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部《俄国文学史》被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俄国文学史中最优秀的一部”。 作者米尔斯基起初是当做教材来写作的,具有“通史”性质,它实际上由两部文学史组成:一,《自远古至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时的俄国文学史》,二,《当代俄国文学(1881-1925)》,其文字简洁优美,观点新颖独到,长期以来被欧美各国名校的斯拉夫系选为专业课本,在西方斯拉夫界享有盛誉,好几代学者都深受其影响。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史巨著的翻译出版无疑填补了我国俄语文学研究界的一个疏忽和缺失.
作者简介 · · · · · ·
德·斯·米尔斯基(1890-1939),是著名的俄国文学史家、批评家和文艺学家,同时也是重要的俄国政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显赫,其父曾任俄国内务部长。他于1920年流亡英伦,任教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在授课同时用英文撰写了多部著作,如《现代俄国文学》(1925)、《普希金》(1926)、《俄国史》(1928)、《俄国社会史》(1931)等,其中享有盛誉的就是这部《俄国文学史》,米尔斯基也藉此成为英语世界乃至整个西欧学界最负盛名的俄国文学专家。1932年,米尔斯基在高尔基的帮助下返回苏联,1937年因间谍罪被捕,1939年死于位于苏联远东地区的集中营。其充满突转的生活经历和坚忍不拔的文学活动构成了当时文坛的一段传奇,甚或那一代俄国知识分子之命运的一个缩影和一种象征。
目录 · · · · · ·
米尔斯基和他的《俄国文学史》……………………刘文飞
作者序
第一章 古代俄国文学(11—17世纪)
一,文学语言
二,文学环境
三,翻译作品概况
四,基辅时期
五,编年史
六,《伊戈尔远征记》及其家族
七,基辅和莫斯科之间
八,莫斯科公国时期
九,莫斯科公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十,虚构作品的开端
十一,旧莫斯科公国的终结:阿瓦库姆
第二章 古代罗斯的终结
一,西南部的复兴
二,莫斯科和彼得堡的转折时期
三,最初的文学诗作
四,戏剧
五,虚构作品和流行图书
第三章 古典主义时期
一,康捷米尔和特列季亚科夫斯基
二,罗蒙诺索夫
三,罗蒙诺索夫之后的叙事诗和抒情诗
四,杰尔查文
五,剧作
六,18世纪的散文
七,卡拉姆津
八,卡拉姆津的同时代人
九,克雷洛夫
十,小说
第四章 诗歌的黄金时代
一,总体特征
二,茹科夫斯基
三,其他老一代诗人
四,普希金
五,次要诗人
六,巴拉丁斯基
七,雅济科夫
八,玄学派诗人
九,戏剧
十,格里鲍耶陀夫
十一,诗人散文
十二,小说的崛起
十三,普希金的散文
十四,期刊业的发展
第五章 果戈理时代
一,诗歌的衰落
二,柯里佐夫
三,丘特切夫
四,莱蒙托夫
五,反思诗歌
六,剧作
七,30年代小说家
八,果戈理
九,莱蒙托夫的散文
十,最初的自然派
十一,彼得堡报刊人
十二,莫斯科诸小组
十三,斯拉夫派
十四,别林斯基
第六章 现实主义时代:小说家(一)
一,俄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缘起和特色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
三,阿克萨科夫
四,冈察罗夫
五,屠格涅夫
六,感伤的人道主义者
七,皮谢姆斯基
八,外省小说
第七章 现实主义时代:杂志人、诗人和剧作家
一,别林斯基之后的批评
二,阿波罗•格里高利耶夫
三,赫尔岑
四,激进派的首领们
五,斯拉夫派和民族主义者
六,折衷派诗人
七,阿列克赛•托尔斯泰
八,费特
九,现实主义诗人
十,涅克拉索夫
十一,诗歌的完全衰落
十二,戏剧创作,概观;屠格涅夫
十三,奥斯特罗夫斯基
十四,苏霍沃-科贝林、皮谢姆斯基和年轻剧作家
十五,古装剧
第八章 现实主义时代:小说家(二)
一,托尔斯泰(1880年之前)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1849年之后)
三,萨尔蒂科夫-谢德林
四,60、70年代小说的衰落
五,“平民知识分子”小说家
下卷
作者序
第一章
一,伟大时代的终结
二,1880年后的托尔斯泰
三,列斯科夫(1831—1895)
四,诗歌:斯鲁切夫斯基
五,知识分子首领们:米哈伊洛夫斯基
六,保守派
七,康斯坦丁•列昂季耶夫
第二章
一,80年代与90年代初
二,迦尔洵(1855—1888)
三,次要小说家
四,流亡作家
五,柯罗连科(1853—1921)
六,律师作家
七,诗人
八,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1853—1900)
九,契诃夫(1860—1904)
插入的章节之一 第一次革命
第三章
一,契诃夫之后的小说
二,马克西姆•高尔基
三,“知识派”小说
四,库普林
五,布宁
六,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1871—1919)
七,阿尔志跋绥夫
八,谢尔盖耶夫-青斯基
九,次要小说家
十,文学团体之外
