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伯特兰·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分析哲学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本书包含了罗素论述宗教的论文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如《自由与学院》《我们的性道德》等,这些文章的论题至今仍然很有意义。罗素强调理性、信仰、真理、科学和分析,认为宗教信仰要受或然性、科学、历史和逻辑的审查。在宗教问题中,他总是非常关注根本问题: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高尚生活的本质的问题。他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不乏透辟、机智和雄辩,而且他以才华横溢的散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特质使本书收录的文章呈现为极为感人和优美的文字。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给许多无害的行为贴上“罪”的标签,但又宽恕那些做出这种行为的人,这也许是一种明智的社会制度的真髓。这样就可以再不损害任何人的情况下获得邪恶的快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3页 -
我们要独立思考、光明正大他看待世界的一切--善的、恶的、美的、丑的;正视客观而不是害怕现实。用智慧征服自然而不是仅仅慑于自然的淫威,甘愿俯首听命。有关上帝的整个观念来源于古代东方专制主义。这种观念是同自由人格格不入的。当你听见人们在教堂中自我贬斥,说他们是可怜的罪人这类话时,会感到是可耻的,是同有自尊心的人不相称的。我们应当昂然奋起、坦率地正视世界。 我们应当把世界建设得尽可能美好些,纵然不能十全十美尽如人意,也总要比别人在过去干的强得多。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需要的是知识、善良、勇气,而不是对以往嗟悔不已,也不是用许久以前无知的人们用过的话语来禁锢我们自由的思想。这需要的是大无畏的观点和自由的思想。这需要的是对末来的憧憬,而不是对于业已死亡的过去永无止息的怀恋。我们深信:用人类智慧创造的末来世界将远远地超过死亡的过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的人也喜欢 · · · · · ·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 更多书评 9篇
-
D (轻如鸿毛)
宗教是由于恐惧而引发的病假,是人类难以言说的苦难的根源。 基督教对性的态度是反自然的。 反对宗教的理智上的意见:没有理由认为他是真的。 道德上的意见:宗教戒律起始于一个人比现在更加残忍的时代,因此他们倾向于使种种残忍行为永久存在。 驳灵魂与不朽:地地道道个人主义的道德。 驳不容异说:犹太人为了反抗外族同化的企图而产生的想法。以希罗多底为例,对异国的神灵和风俗都是友善的,并不急于置于死地或尽快开始对于...2019-08-25 18:24:45 2人喜欢
宗教是由于恐惧而引发的病假,是人类难以言说的苦难的根源。
基督教对性的态度是反自然的。
反对宗教的理智上的意见:没有理由认为他是真的。
道德上的意见:宗教戒律起始于一个人比现在更加残忍的时代,因此他们倾向于使种种残忍行为永久存在。
驳灵魂与不朽:地地道道个人主义的道德。
驳不容异说:犹太人为了反抗外族同化的企图而产生的想法。以希罗多底为例,对异国的神灵和风俗都是友善的,并不急于置于死地或尽快开始对于他们的惩罚。
驳自由意志说:从物理学的能动角度和从生物学的生物行为角度,对自由意志表示怀疑。
驳正义概念:人们把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叫做不义,并且围绕这一概念编造一个精细的道德体系,证明对他们所厌恶的对象施加惩罚是有道理的。教会的正义观念贬低理智和科学,福音书那里基督要我们变得像小孩一样。
宗教所蕴含的三种人类的冲动是恐惧,自负和憎恨。用现代心理学和工业技术,把憎恨和恐惧从人类生活中彻底铲除。
现在世界上所存在的不公正残忍和苦难,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他们最终的根源是经济的原因,因为争夺生活资料的生死搏斗在从前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我们的时代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回应 2019-08-25 18:24:45 -
“我问这怎么可能,因为一般佛教徒都是独身;没有人能告诉我,但最后我在一本书中查明了真相。那个教派似乎起源于因信称义的学说,它似乎推断说只要能保持信仰纯正,罪不罪无关紧要;结果,和尚们都决定犯罪,但是唯一对他们有诱惑力的罪是结婚。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这个教派的和尚都结婚了,不过在其他方面他们过着无可指责的生活。如果能使美国人相信结婚是一种罪,那么,他们也许再也不会觉得有离婚的必要了。给许多无害的...
