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伍德 短评

热门
  • 7 一灯续日月 2016-03-22 23:52:58

    好书。因王汎森先生讲座提到才看的,没想到九十年代就译出来了。后来发现2005年出了新版。好在网上都有,不过05版的电子版实在不利于阅读,于是便读了93版的。读的时候也偶尔对比了一下,发现改动并不是那么大。新版增加了英文论著目录,聊胜于无。

  • 4 云吐月 2022-03-13 17:31:28

    柯林伍德对自己思想历程的回顾,批判了观念论和实在论,前者是命题逻辑,后者则将被认识的对象独立于对他的认识之外,不受其影响,就此提出用问题逻辑取代命题逻辑。对于历史哲学,他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受考古学影响,他很强调历史地思想,也就是以问题目的构想遗迹的原有用途,清楚制作此物的人在想什么。同时批判无目的的,只有时间排列的假史学。在他看来,构成历史的不是“事件”而是“历程”,因为没有明确界线,是绵延的,而事件则是泾渭分明的。历史知识是囊缩于现今思想的过去思想的重演,所以历史问题要由现实生活提出。

  • 3 苦影 2022-01-29 17:06:40

    将方法论抽象出来时总难免极端,柯林伍德对实证主义的批判中也存在不少曲解,全书极强的论战态度是优点也是缺点。本书的重心在于作者对自己的思想回顾与评述,于我而言,柯氏诸多思想中最受用的还是“问答逻辑”,它赋予了历史学人文学科意义上的“科学性”。之前不知道柯林伍德“问答逻辑”以及关注对“行动”(action)的关注原来深受其考古经验的影响,确实相比文献缺乏信息的古物碎片更需问题,否则它们几乎寸步难行。前些天讨论《历史的观念》时,友人说柯氏希望建立的“历史之观念”或许不仅仅局限在学科方法论内,更希望如中世纪的神学、18世纪以来的科学那样建立起一套看待知识整体的眼光,此言确矣。这段时间重读柯林伍德时方才真正理解“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含义——那将此刻与不可复现的过去串联起来的,正是永恒的人性。

  • 0 元♬ 朗 2022-08-31 19:41:57 北京

    这本自传是柯林伍德方法论运用的最佳例子。

  • 1 星圣 2022-07-12 11:35:01

    末章 柯林伍德与马克思

  • 0 姜饼肉桂拿铁 2022-12-26 23:30:05 北京

    内容很好,但更值得称道的是翻译的品质,是上乘的译本,可靠且流畅。1989年的译本,今天读来毫无障碍。查阅了译者的资料,文章平平。有时在想,是否这就是国内哲学这个行当的命运呢?最终能留下来的,也许只有好译本。

  • 0 不羁的帅哥🇺🇦 2025-01-14 22:04:53 重庆

    可能是柯林伍德历史理论阐释最好懂的一本,还是本自传。

  • 0 倦舫 2019-12-31 22:11:18

    重读。柯林伍德的关怀和野心实在太大了,读着感觉和章太炎有几分相像。其实需要问一问,“新史学”到底是史学、是哲学还是自然科学,正如需要问一问章太炎的史学到底是史学还是经学,是以经学为史学还是史学本身就成了经学。“新史学”的最终目的正在于成为哲学和自然科学,解决道德问题,解决一战后精神文明破产的问题。

  • 1 观荔手记 2020-10-29 17:43:40

    一个以“问答逻辑”对抗实在论者的战士,开诚布公的问题探险家,大问题的细分工,面不改色怼学生的史哲学家版Buster Kearon,童年时代的发呆怪小孩,从斯科特的劣质艾伯特纪念堂认识到“提问”之意义的被启发者,实在论的反对派,“多年来由班级老师用奶瓶定量喂养每日20滴掺药的奶水”随后被书籍拯救,追逐宁静却得来战争,认为“历史学家研究的过去并不是死去的过去,而是在某种意义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活着的过去” 胡扯完了,是自传,语言很幽默很搞笑,作为一个哲学门外汉看的很开心。

  • 0 Liberequal 2024-05-13 20:14:36 上海

    “决不要信从你们可能听到或读到的对任何哲学的任何批评,除非你们自己阅读了第一手材料后相信,受到批评的哲学确实是那位哲学家系统阐述过的理论;不要急于做出自己的任何批评,直到绝对相信自己理解了受其批评的那部著作。如果进行批评的推延是无期限的,那也不算什么”。

  • 0 2024-05-16 10:45:14 广东

    史学的危机来自于如何定义历史自身,用科学,宗教,还是人的概念。

  • 2 xxmomo 2021-05-31 16:33:00

    喜欢听柯林武德骂人

  • 0 一只蠢璐 2018-09-08 16:49:28

    对自己所做工作的反思,初看起来有些散乱,希望阅读他更多的著作之后能回过头来再体会

  • 0 D 南有乔木 2024-01-30 18:34:08 内蒙古

    值得多次阅读

  • 1 陈锷 2015-03-17 19:06:56

    整部书的论证基本上是建立在反对格林学派的实在论学说之上的。柯林伍德一直在努力回答“联结的存在影响一切事物,涵盖科学知识以及历史发展”这一问题。这种反对为他基于肯定逻辑建立的历史观提供了通用的支持。这本书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并不系统地收录了柯林伍德毕生的思想精华及其诱因与衍生(1937年以前的著作、罗马不列颠史的编纂、哲学课程、在皇家协会的演说等),所以整体的逻辑性较差,初次阅读感到脑累。但也因为时间顺序(思想孕育过程)而使散落的精华思想串为一处,在内容本身形成前后呼应、处处呼应的逻辑体系(不难看出,如历史学对于政治社会环境的不可分割性、科学知识对于历史环境的解决和反作用、哲学兼容二者的思维并提出系统的方法、同时历史的环境不定性影响哲学系统的具体形态…处处都可以自我辩证,即我说的呼应)。

  • 0 藍色摩托車手 2019-10-25 10:45:23

    在读《历史的观念》与《自然的观念》之前,适合看看这本儿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