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机器的智能将是人类的万亿个万亿倍,它们面对我们,并不像我们面对狗,而是如同我们面对蚊子、跳蚤甚至岩石,当它们消灭我们的时候,如同我们将蚊子拍死,将臭虫冲进下水道,谁会在消灭跳蚤的时候觉得这样太残忍了呢?!这也许是人类逃脱不了的宿命,这也使德·加里斯教授认为有责任写这本书。我知道如果不让地球上每个人都对这个关乎人类存亡的问题知情并且思考,那么书中所描写的比所有科幻电影更刺激、可怕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甚至更加糟糕。希望每个人都来关注,希望每个人都来思考,希望这一切都还来得及……
作者简介 · · · · · ·
世界人工大脑之父雨果•德 •加里斯博士,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他离开美国来到中国,在中国的大学从事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三方的教学科研工作。他被比作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斯蒂芬·霍金。世界上仅有的四个制作人脑的机器均源自他之手。他因研发成功第一台制作人脑的机器CBM(Cam Brain Machine)进入吉尼斯纪录。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喜欢读"智能简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智能简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智能简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值得一看,值得思考。

人工智能会终结人类吗?

光有“头脑”就能生存?
> 更多书评 14篇
-
田童 (假想敌)
由于他们(人工智能)如此聪明,以至于人类对于他们来说是低等甚至不值一提的,以至于人类存在与否对于他们来说真没什么不同。 ——第一次听到如此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是在制造上帝,还是在创造我们潜在的终结者。 基因算法是一种达尔文进化的程序模拟形式,用来优化任何被进化的性能。2019-06-23 21:19:40
-
【《智能简史》摘录 by 仓廪一间】 是表达"神一样超级智能机器"的缩写。这个新术语是"artilect" 人工智能机器 ,它是"artificialintellect"的缩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我相信,人工智能机器在21世纪将成为主导问题——具体指人类是否应该制造比人类智能高出万亿个万亿倍的人工智能机器,也就是说,拥有神一样智慧的机器。我预言人类将分裂成两大主要政治集团,并且会随着人工智能机器逐渐变为现实而使...
2017-10-02 07:12:31
【《智能简史》摘录 by 仓廪一间】
是表达"神一样超级智能机器"的缩写。这个新术语是"artilect" 人工智能机器 ,它是"artificialintellect"的缩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我相信,人工智能机器在21世纪将成为主导问题——具体指人类是否应该制造比人类智能高出万亿个万亿倍的人工智能机器,也就是说,拥有神一样智慧的机器。我预言人类将分裂成两大主要政治集团,并且会随着人工智能机器逐渐变为现实而使得他们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例如,含微辐射氧的液体可以被注射到血管中,它可以流入大脑并且在更活跃的和需要更多氧气或血液的大脑细胞处聚集。测试人被要求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在从事这些任务时,大脑使用较多的部分将显示出更高的辐射浓度。大脑科学家或神经科学家因此能够定位大脑的哪些部位在参与任务。我们关于大脑如何运作的知识,至少在宏观上,在最近这些年内由于新技术而大范围地增加了。 越来越多的外部方法使用了基于核物理的现象,比如说核磁共振技术 nuclearmagneticres-nance,NMR ,对此我在此不作介绍。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大脑的观察可以获得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和使用更少的测试时
胚胎形成制造的一个进化工程解决方法可能是这样工作的:一开始产生亿万个随机的分子级"人工DNA"串,每一个都可以被转译为块状的三维分子结构。然后预先设计好的分子级纳米机器人进入块状物内,测量其想得到的微产品的形状和功能的相似程度。那些得到更高分值的块状物将会使其相应的人工DNA生存下来并且在下一代有更多的复制品 孩子 。
建筑材料将会变得更结实,因为当今的材料仍然含有损害其坚固程度的裂缝和缺陷等。纳米科技将以原子级的精确性来组装这些材料,而没有缺陷、裂缝、瑕疵,因此它们会变得更结实。这可能意味着,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建造几公里高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的结构骨架将会足够结实以承担强风带来的拉扯力。像钻石般坚固的惊人材料将会被制造出来。
可逆计算可能会花费相当于传统计算两倍的计算时间,因为你必须把结果从同样的电路送回 或者是相同的拷贝 ,但是至少没有任何热量产生。 这样的显著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释这样的事物?因为我认为20世纪70年代对于可逆的且无热量的计算理论的发现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并且和本书的主要思想有密切关系。
一个"门"是一个基本的进行一些基本操作的电路,比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等
在20世纪60年代,一名叫兰道俄(Landauer)的研究者发现,在计算机里产生热量的是"重新设置"内存寄存器 一个寄存器是一个存储0或1的线形存储链 的过程,也就是清除它们的内容并且重置为0。他发现当信息被"清除"或者"消灭"时产生了热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理论物理学家一直在自问有关计算物理学极限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个物理的分支被称为"计算物理学" phys-c-mp或physics-fc-mputati-n 。一个在物理计算学中被问到的问题就是:"进行一个基本的计算步骤所消耗的最低能量是多少?"