十一,小品文作家和幽默作家
第四章
一,90年代新思潮
二,美学复兴
三,梅列日科夫斯基
四,罗扎诺夫(1856—1919)
五,舍斯托夫
六,其他“宗教哲学家”
七,《路标》和《路标》之后
第五章
一,象征派
二,巴里蒙特
三,勃留索夫
四,玄学派诗人和济娜依达•吉比乌斯
五,索洛古勃
六,安年斯基(1856—1909)
七,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
八,沃洛申
九,勃洛克(1880—1921)
十,安德烈•别雷
十一,次要象征派
十二,“拟古派”:库兹明
十三,霍达谢维奇
插入的章节之二 第二次革命
第六章
一,古米廖夫和诗人行会
二,安娜•阿赫马托娃
三,曼德里施塔姆
四,粗俗派:谢维里亚宁
五,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六,“农民诗人”和意象派:叶赛宁
七,未来派的兴起
八,马雅可夫斯基
九,其他列夫派诗人
十,帕斯捷尔纳克
十一,无产阶级诗人
十二,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年轻诗人
第七章
一,列米佐夫
二,阿•尼•托尔斯泰
三,普里什文
四,扎米亚京
五,回忆录和历史小说
六,什克洛夫斯基和爱伦堡
七,小说在1921年后的复兴
补遗
一,戏剧
二,文学批评
· · · · · · (收起)
喜欢读"俄国文学史(上下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俄国文学史(上下卷)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俄国文学史(上下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 3篇
-
Adiyat (Spiritual Chivalry Style)
屠格涅夫尽管十八般兵器全副披挂(月光、脱离躯体的灵魂以及远古幻景)却总也无法脱去算命先生般的二流色彩。 Turgenev,in spite of all the paraphernalia introduced (moonlight, disembodied spirits, and vision of past ages), never succeeded in freeing himself from the second-rate atmosphere of the medium's consulting-room. 这句译文太有中国特色了。这里提到的小说都是在招魂论影响下写成的,medium准确地说是... (2回应)2013-09-14 23:22 7人喜欢
屠格涅夫尽管十八般兵器全副披挂(月光、脱离躯体的灵魂以及远古幻景)却总也无法脱去算命先生般的二流色彩。 引自第266页 Turgenev,in spite of all the paraphernalia introduced (moonlight, disembodied spirits, and vision of past ages), never succeeded in freeing himself from the second-rate atmosphere of the medium's consulting-room. 这句译文太有中国特色了。这里提到的小说都是在招魂论影响下写成的,medium准确地说是“灵媒”,不是“算命先生”。consulting-room应该就是这些灵媒接待顾客的房间吧,“二流”是指这种房间传达的那种氛围。大概指屠格涅夫借这些东西(月光、幽灵、幻象)来营造氛围的做法其实跟灵媒装神弄鬼的那一套差不多,不见得有多高明。另《爱的凯歌》里详细描写了一个房间,不知是否就是这里说的consulting-room:
2回应 2013-09-14 23:22 -
冰雪皇后昧拾金 (90后不放心人员)
其中之一例,便是由圣约翰(大马士革的)撰写的瓦尔拉姆和约瑟夫的故事。佛陀传记的这一拜占庭版本深深签入了俄国人的宗教意识。 没看错吧,大马士革的约翰写的耶教圣徒传竟然和佛陀扯上了关系? 没看错! 可观维基“贝尔拉姆与约瑟伐特”条目([http://zh.wikipedia.org/wiki/]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 对其详细传播经过有兴趣者,可观闷蛋君([http://www.douban.com/people/mondain/])的宏文《人云亦云》([http://mondain.s...2013-07-17 20:23 1人喜欢
其中之一例,便是由圣约翰(大马士革的)撰写的瓦尔拉姆和约瑟夫的故事。佛陀传记的这一拜占庭版本深深签入了俄国人的宗教意识。 引自第5页 没看错吧,大马士革的约翰写的耶教圣徒传竟然和佛陀扯上了关系? 没看错! 可观维基“贝尔拉姆与约瑟伐特”条目(http://zh.wikipedia.org/wiki/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 对其详细传播经过有兴趣者,可观闷蛋君(http://www.douban.com/people/mondain/)的宏文《人云亦云》(http://mondain.sodramatic.net/archives/165)。 最后提一下,原文表述十分严谨,并没有说此传是大马士革约翰“撰写”的,而是用了ascribed一词。
