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传》的原文摘录

  • 让自己的心保持柔软。力量不在强硬而在柔软中。能伸能屈的树木才能抵得过狂风。为自己建立一个敏捷的心智。人生很奇妙,许多事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只是一味地抗拒,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无限柔软和真诚的心。人生如剃刀边缘,我们在其上行走,必须十分小心,并且要心怀柔软的智慧。我们总是怀着一颗空洞的心去面对有这么多丰富宝藏的人生;我们不知道如何用人生的宝藏来丰富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是这么贫穷,我们拒绝接受人生提供给我们的丰富宝藏。爱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它是能带给我们完整快乐的唯一革命。有能力爱的人太少,渴望爱的人也太少。我们总是以自己定下的条件去爱,我们把爱变成可以交易的东西,一件互惠的事。爱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我们却拿着一个小斗去汲取爱的泉水,所以人生才变得如此渺小与俗不可耐。   我们这个地球是个多么可爱的地方,它是那么美,那么壮丽,充满着不朽的美景。我们却总是陷在痛苦中,即使有人为我们指点出路,我们也不愿从其中解脱。   我只知道心中燃烧着爱,这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焰。心中有这么多的爱,你想把它分给每一个人,于是你就这么做了。它如同滚滚河水一般滋润了每一个乡镇。虽然人们时常把脏东西倒进河里,污染它,但河水很快就能净化自己,继续往前流。没有一样东西能毁掉爱,所有的东西都被它溶解——不论善恶,不论美丑。爱的本身就是永恒。   大树是那么庄严,它们对于人类的柏油路和交通是那么无动于衷。它们的根部深深扎在土壤里,它们的顶部向着天空伸展。我们人类的根虽然也扎在大地上,但是我们不需要执着或匍匐于大地。只有少数人能飞向青天,他们是唯一具有创意和快乐的人。其他人在这块美好的大地之上,不断彼此伤害,不断以闲言闲语破坏对方。   让自己保持开放。如果你不得不活在过去,那么就不要与过去的一切挣扎;过去的记忆一旦升起,你就立刻面对,不要把它推开,也不要太执着于它。多年来的经验,其中的伤痛与喜乐,那些... (查看原文)
    九识澪 2回复 28赞 2012-12-10 18:26:00
    —— 引自章节:什么都不是的人才是快乐的
  • 正确的运动,良好的睡眠,过有意义的生活,也都很重要。但是人很容易就会陷入例行公事,然后就在自我满足的简单模式中活动,或是在自我模式中运作。所有的模式不可避免都会导致死亡和缓慢的衰竭。如果我们的日子过得很丰足,没有冲突,没有恐惧,没有比较,没有冲动,而只有觉察,这样的生活就是具有创意的。 我们很少有机会能感受到这些。我们的人生大部分都充满着腐蚀人心的记忆、挫折和徒劳无益的事,因此真实的东西就被忽略了。要想穿透乌云见到光明确实不容易,只要认清这点就够了,不要企图让自己单纯。这企图的本身只会助长复杂与不幸。企图就是变成,而变成就是欲望,里面充满着挫折。 摆脱所有的情绪和心理上的冲突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以僵硬的心来面对生活的挑战。这些冲突会逐渐助长抗拒之心,进而影响身体,带来各种不同形式的毛病。人生就是一连串的事件(包括我们渴望的和不渴望的);只要我们还想保留什么或排除什么,二元对立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一连串的抑制会使我们的心变得无情,这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过程,因此我们会觉得痛苦。没有拣择,没有任何特殊的活动,而只是允许生命自然地流动,要做到这点需要极大的觉察。这不意味着你必须刻意随时觉察自己,那太累人了。你只需要认清觉察的必要,然后你就会看到,这必要的感觉将在不勉强的情况下促成你的觉察。 (查看原文)
    文悦言 7赞 2013-02-07 10:46:39
    —— 引自第254页
