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天子 短评

热门
  • 126 兔子晴 2014-01-07 18:02:15

    回到情景写作,历史学家的使命感浸透纸页。张鸣雷颐袁伟时再怎么扯大词也脱不了公知写史的浮皮潦草。茅老师再怎么尽力通俗,骨子里还是严谨的学术规范。

  • 75 谜团 2014-03-31 23:50:10

    最近诸事繁杂,今日偷得半日闲,读罢此书,感觉要是茅海建老师多写几本这样的书,黄仁宇之流岂能窃居虚名?

  • 34 蜗牛的记事本 2014-01-07 19:32:41

    八卦不少,也不空泛。历史书还是学者写得好看,民科写史连八卦都是抄来抄去的。

  • 33 迦夏御靈 2015-07-24 00:05:20

    肃顺。。延续清朝国祚五十年的巨巨。。

  • 18 乡下人 2016-07-05 18:35:12

    这书有两大缺点。首先,传主选择不大恰当。政治性人物传记,重点在于叙述当时政治局势,自然以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为优。本书选择咸丰皇帝,很多事情在其死时都未结束,或都未开始,因此有有始无终之弊。其二,陈寅恪言,治史当“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本书未免有不少事后诸葛亮之愚。

  • 6 喜上眉梢邪王子 2014-08-04 22:57:40

    真乃历史普及类书籍的典范,语言平白朴实,选用资料会告诉你是否野史,茅海建老师良心之作!

  • 7 外高桥一生 2013-06-06 16:08:27

    茅海建老师,史学界的领航灯啊。

  • 5 江凌云 2013-07-02 22:29:20

    和天朝奔溃正好连上 把两次鸦片战争都补课了

  • 3 橙子 2013-10-01 09:14:34

    东南互保故事早已在咸丰年间上演。

  • 6 2013-10-20 13:31:22

    作者预设性太强,不留给读者自己回味的空间,一涉及史实,详细到过度,一涉及想象单薄到幼稚。作为一本学术畅销书,做得还很不够。

  • 8 石衣戈 2016-06-13 11:02:42

    被嫌弃的皇帝的一生

  • 5 聚洲 2019-10-12 13:50:50

    99。虽然茅海建对清朝的行政效力展开了猛烈的抨击,但其中对咸丰的同情还是溢于言表的。不过最欣赏本书的地方还是茅海建的叙述手段和技巧,最初读他的《天朝的崩溃》的时候就感到,即使是学术书也充沛着史家的感情,而本书作为传记类的科普书就更是如此,读之让人酣畅淋漓。 另一方面,不管是《天朝的崩溃》还是本书,清王朝在1840年开关以来的种种行为真是震撼我全家,信息的极度不通畅,国家动员能力的缺乏,财政架构的矛盾,决策机构和外交思维的传统,在单独古代王朝史的角度不会觉得刺眼,但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比过程中,却让人感到刺骨的痛感。在这一刻,才会感到一个古老的帝国和一个前现代或现代国家之间的差距,那仿佛是维度之间的鸿沟。 要全面的理解中国近代史,茅海建的东西真是必读了。 大清不冤啊。

  • 4 红楼梦未醒 2021-08-03 07:01:08

    读晚清的历史,总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感”,似乎每个身处那个漩涡的人,都无法逃脱,显然本书的主人公咸丰皇帝便身处这个漩涡的中心。诚如茅海建老师所言,咸丰皇帝属于“才力不逮”却又不得不坐在这个下不来的位子上,他不当皇帝对于他自身来讲反而会更好。关键问题是他选择不了!他努力按照传统的治理方法履行自己的职责,若是在其他王朝,或许也能当个守成之君,到时身处晚清这个大漩涡则处处露怯。选择不了,改变不了,逃避不了,这是咸丰的宿命,也是那个时代的宿命。

  • 5 浮生胡言 2017-06-15 10:02:47

    懦弱无为、没有担当还疑心不小的道光帝,犹豫一段时间后还是决定传位于性格和其相似的咸丰帝,而非面露精光、能办成事的奕䜣。很多领导和皇帝类似,宁愿传位于一庸人,所以要藏拙。再看咸丰对奕䜣的压制和使用,他死后的祺祥政变,如果当年道光传位于奕䜣,大清的国祚是否可以多延续几十年呢。7.5分

  • 2 四部居士 2014-05-10 22:35:50

    几乎一气呵成读完

  • 2 不务正业务员 2023-09-23 09:47:05 湖北

    2023年三联版竟然把这本书和《万历十五年》相提并论,不论是浅层次的内容还是高层次的立意,都属于登月级碰瓷🙂 再者,整篇内容让我觉得咸丰“苦命”命题压根不成立,难道不是老百姓苦命吗?不论王朝兴或亡都苦,不如叫《凡俗天子》,特别是在曾胡左等一干能人的反衬下,对比道光一念之差使得奕訢与皇位失之交臂,咸丰也算妥妥好命了。 现在四星半的评分真是虚高,私以为本书只值三星不能更多。另外恕我不能完全将作者的“德”与“才”分开,所以额外扣一星☺️

  • 4 Ray 2020-05-02 15:27:49

    当初买此书是出于对作者的景仰,而对传主实在提不起兴致。这景仰也是掺了水份泛了浮沫的,久闻茅公是治鸦片战争史的名家,《天朝的崩溃》《近代的尺度》早先也曾翻过,但苦于底子太薄,又不肯于此下苦功,也就是走马观花,谈不上受益。此番疫情长假,读了些关于太平天国的书,觉得还是要嵌到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中,自然想起茅公。本书是茅公史学的入门,涉及太平天国、捻军、天地会燎原之“内忧”,英法联军入侵,美俄趁火打劫之“外患”,湘军厘金之缘起,且以咸丰帝贯穿,可与他书之洪杨李、曾李左、英法美、传教士等诸视角相互对照,实在是一读多得。近一周仔细读完,确实受益良多。变局当前,苦命的何止是帝王将相,实则是当时的国家人民;悲剧的何止是个人的力不从心,实则是中国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 4 宵闇紫 2019-02-18 18:14:07

    他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知道的多,只是不知道他所处的时代

  • 4 ao0828 2021-08-04 17:02:41

    能力与位置不匹配的人是值得同情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庞大帝国的皇帝而言。咸丰痛苦的根源主要来自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用传统的“祖训”、“旧历”无法解决现有问题,偏偏以他的能力根本应付不了这种局面,简而言之,就是志大才疏。当国内的太平军攻城掠地、一路凯歌的时候,当英法联军势如破竹、逼近京师的时候,当平时倚重的大臣碌碌无为、毫无作为的时候,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咸丰帝只能选择逃避,他听戏、酗酒、好色,想要把深埋在心底的恐惧通过这些消遣暂时压制,或者像个鸵鸟一样视而不见,而这种无力感最终也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 5 月冷 2013-06-06 17:42:53

    地摊5块买的, 巨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