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的书评 (255)

小七 2023-01-25 17:04:21 华龄出版社2023版

朱自清:不可错过的十三节国学经典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朱自清先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那篇《背影》,原本我是每次读来都眼睛酸涩,随着年龄渐长,如今竟是每次想到便心有戚戚。 看到这本《经典常谈》时,我心中很是激动。这是一本畅销八十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入门读本,是朱自清先生在顶级学府几十年研究教学的心血,我们无缘走...  (展开)
李火火 2007-12-11 14:42:18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

皓首穷经

中学时代,学过朱自清的几篇散文,譬如说是《背影》、《荷塘月色》,我就想我再也不会再去读他的文字了。感觉他这人甚虚伪,甚迂酸,且名不副实。 现在居然又要读他的书了,但是这次感觉却是,也许、可能他是个顶有趣的老头儿。 首先要说的,当然是朱老师的语言。 记得在《...  (展开)
千万只鸟 2023-01-29 16:55:48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版

《经典常谈》又可以叫“经典常识”

开学前,备课备到这本语文书里新增加的《经典常谈》。这本书自然是难读的,我自己通读下去,需要不停地整理笔记,整理知识点。 ⚪️ 这本书的价值正如我在标题上所说:“皆是经典常识。” 老师们读尚且觉得晦涩了,更何况学生去读,好玩的少,严肃的也不算多严肃,至少是用...  (展开)
愚公 2014-04-15 16:27:21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版

写给青年的国学入门 ——朱自清《经典常谈》读后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  (展开)
鸟枪换炮 2009-08-05 21:56:4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版

从《经典常谈》说开去

从许慎的《说文》到明清八股,朱先生用了十三章的篇幅介绍了《周易》,四书,楚辞唐诗等中国文学史学的经典。文章的受众是大中学生或具有相当程度的民众,著书的目的是是读者对这些经典的来历,价值和基本内容有一个概略而又准确的了解。本书行文流畅,笔法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展开)
星空 2019-06-04 14:02:48 北京出版社2016版

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好帮手

四大文明古国里边,中国是唯一不必冠之以“古”的国家。这是因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除了当时的区域与现在存在相似之外,其他的一切,人民、语言、文化都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而中国却是一脉相承,语言、文字、文化都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再发展。现在的埃及人、...  (展开)
燕晓小读 2023-01-21 10:17:42 华龄出版社2023版

朱自清:读透这些经典,狠狠提升国学修养!

近些年来的畅销书基本上都是西方的书籍,大家仿佛越来越不愿意看中国传统古籍了,原因何在呢? 那是因为我国的经典古籍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哲理,读起来特别吃力,所以就把许多人拦在了门外。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他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在他看来:“做一个有...  (展开)
醉拍阑干 2023-06-13 00:37:24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版

传统文化经典读起来太难?大师领你来入门!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写于1942年,本意是为中学生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引导青少年了解民族文化的脉络和常识,解决经典阅读中的隔膜与困惑之处。 该书自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在这漫长时光里,它为一代一代读者输送着知识和养分。无数年轻人通过这本书...  (展开)
卧听南窗雨 2023-01-27 21:58:40 华龄出版社2023版

一本书讲透十三部国学经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前每次看到国学相关书籍,我通常选择默默地把书压到箱底…… 在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1898—1948)的这本书中,却意外地学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趣味国学延伸知识! 在《周易》第二这篇文章里,朱自清浅显易懂地讲透了八卦相关知识:“八卦原只是数目的巫术,这时候却...  (展开)
猫书一枚 2023-01-19 21:02:00 华龄出版社2023版

学习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多时候,人们在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时候,根本是用不到风花雪月的方案,哪怕是现在多元的当下,很多理工男,依然是有事儿说事儿,多一个字都没有,还自喻“爷们儿,耿直!” 在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这本书开篇《序》第一句话就解释了:“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  (展开)
Jingstar 2015-12-20 23:08:49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版

《经典常谈》,写给中学生的国学入门书

记得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会时,我看的是英文电视台转播,当时开场一群弟子手持竹简,在那儿吟诵《论语》时,外国主持人瞬间进入了静音模式,诚然,他们是不懂的。可问题是,我们自家中国人懂吗?都说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我们真的了解《四书五经》《尚书》《汉书》《史记...  (展开)
挖土 2023-11-04 23:22:31 新星出版社2023版

关于这个版本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定位是一部面向中学生的关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入门书。从1942年此书初版,至今已超过八十年。此书的优秀,早已公认,但说到“入门”,如今却有些不甚便利之处。正如书最后朱自清先生自己说的,“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快”。 对一般中学生来说,恐怕有以下四...  (展开)
Lee *N 2023-03-19 16:09:23 华龄出版社2023版

【须叔试读】朱自清的国学课开课啦

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学生时代的散文《背影》和《匆匆》就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但朱自清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还是一名诗人一名国学家甚至是一名老师。这本《经典常谈》就相当于是他的课件,每一个文字都经过细细推敲与挑选,他化身为亲切...  (展开)
海韵螺音 2023-01-28 21:45:26 华龄出版社2023版

从13堂常识课,开启经典阅读之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萃取千年中国色,再搭配一系列中国元素,在舞者翩跹中,国人又一次感受了传统文化带来的视觉冲击。 近几年,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表现在艺术形式上,重读经典也是其中之一。...  (展开)
成长疗愈书屋 2023-01-20 12:52:29 华龄出版社2023版

读经典,永不过时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培根的《读书论》。 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今,人们更多追求外在的物质,然而也有些人在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  (展开)
悄言悄语悄悄说 2023-02-13 23:30:41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版

荷塘月色之外,他还留给我们一只驶向国学经典的船

学生时代,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真的是被惊艳到了,总觉得那段文字就自然散发着淡淡的荷香,连文后要求的背诵作业,都不觉得是负担。甚至老师讲课时,说了一句清华大学的那片荷塘,其实也就普通级别,都让我觉得这也是对文章的褒奖。 语文老师其实是在吐槽文人手中...  (展开)
dushuI23 2013-11-17 18:01:25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版

值不值得读?

好书无涯而生有涯,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是读书人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此谈谈我的办法,希望对你有用。 经典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浪花淘尽,剩下才是经典,也是其它书的基石。儒道法释构建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古希腊经典与《圣经》则是西方文...  (展开)
豆瓣不是酱 2023-03-07 15:59:04 华龄出版社2023版

一本承载国学经典的“掌上春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相对于大部头作品来说,这本《经典常谈》实在是够精致、小巧的,比手掌大不了多少。从内容上来说,却囊括了经史子集的起源、发展,比想象的“深”很多。尤其是附录部分,深度超越过了当下大学文学课的程度。语言风格半文半白,言简意赅,值得称道。 其一,谈谈本书的背景。本书...  (展开)
李小兜 2023-02-15 20:25:24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版

让中国的经典文化世代流传,我服教育部的这个最新决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3年春季的教育部最新动态,无疑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替代《傅雷家书》,被列为八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 作为一个七年级学生的母亲,其实我是非常支持的。 现在的中小学生,虽然热衷于穿汉服,但对国学却是一知半解。 我国的经典文学都是古文,如果不经整理,读起来也晦...  (展开)
壶碟会上探花郎 2008-06-26 00:10:46 中华书局2003版

朱公自清,很好的领路人

http://gc-daniel-0318.spaces.live.com/blog/cns!B6826F6CF83C99E!4166.entry 2008/6/26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 诚如叶圣陶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中国经典不计其数,初学之下难窥门径,而朱先生是个识得经典的人,由他先解说一二,再读经典便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这本书读完,有些...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 (共255条)

订阅经典常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