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无论内容或语言形式都是常见的(美国)自由作家写出来的东西:他们调查某件事,采访,尽量掌握详尽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提炼观点和精神,而呈现出一种辖制在观点下的详细和条理。我从感情上并不怎么喜欢这种作文的方式,但自己好像慢慢也只会这么去讲故事了。 这种方式下,能写出许多事实准确、观点有理的书,但我总觉得产生不来巨著似的。 这书的翻译不够好,或者说还差很多,但内容里披露了太多老姚和大郅的成长细节和登陆联盟的内幕,结果让我一夜辗转反侧地看,最终只睡了两个小时。本打算做笔记,发现八卦太庞杂而最终作罢。不过该记下来的,脑子会记下来的。
关于王治郅、姚明的一些NBA之行的所谓的关键内幕吧,看起来似乎挺客观的
前半部由一个老外写中国普通人生活有点蹩脚,后半部写美国生活终于恢复流畅。
好看。两条线里相比姚明那爽文般的人生轨迹,我更喜欢王治郅那条线,个人在集体主义中的挣扎更强烈,更真切。
时代下的挣扎
在这本书出版了15年后才第一次读到。当年好奇的八卦,如今成了历史。不可否认这本书里有着必然的偏见。但它描述了一个与现在截然相反的时代,个体通过一点点缠斗,终于有一天似乎拨开了第一层“集体的束缚”。如今这层纱再次被缠了回去,个人意志再度隐匿于巨大的集体叙事之下。
写得太好
在这片土地,体育无国界不存在。All of them are political.
(国内篮球热缘起怎么能不提slam dunk呢!)贵在记录和时代脉搏。大郅经历了仿佛covid一般不得回家的周期,期间种种外国人大概多惊叹和解释也无用的不解,但对我们是从小熟悉的奇怪。今年断断续续读完,又多yesterday once more的五味杂陈。昨日总回重现,但,愿昨日不重回。
四星半。小琛推荐,因着实在没有什么预期,反而出乎意料地好看! 我本人对篮球一窍不通,因此对本书几乎99%内容都感到新奇有趣,少了些球迷看来的外国人视角与历史差错,只觉得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竟还有如此故事,确实出人意料:在个人与集体之间挣扎的王治郅,几次沟通与交流实在很难不让人想到上月读俄罗斯方块的版权争夺战,一样的资本主义商人跨越国界而来,不惜以所有手段达成利益,一边是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归“私有”的领导,所有沟通如沉入大海未有回音;资本主义与国家形象之间的艰难求衡的姚明,从出生即享受万人期待,是那个走上了所有人期待他走上的“正确的道路”的别人家孩子,有着睿智诙谐又勤恳的“理想”中国性格;以及那个与他们一同前往NBA,却不够中原、不够中国的几乎隐身的蒙古族男孩,想要代表中国,向来并非易事。
[2210] 把姚明和王治郅的故事用西方人的视角一起串起来,看完还是很唏嘘
现在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在 2000 年初显得那么不可思议
姚明和王治郅对比描写
外国人的视角写的我还是不太能接受
从一个点进入,发掘它的意义,然后越写越大,然后同类项,再举个小例子。游刃有余。2009年完成的第一本书,不错。
#实体#还行
集体与个人的冲突现在看不太客观。nba球员为国出征也倍感荣耀,他们的个人主义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我讨厌的是文化上的虚伪,和利益上面的狡诈投机。通过这本书窥探篮球圈往事,走近这几位登陆nba球员的精彩人生。
