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洞篇的书评 (23)

【转】贺方婴:两种幽暗——比较荷马《奥德赛》与柏拉图《斐多》的冥府教谕
【作者简介】贺方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古典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古典学研究》(辑刊)执行主编。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史诗研究、古典政治哲学研究、法国近代戏剧理论。曾先后在《世界哲学》《国外文学》《学...
(展开)

裴洞篇(字数过多的短评)
1⃣️论证 1)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其实就一句话:灵魂先于肉体存在并在肉体消亡后继续存在。辛弥亚和格贝提出了两点很尖锐的质疑,然后苏格拉底就绕了好大一个圈子东拉西扯说一堆有的没的,大致意思就是“灵魂它确实存在且不死,你爱信信,不信拉倒”,还用上了典型的PUA话...
(展开)

物质世界面纱下的永恒花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阅读《会饮篇》后不久,我翻开了《斐多篇(Phaedo)》,并很快发现它比《会饮篇》要难懂得多。它反映了柏拉图的一些主要哲学观点和古希腊信仰。对于其中提及的理念,例如「灵魂的不朽」,「概念先于实体的存在」,「所有的学习只是回忆(Anamnesis)」,「知识就是记忆」等等... (展开)
死亡正是这样一种分离
这本书我看了3遍才深入读进去! 苏格拉底潜隐的观点大概是哲人/常人对待死亡的态度的不同,就是对待哲学的态度不同。众人害怕死亡特别是灵魂死亡,尤其格贝辛弥亚两人追根究底的两次让苏格拉底论证灵魂不死!最终以描述彼岸世界-大地的景象和苏格拉底坦然赴死告终。 苏格拉底主...
(展开)

浪漫的死亡,不朽的灵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裴洞篇记述了苏格拉底在狱中服毒那天,对前来送别的朋友阐述灵魂和他不拒死亡的原因:存在一种可以称为灵魂的东西,如同穿衣服一样穿破了很多躯体,而自身是永恒的。 为了证明灵魂的存在,他提出一个观点:本质不存在于现实中,而存在与概念里,而种种概念是只有灵魂才拥有的知... (展开)
阅读柏拉图||论灵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裴洞篇》是苏格拉底临刑前的狱中谈论灵魂的场景。柏拉图真真好汉,刚开场,苏格拉底就让格黎东把他老婆孩子送走,因为要谈论灵魂问题,女人和孩子必须退场(柏拉图对话中常有这种安排,比如《理想国》开场后不久,克法洛斯就必须退场,因为老人在场,没法谈正义;而在《法篇... (展开)
关于不朽——《裴洞篇》梳理与理解
本篇讲述苏格拉底临终前平静的和朋友及弟子探讨灵魂和灵魂不朽的文章,苏哥之坦然,让人动容,而苏哥之死,却是全人类的损失,然而,也是人类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1-4 裴洞追忆苏格拉底死亡那天的情形和在场的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笔是"我想柏拉图是病了",作为写作者的柏拉图,无...
(展开)

过时的世界观,不朽的思考与对话精神——《裴洞篇》读后小议
本文节选自:wildgun的个人博客。 http://wildgun.net/2018/05/bookreview_9787100094009/ 我应该算是提着胆子来写下这篇读后感的吧?因为实则我对苏格拉底并不了解,除了在历史书、文明史或是哲学史上稍微读到过其名字以外,其他并不了解。甚至连柏拉图或是苏格拉底的书,这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