  • 1957年2月,克里希那吉说道:“刻意压抑心中激烈的、矛盾的或哀伤的感受,就是否定存在的深度、美感与荣耀。活在世界上,你必须是个完整的人,你的心不能麻木不仁。‘本来面目’与‘应有面目’总是彼此冲突矛盾。这就是使人深陷痛苦的原因。抑制感官也就是使自己麻木不仁。你也许是在追寻上帝,你的心却因此而迟钝。” 小组讨论探索的是“存在”与“变成”的本质。“想要变成什么的欲望就是使哀伤萌芽的土壤。”心智必须认清自己就是时间的果,才能得到解脱,有了自知之明,真正的探索才能产生。 “每一个当下如果都能安静地探索,心中的烦恼就不会萌芽。自知之明就是认清自己想要变成什么的欲望。修道就是不再变成什么。”傍晚在沃儿利海滩散步时他谈起正确的聆听:“聆听就是不预设、不计算、全神贯注地听。”他又说:“空寂是宇宙的源头。”接着他说了一句还可以再加以探索的话:“有没有一种感觉,其中是没有念头的?你能不能安住于这种感觉之上,既不指挥它,改变它,也不以好坏来论断它?试试看。” 商卡·罗参与了所有的演讲与小组讨论,他内心的冲突与复杂的反应似乎更加强了,因为他无法调和热情与苦行。在孟买,克里希那吉问道:“如果你知道自己马上要死了,你会怎么办?你能不能全然投入这最后的一天,或最后的一小时?如果你能充分地活在这最后的一小时里,你一定会对每一件事都全神贯注。你会欣赏这春日的美景,你会充满着泪水感受大地与一草一木。你心中的爱既没有目标,也没有生灭。在这种全神贯注之中,‘我’就不见了。然后这空寂的心就能使自己焕然一新。” (查看原文)
    文悦言 6赞 2013-01-20 20:06:50
    —— 引自第187页
  • 有一次散步时他谈到,人因为和其他生命产生关系才有存在感;关系一旦消失,自我感就不见了。要想了解人生,你必须了解行动中的自己,以及处在各种关系中的自己,包括与人、财物及概念的关系。 他转身指着流动的河水和那颗古老的菩提树。”大部分的人都无法觉察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我们总是从实用的观点来看一棵树,譬如如何把它做成木材,如何得到它的庇荫,等等。对于地球及其产物,我们也以同样的态度相待。我们并不爱这个地球,我们只想利用它。如果我们爱这个地球,自然会节俭度日。我们已经失去了内心的温柔和敏感,只有回复这些品性,我们才能了解什么是关系。光是摆设几幅风景图片,或是在头上戴花,并不能带来这种敏感。只有把实用的态度搁置一旁,这种敏感才能产生。然后你才能停止称呼这个地球为‘你的’或‘我的’。” (查看原文)
    文悦言 3赞 2013-01-19 10:36:58
    —— 引自第135页
  • 克最后的演说题目是《盛开的心智》,这可能是有关教育的演讲中最大胆而具有爆炸性的。他问道:“内心的挫折能不能让它充分展现,你要如何发问才能让内心的挫折充分展现,让挫折开花结果?思想必须开花结果,才能自然凋萎,就像园子里的花朵,思想必须盛开,结出果实,然后才能死掉。同样的,思想必须有死亡的自由。正确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给内心的思想和挫折充分的自由,让它们开花结果和死亡。” 某位老师问克:“什么叫做开花结果?”克回答:“你看那座花园和前面的花朵,它们盛开了几天之后就凋萎了。这是它们的天性。同样的,你也必须给挫折盛开的自由。” “你的问题是:‘生命能不能保持洁净、健康,充满着活力?’如果每一件事都有充分展现的自由,包括丑的、美的、邪恶的、善良的、愚笨的,也就是说任何事都不压抑,每一件事都把它挖出来加以检查和烧尽,如此那活力才能存在,火焰才能燃烧。” 那名老师无法了解克的话,于是继续发问,克回答:“你知道吗,对你而言,开花结果只是一个概念。渺小的心智永远只能看到一些征兆,而无法了解事实,它没有发现的自由,它一旦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让我好好思考一下。‘它就已经迷失了。因为它面对的只是概念,而不是事实。它从不说:‘让它充分展现,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它能这么说,就会有所发现。可是它却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让我来检查一下这个概念。’” 他告诉那些老师,大部分的人都被囚禁在琐碎的事物中,然后他问道:“我能不能看到症状,深入于它的起因,让这个起因充分展现?但是我也许想让它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展现,换言之,我对它该如何展现已经有成见,那么,我能不能追踪这个成见?我能不能看到我在阻碍这个起因充分展现,因为我害怕,我不知道如果让它充分展现,会发生什么事?接下来我能不能深入研究我为什么害怕,我发现只要恐惧存... (查看原文)