2021-02-17 19:47:56
“我问这怎么可能,因为一般佛教徒都是独身;没有人能告诉我,但最后我在一本书中查明了真相。那个教派似乎起源于因信称义的学说,它似乎推断说只要能保持信仰纯正,罪不罪无关紧要;结果,和尚们都决定犯罪,但是唯一对他们有诱惑力的罪是结婚。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这个教派的和尚都结婚了,不过在其他方面他们过着无可指责的生活。如果能使美国人相信结婚是一种罪,那么,他们也许再也不会觉得有离婚的必要了。给许多无害的行为贴上“罪”的标签,但又宽恕那些做出这种行为的人,这也许是一种明智的社会制度的真髓。这样就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人的情况下获得邪恶的快乐。” “人们所看到的主要区别是:新教型偏离传统主要是在理智方面,而天主教型偏离传统则主要是在实践方面。典型的新教自由思想家,除了拥护异教的见解之外,丝毫不想做他的邻里反对的任何事情。” “应当指出的是,在这一方面,世界在变化。现在的新教自由思想家往往在思想和行动上很随便,但那只是新教全面衰败的一个征兆。在过去的美好日子里,一个新教自由思想家也许可以决定在理论上赞同自由性爱,然而终生却过着严谨的独身生活。我认为,这种变化是令人遗憾的。由于死板制度的崩溃,产生了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物:死板的制度产生了必要的戒律和凝聚力,而这种制度的崩溃则释放出了必要的活力。如果以为在崩溃的最初一瞬间所产生的值得赞颂的成果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那就错了。毫无疑问,理想是行动上的某种刻板性加上思想上的某种可塑性,但这是除了短暂的过渡时期以外很难在实践中达到的。” “另一本最近新书,莱顿的赫伊津哈教授的《中世纪的衰落》,非常有趣地描绘了14、15世纪的法国和佛兰德。在该书中,骑士度得到了应有的注意,作者不是从浪漫主义的角度看骑士制度,是把它看作是上层阶级的人们为了消磨他们乏味得难受的生活而发明的精心设计的游戏。骑士精神的基本部分是关于爱情的古怪而又典雅的概念,把爱情看作是某种得不到满足乃是愉快的东西。‘当12世纪普罗旺斯的行吟诗人将得不到满足的欲望置于诗意的爱情概念的中心时,文明史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官延诗…使欲望本身成为基本的主题,所以就创造了一种带上消极基调的爱情概念。’” “中世纪的许多事情都可以解释为罗马传统与德意志传统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是教会,另一方面是政府;一方面是神学和哲学,另方面是骑士精神和诗意;一方面是法律,另一方面是快乐、激情和非常任性的人的一切无政府主义的冲动。罗马传统并不是罗马帝国伟大时代的传统,而是君士坦丁和査斯丁尼统治时期的传统但是虽然如此,它依然包含着好骚动的民族所需要的某种东西,没有这种东西,文明就不可能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中重新出现。因为人是凶残的,所以只有用可怕的严厉手段才能把他们制伏:使用了恐怖手段,直到由于司空见惯而失去效用才罢手。” “这是作为1789年的皇宫阴郁的对应物的15世纪的巴黎人时常出入的地方。人们日复一日、三五成群地在回廊下散步,观赏塑像,读简单易懂的诗句,这一切使他们联想到正在迫近的死亡。尽管那里不断地进行埋葬和发掘,可是它依然是公众闲连和聚会的地方。商店盖在藏骸所前,妓女溜达于回廊之下。一个女隐士隐居在教堂旁边。男修士们到那里来布道,各种队伍在那里集结整顿。……有人甚至在那里举行盛宴。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所竟然成了人们常去的地方。” “谁发明“赤裸裸的事实”这个短语,谁就看到了一种重要的联系。“赤裸裸性”使一切正直的人震惊,“事实”也是如此。你跟哪个部门有关,这无关紧要;不久你就会发现,“事实”就是正派人不让进入他们意识中的那种东西。每当出庭旁听审理我对之有某些直接认识的案件是我的厄运时,使我震惊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不允许赤裸裸的事实进入那些威严的大门。进法庭的事实不是赤裸裸的事实,而是穿着宫廷礼服的事实,它所有不太体面的部分全都遮盖起来了。” “新知识是使我们的时代变得既困难又有趣的经济变化和心理变化的原因。从前人类受自然的支配:受那种与气候和谷物丰产有关的、无生命的自然的支配,受那种与使得人类生殖和斗争的这种盲目冲动有关的人性的支配。宗教利用由此产生的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把恐惧变成本分,把顺从变成美德。