阿伏加德罗机器" Av-gadr-machines ,一种具有万亿万亿个部件的机器将变成可能。阿伏加德罗数字就是像人类这样级别的物体,比如手中的苹果可能含有的分子数目。
综合所有的三种模块,也就是行为产生 或行为模块 、探测模块和决策模块,看起来好像可以开始制造人工神经系统的工作了。如果有很多这样的模块,那么我认为可以很合适地称这样的集合为一个"人工大脑"。就是在这样的阶段上,我信心满满,开始朝着人工大脑先驱者的方向前进。
早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我就开始利用一种模拟达尔文进化的软件形式,所谓的基因算法 GeneticAlg-rithm 来设计神经网络,并开始发表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论文
关键时候,如果地球主义者发现宇宙主义者真的要制造高级人工智能机器时,地球主义者可能会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存而去消灭宇宙主义者。他们会认为,为了保护整个人类,而杀死几百万宇宙主义者是可以接受的
尽管蚊子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极其复杂和不可思议的生物,我们人类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些而轻易杀死它们,因为我们从来都只是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有害生物。
我们自己,既有智慧又有意识,就是一个存在的证据,即证明自然界可以以一种适合的方式排列大分子来制造我们。当一个孕妇进食后,她所摄取食物里面的一些大分子会被重新组合,然后自己去组合包含万亿万亿个原子的大分子结构,就是她的婴儿。婴儿就是由于大分子的自我排列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的三维的并且有意识和智慧的生物。 自然界通过进化已经找到了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所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如
也许让这个信息传递开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好莱坞去拍摄一部关于这个主题的轰动电影。我希望这会成为现实。这个方向已经有了开始。许多国家的一些电影摄制者已经做了一些关于我和我的观点的纪录片。
在讨论这些新的或者有待发展的技术细节之前,我想说明哪一类读者可以从我认为本书最难的这一章节中获益。我相信只要你学过高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就能够理解这章所介绍的内容。
为了透彻理解这一章节,我需要去介绍一些非常“高科技的”技术,甚至一些还不存在的科技,所以我将不得不涉及不同等级的一些细节。我希望不会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吃力。
我建议你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只要尽量理解就可以了,然后跳到下一章节,下一章将介绍宇宙主义者的很多观点和看法。然而,如果你决定跳过这一章节,我建议你至少接受一个主要的结论,那就是(用一点来总结):本世纪的科技将会使人工智能制造变得可能,而且它将比人类聪明几亿亿倍。
通过介绍在电子世界中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现象,我开始对本章的一些使人工智能机器成为可能的科技进行介绍,这些我在导言章节已经简要讨论过了。然而这次,这个概念会涉及更多的细节。戈登·摩尔是美国加州硅谷的“英特尔”微处理芯片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1世纪初仍然健在。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注意到集成电路的运算速度和密度(即密集到一个硅芯片表面上的晶体管数目)每一年左右翻一番。这个倍数增长在过去40年或多或少成为了事实,并且很多人相信它会继续到大分子等级。
试图让电子元件变得更小更密集的要点是什么呢?如果两个元器件要相互通信,并且已知恒定的光速(也就是,电子元器件相互传递信息的最大速度),那么元器件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速度就越快。并且,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越小,一个特定表面上密集的数量就越多。因此,这个芯片就能够具有更强大的性能,因为它有更多的元器件来做更多的事情。
因此,微处理芯片产业一直承受着压力—— 按比例缩小,让晶体管变得更小,让电路变得更小。如果一个公司在这场狂热的赛跑中落后了,它将失去销售额并且破产。如果竞争公司在开发周期领先你6个月,并且先于你的公司发布了一系列的产品,你将陷入很不利的处境。新一代的芯片和计算机每隔一两年就会问世。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等6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我们将能够用同样的价格买到性能更好更优越的计算机。
摩尔定律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重要的科技和经济现象之一。它一直在为推动全球经济的数字革命加油。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工作机会和很大比例的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都和电子、计算机、通信产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果摩尔定律开始失效的话,人类将会深受震动。然而,这仍然是个问题。
当电子元器件,特别是晶体管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最后达到了一个如此小的等级以至于要采用一套不同的物理原理来支配它们的行为。
如果摩尔定律一直有效到分子级别,也就是说,如果电子元器件的大小可以达到分子级别并且仍然有功能的话,那么新的物理原理将被采用。牛顿在17世纪发现的传统的“经典力学”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20世纪更新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控制原子和分子的行为(甚至更小的级别)。举个例子,当芯片的硅表面上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线长度下降到微米(1微米是百万分之一米,相当于细菌的大小),量子现象将会出现。这些现象明显打乱了通常在更大级别上的顺着电线的电子传送(也就是电流)。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代的电子研究者是闷闷不乐的。他们明白,如果电子产业上难以置信的“摩尔倍增”现象一直有效的话,那么他们将必须从传统的电子原理转移到量子力学原理。越来越多的电子研究者正在接受这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开始思考利用量子现象作为功能原理的新的电子和计算技术,而不是把这些量子效应看成是对传统电子学的干扰。
本书所讨论的人工智能,是一种超级智慧的高级人工智能,就像漫威漫画里的曼哈顿博士,像他这样神一般的存在,会怎么看待人类?我觉得,他看人类跟看一只老鼠没什么区别。
