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鱼丽随笔集《胭脂聊斋》
诗人 葛筱强
蒲松龄先生的大著《聊斋志异》自问世以降,评论者芸众,点批者如雨。今有海上女史鱼丽,于坊间可见的《聊斋》各种版本之中潜游洄溯多年,以一己之兰心慧质和独具的只眼,青睐于楮墨故事中的娉婷女性,出入于滔滔的现实与清洁的神思之间,积沙成塔,累成一帙,结集为这本精致如瓷、典雅如诗的小书《胭脂聊斋》,令吾辈乡野村夫眼目一亮,如沐江南的杏花春雨,精神的脉动为之一振,情绪的烟波为之一爽。
鱼丽女史的这本散淡如原野之菊的小书,除去自作的序跋,共计五十篇,划分三章,即,“惓惓深情,真解语花也”“风雅静穆,均翩翩有风格”和“意气自高,更深于流俗也”,二百余页清爽文字,伴我晚冬与早春更迭之际的数个晨起的晴窗与暗夜的灯火。通读一过,风致雅人;品咀一番,齿颊生津,可谓章章有鲜明的主旨隐现,篇篇有可流连的风景,句句有可圈点的语词,实令人感佩其阅读的通达贯注,解语的灵机迭出,走笔的婉约可喜。如,在《幻由人生画壁女》一文中,鱼丽女史在缕析了蒲氏《画壁》一文虚实相生的妙处之后,不由慨叹道:“无论今时、古时,走近它,总是灯火通幽,眩彩夺目。幻由人生,是一个打动我个人的神思之词,也深涵有古典美学的审美意境。”此言说,既是对《聊斋》全书的精神底色定位,亦是自己漫读古人的由衷感慨。又如,在《云栖之美》一文中,她开篇即说:“所谓风流之美,一定得引起意识方面的流,不论是回流也好,逆流也罢,须得有‘灵动’而非‘木讷’之想,且须有妙赏,即对于美有深切的感觉,才能形成美的人文或地理景观——以此,来修饰人物,即风流之人。这样的人物,不仅仅是绝色,还有一颗超越之心,值得品赏。”读此节论说,让人对鱼丽女史的审美观不由地心生赞叹,她确是一位识得审美真趣的读书人。可以说,如果没有沉潜疏朗的心境,没有弃绝功利烟火的灵魂,是无法抵达此纯粹澄明的人生审美境界的。
这本小书让我喜爱有加的另一个缘由,是因为鱼丽女史一管秀笔之下纷落的文字,仿佛水墨轻挥的花枝照临阡陌,又似宁静春夜没有微风吹动的檐下雨滴,既摄人心魂,动人心神,引人清思,又绝不俗媚妖娆,鸦音噪耳,乱人心性。如在《幽华黄英》一文中,鱼丽女史落墨即如一脉清流自然溢出:“白露已过,凉意慢慢碾过,秋的痕迹颇深。黄英的故事,讲述得散淡悠远,像慢慢碾过的秋意,有着一片微细的心地。”此种谈书笔法,早已卸去高头讲章的枯燥无趣和可憎可鄙,散逸的,是书内书外融汇一体的恬静与风神。而蒲氏小说中的黄英,乃为菊化的花妖,不仅动人,也很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明代徐石麒在其《花傭月令》一书中谈菊时曾经说过的话:“菊有黄华,不灭渊明。”若由此延伸作以浮想,当年松龄先生写此小说时,在他的胸中是否也激荡着无限冲和阔达的陶诗呢?此种闲适情怀,真可令吾等书痴以旁若无人貌放肆大笑或自在莞尔。又如,在《诗者白秋练》一文中,她信笔写道:“窗前树影憧憧,月映甚悉。读《白秋练》,故事初识,甫然读之,让人内心有着辗转的欢喜。”行文明白晓畅,雅而不酸,一如邻家故旧闲话桑麻晴雨,也如多年老友雪夜飞鸿,一吐心曲。这样的笔致,总让我有一篇读罢,即有狭陋寒斋被缕缕清幽之气充盈的幻象。
一边读鱼丽女史这本可于枕上风中解闷的小书,我一边闲翻上海古籍版铸雪斋抄本的《聊斋志异》,看到豹岩樵史唐梦赉先生的短序中有这样几句话:“留仙蒲子,幼而颖异,长而特达。下笔风起云涌,能为记载之言。凡所见闻,辄为笔记,大要皆鬼狐怪异之事。凡为余所习知者,十之三四,最足破小儒拘墟之见”,确哉其言!蒲氏穷其一生弥坚之志,著成一本狐光魅影飞纵其间的《聊斋》,让虽身处海上繁华、却心在青山白云的鱼丽女史读得展胸次,瀹块垒,实实在在地从其中获得了自我的精神大愉悦,大欢喜,大超脱。在我看来,还不止如此,她已确确实实地把蒲留仙“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的篇篇精美短制读进了自己的肺腑之内,并于掩卷遐思之后,生发幻化为自己一篇篇几近通灵的案头清供,为热爱蒲氏小说的书生才女辟出了又一条暗香迢递、不负深情的蹊径,使得“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断语得到了遥相响应的映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遥想高僧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当代已逝的内蒙古诗人安谧在一首诗中亦有这样温情地吟唱:“爬山啦/把手给我/涉水啦/把手给我/那边呼唤啦/把手给我。”我之所以会在此一时刻想到横越古今的这几句诗,概因读到鱼丽女史对蒲氏有着亲人般的迷恋与沉醉:“蒲松龄心思素净,掩映花丛之间,将粉白黛绿纷集于笔下——他在石隐园里养气,而观书人如我,也于书外养气,希得点文字上的灵韵。”坐在北国初春的阳光下,览书至此,我甚至猜想,设若留仙先生重生于世,是否也会对其佳构解读得深情款款如胭脂的江南女子鱼丽低唤几声:“把手给我/带你去隐逸的山林/”?一念及此,不觉浮世虽云合云散,终皆杳杳无痕无迹,毕竟还有些清趣和真情在,若此,也不枉来这人间走过朗朗的平生了。
岁在丁酉初春,写毕于塞外采蓝居,时西窗的落阳,已微微有了早春的脉脉暖意
篆入心中的款款深情
|
> 去胭脂聊斋的论坛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