现代人的看法则不同,而迄今为止,这种人只是存在于少数几个实例中。对现代人来说,物质世界不是可以怀着感恩的心情或伴随着虔诚的祈求接受的材料;它是现代人进行科学操作的原料。沙漠是必须把水引进的地方,瘴气弥漫的沼泽地是必须把水排出去的地方。不允许这两种地方继续保持与人为敌的自然状态,因此我们在与物性斗争时,不再需要上帝帮助我们战胜撒旦。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太意识到,在人性方面也已开始产生基本上类似的变化。已经变得清楚的是,尽管个人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可能是困难的,但是如果允许有本事的心理学家自由地与儿童交往,他就能够像加利福尼亚人处理沙漠一样自由地处理人性。” “说到这里,读者也许想知道罪恶的定义。但是,这不带来困难;罪恶是控制教育的人所厌恶的东西。 必须承认,这种局势赋予掌握科学力量的人以新的重任。迄今为止,人类之所以能存活下来,是因为不管他们的目标是多么愚蠢,他们并没有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由于正在获得这种知识,比以往更加高级的关于生活目标的智慧正在成为人们迫需要的东西。但是在我们这个混乱困惑的时代,到哪里去寻找这种智慧呢?”
下面这一段有一点可以和Mere Christianity发生联动意思,算是指出了Lewis作为基督教徒的盲区?
“因为现在人们已不那么热衷于信仰基督教了。也许,总有一天,共产主义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那么,那种信念就会失去许多现在使它令人生厌的东西。但是如果基督教对于美德和社会稳定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观点在西方流行起来,基督教就会再度染上它在中世纪曾有过的那些恶习;并且在变得越来越像共产主义的同时,也将变得越来越难以与共产主义言归于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可能把世界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巴特菲尔德教授以及所有像他一样思考问题的人都相信爱你的邻居是件好事,他们持这种观点不是源于基督的教导。相反,是因为他们已经持这种观点,他们才把基督的教导看作是他的神性的证据。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以神学为基础的伦理观,却有以他们的伦理观为基础的神学。”
回应 2021-02-17 19:47:56 -
D (轻如鸿毛)
什么是基督徒? 1.信仰上帝和永生 2.对基督有某种信仰 上帝的存在? 1.第一原因论证。没有理由必须存在第一原因。 2.自然法则论证。上帝亦应受法则约束悖论。 3.宇宙设计论。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行星发展阶段看并非完美最好。 4.神明道德论。康德《存粹理性批判》,举例:对错和上帝的逻辑先后。plus:消除不公正论,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公平实际上提供了反对神明的道德论证。 基督的品性? 1.基督的箴言。并非新的原则(老子和佛陀用...2019-08-20 10:42:45
什么是基督徒?
1.信仰上帝和永生
2.对基督有某种信仰
上帝的存在?
1.第一原因论证。没有理由必须存在第一原因。
2.自然法则论证。上帝亦应受法则约束悖论。
3.宇宙设计论。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行星发展阶段看并非完美最好。
4.神明道德论。康德《存粹理性批判》,举例:对错和上帝的逻辑先后。plus:消除不公正论,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公平实际上提供了反对神明的道德论证。
基督的品性?
1.基督的箴言。并非新的原则(老子和佛陀用过)。在实际中并不被执行。
2.基督的教诲的缺点。第二次降临并未如语言快速到来。
3.道德问题。“真正仁慈的人不可能相信永罚”,“适度仁慈的人不会给世界增添(地狱)这种畏惧和恐怖”。“从智慧上还是从德行上……我应当将佛陀和苏格拉底置于他之上”
情感因素?
1.“我们如果不信仰基督教,就会变得邪恶。我倒似乎觉得信仰基督教的人大多数都极其邪恶。”宗教裁判的暴行和酷刑。
2.教会阻碍进步。“基本上仍然反对减轻世界上痛苦的那种全方位的进步和改良,因为它喜欢把某套与人类幸福毫无关系的、狭隘的行为准则称为道德”,“道德的目的并不是使人们幸福”
3.恐惧是宗教的基础。神秘事务、失败、死亡。
我们应该做什么?