老鼠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千百万年了,进化得非常聪明,但是在人类眼中,它依然不过是一种低级的啮齿类哺乳动物罢了,人类不会去想着帮助老鼠更好地发展它们的老鼠文明,不会帮助老鼠解决食物困乏、寿命短暂之类的问题,在人类看来,老鼠就是老鼠,微不足道的生命形式罢了。
但人工智能是否也会这样看待人类?跟老鼠相比,人类似乎有一样不同:人类具有自由意志。
一颗糖粒大小的人工脑潜在的计算能力可能比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要高几十亿倍。对于地球主义者来说,让这样的一个颗粒融入人脑而使之成为半机器人,是“伪装成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地球主义者有一个人类的外表,并不会让地球主义者觉得半机器人的威胁会减小。
人类不可能制造出避免这点的电路。如果我们去尝试,那么,电路增长指令的随机突变将会导致生长出不同的电路,并且因此导致人工智能机器难以预测的行为方式。如果人工智能机器要改进,以达到超级智慧,它们就需要进化,但是进化是不可预测的。突变的和进化的人工智能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将使人工智能机器具有潜在的危险。
举个例子,一个刚生了孩子的年轻母亲,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半机器人。她只需把"一颗糖粒"放在孩子的脑子里,就能把孩子变成人形的人工智能机器。"孩子"将只有万亿分之一思想是人的思维方式,其余的脑容量 也就是大脑的99.9999999999% 都是人工智能机器的思想 无论是什么 。结果,这个母亲"杀死"了她的孩子,因为它再也不是人类了。它只是"伪装成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是和她不同的。
因此对于我来说,选择半机器人不能解决宇宙主义者/地球主义者的冲突。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加剧冲突,因为这会让地球主义者因难以区别人类和半机器人而更加偏执和多疑。
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比较骑墙和中立,一直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观点和解释两种看法,一边支持地球主义者,另一边又青睐宇宙主义者。经过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开始指责我是“伪善者”。“德·加里斯,你指望人类在地球主义者与宇宙主义者之间进行选择,但是你自己都没有这样做。”“很公平,”我想,“那么我就选择吧。”在我内心深处,我是宇宙主义者,我将在讨论宇宙主义者观点的第4章陈述我支持宇宙主义者的感受和论据。在那一章我将说明为什么我和其他宇宙主义者会如此热情地支持制造人工智能机器,我们准备接受人类可能会灭绝的可怕威胁。
在论述地球主义者观点的第5章,我将解释为什么地球主义者会觉得制造人工智能机器是一场灾难。
在本书的第6章,我将展现给大家一个画面,那就是我怎样看待冲突的酝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现阶段,你们中的某些人可能很难想象,机器怎么可能比人类更有能力并且聪明几万亿个万亿倍。这看起来简直就像科幻小说,不会被人类认真对待。
这类事情的发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1933年,一个叫利奥·西拉特的匈牙利裔犹太物理学家,正在伦敦的一个旅馆里读报纸上关于著名新西兰物理学家、原子核发现者卢瑟福爵士演讲的报告。一个参加演讲的新闻记者询问卢瑟福是否相信那一天会到来—— 原子核里释放的不可思议的高能量被用于工业上。卢瑟福的著名回答是“妄想”,也就是“没门”、“不可能”、“废话”。西拉特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肯定有办法。
当西拉特在伦敦街上漫步的时候,突然产生一个灵感。这年是1933年,发现中子的第二年。他意识到中子是一种非常好的子弹,它不会被原子核的电荷偏转出去,因为根据定义,中子没有电荷,它的名字也是因此而得。
西拉特知道铀是化学元素表里最不稳定的核子。西拉特的办法是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使它变得不稳定,因此原子核可能会裂变成两个更小的原子核。而原子核越小其包含的中子越少,也就意味着裂变时有些中子会被发散出去从而去轰击其他的铀原子核。
因此,西拉特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核链式反应的人。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和爱因斯坦的同事朋友,他能够计算出,如果发生这样的链式反应大概可以释放多少能量。他知道两个原子核和发散出去的中子的质量之和将会小于原先的铀原子核和中子的质量之和。那么不见的质量跑到哪儿去了?
他知道这些质量将会被转化成巨大的能量释放出去。一个西瓜大小的铀,经过链式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有多大呢?经过计算,发现这个能量将足以毁掉整座城市。
西拉特是一个犹太人,说德语,他读过希特勒慕尼黑暴动失败后在监狱里写的书—— Mein Kampf (《我的奋斗》),所以他知道希特勒对犹太人有一个“Endlosung”(“最终解决办法”),那就是,要把犹太人全部消灭。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大权。
因此,西拉特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出核链式反应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害怕希特勒首先“拥有核弹”的人。这个想法使他惊恐万分。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是世界上物理学最先进的国家—— 拥有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等等。因此,西拉特觉得德国非常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弹的国家。
他跑到美国华盛顿,开始向五角大楼坚持不懈地宣扬自己的观点。五角大楼那些人认为他是疯子。仅仅一颗炸弹就可以摧毁一座城市的概念让他们觉得荒谬之极。在20世纪30年代,威力最大的炸弹仅仅可以炸毁一个大型建筑物。
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科学家 r-cketscientist " 美国人的说法,意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回应 2017-10-02 07:12:31 -
既然两大发现(怎样产生核子链式反应和怎样制造人工智能机器)对于银河系内的很多文明来说,发生的时间可能非常相近,它们中的许多文明可能在转化时被自己摧毁。也许,为什么人类没有清楚的证据表明我们曾经被地球外的生物级别智慧而不是人工智能级别智慧访问过的原因,是由于只有很少的文明可以再人工智能转换中生存下去而可以对遥远的地球进行访问。 (2回应)
2011-08-01 17:24:10
-
【《智能简史》摘录 by 仓廪一间】 是表达"神一样超级智能机器"的缩写。这个新术语是"artilect" 人工智能机器 ,它是"artificialintellect"的缩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我相信,人工智能机器在21世纪将成为主导问题——具体指人类是否应该制造比人类智能高出万亿个万亿倍的人工智能机器,也就是说,拥有神一样智慧的机器。我预言人类将分裂成两大主要政治集团,并且会随着人工智能机器逐渐变为现实而使...