2024年读的,真希望能多一些像这本书的体育人物报道(现在的报道快是快,但太肤浅了,太平面了)。很美式的人物传记风格,许多处翻译有些拗口,像做逻辑题目一样要反应半天才明白纠结写得是什么意思,但瑕不掩瑜,中国人去NBA打球的历史和时代的进程构成某种暗合,王治郅和姚明个人选择和个人命运的对比看得人唏嘘,王治郅、姚明自己身上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自由vs不自由的张力,非常好看。
写的极好,翻译的也极好,既像是读小说,又是在读翔实的传记。 无论是作为主角的大姚和大郅,或是马健阿联和其他人,所有人在一个转型时期走上了舞台,中美的交融,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的飞跃,使得所有人的个人意志在国家和民族意志面前看起来闲的微不足道。但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又让人看到追求自我的可能性,痛苦因此产生,矛盾因此加剧,向左还是向右既是约定俗成的,但又是可以反叛的。二十多年过去了,姚明成为了中国篮协的主席,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让中国男篮变强,甚至是退步,阿联退役了后CBA没有了超级巨星,联赛仍然与真正的商业联赛有很大的差距…… 这本书写的是中国篮球和中国体育的昨天,也是今天,不出意外,也是它的明天,我爱中国篮球,我怕它完了……
我不是一个体育迷,对篮球也不太了解,但姚明,我想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没有人不知道他,通过读此书,让我一个局外人知道了中国职业篮球和顶尖球员生活中的伤痛与回报,作为他们,他们所要承受的实在太多了,打的好,是国家与个人荣誉,打的不好给国家丢脸,自己承受更大的压力,文化的差异与内心的孤独,真的让人很心疼,同时介绍了篮球商业化运作的背后故事,有时让人很无奈。一个外国人将中国明星与此项运动介绍给我们,又是另一番感受,所以喜欢这项运动与姚明的人,可以读读。
> 姚明行动
2 有用 舒歌 2011-01-29 10:24:57
无论内容或语言形式都是常见的(美国)自由作家写出来的东西:他们调查某件事,采访,尽量掌握详尽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提炼观点和精神,而呈现出一种辖制在观点下的详细和条理。我从感情上并不怎么喜欢这种作文的方式,但自己好像慢慢也只会这么去讲故事了。 这种方式下,能写出许多事实准确、观点有理的书,但我总觉得产生不来巨著似的。 这书的翻译不够好,或者说还差很多,但内容里披露了太多老姚和大郅的成长细节和登陆联盟的内幕,结果让我一夜辗转反侧地看,最终只睡了两个小时。本打算做笔记,发现八卦太庞杂而最终作罢。不过该记下来的,脑子会记下来的。
0 有用 游荡的炭 2011-05-22 20:59:32
关于王治郅、姚明的一些NBA之行的所谓的关键内幕吧,看起来似乎挺客观的
0 有用 Zénon 2011-12-12 07:43:04
前半部由一个老外写中国普通人生活有点蹩脚,后半部写美国生活终于恢复流畅。
1 有用 outlier 2022-02-13 22:16:10
好看。两条线里相比姚明那爽文般的人生轨迹,我更喜欢王治郅那条线,个人在集体主义中的挣扎更强烈,更真切。
1 有用 YanDaguo 2022-02-15 12:02:14
时代下的挣扎
0 有用 遁了~ 2022-03-15 22:49:07
在这本书出版了15年后才第一次读到。当年好奇的八卦,如今成了历史。不可否认这本书里有着必然的偏见。但它描述了一个与现在截然相反的时代,个体通过一点点缠斗,终于有一天似乎拨开了第一层“集体的束缚”。如今这层纱再次被缠了回去,个人意志再度隐匿于巨大的集体叙事之下。
0 有用 椰青爱好者 2022-02-25 08:58:37
写得太好
0 有用 豆友182847817 2023-05-17 09:36:43 江西
在这片土地,体育无国界不存在。All of them are political.