回应 2013-07-17 20:23 -
Adiyat (Spiritual Chivalry Style)
因此,他所提供的细节便不是复杂的文化事实,而比如说是体验的原子,即直接接受的统一整体。这种细致解剖、探究原子的手法……是一种重要形式,后被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称之为“陌生化” hence it is that the details he offers are not complex cultural facts, but, as it were, atoms of experience, the indivisible units of immediate perception. An important form of this dissecting and atomizing method... is wh... (3回应)2013-09-12 20:11 1人喜欢
因此,他所提供的细节便不是复杂的文化事实,而比如说是体验的原子,即直接接受的统一整体。这种细致解剖、探究原子的手法……是一种重要形式,后被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称之为“陌生化” 引自第345页 hence it is that the details he offers are not complex cultural facts, but, as it were, atoms of experience, the indivisible units of immediate perception. An important form of this dissecting and atomizing method... is what Victor Shklovsky has called " making it strange" 这里强调的是原子是”不可分割“最小单位,而不是什么”统一整体”。下面提到“一种重要形式”只是这种手法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形式,不等同于这种手法本身。 ……不妨说是体验的原子,即当下感受的一些不可分割的单元。这种细致切分、原子化的手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所谓的“陌生化”。
3回应 2013-09-12 20:11 -
李摩诘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陀思妥耶夫斯基实质上较其他任何一位作家都更少对生活的忠实。他诉诸的是精神实质,是他自己无限丰富的精神体验之流露。他不过给这些精神体验和精神实质披上一件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外衣,将它们与俄国生活的当代事实联系在一起。较之于果戈理笔下典型守财奴的真实肖像泼留什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未必是60年代恐怖主义者们更为真实的留影。这些均为作者自我的外在化。 肉体,真实的、物质的肉体,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2013-10-16 10:58 1人喜欢
陀思妥耶夫斯基实质上较其他任何一位作家都更少对生活的忠实。他诉诸的是精神实质,是他自己无限丰富的精神体验之流露。他不过给这些精神体验和精神实质披上一件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外衣,将它们与俄国生活的当代事实联系在一起。较之于果戈理笔下典型守财奴的真实肖像泼留什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未必是60年代恐怖主义者们更为真实的留影。这些均为作者自我的外在化。 肉体,真实的、物质的肉体,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中是缺席的,但是思想和肉体的精神却无处不在,正因为如此,在他的世界里,精神才会遭到立足于精神基础的肉体之攻击。这类肉体的精神提取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可怖、最惊人的创造,无人能写出堪与老拉卡玛佐夫不纯洁的崇高相比拟的东西。 他是最高层面上的俄国灵魂之精神瓦解的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征兆,这种精神瓦解最终导致俄罗斯帝国的解体。 真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一种只能被病入膏肓的精神肌体所轻易吸收的食物。
回应 2013-10-16 10:58
-
冰雪皇后昧拾金 (90后不放心人员)
在《旧约》的其他篇章中,受到推崇的是《传道书》、《箴言》、《所罗门智慧书》和《西拉书》。 后两者都属次经,似多译作《所罗门智训》与《便西拉智训》。 先知们的书和《启示录》常附有希腊教父们的注释。 原文:Copies of the Prophets and of the Apocalypse we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the commentary of the Greek Fathers. “先知们的书”宜作“《先知书》”,并按本书体例注原文。另原文“抄本”(copies)的意思没有... (2回应)2013-07-17 19:54