2017-10-02 07:12:31
【《智能简史》摘录 by 仓廪一间】
是表达"神一样超级智能机器"的缩写。这个新术语是"artilect" 人工智能机器 ,它是"artificialintellect"的缩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我相信,人工智能机器在21世纪将成为主导问题——具体指人类是否应该制造比人类智能高出万亿个万亿倍的人工智能机器,也就是说,拥有神一样智慧的机器。我预言人类将分裂成两大主要政治集团,并且会随着人工智能机器逐渐变为现实而使得他们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例如,含微辐射氧的液体可以被注射到血管中,它可以流入大脑并且在更活跃的和需要更多氧气或血液的大脑细胞处聚集。测试人被要求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在从事这些任务时,大脑使用较多的部分将显示出更高的辐射浓度。大脑科学家或神经科学家因此能够定位大脑的哪些部位在参与任务。我们关于大脑如何运作的知识,至少在宏观上,在最近这些年内由于新技术而大范围地增加了。 越来越多的外部方法使用了基于核物理的现象,比如说核磁共振技术 nuclearmagneticres-nance,NMR ,对此我在此不作介绍。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大脑的观察可以获得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和使用更少的测试时
胚胎形成制造的一个进化工程解决方法可能是这样工作的:一开始产生亿万个随机的分子级"人工DNA"串,每一个都可以被转译为块状的三维分子结构。然后预先设计好的分子级纳米机器人进入块状物内,测量其想得到的微产品的形状和功能的相似程度。那些得到更高分值的块状物将会使其相应的人工DNA生存下来并且在下一代有更多的复制品 孩子 。
建筑材料将会变得更结实,因为当今的材料仍然含有损害其坚固程度的裂缝和缺陷等。纳米科技将以原子级的精确性来组装这些材料,而没有缺陷、裂缝、瑕疵,因此它们会变得更结实。这可能意味着,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建造几公里高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的结构骨架将会足够结实以承担强风带来的拉扯力。像钻石般坚固的惊人材料将会被制造出来。
可逆计算可能会花费相当于传统计算两倍的计算时间,因为你必须把结果从同样的电路送回 或者是相同的拷贝 ,但是至少没有任何热量产生。 这样的显著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释这样的事物?因为我认为20世纪70年代对于可逆的且无热量的计算理论的发现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并且和本书的主要思想有密切关系。
一个"门"是一个基本的进行一些基本操作的电路,比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等
在20世纪60年代,一名叫兰道俄(Landauer)的研究者发现,在计算机里产生热量的是"重新设置"内存寄存器 一个寄存器是一个存储0或1的线形存储链 的过程,也就是清除它们的内容并且重置为0。他发现当信息被"清除"或者"消灭"时产生了热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理论物理学家一直在自问有关计算物理学极限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个物理的分支被称为"计算物理学" phys-c-mp或physics-fc-mputati-n 。一个在物理计算学中被问到的问题就是:"进行一个基本的计算步骤所消耗的最低能量是多少?"
阿伏加德罗机器" Av-gadr-machines ,一种具有万亿万亿个部件的机器将变成可能。阿伏加德罗数字就是像人类这样级别的物体,比如手中的苹果可能含有的分子数目。
综合所有的三种模块,也就是行为产生 或行为模块 、探测模块和决策模块,看起来好像可以开始制造人工神经系统的工作了。如果有很多这样的模块,那么我认为可以很合适地称这样的集合为一个"人工大脑"。就是在这样的阶段上,我信心满满,开始朝着人工大脑先驱者的方向前进。
早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我就开始利用一种模拟达尔文进化的软件形式,所谓的基因算法 GeneticAlg-rithm 来设计神经网络,并开始发表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论文
关键时候,如果地球主义者发现宇宙主义者真的要制造高级人工智能机器时,地球主义者可能会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存而去消灭宇宙主义者。他们会认为,为了保护整个人类,而杀死几百万宇宙主义者是可以接受的
尽管蚊子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极其复杂和不可思议的生物,我们人类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些而轻易杀死它们,因为我们从来都只是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有害生物。
我们自己,既有智慧又有意识,就是一个存在的证据,即证明自然界可以以一种适合的方式排列大分子来制造我们。当一个孕妇进食后,她所摄取食物里面的一些大分子会被重新组合,然后自己去组合包含万亿万亿个原子的大分子结构,就是她的婴儿。婴儿就是由于大分子的自我排列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的三维的并且有意识和智慧的生物。 自然界通过进化已经找到了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所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如
也许让这个信息传递开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好莱坞去拍摄一部关于这个主题的轰动电影。我希望这会成为现实。这个方向已经有了开始。许多国家的一些电影摄制者已经做了一些关于我和我的观点的纪录片。
在讨论这些新的或者有待发展的技术细节之前,我想说明哪一类读者可以从我认为本书最难的这一章节中获益。我相信只要你学过高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就能够理解这章所介绍的内容。
为了透彻理解这一章节,我需要去介绍一些非常“高科技的”技术,甚至一些还不存在的科技,所以我将不得不涉及不同等级的一些细节。我希望不会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吃力。
我建议你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只要尽量理解就可以了,然后跳到下一章节,下一章将介绍宇宙主义者的很多观点和看法。然而,如果你决定跳过这一章节,我建议你至少接受一个主要的结论,那就是(用一点来总结):本世纪的科技将会使人工智能制造变得可能,而且它将比人类聪明几亿亿倍。
通过介绍在电子世界中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现象,我开始对本章的一些使人工智能机器成为可能的科技进行介绍,这些我在导言章节已经简要讨论过了。然而这次,这个概念会涉及更多的细节。戈登·摩尔是美国加州硅谷的“英特尔”微处理芯片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1世纪初仍然健在。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注意到集成电路的运算速度和密度(即密集到一个硅芯片表面上的晶体管数目)每一年左右翻一番。这个倍数增长在过去40年或多或少成为了事实,并且很多人相信它会继续到大分子等级。