0 有用 懿千叶 2022-12-30 18:17:29 湖南
(国内篮球热缘起怎么能不提slam dunk呢!)贵在记录和时代脉搏。大郅经历了仿佛covid一般不得回家的周期,期间种种外国人大概多惊叹和解释也无用的不解,但对我们是从小熟悉的奇怪。今年断断续续读完,又多yesterday once more的五味杂陈。昨日总回重现,但,愿昨日不重回。
0 有用 棠棣之华 2022-06-10 00:00:11
四星半。小琛推荐,因着实在没有什么预期,反而出乎意料地好看! 我本人对篮球一窍不通,因此对本书几乎99%内容都感到新奇有趣,少了些球迷看来的外国人视角与历史差错,只觉得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竟还有如此故事,确实出人意料:在个人与集体之间挣扎的王治郅,几次沟通与交流实在很难不让人想到上月读俄罗斯方块的版权争夺战,一样的资本主义商人跨越国界而来,不惜以所有手段达成利益,一边是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归“私有”的领导,所有沟通如沉入大海未有回音;资本主义与国家形象之间的艰难求衡的姚明,从出生即享受万人期待,是那个走上了所有人期待他走上的“正确的道路”的别人家孩子,有着睿智诙谐又勤恳的“理想”中国性格;以及那个与他们一同前往NBA,却不够中原、不够中国的几乎隐身的蒙古族男孩,想要代表中国,向来并非易事。
0 有用 Carrie 2022-02-21 15:26:29
[2210] 把姚明和王治郅的故事用西方人的视角一起串起来,看完还是很唏嘘
0 有用 SDUWFI 2023-12-01 15:25:38 浙江
现在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在 2000 年初显得那么不可思议
0 有用 且听萧吟 2022-04-07 22:36:49
姚明和王治郅对比描写
0 有用 潘元宝。 2013-10-21 00:11:18
外国人的视角写的我还是不太能接受
0 有用 三千 2019-01-08 01:59:09
从一个点进入,发掘它的意义,然后越写越大,然后同类项,再举个小例子。游刃有余。2009年完成的第一本书,不错。
0 有用 司徒先生 2020-10-17 18:55:11
#实体#还行
0 有用 傲骨青松 2021-07-20 20:57:08
集体与个人的冲突现在看不太客观。nba球员为国出征也倍感荣耀,他们的个人主义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我讨厌的是文化上的虚伪,和利益上面的狡诈投机。通过这本书窥探篮球圈往事,走近这几位登陆nba球员的精彩人生。
0 有用 一毛的mao 2024-08-26 13:43:04 北京
2024年读的,真希望能多一些像这本书的体育人物报道(现在的报道快是快,但太肤浅了,太平面了)。很美式的人物传记风格,许多处翻译有些拗口,像做逻辑题目一样要反应半天才明白纠结写得是什么意思,但瑕不掩瑜,中国人去NBA打球的历史和时代的进程构成某种暗合,王治郅和姚明个人选择和个人命运的对比看得人唏嘘,王治郅、姚明自己身上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自由vs不自由的张力,非常好看。
0 有用 猴同学 2024-05-08 02:55:41 山东
写的极好,翻译的也极好,既像是读小说,又是在读翔实的传记。 无论是作为主角的大姚和大郅,或是马健阿联和其他人,所有人在一个转型时期走上了舞台,中美的交融,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的飞跃,使得所有人的个人意志在国家和民族意志面前看起来闲的微不足道。但新的时代新的背景下又让人看到追求自我的可能性,痛苦因此产生,矛盾因此加剧,向左还是向右既是约定俗成的,但又是可以反叛的。二十多年过去了,姚明成为了中国篮协的主席,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让中国男篮变强,甚至是退步,阿联退役了后CBA没有了超级巨星,联赛仍然与真正的商业联赛有很大的差距…… 这本书写的是中国篮球和中国体育的昨天,也是今天,不出意外,也是它的明天,我爱中国篮球,我怕它完了……
0 有用 依然 2011-12-09 12:48:02
我不是一个体育迷,对篮球也不太了解,但姚明,我想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没有人不知道他,通过读此书,让我一个局外人知道了中国职业篮球和顶尖球员生活中的伤痛与回报,作为他们,他们所要承受的实在太多了,打的好,是国家与个人荣誉,打的不好给国家丢脸,自己承受更大的压力,文化的差异与内心的孤独,真的让人很心疼,同时介绍了篮球商业化运作的背后故事,有时让人很无奈。一个外国人将中国明星与此项运动介绍给我们,又是另一番感受,所以喜欢这项运动与姚明的人,可以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