在《旧约》的其他篇章中,受到推崇的是《传道书》、《箴言》、《所罗门智慧书》和《西拉书》。 引自第4页 后两者都属次经,似多译作《所罗门智训》与《便西拉智训》。
先知们的书和《启示录》常附有希腊教父们的注释。 引自第4页 原文:Copies of the Prophets and of the Apocalypse we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the commentary of the Greek Fathers. “先知们的书”宜作“《先知书》”,并按本书体例注原文。另原文“抄本”(copies)的意思没有译出。
古代俄国人关于《圣经》历史故事的知识大多源自《帕列亚书》(Paleya;Палея,源自希腊语)…… 引自第4页 原文标明是παλαιά,不知此处漏掉是否印刷问题。
2回应 2013-07-17 19:54 -
冰雪皇后昧拾金 (90后不放心人员)
说到印刷问题,这本书里还真不少,对人民出版社来说,似乎有点不应该。 《箴言》(Proverds;Притчи) Proverds应作Proverbs。 第6页: 伪经(apocryhpas;апокрифы) apocryhpas当作apocrypha,衍s或并非印刷错误。 Cosmos Indicopleustes Cosmos当作Cosmas。 第13页: 佩切涅格人围困别尔哥罗德(the siege of Belogorod by the Pecheneges;осада Белогорода печенегами) Belogorod...2013-07-17 20:15
说到印刷问题,这本书里还真不少,对人民出版社来说,似乎有点不应该。
《箴言》(Proverds;Притчи) 引自第4页 Proverds应作Proverbs。 第6页:
伪经(apocryhpas;апокрифы) 引自第4页 apocryhpas当作apocrypha,衍s或并非印刷错误。
Cosmos Indicopleustes 引自第4页 Cosmos当作Cosmas。 第13页:
佩切涅格人围困别尔哥罗德(the siege of Belogorod by the Pecheneges;осада Белогорода печенегами) 引自第4页 Belogorod / Белогород当作Belgorod / Белгород,唯两处都衍一o,或并非印刷上的错误。 第27页:
帕列奥略王朝(Palacologi;Палеологи) 引自第4页 Palacologi当作Palæologi。 第117页:
“宫廷侍卫”(gentleman of the chmber;камер-юнкер) 引自第4页 Chmber当作chamber。 第218页:
约瑟夫—尤里安·森科夫斯基(Joseph-Julian Senkowcki;Юзеф-Юлиан Сенковский) 引自第4页 Senkowcki当作Senkowski。 第314页:
定居他位于雅罗斯拉夫尔省的一座小庄园。 引自第4页 “他”当作“地”。
回应 2013-07-17 20:15 -
冰雪皇后昧拾金 (90后不放心人员)
其中之一例,便是由圣约翰(大马士革的)撰写的瓦尔拉姆和约瑟夫的故事。佛陀传记的这一拜占庭版本深深签入了俄国人的宗教意识。 没看错吧,大马士革的约翰写的耶教圣徒传竟然和佛陀扯上了关系? 没看错! 可观维基“贝尔拉姆与约瑟伐特”条目([http://zh.wikipedia.org/wiki/]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 对其详细传播经过有兴趣者,可观闷蛋君([http://www.douban.com/people/mondain/])的宏文《人云亦云》([http://mondain.s...2013-07-17 20:23 1人喜欢
其中之一例,便是由圣约翰(大马士革的)撰写的瓦尔拉姆和约瑟夫的故事。佛陀传记的这一拜占庭版本深深签入了俄国人的宗教意识。 引自第5页 没看错吧,大马士革的约翰写的耶教圣徒传竟然和佛陀扯上了关系? 没看错! 可观维基“贝尔拉姆与约瑟伐特”条目(http://zh.wikipedia.org/wiki/貝爾拉姆與約瑟伐特)。 对其详细传播经过有兴趣者,可观闷蛋君(http://www.douban.com/people/mondain/)的宏文《人云亦云》(http://mondain.sodramatic.net/archives/165)。 最后提一下,原文表述十分严谨,并没有说此传是大马士革约翰“撰写”的,而是用了ascribed一词。
回应 2013-07-17 20:23
-
“俄国现实主义诞生于40年代下半期,横确切地说是在1846年—1847年间。其系谱是混成的,总体而言,它是果戈里讽刺性自然主义个更早些的感伤现实主义这两者的混血儿,作为后者的感伤现实主义主要由于乔治桑当时的巨大影响而在三四十年代得以复兴和呈现。果戈里和乔治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其初期推崇的两位大师。其他一些外国作家亦产生不小影响,尤其是巴尔扎克。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经典现实主义(不太理解此语)...