试图让电子元件变得更小更密集的要点是什么呢?如果两个元器件要相互通信,并且已知恒定的光速(也就是,电子元器件相互传递信息的最大速度),那么元器件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速度就越快。并且,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越小,一个特定表面上密集的数量就越多。因此,这个芯片就能够具有更强大的性能,因为它有更多的元器件来做更多的事情。
因此,微处理芯片产业一直承受着压力—— 按比例缩小,让晶体管变得更小,让电路变得更小。如果一个公司在这场狂热的赛跑中落后了,它将失去销售额并且破产。如果竞争公司在开发周期领先你6个月,并且先于你的公司发布了一系列的产品,你将陷入很不利的处境。新一代的芯片和计算机每隔一两年就会问世。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等6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我们将能够用同样的价格买到性能更好更优越的计算机。
摩尔定律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重要的科技和经济现象之一。它一直在为推动全球经济的数字革命加油。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工作机会和很大比例的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都和电子、计算机、通信产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果摩尔定律开始失效的话,人类将会深受震动。然而,这仍然是个问题。
当电子元器件,特别是晶体管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最后达到了一个如此小的等级以至于要采用一套不同的物理原理来支配它们的行为。
如果摩尔定律一直有效到分子级别,也就是说,如果电子元器件的大小可以达到分子级别并且仍然有功能的话,那么新的物理原理将被采用。牛顿在17世纪发现的传统的“经典力学”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20世纪更新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控制原子和分子的行为(甚至更小的级别)。举个例子,当芯片的硅表面上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线长度下降到微米(1微米是百万分之一米,相当于细菌的大小),量子现象将会出现。这些现象明显打乱了通常在更大级别上的顺着电线的电子传送(也就是电流)。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代的电子研究者是闷闷不乐的。他们明白,如果电子产业上难以置信的“摩尔倍增”现象一直有效的话,那么他们将必须从传统的电子原理转移到量子力学原理。越来越多的电子研究者正在接受这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开始思考利用量子现象作为功能原理的新的电子和计算技术,而不是把这些量子效应看成是对传统电子学的干扰。
本书所讨论的人工智能,是一种超级智慧的高级人工智能,就像漫威漫画里的曼哈顿博士,像他这样神一般的存在,会怎么看待人类?我觉得,他看人类跟看一只老鼠没什么区别。
老鼠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千百万年了,进化得非常聪明,但是在人类眼中,它依然不过是一种低级的啮齿类哺乳动物罢了,人类不会去想着帮助老鼠更好地发展它们的老鼠文明,不会帮助老鼠解决食物困乏、寿命短暂之类的问题,在人类看来,老鼠就是老鼠,微不足道的生命形式罢了。
但人工智能是否也会这样看待人类?跟老鼠相比,人类似乎有一样不同:人类具有自由意志。
一颗糖粒大小的人工脑潜在的计算能力可能比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要高几十亿倍。对于地球主义者来说,让这样的一个颗粒融入人脑而使之成为半机器人,是“伪装成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地球主义者有一个人类的外表,并不会让地球主义者觉得半机器人的威胁会减小。
人类不可能制造出避免这点的电路。如果我们去尝试,那么,电路增长指令的随机突变将会导致生长出不同的电路,并且因此导致人工智能机器难以预测的行为方式。如果人工智能机器要改进,以达到超级智慧,它们就需要进化,但是进化是不可预测的。突变的和进化的人工智能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将使人工智能机器具有潜在的危险。
举个例子,一个刚生了孩子的年轻母亲,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半机器人。她只需把"一颗糖粒"放在孩子的脑子里,就能把孩子变成人形的人工智能机器。"孩子"将只有万亿分之一思想是人的思维方式,其余的脑容量 也就是大脑的99.9999999999% 都是人工智能机器的思想 无论是什么 。结果,这个母亲"杀死"了她的孩子,因为它再也不是人类了。它只是"伪装成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是和她不同的。
因此对于我来说,选择半机器人不能解决宇宙主义者/地球主义者的冲突。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加剧冲突,因为这会让地球主义者因难以区别人类和半机器人而更加偏执和多疑。
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比较骑墙和中立,一直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观点和解释两种看法,一边支持地球主义者,另一边又青睐宇宙主义者。经过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开始指责我是“伪善者”。“德·加里斯,你指望人类在地球主义者与宇宙主义者之间进行选择,但是你自己都没有这样做。”“很公平,”我想,“那么我就选择吧。”在我内心深处,我是宇宙主义者,我将在讨论宇宙主义者观点的第4章陈述我支持宇宙主义者的感受和论据。在那一章我将说明为什么我和其他宇宙主义者会如此热情地支持制造人工智能机器,我们准备接受人类可能会灭绝的可怕威胁。
在论述地球主义者观点的第5章,我将解释为什么地球主义者会觉得制造人工智能机器是一场灾难。
在本书的第6章,我将展现给大家一个画面,那就是我怎样看待冲突的酝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现阶段,你们中的某些人可能很难想象,机器怎么可能比人类更有能力并且聪明几万亿个万亿倍。这看起来简直就像科幻小说,不会被人类认真对待。
这类事情的发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1933年,一个叫利奥·西拉特的匈牙利裔犹太物理学家,正在伦敦的一个旅馆里读报纸上关于著名新西兰物理学家、原子核发现者卢瑟福爵士演讲的报告。一个参加演讲的新闻记者询问卢瑟福是否相信那一天会到来—— 原子核里释放的不可思议的高能量被用于工业上。卢瑟福的著名回答是“妄想”,也就是“没门”、“不可能”、“废话”。西拉特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肯定有办法。
当西拉特在伦敦街上漫步的时候,突然产生一个灵感。这年是1933年,发现中子的第二年。他意识到中子是一种非常好的子弹,它不会被原子核的电荷偏转出去,因为根据定义,中子没有电荷,它的名字也是因此而得。
西拉特知道铀是化学元素表里最不稳定的核子。西拉特的办法是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使它变得不稳定,因此原子核可能会裂变成两个更小的原子核。而原子核越小其包含的中子越少,也就意味着裂变时有些中子会被发散出去从而去轰击其他的铀原子核。
因此,西拉特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核链式反应的人。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和爱因斯坦的同事朋友,他能够计算出,如果发生这样的链式反应大概可以释放多少能量。他知道两个原子核和发散出去的中子的质量之和将会小于原先的铀原子核和中子的质量之和。那么不见的质量跑到哪儿去了?