回应 2019-08-20 10:42:45
-
D (轻如鸿毛)
什么是基督徒? 1.信仰上帝和永生 2.对基督有某种信仰 上帝的存在? 1.第一原因论证。没有理由必须存在第一原因。 2.自然法则论证。上帝亦应受法则约束悖论。 3.宇宙设计论。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行星发展阶段看并非完美最好。 4.神明道德论。康德《存粹理性批判》,举例:对错和上帝的逻辑先后。plus:消除不公正论,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公平实际上提供了反对神明的道德论证。 基督的品性? 1.基督的箴言。并非新的原则(老子和佛陀用...2019-08-20 10:42:45
什么是基督徒?
1.信仰上帝和永生
2.对基督有某种信仰
上帝的存在?
1.第一原因论证。没有理由必须存在第一原因。
2.自然法则论证。上帝亦应受法则约束悖论。
3.宇宙设计论。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行星发展阶段看并非完美最好。
4.神明道德论。康德《存粹理性批判》,举例:对错和上帝的逻辑先后。plus:消除不公正论,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公平实际上提供了反对神明的道德论证。
基督的品性?
1.基督的箴言。并非新的原则(老子和佛陀用过)。在实际中并不被执行。
2.基督的教诲的缺点。第二次降临并未如语言快速到来。
3.道德问题。“真正仁慈的人不可能相信永罚”,“适度仁慈的人不会给世界增添(地狱)这种畏惧和恐怖”。“从智慧上还是从德行上……我应当将佛陀和苏格拉底置于他之上”
情感因素?
1.“我们如果不信仰基督教,就会变得邪恶。我倒似乎觉得信仰基督教的人大多数都极其邪恶。”宗教裁判的暴行和酷刑。
2.教会阻碍进步。“基本上仍然反对减轻世界上痛苦的那种全方位的进步和改良,因为它喜欢把某套与人类幸福毫无关系的、狭隘的行为准则称为道德”,“道德的目的并不是使人们幸福”
3.恐惧是宗教的基础。神秘事务、失败、死亡。
我们应该做什么?
回应 2019-08-20 10:42:45
-
“我问这怎么可能,因为一般佛教徒都是独身;没有人能告诉我,但最后我在一本书中查明了真相。那个教派似乎起源于因信称义的学说,它似乎推断说只要能保持信仰纯正,罪不罪无关紧要;结果,和尚们都决定犯罪,但是唯一对他们有诱惑力的罪是结婚。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这个教派的和尚都结婚了,不过在其他方面他们过着无可指责的生活。如果能使美国人相信结婚是一种罪,那么,他们也许再也不会觉得有离婚的必要了。给许多无害的...
2021-02-17 19:47:56
“我问这怎么可能,因为一般佛教徒都是独身;没有人能告诉我,但最后我在一本书中查明了真相。那个教派似乎起源于因信称义的学说,它似乎推断说只要能保持信仰纯正,罪不罪无关紧要;结果,和尚们都决定犯罪,但是唯一对他们有诱惑力的罪是结婚。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这个教派的和尚都结婚了,不过在其他方面他们过着无可指责的生活。如果能使美国人相信结婚是一种罪,那么,他们也许再也不会觉得有离婚的必要了。给许多无害的行为贴上“罪”的标签,但又宽恕那些做出这种行为的人,这也许是一种明智的社会制度的真髓。这样就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人的情况下获得邪恶的快乐。” “人们所看到的主要区别是:新教型偏离传统主要是在理智方面,而天主教型偏离传统则主要是在实践方面。典型的新教自由思想家,除了拥护异教的见解之外,丝毫不想做他的邻里反对的任何事情。” “应当指出的是,在这一方面,世界在变化。现在的新教自由思想家往往在思想和行动上很随便,但那只是新教全面衰败的一个征兆。在过去的美好日子里,一个新教自由思想家也许可以决定在理论上赞同自由性爱,然而终生却过着严谨的独身生活。我认为,这种变化是令人遗憾的。由于死板制度的崩溃,产生了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物:死板的制度产生了必要的戒律和凝聚力,而这种制度的崩溃则释放出了必要的活力。如果以为在崩溃的最初一瞬间所产生的值得赞颂的成果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那就错了。