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人的故事》的原文摘录

  • 切糕就是把黄米面粉、红糖、枣、红豆、核桃、花生和其他成分蒸成一张一尺厚的大糕,然后用热毛巾盖上保温,买的人要买多少就切,然后用秤来称,以斤两计价。 (查看原文)
    霜闕〆 2013-03-31 21:12:08
    —— 引自第10页
  • 这些食品和豆浆一起喝。最重要的是便宜,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花几个大子儿就能吃得大饱,…… (查看原文)
    霜闕〆 2013-03-31 21:12:08
    —— 引自第10页
  • 我在当时坐了一年的牢,接触到各样的人,出来以后,对人之所以为人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我看到两伙人,或说两伙都包括着好人的人,代表两种不同的制度,在一个大时代,碰在一起,各为其主,各尽其力,彼此相互斗争。结果为何而死,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人这样容易受骗?为什么肯这样出力地斗争?这使我非常好奇。我出来以后,没有继续念书,在家里自己读点书,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上了台大的考古人类学系。考这个系,基本的原因就是想知道上面所说的“人之所以为人”。 (查看原文)
    FACT 1赞 2018-06-21 23:46:10
    —— 引自第68页
  • 在列车过站,两人错过的那一瞬间,两人同时立正敬礼。我们兄弟都笑他们将自己的那点小地位看得太严重了,可是父亲说,他们也把他们的责任看得同样严重,所以台湾列车很少有误点的现象。 (查看原文)
    FACT 2018-06-21 23:43:13
    —— 引自第23页
  • 这两组同胞,即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从我作为一个刚从外面来的板桥人的眼光来看,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在日常的接触上,彼此是客客气气的,但我常常有一种感觉,那是外省人把本省人看成日本人,而对他们有征服者的优越感。 (查看原文)
    FACT 2018-06-21 23:44:10
    —— 引自第23页
  • 现在的北京是个直辖市,从它的东端要走到西端,或是从北端走到南端,第一是不知这些个“端”在哪儿,第二是不知要走几天。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情形全然不同。你要是从西到东,如在内城,从阜成门走到朝阳门,大概以我在15岁时的速度,需要一两个钟头左右。 (查看原文)
    FACT 2018-06-21 23:49:24
    —— 引自第8页
  • 学习这些歌是越小越熟悉,但是也和当时的学习环境有关;我们的校歌以及这些与学校有关的歌,因为环境的关系是我们很难忘记的;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在这环境中我们还能记得这些歌吗?这是将来我们会知道的! (查看原文)
    贺戟 2023-03-21 11:05:10
    —— 引自章节:师大第二附小和男附中
  • 阿安是阿梅姑的前夫吕姓所生,元春所以姓吕。她的父亲阿安,是“皇民化”的成功结果,从各方面看,都是日本人。但是台湾在1945年以后又变成中国的,使对阿安(和无数的台湾人)的设计完全失败。刚光复时,他们也尝试做中国人,但是当时从大陆上来的“模范人物”(role models) 太次,使人不能尊敬这批台湾人便无所适从。阿安借酒消愁,一天倒在水沟里死掉,才四十多岁。 (查看原文)
    贺戟 2023-03-21 11:11:42
    —— 引自章节:回台
  • 总之,我在当时坐了一年的牢,接触到各样的人,出来以后,对人之为人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我看到两伙人,或说两伙都包括着好人的人,代表两种不同的制度,在一个大时代,碰在一起,各为其主,各尽其力,彼此相互斗争。结果为何而死,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人这样容易受骗?为什么肯这样出力地斗争?这使我非常好奇。我出来以后,没有继续念书,在家里自己读点书,以同等学力的资格考上了台大的考古人类学系。考这个系,基本的原因就是想知道上面所说的“人之所以为人”。有没有结论呢?那是50年代以后的事了。 (查看原文)
    肖冰 2024-01-31 12:47:43
    —— 引自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