他知道这些质量将会被转化成巨大的能量释放出去。一个西瓜大小的铀,经过链式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有多大呢?经过计算,发现这个能量将足以毁掉整座城市。
西拉特是一个犹太人,说德语,他读过希特勒慕尼黑暴动失败后在监狱里写的书—— Mein Kampf (《我的奋斗》),所以他知道希特勒对犹太人有一个“Endlosung”(“最终解决办法”),那就是,要把犹太人全部消灭。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大权。
因此,西拉特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出核链式反应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害怕希特勒首先“拥有核弹”的人。这个想法使他惊恐万分。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是世界上物理学最先进的国家—— 拥有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等等。因此,西拉特觉得德国非常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弹的国家。
他跑到美国华盛顿,开始向五角大楼坚持不懈地宣扬自己的观点。五角大楼那些人认为他是疯子。仅仅一颗炸弹就可以摧毁一座城市的概念让他们觉得荒谬之极。在20世纪30年代,威力最大的炸弹仅仅可以炸毁一个大型建筑物。
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科学家 r-cketscientist " 美国人的说法,意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回应 2017-10-02 07:12:31 -
既然两大发现(怎样产生核子链式反应和怎样制造人工智能机器)对于银河系内的很多文明来说,发生的时间可能非常相近,它们中的许多文明可能在转化时被自己摧毁。也许,为什么人类没有清楚的证据表明我们曾经被地球外的生物级别智慧而不是人工智能级别智慧访问过的原因,是由于只有很少的文明可以再人工智能转换中生存下去而可以对遥远的地球进行访问。 (2回应)
2011-08-01 17:24:10
-
田童 (假想敌)
由于他们(人工智能)如此聪明,以至于人类对于他们来说是低等甚至不值一提的,以至于人类存在与否对于他们来说真没什么不同。 ——第一次听到如此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是在制造上帝,还是在创造我们潜在的终结者。 基因算法是一种达尔文进化的程序模拟形式,用来优化任何被进化的性能。2019-06-23 21:19:40
-
【《智能简史》摘录 by 仓廪一间】 是表达"神一样超级智能机器"的缩写。这个新术语是"artilect" 人工智能机器 ,它是"artificialintellect"的缩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我相信,人工智能机器在21世纪将成为主导问题——具体指人类是否应该制造比人类智能高出万亿个万亿倍的人工智能机器,也就是说,拥有神一样智慧的机器。我预言人类将分裂成两大主要政治集团,并且会随着人工智能机器逐渐变为现实而使...
2017-10-02 07:12:31
【《智能简史》摘录 by 仓廪一间】
是表达"神一样超级智能机器"的缩写。这个新术语是"artilect" 人工智能机器 ,它是"artificialintellect"的缩写,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术语。 我相信,人工智能机器在21世纪将成为主导问题——具体指人类是否应该制造比人类智能高出万亿个万亿倍的人工智能机器,也就是说,拥有神一样智慧的机器。我预言人类将分裂成两大主要政治集团,并且会随着人工智能机器逐渐变为现实而使得他们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例如,含微辐射氧的液体可以被注射到血管中,它可以流入大脑并且在更活跃的和需要更多氧气或血液的大脑细胞处聚集。测试人被要求从事各种思维活动,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在从事这些任务时,大脑使用较多的部分将显示出更高的辐射浓度。大脑科学家或神经科学家因此能够定位大脑的哪些部位在参与任务。我们关于大脑如何运作的知识,至少在宏观上,在最近这些年内由于新技术而大范围地增加了。 越来越多的外部方法使用了基于核物理的现象,比如说核磁共振技术 nuclearmagneticres-nance,NMR ,对此我在此不作介绍。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大脑的观察可以获得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和使用更少的测试时
胚胎形成制造的一个进化工程解决方法可能是这样工作的:一开始产生亿万个随机的分子级"人工DNA"串,每一个都可以被转译为块状的三维分子结构。然后预先设计好的分子级纳米机器人进入块状物内,测量其想得到的微产品的形状和功能的相似程度。那些得到更高分值的块状物将会使其相应的人工DNA生存下来并且在下一代有更多的复制品 孩子 。
建筑材料将会变得更结实,因为当今的材料仍然含有损害其坚固程度的裂缝和缺陷等。纳米科技将以原子级的精确性来组装这些材料,而没有缺陷、裂缝、瑕疵,因此它们会变得更结实。这可能意味着,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建造几公里高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的结构骨架将会足够结实以承担强风带来的拉扯力。像钻石般坚固的惊人材料将会被制造出来。
可逆计算可能会花费相当于传统计算两倍的计算时间,因为你必须把结果从同样的电路送回 或者是相同的拷贝 ,但是至少没有任何热量产生。 这样的显著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解释这样的事物?因为我认为20世纪70年代对于可逆的且无热量的计算理论的发现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并且和本书的主要思想有密切关系。
一个"门"是一个基本的进行一些基本操作的电路,比如与门、或门、非门,等等
在20世纪60年代,一名叫兰道俄(Landauer)的研究者发现,在计算机里产生热量的是"重新设置"内存寄存器 一个寄存器是一个存储0或1的线形存储链 的过程,也就是清除它们的内容并且重置为0。他发现当信息被"清除"或者"消灭"时产生了热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理论物理学家一直在自问有关计算物理学极限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个物理的分支被称为"计算物理学" phys-c-mp或physics-fc-mputati-n 。一个在物理计算学中被问到的问题就是:"进行一个基本的计算步骤所消耗的最低能量是多少?"