毫无疑问,理想是行动上的某种刻板性加上思想上的某种可塑性,但这是除了短暂的过渡时期以外很难在实践中达到的。” “另一本最近新书,莱顿的赫伊津哈教授的《中世纪的衰落》,非常有趣地描绘了14、15世纪的法国和佛兰德。在该书中,骑士度得到了应有的注意,作者不是从浪漫主义的角度看骑士制度,是把它看作是上层阶级的人们为了消磨他们乏味得难受的生活而发明的精心设计的游戏。骑士精神的基本部分是关于爱情的古怪而又典雅的概念,把爱情看作是某种得不到满足乃是愉快的东西。‘当12世纪普罗旺斯的行吟诗人将得不到满足的欲望置于诗意的爱情概念的中心时,文明史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官延诗…使欲望本身成为基本的主题,所以就创造了一种带上消极基调的爱情概念。’” “中世纪的许多事情都可以解释为罗马传统与德意志传统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是教会,另一方面是政府;一方面是神学和哲学,另方面是骑士精神和诗意;一方面是法律,另一方面是快乐、激情和非常任性的人的一切无政府主义的冲动。罗马传统并不是罗马帝国伟大时代的传统,而是君士坦丁和査斯丁尼统治时期的传统但是虽然如此,它依然包含着好骚动的民族所需要的某种东西,没有这种东西,文明就不可能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中重新出现。因为人是凶残的,所以只有用可怕的严厉手段才能把他们制伏:使用了恐怖手段,直到由于司空见惯而失去效用才罢手。” “这是作为1789年的皇宫阴郁的对应物的15世纪的巴黎人时常出入的地方。人们日复一日、三五成群地在回廊下散步,观赏塑像,读简单易懂的诗句,这一切使他们联想到正在迫近的死亡。尽管那里不断地进行埋葬和发掘,可是它依然是公众闲连和聚会的地方。商店盖在藏骸所前,妓女溜达于回廊之下。一个女隐士隐居在教堂旁边。男修士们到那里来布道,各种队伍在那里集结整顿。……有人甚至在那里举行盛宴。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所竟然成了人们常去的地方。” “谁发明“赤裸裸的事实”这个短语,谁就看到了一种重要的联系。“赤裸裸性”使一切正直的人震惊,“事实”也是如此。你跟哪个部门有关,这无关紧要;不久你就会发现,“事实”就是正派人不让进入他们意识中的那种东西。每当出庭旁听审理我对之有某些直接认识的案件是我的厄运时,使我震惊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不允许赤裸裸的事实进入那些威严的大门。进法庭的事实不是赤裸裸的事实,而是穿着宫廷礼服的事实,它所有不太体面的部分全都遮盖起来了。” “新知识是使我们的时代变得既困难又有趣的经济变化和心理变化的原因。从前人类受自然的支配:受那种与气候和谷物丰产有关的、无生命的自然的支配,受那种与使得人类生殖和斗争的这种盲目冲动有关的人性的支配。宗教利用由此产生的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把恐惧变成本分,把顺从变成美德。现代人的看法则不同,而迄今为止,这种人只是存在于少数几个实例中。对现代人来说,物质世界不是可以怀着感恩的心情或伴随着虔诚的祈求接受的材料;它是现代人进行科学操作的原料。沙漠是必须把水引进的地方,瘴气弥漫的沼泽地是必须把水排出去的地方。不允许这两种地方继续保持与人为敌的自然状态,因此我们在与物性斗争时,不再需要上帝帮助我们战胜撒旦。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太意识到,在人性方面也已开始产生基本上类似的变化。已经变得清楚的是,尽管个人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可能是困难的,但是如果允许有本事的心理学家自由地与儿童交往,他就能够像加利福尼亚人处理沙漠一样自由地处理人性。” “说到这里,读者也许想知道罪恶的定义。但是,这不带来困难;罪恶是控制教育的人所厌恶的东西。 必须承认,这种局势赋予掌握科学力量的人以新的重任。迄今为止,人类之所以能存活下来,是因为不管他们的目标是多么愚蠢,他们并没有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由于正在获得这种知识,比以往更加高级的关于生活目标的智慧正在成为人们迫需要的东西。但是在我们这个混乱困惑的时代,到哪里去寻找这种智慧呢?”
下面这一段有一点可以和Mere Christianity发生联动意思,算是指出了Lewis作为基督教徒的盲区?