    文悦言 4赞 2013-01-31 12:35:54
    —— 引自第231页
  • 以我来看,他的教诲有三个清楚的阶段。早期他谈的是自知之明,思想者和思想无二,摆脱批判和谴责。60年代他谈的是个人就是人类的共业,他从亦步亦趋的途径转向顿悟人类的共业。他不再讨论譬如贪欲和仇恨之类的问题。过去他时常采用头脑、心智、思想、意识之类的名词来代替过去的记忆。70年代他的用语变得更为精确,他开始探索观察的本质,还有观察者和所观之物的界分造成的幻觉。到了1978年他关怀的已经是全宇宙,而他的观察是完整圆满的。 (查看原文)
    文悦言 4赞 2013-02-07 12:57:40
    —— 引自第354页
  • 一个人的心智如果懒散而停滞,总是被过去的成见所缚,他就无法拥有足够的能量或伸缩性,来觉照每一个当下发生的事。人类永远都在铸造思想的活动,投射未来“我将要怎样”的行动,于是便阻碍了当下的觉性。克有一次问道:“那个想要铸造和改变思想的是谁?如果除掉思想,思想者又在哪里?如果思想者就是他的思想,那么他就无法改变思想或采取任何行动,在完全静止的状态下,思想就停止了。” 有人问他:“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认识自己?要认识些什么?为什么要寻道?应该从何开始?”他回答:“问题愈复杂,烦恼和困惑愈大,方法就必须俞简单。人类一直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因此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先停止奋斗和挣扎,以现有的能量和工具来观察自己的束缚。只有那些单纯的、心中充满着悲心而又一心向道的人,才是人类的希望。有些单纯的人,因为从不觉得自己重要,因此在复杂的人群中时常饱受摧残,最后连信心都丧失了。” (查看原文)
    文悦言 3赞 2013-01-11 12:52:14
    —— 引自第93页
  • 因为看到拉杰斯完全活在苦行禁欲的生活中,而且感受到他身心的紧张,克开始和他探讨性。克说:”性就像温柔的花朵和强烈的火焰那么细致而珍贵,你必须滋养它,珍惜它。当它的运作不够自然时,你要特别警觉。放纵性事就是消耗能量;强忍地压抑它,则是在破坏一样细致而又美好的东西。因此要以一颗温暖的心来观察它,滋养它,让它去发现自己。既不要否定它,也不要沉溺于其中。“ (查看原文)
    文悦言 3赞 2013-02-07 11:44:39
    —— 引自第297页
  • 我们现在正在发现什么是冥想。了解自我就是冥想的一部分。试着去了解自己的哀伤、痛苦、恐惧和焦虑,你会看到意识就是所有的传统、焦虑、名望、地位,等等。这样的意识能不能了解自己的内容,了解这种持续不断的存在感,然后自动地停止执著?它能不能只记录要用的东西,除此之外不记录其他任何东西? (查看原文)
    文悦言 3赞 2013-02-10 15:59:20
    —— 引自第397页
  • ”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冥想。冥想暗示着几件事。首先你的心中必须有空间,我们的心总是装了很多东西,譬如家庭主妇的心中装满了煮饭带孩子的事,虔诚的信徒心中装满了他的上帝,男人的心中装满了性欲和公务。这样的心智已经装满了东西,里面没有任何空间。如果你和你得太太及小孩之间不和谐,那么就休谈冥想。要想建立心中绝对的秩序,就应该观察宇宙的秩序,心中的秩序和宇宙的秩序是相关的。宇宙的秩序指的是日落日出,傍晚天空灿烂的美景,等等,而不是透过望远镜观察宇宙。秩序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这样的秩序和宇宙就有不可思议的关系。“ (查看原文)
    文悦言 3赞 2013-02-10 15:59:20
    —— 引自第397页
  • 他严肃地转向我,问我为什么要做社会工作。我告诉他,因为我的生活已经十分圆满。他突然笑了,那个笑容令我有点不舒服,然后他说:“我们就像一个用破木桶盛水的人。我们放愈多的水进去,流出来的也愈多,而木桶仍然是空的。”他不带一点打探地看着我说,“你到底想逃避什么?社会工作,娱乐,坚持生活在痛苦中,难道这些不都是一种逃避,企图填满心中的空虚?空虚能被填满吗?不幸,填满空虚却是我们存在的整个过程。”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1-10 12:49:47
    —— 引自第3页