阿伏加德罗机器" Av-gadr-machines ,一种具有万亿万亿个部件的机器将变成可能。阿伏加德罗数字就是像人类这样级别的物体,比如手中的苹果可能含有的分子数目。
综合所有的三种模块,也就是行为产生 或行为模块 、探测模块和决策模块,看起来好像可以开始制造人工神经系统的工作了。如果有很多这样的模块,那么我认为可以很合适地称这样的集合为一个"人工大脑"。就是在这样的阶段上,我信心满满,开始朝着人工大脑先驱者的方向前进。
早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我就开始利用一种模拟达尔文进化的软件形式,所谓的基因算法 GeneticAlg-rithm 来设计神经网络,并开始发表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论文
关键时候,如果地球主义者发现宇宙主义者真的要制造高级人工智能机器时,地球主义者可能会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存而去消灭宇宙主义者。他们会认为,为了保护整个人类,而杀死几百万宇宙主义者是可以接受的
尽管蚊子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极其复杂和不可思议的生物,我们人类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些而轻易杀死它们,因为我们从来都只是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有害生物。
我们自己,既有智慧又有意识,就是一个存在的证据,即证明自然界可以以一种适合的方式排列大分子来制造我们。当一个孕妇进食后,她所摄取食物里面的一些大分子会被重新组合,然后自己去组合包含万亿万亿个原子的大分子结构,就是她的婴儿。婴儿就是由于大分子的自我排列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效的三维的并且有意识和智慧的生物。 自然界通过进化已经找到了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所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如
也许让这个信息传递开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好莱坞去拍摄一部关于这个主题的轰动电影。我希望这会成为现实。这个方向已经有了开始。许多国家的一些电影摄制者已经做了一些关于我和我的观点的纪录片。
在讨论这些新的或者有待发展的技术细节之前,我想说明哪一类读者可以从我认为本书最难的这一章节中获益。我相信只要你学过高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就能够理解这章所介绍的内容。
为了透彻理解这一章节,我需要去介绍一些非常“高科技的”技术,甚至一些还不存在的科技,所以我将不得不涉及不同等级的一些细节。我希望不会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吃力。
我建议你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只要尽量理解就可以了,然后跳到下一章节,下一章将介绍宇宙主义者的很多观点和看法。然而,如果你决定跳过这一章节,我建议你至少接受一个主要的结论,那就是(用一点来总结):本世纪的科技将会使人工智能制造变得可能,而且它将比人类聪明几亿亿倍。
通过介绍在电子世界中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现象,我开始对本章的一些使人工智能机器成为可能的科技进行介绍,这些我在导言章节已经简要讨论过了。然而这次,这个概念会涉及更多的细节。戈登·摩尔是美国加州硅谷的“英特尔”微处理芯片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1世纪初仍然健在。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注意到集成电路的运算速度和密度(即密集到一个硅芯片表面上的晶体管数目)每一年左右翻一番。这个倍数增长在过去40年或多或少成为了事实,并且很多人相信它会继续到大分子等级。
试图让电子元件变得更小更密集的要点是什么呢?如果两个元器件要相互通信,并且已知恒定的光速(也就是,电子元器件相互传递信息的最大速度),那么元器件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速度就越快。并且,电子元器件的尺寸越小,一个特定表面上密集的数量就越多。因此,这个芯片就能够具有更强大的性能,因为它有更多的元器件来做更多的事情。
因此,微处理芯片产业一直承受着压力—— 按比例缩小,让晶体管变得更小,让电路变得更小。如果一个公司在这场狂热的赛跑中落后了,它将失去销售额并且破产。如果竞争公司在开发周期领先你6个月,并且先于你的公司发布了一系列的产品,你将陷入很不利的处境。新一代的芯片和计算机每隔一两年就会问世。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等6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我们将能够用同样的价格买到性能更好更优越的计算机。
摩尔定律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重要的科技和经济现象之一。它一直在为推动全球经济的数字革命加油。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工作机会和很大比例的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都和电子、计算机、通信产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果摩尔定律开始失效的话,人类将会深受震动。然而,这仍然是个问题。
当电子元器件,特别是晶体管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最后达到了一个如此小的等级以至于要采用一套不同的物理原理来支配它们的行为。
如果摩尔定律一直有效到分子级别,也就是说,如果电子元器件的大小可以达到分子级别并且仍然有功能的话,那么新的物理原理将被采用。牛顿在17世纪发现的传统的“经典力学”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20世纪更新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控制原子和分子的行为(甚至更小的级别)。举个例子,当芯片的硅表面上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线长度下降到微米(1微米是百万分之一米,相当于细菌的大小),量子现象将会出现。这些现象明显打乱了通常在更大级别上的顺着电线的电子传送(也就是电流)。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代的电子研究者是闷闷不乐的。他们明白,如果电子产业上难以置信的“摩尔倍增”现象一直有效的话,那么他们将必须从传统的电子原理转移到量子力学原理。越来越多的电子研究者正在接受这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开始思考利用量子现象作为功能原理的新的电子和计算技术,而不是把这些量子效应看成是对传统电子学的干扰。
本书所讨论的人工智能,是一种超级智慧的高级人工智能,就像漫威漫画里的曼哈顿博士,像他这样神一般的存在,会怎么看待人类?我觉得,他看人类跟看一只老鼠没什么区别。
老鼠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千百万年了,进化得非常聪明,但是在人类眼中,它依然不过是一种低级的啮齿类哺乳动物罢了,人类不会去想着帮助老鼠更好地发展它们的老鼠文明,不会帮助老鼠解决食物困乏、寿命短暂之类的问题,在人类看来,老鼠就是老鼠,微不足道的生命形式罢了。
但人工智能是否也会这样看待人类?跟老鼠相比,人类似乎有一样不同:人类具有自由意志。
一颗糖粒大小的人工脑潜在的计算能力可能比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要高几十亿倍。对于地球主义者来说,让这样的一个颗粒融入人脑而使之成为半机器人,是“伪装成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地球主义者有一个人类的外表,并不会让地球主义者觉得半机器人的威胁会减小。
人类不可能制造出避免这点的电路。如果我们去尝试,那么,电路增长指令的随机突变将会导致生长出不同的电路,并且因此导致人工智能机器难以预测的行为方式。如果人工智能机器要改进,以达到超级智慧,它们就需要进化,但是进化是不可预测的。突变的和进化的人工智能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将使人工智能机器具有潜在的危险。
