。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和谐。“小宇宙”类似“大宇宙”(内在和谐碰到外在和谐),同声相应。 赫拉克利特 朴素唯物主义,毕达哥拉斯侧重对立的和谐。赫拉克利特侧重对立的斗争。 苏格拉底 从社会科学的观点看美学问题,美和善两个概念是统一的 柏拉图 需要解决早期希腊遗留两个问题: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文艺对社会的功用。 关系:三个...2012-09-24 18:47:41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基本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一切现象。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和谐。“小宇宙”类似“大宇宙”(内在和谐碰到外在和谐),同声相应。 赫拉克利特 朴素唯物主义,毕达哥拉斯侧重对立的和谐。赫拉克利特侧重对立的斗争。 苏格拉底 从社会科学的观点看美学问题,美和善两个概念是统一的 柏拉图 需要解决早期希腊遗留两个问题: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文艺对社会的功用。 关系:三个世界,理式世界大于感性的现实世界大于艺术世界。只有理式世界才有独立存在。其他两种都是感性的,低级的。艺术世界是模仿现实世界再模仿理式世界 他认为荷马与悲剧家们理由就是把神写的与人一样坏 他对于感性事物的美有三种不同看法,效用(有用)、模仿(艺术对理式模仿)、回忆(轮回) 功用:文艺必须对于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务于政治,是西方第一个明确把政治教育效果定做文艺的评价标准 认为文艺才能来源是灵感,神灵附身;不朽灵魂的回忆。 亚里士多德 毛病在于把认识、实践、创造看成三种分立的活动。 净化的学说 朗基努斯 崇高论 文艺复兴 古典的继承与批判:继承古典主义 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阿尔贝蒂认为不必像真实人物的本来形象;像一般的人;再现某个别人“处在一定情况中”的面貌和全体形状。体现了典型与个性的统一以及艺术必须理想化的道理 模仿对象或文艺题材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行动到达芬奇的模仿心理,再到弗拉卡斯托罗的诗的对象时自然界的一切 对艺术技巧的追求:重视实践。是西方艺术史的转折点,由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请示劳动而轻视技巧转到重视实践 文艺的社会公用:文艺对象为人民 把娱乐看做是的唯一目的
回应 2012-09-24 18:47:41 -
“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它就不是把人当作一种卑微的动物;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因此,这整个宇宙还不够满足人的观赏和思索的要求。人往往还要游心骋思于八极之外。一个人如果四方八面把生命谛视一番,看出一切事物中凡是不平凡的,伟大的和...
2018-02-06 08:50:43 1人喜欢
“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它就不是把人当作一种卑微的动物;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因此,这整个宇宙还不够满足人的观赏和思索的要求。人往往还要游心骋思于八极之外。一个人如果四方八面把生命谛视一番,看出一切事物中凡是不平凡的,伟大的和优美的都巍然高耸着,他就会马上体会到我们人是为什么生在世间的。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赞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 引自 朗基努斯 《论崇高》
很显然,这段对人类尊严的歌颂中所描写的一些“不平凡的,伟大的”事物正是美学家所谓“崇高”的对象,其中有康德所说的“数量的”(大河和海洋)和“力量的”(人的尊严)两种崇高,并且指出“崇高”的特征是伟大和不平凡,“崇高”的效果是提高人的情绪和自尊感。这里面已经有康德的解释崇高的学说的萌芽了。趁便指出,这段话也是古典主义者所崇奉的“人道主义”的最早的一段文献。 引自 朗基努斯 回应 2018-02-06 08:50:43 -
福内斯 (钟表杀死时间)
新古典主义:一切都有一个中心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 笛卡尔:一切要凭借理性去判断,二元论 布瓦洛:古典主义两个信条,文艺具有普遍永恒的绝对标准;久经考验的东西才是好的 文艺要表现的是普遍的而不是个别偶然的。文艺的本领就是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很明晰的很正确的而且很美妙的说出来,供人欣赏给人教育。 英国经验主义 霍布斯:一切人类思想起源于感觉。用想象力来求同,判断力来辨异 哈奇生...2012-09-24 19:56:06
