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字里行间文库:死水微澜》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作者简介 · · · · · ·
李劼人(1891-1962), 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1912 年发表处女作《游园会》,1919 年赴法国留学,曾任《四川群报》编辑、主笔,《川报》总编辑。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三部作品共同构成了影响深远的“大河三部曲”。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序幕
第二部分 在天回镇
第三部分 交流
第四部分 兴顺号的故事
第五部分 死水微澜
第六部分 余波
第二部分 在天回镇
第三部分 交流
第四部分 兴顺号的故事
第五部分 死水微澜
第六部分 余波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为唐玄宗李隆基避安禄山之乱,由长安来南京,——成都在唐时号称南京,以其在长安之南的原故,——刚到这里,便“天旋地转回龙驭”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牌坊灯也要数东大街的顶多顶好,并且灯面绢画,年年在更新。而花炮之多,也以东大街为第一。这因为东大街是成都顶富庶的街道,凡是大绸缎铺,大匹头铺,大首饰铺,大皮货铺,以及各字号,以及贩卖苏、广杂货的水客,全都在东大街。所以在南北两门相距九里三分的成都城内,东大街真可称为首街。从进东门城门洞起,一段,叫下东大街,还不算好,再向西去一段,叫中东大街、城守东大街和上东大街,足有二里多长,那就显出它的富丽来了:所有各铺户的铺板门坊,以及檐下卷棚,全是黑漆推光;铺面哩,又高,又大,又深,并且整齐干净;招牌哩,全是黑漆金字,很光华,很灿烂。因为从乾隆四十九年起经过几次大火灾,于是防患未然,每隔几家铺面,便高耸一道风火墙;而街边更有一口长方形足有三尺多高、盛满清水的太平石缸,屋檐下并长伸出丁葆桢丁制台所提倡的救火家具:麻搭、火钩。街面也宽,据说足以并排走四乘八人大轿。街面全铺着红砂石板,并且没一块破碎了而不即更换的。两边的檐阶也宽而平坦,一入夜,凡那些就地设摊卖各种东西的,便把这地方侵占了;灯火荧荧,满街都是,一直到打二更为止。这是成都唯一的夜市,据说从北宋朝时候就有了这习俗,而大家到这里来,并不叫上夜市,却呼之为赶东大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笔记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字里行间文库 (共35册),
这套丛书还有
《经典常谈》,《天涯红泪记》,《白夜》,《莎菲女士的日记》,《呼兰河传》 等。
喜欢读"死水微澜"的人也喜欢 · · · · · ·
死水微澜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死水微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5 条 )




一部被低估到遗忘的小说
一开始是想家,想看四川方言小说,看了以后发现并没有多少方言,不同于孽海花通篇的吴语对白。不过还是学会了一些零星的四川话的正确写法,比如说是“鸩”不是“整”:四川话前后鼻音不分,但是以情理推测,鸩字更阴毒更狠,比开玩笑的“整”要符合方言的本意。 辛亥革命前的天...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8.6分 351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8.5分 632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8.4分 57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4)8.6分 33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风俗志·小说 (青兮)
- 网易蜗牛读书精选 (胡道梧)
- 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11部名作 (血洗墻國)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死水微澜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雾中行者 2016-03-27 23:31:11
好看!确为好书。
0 有用 富贵 2015-09-04 14:51:52
好看。有灵气。
0 有用 ) 2019-06-30 18:28:36
金瓶梅般的世情 香菱般的招弟 包法利夫人般的蔡大嫂 死水般的成都城 微澜的十九世纪末 2019共读21。
0 有用 信我 2016-02-01 00:17:09
对这样的文字毫无抵抗力 让我想起了高行健 中国不缺好的文字 只是大多数时候都被掩藏起来了 明早起来 世道又会怎样
0 有用 鶴少爺つるゆき 2014-12-13 21:41:36
觉不出好在哪儿。人物?刻画地很好么?起码我觉得刘三金怎么劝邓幺妹和罗歪嘴勾搭在一起以及邓罗第一次苟合之后的心理这一整段最体现人物性格的情节小说里略过不写。邓幺妹直接从温良贤淑变成骚浪蹄子了……风俗史?太单薄了吧?我还不如直接看什么《XX县志·风俗卷》这样的风俗史料呢。还有人说是早期基督教在华传播史料,这种零零碎碎的小说情节真的能当史料吗……
0 有用 心系小雅 2021-05-18 15:18:10
虽然很多四川方言元素,但读起来总让人想起雨果……不知道李先生赴法留学是不是受雨果影响了。
0 有用 zh_ayi 2021-03-21 19:48:33
很喜欢 死水 微澜 是谁死呢?哪里来的澜?
0 有用 快乐阴间小分队 2021-02-24 23:24:43
气韵真好,娓娓道来。很有自然主义的风格,甚至还有几分福楼拜的意味。
0 有用 两仪式 2020-12-09 20:05:38
真是一本川味十足的小说!筋道火辣的行文风格,干脆不做作!
0 有用 西西弗斯 2020-08-24 21:30:21
奔着四川话读着,可能对成都不太熟也就没有那么那么有代入感。人物写的挺有意思的,里面的味道就连人物都很四川啊。做了就做,想就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