举个例子,一个刚生了孩子的年轻母亲,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半机器人。她只需把"一颗糖粒"放在孩子的脑子里,就能把孩子变成人形的人工智能机器。"孩子"将只有万亿分之一思想是人的思维方式,其余的脑容量 也就是大脑的99.9999999999% 都是人工智能机器的思想 无论是什么 。结果,这个母亲"杀死"了她的孩子,因为它再也不是人类了。它只是"伪装成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是和她不同的。
因此对于我来说,选择半机器人不能解决宇宙主义者/地球主义者的冲突。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加剧冲突,因为这会让地球主义者因难以区别人类和半机器人而更加偏执和多疑。
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比较骑墙和中立,一直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观点和解释两种看法,一边支持地球主义者,另一边又青睐宇宙主义者。经过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开始指责我是“伪善者”。“德·加里斯,你指望人类在地球主义者与宇宙主义者之间进行选择,但是你自己都没有这样做。”“很公平,”我想,“那么我就选择吧。”在我内心深处,我是宇宙主义者,我将在讨论宇宙主义者观点的第4章陈述我支持宇宙主义者的感受和论据。在那一章我将说明为什么我和其他宇宙主义者会如此热情地支持制造人工智能机器,我们准备接受人类可能会灭绝的可怕威胁。
在论述地球主义者观点的第5章,我将解释为什么地球主义者会觉得制造人工智能机器是一场灾难。
在本书的第6章,我将展现给大家一个画面,那就是我怎样看待冲突的酝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现阶段,你们中的某些人可能很难想象,机器怎么可能比人类更有能力并且聪明几万亿个万亿倍。这看起来简直就像科幻小说,不会被人类认真对待。
这类事情的发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1933年,一个叫利奥·西拉特的匈牙利裔犹太物理学家,正在伦敦的一个旅馆里读报纸上关于著名新西兰物理学家、原子核发现者卢瑟福爵士演讲的报告。一个参加演讲的新闻记者询问卢瑟福是否相信那一天会到来—— 原子核里释放的不可思议的高能量被用于工业上。卢瑟福的著名回答是“妄想”,也就是“没门”、“不可能”、“废话”。西拉特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肯定有办法。
当西拉特在伦敦街上漫步的时候,突然产生一个灵感。这年是1933年,发现中子的第二年。他意识到中子是一种非常好的子弹,它不会被原子核的电荷偏转出去,因为根据定义,中子没有电荷,它的名字也是因此而得。
西拉特知道铀是化学元素表里最不稳定的核子。西拉特的办法是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使它变得不稳定,因此原子核可能会裂变成两个更小的原子核。而原子核越小其包含的中子越少,也就意味着裂变时有些中子会被发散出去从而去轰击其他的铀原子核。
因此,西拉特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核链式反应的人。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和爱因斯坦的同事朋友,他能够计算出,如果发生这样的链式反应大概可以释放多少能量。他知道两个原子核和发散出去的中子的质量之和将会小于原先的铀原子核和中子的质量之和。那么不见的质量跑到哪儿去了?
他知道这些质量将会被转化成巨大的能量释放出去。一个西瓜大小的铀,经过链式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有多大呢?经过计算,发现这个能量将足以毁掉整座城市。
西拉特是一个犹太人,说德语,他读过希特勒慕尼黑暴动失败后在监狱里写的书—— Mein Kampf (《我的奋斗》),所以他知道希特勒对犹太人有一个“Endlosung”(“最终解决办法”),那就是,要把犹太人全部消灭。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大权。
因此,西拉特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出核链式反应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害怕希特勒首先“拥有核弹”的人。这个想法使他惊恐万分。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是世界上物理学最先进的国家—— 拥有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等等。因此,西拉特觉得德国非常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弹的国家。
他跑到美国华盛顿,开始向五角大楼坚持不懈地宣扬自己的观点。五角大楼那些人认为他是疯子。仅仅一颗炸弹就可以摧毁一座城市的概念让他们觉得荒谬之极。在20世纪30年代,威力最大的炸弹仅仅可以炸毁一个大型建筑物。
不需要成为一个"火箭科学家 r-cketscientist " 美国人的说法,意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回应 2017-10-02 07:12:31 -
既然两大发现(怎样产生核子链式反应和怎样制造人工智能机器)对于银河系内的很多文明来说,发生的时间可能非常相近,它们中的许多文明可能在转化时被自己摧毁。也许,为什么人类没有清楚的证据表明我们曾经被地球外的生物级别智慧而不是人工智能级别智慧访问过的原因,是由于只有很少的文明可以再人工智能转换中生存下去而可以对遥远的地球进行访问。 (2回应)
2011-08-01 17:24:10
论坛 · · · · · ·
广告不是这么做的,牛X不是这么吹得 | 来自采姑娘的小蘑菇 | 2010-08-03 15:55:19 | |
广告不是这么做的,牛X不是这么吹得 | 来自采姑娘的小蘑菇 | 2010-08-03 15:55:16 | |
在线读本书全本地址、、 | 来自一日就是一天 | 2009-06-29 20:43:04 | |
在线读本书全本地址、、 | 来自一日就是一天 | 2009-06-29 20:43:00 | |
在线读本书全本地址、、 | 来自一日就是一天 | 2009-06-29 20:42:53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交叉学科研究书目 (左思)
- 研究生读书计划---人工智能 (衫秋南)
- 未来 (CS)
- 计算机科学 (月亮)
- 人工智能 (铁血舞长空)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智能简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bruceyao 2012-03-25 10:46:22
嗯嗯,我是宇宙主义者..
0 有用 Finch 2007-09-04 19:47:48
很可怕,很邪恶,很惊,很不和谐...
0 有用 亲爱的猥琐猪 2012-12-05 19:04:53
作者仅用了极短的篇幅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然后基于一种近乎狂热的“强人工智能一定会在本世纪实现”的前提,用大篇幅类似科幻小说的叙述法刻画了一个人类在“神一般”的机器人威胁下岌岌可危的未来全景,似乎更倾向于哲学问题。《智能简史》这样形似山寨的名字加上科幻小说般的封面使这本书挫到爆!
0 有用 ae 2008-02-29 23:43:19
加里斯先生写这本书,愿望就是想让人证明他说的不成立
0 有用 韧勉 2014-11-26 18:40:52
又是大学公共课的教材,写的平淡与水两者兼具,科普类的读物还是湖南科技和世纪人文两大系列才是优质的保证!
0 有用 甲言 2020-08-31 13:15:55
地球主义、宇宙主义与智械黎明
0 有用 海歌 2020-07-17 11:58:01
无聊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9-10-21 21:03:33
见过。已经没用了。
0 有用 视界中的生活 2019-09-12 10:59:28
作为业内专业大牛,能在那个时候有此想法和思考,也算成为大牛的一个原因。书中给出的猜想和对反对者的反驳很合理,考虑的方面也很全面,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考量已经很好,不过,既然是不确定性,就不能细化考量,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无疑的推论。对于作者给出的推论,我持支持态度
0 有用 田童 2018-05-09 11:35:47
德加里斯不应该是“完全的怪人,超越时代的天才”。。。而是,偏激的怪人和梦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