新古典主义:一切都有一个中心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 笛卡尔:一切要凭借理性去判断,二元论 布瓦洛:古典主义两个信条,文艺具有普遍永恒的绝对标准;久经考验的东西才是好的 文艺要表现的是普遍的而不是个别偶然的。文艺的本领就是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很明晰的很正确的而且很美妙的说出来,供人欣赏给人教育。 英国经验主义 霍布斯:一切人类思想起源于感觉。用想象力来求同,判断力来辨异 哈奇生:美的本质,休谟审美者的快感和美等同起来,时而把没看出快感时而又把美看成快感引起的评价;休谟把美分为来自感觉(形式)和来自想象(利益)。 “同情”在西文里的意思等同于“移情做用” 审美趣味与标准,抽象思维没有主观,形象思维有主观。一方面认为审美趣味有很大个别分歧,一方面强调他的基本一致。一方面指出天资终于一方面却强调修养。 博克: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一类为涉及“自体保存”:也就是崇高所涉及的,对生命受威胁时产生的恐怖是崇高的主要心理内容,并不是单纯恐怖,而是夹杂快感。一类涉涉及”社会生活“,美感涉及,美是一种社会属性,社会情欲又分为”同情“、”模仿“、”竞争心“。文艺欣赏主要是基于同情。 崇高和美的客观性:崇高都有”可恐怖性“,;美与崇高对立,崇高基于人类保存生命的本能,他的对象虽暗示危险但又不是紧迫的真正的危险,引起的情绪主要是惊惧,情感调质上本是痛感;美则基于社会本能,对象一般是具有引诱力,引起的情绪是爱,调质上市愉快的。 美大半是物体这样一种性质,他通过感官的中介,在人心上机械的起作用 诗与画的区别:诗通过同情(移情),画通过模仿(反射)
回应 2012-09-24 19:56:06
-
“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它就不是把人当作一种卑微的动物;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因此,这整个宇宙还不够满足人的观赏和思索的要求。人往往还要游心骋思于八极之外。一个人如果四方八面把生命谛视一番,看出一切事物中凡是不平凡的,伟大的和...
2018-02-06 08:50:43 1人喜欢
“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它就不是把人当作一种卑微的动物;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即对于凡是真正伟大的,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因此,这整个宇宙还不够满足人的观赏和思索的要求。人往往还要游心骋思于八极之外。一个人如果四方八面把生命谛视一番,看出一切事物中凡是不平凡的,伟大的和优美的都巍然高耸着,他就会马上体会到我们人是为什么生在世间的。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赞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 引自 朗基努斯 《论崇高》
很显然,这段对人类尊严的歌颂中所描写的一些“不平凡的,伟大的”事物正是美学家所谓“崇高”的对象,其中有康德所说的“数量的”(大河和海洋)和“力量的”(人的尊严)两种崇高,并且指出“崇高”的特征是伟大和不平凡,“崇高”的效果是提高人的情绪和自尊感。这里面已经有康德的解释崇高的学说的萌芽了。趁便指出,这段话也是古典主义者所崇奉的“人道主义”的最早的一段文献。 引自 朗基努斯 回应 2018-02-06 08:50:43
论坛 · · · · · ·
关于阿奎那的一点疑问 | 来自夏洛蒂之网 | 1 回应 | 2010-06-11 10:29:0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8.7分 429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8.7分 43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8.5分 246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3)9.4分 170人读过
-
限时抢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艺术管理 (壹佰陆拾伍张皮)
- 2013.7 阅读书单 (桃尔卡)
- 美学史 (白露@思勉)
- 09-B (影子小幽)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西方美学史-(上下卷)(插图典藏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晴朗 2013-03-11 16:35:45
我的美学入门书啊
0 有用 jojo 2012-10-27 11:26:52
第一遍
2 有用 子夜 2008-05-01 00:09:42
读美学一定要读朱光潜。
0 有用 Jabbahy 2018-12-21 11:31:59
文艺正是要投合人性中这些“卑劣的部分”来产生快感,所以对于人的影响是坏的。送给豆瓣文青。
0 有用 FM 2016-03-29 22:50:17
朱光潜简直红的发紫啊,哈哈^ω^,写到柏格森就停了,是因为实在没法和马克思主义好好玩耍了么
0 有用 宝宝盖盖 2020-01-01 14:39:03
仅开了个头
0 有用 灋科大脸爱智猫 2019-08-02 23:55:02
我读的是这个版本,有配图,很不错。
0 有用 Jabbahy 2018-12-21 11:31:59
文艺正是要投合人性中这些“卑劣的部分”来产生快感,所以对于人的影响是坏的。送给豆瓣文青。
0 有用 早 2017-06-18 20:22:56
终于读完了,读了快一个星期了。下卷最后的20页就是老先生对全书的总结。怎么说,太多理论我只想说我喜欢的比如 美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艺术是一般中找特殊
1 有用 我郑撕撕忙得很 2016-12-29 22:29:59
朱光潜的文字和条理真的没话说。如果朱老能活到现在,什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纷繁复杂的美学现象一定逃不过他清亮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