“因为现在人们已不那么热衷于信仰基督教了。也许,总有一天,共产主义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那么,那种信念就会失去许多现在使它令人生厌的东西。但是如果基督教对于美德和社会稳定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观点在西方流行起来,基督教就会再度染上它在中世纪曾有过的那些恶习;并且在变得越来越像共产主义的同时,也将变得越来越难以与共产主义言归于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可能把世界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巴特菲尔德教授以及所有像他一样思考问题的人都相信爱你的邻居是件好事,他们持这种观点不是源于基督的教导。相反,是因为他们已经持这种观点,他们才把基督的教导看作是他的神性的证据。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以神学为基础的伦理观,却有以他们的伦理观为基础的神学。”
回应 2021-02-17 19:47:56 -
D (轻如鸿毛)
宗教是由于恐惧而引发的病假,是人类难以言说的苦难的根源。 基督教对性的态度是反自然的。 反对宗教的理智上的意见:没有理由认为他是真的。 道德上的意见:宗教戒律起始于一个人比现在更加残忍的时代,因此他们倾向于使种种残忍行为永久存在。 驳灵魂与不朽:地地道道个人主义的道德。 驳不容异说:犹太人为了反抗外族同化的企图而产生的想法。以希罗多底为例,对异国的神灵和风俗都是友善的,并不急于置于死地或尽快开始对于...2019-08-25 18:24:45 2人喜欢
宗教是由于恐惧而引发的病假,是人类难以言说的苦难的根源。
基督教对性的态度是反自然的。
反对宗教的理智上的意见:没有理由认为他是真的。
道德上的意见:宗教戒律起始于一个人比现在更加残忍的时代,因此他们倾向于使种种残忍行为永久存在。
驳灵魂与不朽:地地道道个人主义的道德。
驳不容异说:犹太人为了反抗外族同化的企图而产生的想法。以希罗多底为例,对异国的神灵和风俗都是友善的,并不急于置于死地或尽快开始对于他们的惩罚。
驳自由意志说:从物理学的能动角度和从生物学的生物行为角度,对自由意志表示怀疑。
驳正义概念:人们把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叫做不义,并且围绕这一概念编造一个精细的道德体系,证明对他们所厌恶的对象施加惩罚是有道理的。教会的正义观念贬低理智和科学,福音书那里基督要我们变得像小孩一样。
宗教所蕴含的三种人类的冲动是恐惧,自负和憎恨。用现代心理学和工业技术,把憎恨和恐惧从人类生活中彻底铲除。
现在世界上所存在的不公正残忍和苦难,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他们最终的根源是经济的原因,因为争夺生活资料的生死搏斗在从前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我们的时代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回应 2019-08-25 18:24:45 -
D (轻如鸿毛)
什么是基督徒? 1.信仰上帝和永生 2.对基督有某种信仰 上帝的存在? 1.第一原因论证。没有理由必须存在第一原因。 2.自然法则论证。上帝亦应受法则约束悖论。 3.宇宙设计论。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行星发展阶段看并非完美最好。 4.神明道德论。康德《存粹理性批判》,举例:对错和上帝的逻辑先后。plus:消除不公正论,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公平实际上提供了反对神明的道德论证。 基督的品性? 1.基督的箴言。并非新的原则(老子和佛陀用...2019-08-20 10:42:45
什么是基督徒?
1.信仰上帝和永生
2.对基督有某种信仰
上帝的存在?
1.第一原因论证。没有理由必须存在第一原因。
2.自然法则论证。上帝亦应受法则约束悖论。
3.宇宙设计论。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行星发展阶段看并非完美最好。
4.神明道德论。康德《存粹理性批判》,举例:对错和上帝的逻辑先后。plus:消除不公正论,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公平实际上提供了反对神明的道德论证。
基督的品性?
1.基督的箴言。并非新的原则(老子和佛陀用过)。在实际中并不被执行。
2.基督的教诲的缺点。第二次降临并未如语言快速到来。
3.道德问题。“真正仁慈的人不可能相信永罚”,“适度仁慈的人不会给世界增添(地狱)这种畏惧和恐怖”。“从智慧上还是从德行上……我应当将佛陀和苏格拉底置于他之上”
情感因素?