  • 他认为人类的自我感和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创造了社会和宇宙,因此“你就是这个宇宙”。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永远无法彻底转变这个世界,除非每一个人都快速产生突变。克说:“制度永远不能改变人类,制度永远是被人类改变的。”有人问他小我微薄的力量如何能改变庞大的社会和宇宙,克回答说:“滔滔的恒河之水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汇聚而成的。所有改变人类的重大运动都是从某个小我开始的。” 个人的转变不是渐进的,而是当下立即的突变,只要你能透过关系的镜子认清自己,包括和其他人类、大自然及自己的关系。说到关系,克引用了最亲密的夫妻的例子,他指明这种关系其实是最虚伪的。许多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后来也都领悟了话中的真谛。他说,只有当所有特定的思想活动都停止时,才能如实观照到真相,那一刻,便产生了立即的突变;这种突变就能彻底转变社会,产生新的人类。任何右倾或左倾的革命都不能真正转变人类的社会,真正的转变产生于和环境无关的知觉上的改变。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1-12 14:21:17
    —— 引自第96页
  • 克认为生命之流,就是“即将变成的”和“已经熄灭的”线性过程。物质的能量在时间的定律之下,必定会逐渐衰败,最后消耗殆尽。克说:“时间有外在和内在之分。时间其实就是心智的本身,这两者时常是混淆不清的。心理上的时间感就是‘变成’的过程。”“我将变得如何如何”,其实是自我示现的幻觉,目的是要延续由无明而生的自我感。在“变成”的过程中,自我贮存潜能而形成了意识。每一个人都得透过感官的运作才能觉知意识的存在。 心理上的时间感创造了一个“我”,再透过思想来示现自己,这个“我”根本没有能力转化或使自己解脱。只有通过放下和否定,以及觉照所有的念头,才能认清自我总是想从本来面目改变成理想的面目。这种直接观照本来面目的觉性,就能使我们从时间感中解脱。 在纯然的觉性中,心智不再利用思想来更生自己。如此一来,既无思想者和思想,也无经验者和经验,心智这项时间的产物,就此彻底转化了自己。否定和放下以后,便能透过纯然的观察和聆听,捕捉到事物的真相。纯然的观察和聆听之中,不再存有企图改变真相的念头或是意志力,如此才能彻底解脱贪婪、愤怒、恐惧及仇恨。其实恐惧、愤怒等,也不过是一种物质的能量,一经解脱,便能释放出超越时间的大能。这种升华的境界和恐惧、愤怒等品质完全无关,也不是它们的反面。我们总想透过抽象的理想来解决问题,这其实只是思想企图使自我永存的把戏罢了;因为在每一个抽象的理想之中,都存在其反面的成分。只有整体的、非片段的觉性,才能使我们完全达到主客对立消失之后的无我境界。能够认清本来面目,才能转化它。 思想隔绝了人类的心智和情感,因为心智的根就扎在自我中心的活动之上,因而导致了物化的价值观,也使得有滋润作用的情感逐渐干枯。 人类的心智有一种否定爱的倾向。心智必须信赖情感,自我中心的活动必须完全放下,人性才能开花结果。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1-12 14:21:17
    —— 引自第96页
  • 克后来谈起这些讨论的用意:“心智就是能量活动的容器。这些活动一旦失去形象、我或任何影像,就会完全静止下来。心智一旦摆脱记忆,脑细胞自然产生突变,脑细胞过去一向习惯在时间中运作,它们是时间的残渣,而时间也是局限在某种空间内的活动……这些活动一停止,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脑细胞如果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活动,这些活动就会自动停止。” 如实观照每一个当下的本来面目,就能把心灵的探索提升到完全不同的次元。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1-12 14:54:48
    —— 引自第101页
  • “只要专注于一个焦点,中心就存在。外围一旦动摇,中心就形成了。自我中心奠基于外围上的点,这些外围上的点包括一个人的名誉、财产、妻子与声望等。这些点不断地被加强。这些外围的点上一直有活动在进行,自我经常害怕这些点会被破坏。”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1-20 19:57:12
    —— 引自第147页
