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的原文摘录
-
我的这个爷爷,对于做生意和发家之道可能并无多大本事,可是他为人比较讲义气,又参加过一些“场面上的事情”,因此在当地的社会上可以算得上有名气的了。
四川有一种民间的帮会组织,叫作“袍哥”会,也叫作“哥老会”。哥老会曾先后参加过反洋教运动、保路运动和辛亥起义,在四川近代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我的爷爷曾在他们协兴乡的“袍哥”中当过“三爷”,也就是第三把交椅。而这种三爷又叫管事,可能在“袍哥”组织中管理日常事务吧。后来爷爷升作“掌旗大爷”,也就是第一把手或首领了。
民国三年(1914年)左右,爷爷曾当过广安县的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那时的团练局长是由县长委任的。由于委任他当团练局长的那个县长垮台了,爷爷的团练局长也就当不成了。在这以后,他还当过本乡的乡长。
据说,爷爷在当团练局长的时候,曾带兵剿讨过华蓥山的土匪郑某,结下了仇。后来郑某被政府招了安,一下子当了师长。这个师长可比团练局长权大势大得多了,于是爷爷就跑到重庆避难,在重庆一住就是八年。正是由于他到了重庆,结识了一些朋友,才知道了有留法勤工俭学这么一回子事,才把儿子从乡下找来送去留学,也才使他的儿子走上了一条颇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爷爷当家以后,可能过于热心于外部世界,热心于社会事务,因此没有花多大的精力来经营家业。由于他当团练局长时挣了一些钱,家业也相应有所扩大,后来家中大约拥有一百多挑谷(合二十多亩的土地)。爷爷本人不参加劳动,雇佣个把长工,但家境并不宽裕,有时甚至相当困难。为了供儿子念书和其他一些开销,有时还不得不卖掉一些田。他虽然有不少的旧思想、旧习气,但是总的来说思想还比较开明。他一知道消息就把长子送出国留学;知道儿子们在外面参加革命他也不反对;儿子们在外面搞革命实在没饭吃了,给家里写信,他还卖田卖谷地寄钱资助。儿子们寄回来的一些革命书籍和刊物,他收着藏着,装了满满一大箱子,直到最后国民党搜查得紧了,才和我奶奶...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