1.“我们如果不信仰基督教,就会变得邪恶。我倒似乎觉得信仰基督教的人大多数都极其邪恶。”宗教裁判的暴行和酷刑。
2.教会阻碍进步。“基本上仍然反对减轻世界上痛苦的那种全方位的进步和改良,因为它喜欢把某套与人类幸福毫无关系的、狭隘的行为准则称为道德”,“道德的目的并不是使人们幸福”
3.恐惧是宗教的基础。神秘事务、失败、死亡。
我们应该做什么?
回应 2019-08-20 10:42:45
论坛 · · · · · ·
中文版是不是刪了2个章节。。。 | 来自[已注销] | 2020-04-07 23:41:3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商务印书馆 (2010)8.1分 480人读过
-
Touchstone (1967)8.2分 50人读过
-
ROUTLEDGE (2004)9.1分 49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2)7.7分 3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2013年新书(第二辑) (嘉木立)
- 神哲学 (李可笑)
- 【電子版收藏 No.3】 (Woland)
- 书 (lucifer)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乾朽 2014-02-05 14:37:42
仁慈与才智;不可缺乏想象力。
0 有用 Kallerxu 2013-04-02 12:39:30
共产主义与基督教如此的相似
7 有用 狐不归 2015-06-19 11:26:09
已有。。罗素的文章,虽是说理,却有一种文学笔法:理性、机智、风趣。难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他很欣赏伏尔泰和蒙田,我看他的文章有一些伏尔泰的味道,当然这种对比毫无意义,因为同样可以说他受惠于英国随笔。作为哲学家,他太了解科学,所以乐观得有点幼稚;作为科学家,他太精通哲学,所以只满足于议论。最后,不管是作为哲学家还是科学家,他身上最吸引人地方还是作为文学家的倾向。
0 有用 网中鱼 2013-04-30 12:27:33
罗素文笔够辛辣的。。。还是跟不上哲学家们的思路唉
0 有用 塔可冲司机 2014-01-08 21:46:40
五星推荐,为了这本书特意开了一个推荐豆列,希望下次还能遇到这样的书。精彩!深刻!神学的只是部分,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居多,本书的中心思想应该说是,为什么反对教会或为什么我不皈依教会
0 有用 鹳鸟踟躇 2022-03-08 23:02:06
断断续续看了很长时间,今天算正式完结。翻看前面的笔记,几处打问号的地方恍然大悟,有的地方则是感觉自己笔记的有趣,当然也还有少数问号。常看常新。
0 有用 不要冷不丁 2021-12-21 21:32:47
某种程度上,我真的很讨厌基督徒,他们那么傲慢且虚伪,总是把自己的坚信扣上全人类的帽子烘托自己的“美德”,wtf!站在2021的尾巴上思考,宗教(任何一种)的影响遍布社会生活,偏执疯狂的信徒正在破坏世界的和平安定。此外,我还是不喜欢港翻,用词和标点让我看得不是很顺畅,当然部分原因也是对于哲学逻辑学知识的缺失。推荐的章节:1;6;7;8;9;10;11;13;附录。补充:宗教对于个人或许有价值,但罗素... 某种程度上,我真的很讨厌基督徒,他们那么傲慢且虚伪,总是把自己的坚信扣上全人类的帽子烘托自己的“美德”,wtf!站在2021的尾巴上思考,宗教(任何一种)的影响遍布社会生活,偏执疯狂的信徒正在破坏世界的和平安定。此外,我还是不喜欢港翻,用词和标点让我看得不是很顺畅,当然部分原因也是对于哲学逻辑学知识的缺失。推荐的章节:1;6;7;8;9;10;11;13;附录。补充:宗教对于个人或许有价值,但罗素集中讨论当信仰一种宗教已经成为一股对社会有“价值”而必须存在的强大力量时,它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是必须关切的,而基督徒恰恰最不操心他们自己,总是要传播福音祸害其他人。 (展开)
0 有用 Angelike 2021-10-23 21:58:54
补标
0 有用 迦太基必须毁灭 2021-10-07 13:08:47
罗素真的很可爱,阴阳怪气第二名(第一名是写附录部分的保罗·爱德华兹),冷嘲热讽背后又是一颗明知地球的黯淡下场却依然深爱这世界的心。因为爱才滔滔不绝,因为爱才对科学和人类认知能力的报以信心,相信摒除积弊,就有望踏入黄金时代的门槛。
0 有用 风沙飞呀飞 2021-09-03 19:46:14
越是聪明的人越是不信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