  • 克里希那吉在马德拉斯的公开演讲和讨论会中,提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真的有个人这样东西吗?还是个人只是集体的共业罢了?集体共业的本质,其实就是传统、信仰、成见、经验和书本上的知识。克里希那吉说,要想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就必须改变共业中的传统,发现自己的无染。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2-07 11:53:02
    —— 引自第298页
  • ”活在当下,就是透过显微镜去看清过去的一切如何延续到眼前并向未来爆发,而不是依照你的期望或我的期望去看。只要我们的脑子陷入过去的意象中,我们的心就不能活在当下,爱是属于当下的,它不属于明天。“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2-07 11:53:02
    —— 引自第298页
  • 第二天,我们在布洛克伍德讨论如何说明他的用词,以免引起听众的困惑。多年来,他的用词已经改变了含意。我们开始讨论意识、思想、脑子和心智的意义。他首先问道:“你如何给意识下定义?“我说意识意味着存在和生命,接着我们讨论思想和意识的关系。克里希那吉说:”思想只是意识的局部而不是全部。” 我回答:“但是通过思想可以揭发意识。意识的局部可以通过每一个当下的思想披露出来。” “思想能够披露意识的局部吗?思想是四分五裂的,它能够看到意识的整体吗?譬如‘我被伤害’这种感觉就是意识的局部,思想根本则是四分五裂的活动。这样的思想是无法看到整体意识的,思想无法看到自己真的受伤了;它只会在口头上对自己说‘我受伤了’。”克里希那吉说。 “这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我说,”名相、形式和环境就是自我的结构,思想不会承认自己受伤了。” “承认的又是谁呢?”我继续探索。 克里希那吉说:“思想总认为它和自己的创伤是不同的。思想无法觉察到意识的整体,它只能觉察到局部。意识的整体到底是什么?你说意识暗示着存在,但是意识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它真的有完整的含义吗?”我问道。 “意识就是整体的生命,不是我的生命、你的生命或动物的生命,而是所有生命的整体。”克里希那吉说。 ”你现在所说的意识和50年代所说的意识是大不相同的。“ ”没错,我现在和早先说的确实有所不同。“克里希那吉说。 ”意识是不是所有生命的整体?“我询问。 ”我认为意识可以包括整个宇宙,但是它仍然是有限的。“克里希那吉继续探索。 ”你现在说的是很新的观念,我们能不能往下探讨?意识如果是生命的整体,它和我的生命经验有何不同?“ ...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2-07 15:11:22
    —— 引自第358页
  • 《圣经》和其他东方的经书都说宇宙的开端是混沌,从混沌中产生了秩序。我认为真相刚好相反。也许我是错的,但是我认为宇宙的开端是充满着秩序的。混沌是人制造出来的。因为宇宙的创生不可能是混沌的。混沌意味着失序,《圣经》中的《创世纪》说宇宙先是混沌和黑暗,从混沌中上帝创造了秩序。我很确定这个讲法是不正确的的。因为宇宙的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地壳的变动等,都是一种秩序。我认为我们已经失去那种彻底而又原创的秩序。混沌和黑暗是人类制造的。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赞 2013-02-07 17:37:57
    —— 引自第377页
  • “思想是一种物质活动,思想就是贮存在脑细胞中的记忆、经验和知识的产物。它的活动永远都有特定的方向,并且不断地演化。思想就是记忆的一部分。脑子是一种物质;它包含了记忆、经验和知识,从这些东西里就产生了思想。因此思想是以过去的记忆作为基础的;这些过去的知识一直在运作,一直在修正自己延续下去。★脑子透过信仰、幻觉和知识得到一种巨大的安全感,好像躲在上帝的子宫里那么安全。这其实是个幻觉。任何一种干扰,都会带来挑战,如果脑子无法妥当地反应,就会觉得自己的安全感受到了干扰。★“他停了一会儿,安静地聆听自己。 (查看原文)
    文悦言 2回复 2赞 2013-02-10 15:50:38
    —— 引自第396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