2020-04-06 22:31
“俄国现实主义诞生于40年代下半期,横确切地说是在1846年—1847年间。其系谱是混成的,总体而言,它是果戈里讽刺性自然主义个更早些的感伤现实主义这两者的混血儿,作为后者的感伤现实主义主要由于乔治桑当时的巨大影响而在三四十年代得以复兴和呈现。果戈里和乔治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父亲和母亲,也是其初期推崇的两位大师。其他一些外国作家亦产生不小影响,尤其是巴尔扎克。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经典现实主义(不太理解此语)统领各种不同元素之熔合,《欧根奥涅金》和《当代英雄》对俄国现实主义小说产生极大影响。最后,三四十年代诸多莫斯科小组的发展,以及其理想主义在之后十年间得以彰显的最终形式,也构成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使俄国小说获得其理想主义色彩和公民特征(好懂)。别林斯基更是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他在1841年-1845年间写作的批评文集实际上预测出了整个运动的朝向。从未有过某一文学进程如此确切地呼应一位主流批评家的期冀。”
回应 2020-04-06 22:31 -
Oblakovshtanah (俄罗斯文学。)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5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0)9.4分 7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俄国文学史(上下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把噗 2013-11-04
没有通读,把熟悉的大家都读了,字里行间满是真知灼见,尤其是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三章。能被纳博科夫赞誉果然非凡。
2 有用 下山的Hans 2015-08-20
为英语读者所写,较少意识形态影响,语言风格化极强,很有表现力。对文学的良好洞察力从下卷选择论述的人就能看出来,对各位作家的分析也十分精彩深辟。作者本人经历也是奇葩,翻译良心,注释也是。仅有极少量错误,比如下卷某页提到了勃朗宁,正文中说的是戏剧化诗歌,这明显指的是罗伯特·勃朗宁,而非其妻。注释中却为其妻的简介。
1 有用 Barbotine 2019-05-25
对茨维塔耶娃的评价确实有失客观。“公正地讲,她迄今为止的散文均做作邋遢,歇斯底里,是俄语中有史以来最为糟糕的散文。”这样偏激、个人武断式的评论出现在一部严肃学术著作里让人大跌眼镜。
2 有用 Eveline 2018-10-17
认真做了笔记,下卷就滑水了。开始理解托尔斯泰的骄傲与破坏了,忏悔录还要在读一次,那个猎人舔着蜂蜜,岌岌可危。果然,还是心水托翁一些,但忘不了伊凡的眼神。太阳强烈,水波温柔。在图书馆和一个认真用钢笔做数学题的小哥哥自习了一天,想要活着去遇见,人和书,不该放弃
1 有用 鸡场场长苏老则 2014-06-25
庄严伟大
0 有用 穆霒 2020-12-18
近百年前既已诞生却仍然让现在的读者赞叹其鉴赏力、洞察力、描述力并遗憾作者早逝的文学史著作,真希望米尔斯基可以活着看到《日瓦戈医生》《大师和玛格丽特》《静静的顿河》这些伟大作品的诞生。刘文飞的译序非常翔实,最让人惊叹的一点是作者在描述重要作家时竟会拟用该作者的文风和笔触。另俄国文学读得越多对作者的认同就越多。译名有不统一之处,像勃留索夫《燃烧的天使》这种有中译本的作品不知为何用了别的译名?
0 有用 若耶溪水 2020-12-16
按图索骥的图!
0 有用 演茬 2020-12-13
这才叫文学史好吗!这才叫文学史!
0 有用 久久什卡 2020-11-25
非常全面系统,没听过的作家确实太多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中译本来读。但是有的小节感觉还是有点杂乱,或许我太要求逻辑性了。
0 有用 AhFloyd 2020-11-03
太棒了👏值得抄到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