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柏林苍穹下 2013-09-06 23:35:51

    没多少新意,杨照的文章优点在于通俗。

  • 3 Cha 2013-07-14 03:59:52

    作为导读不错

  • 5 江凌云 2015-02-06 21:14:11

    其实我觉得可以把百年孤独诠释得更悲观一点 它包含了整个人类的秘密 我相信我们的忙碌与拉丁美洲最终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 3 大飞哥乱翻书 2015-03-30 18:18:36

    没错,看完这本书,你还是看不懂百年孤独。

  • 3 室内滂沱 2014-04-21 15:26:52

    过于口语化,有时太啰嗦

  • 1 ly的读享生活 2018-04-04 20:55:29

    当当2.9折的扫货,实在划算。杨照的解读极其清晰,可与《番石榴飘香》,《活着为了讲述》搭配阅读,形成呼应,对拉美局势和拉美文学也有精要的论述。

  • 1 啊呜 2014-08-30 14:20:51

    看到杨老师讲解之前,我原本以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只在海峡此岸引起过轰动和模仿,没想到在海峡那头也有共鸣。说到底,在被资本和商业裹挟之前,我们拥有的是相同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这一同马尔克斯所面对的拉美社会,贫穷却也丰富,苍白却也神秘诗意,静滞却也生机勃勃。

  • 0 叉叉小箭猪 2015-03-30 21:53:53

    前半部杨照都分析得很好,拉美历史、梦幻呓语、迷宫时间、女性思潮,唯独最后说科学理性那部分扯得远了点。

  • 0 安东妮 2014-04-22 01:59:53

    备课笔记么这是,必须拉低虚高的评分

  • 0 似云 2013-10-22 19:46:56

    很不错的一本“导读”

  • 1 且耐清贫读我书 2017-07-02 00:07:35

    个人心目中一篇优秀的导读作品应该是即不透露太多剧情又可以勾起你想看的欲望,比如说唐诺的侦探小说导读甚至比小说本身有趣味。从“解放神学”,“依赖理论”再到“年鉴学派”,真的是非常开眼界的一次背景解读。

  • 1 跳房子 2020-12-25 20:25:58

    1)主要根据讲座整理而来,有些地方过于口语化。2)强调《百年孤独》与拉美独特的文化性和分裂动荡的政局不可分割,有的章节论述重复。3)个人不认同小说是矛盾结尾——马孔多“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大错特错!因为有《百年孤独》这本书。——其实,这并不在梅尔基亚德斯羊皮卷的预言里。小说结尾,奥雷里亚诺并没有破译到最后一行,最后只是他的预料。

  • 0 侯磊 2015-06-30 16:53:33

    有作者独家的思考。

  • 0 六樱桃 2013-06-19 13:58:37

    2013.06.19 杨先生写评论与解析的功力,却深而有趣,只是,打开一本书的钥匙这样的说法显得太无趣,真正能够打开一本书,只能依靠自己去阅读,阅读,再阅读吧。

  • 0 言若 2013-05-12 18:27:11

    《百年孤独》的阅读伴侣~

  • 0 岸边露伴 2014-01-20 16:00:45

    国际政治对马尔克斯和哥伦比亚人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段,宗教解放和传播这一段,写得太无力了。尤其是宗教这段,本书前面和后面有矛盾之处。作者在引证时总是碎片化地去解构马尔克斯,很没有说服力。大师本来就难以写,更何况有那么多主观猜测。本书落实到写到小说内容的地方和现代小说等方面才是真正有力的。所以评论家们还是不要乱写自己不擅长的视角吧

  • 0 A。 2015-09-16 12:26:19

    去年读过的。很不错。

  • 0 Luffyjun 2020-05-04 23:49:40

    不好意思,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赠书,我却没找到条目,就写在这下面吧(这个封面也好看(^^)就我个人来看,这本书的整体写的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是前半部分,我学到了四点:1.人们的理性思维就真的是好的吗?一切可以推算,明明白白知道会怎样,理性算不算一种偷懒。2.古希腊的悲剧是真正的悲剧,是那种明知悲剧结果,却还是会奋斗,过程不管多难都要坚持,所以西西弗推的不是石头,是对命运的抗争。3.妓院是孤独灵魂安放的家。4.男人的时间是线性的,只能死亡重来;女人的时间是平行的,无限延伸,不死不灭,在这本小说里。

  • 0 希米格 2014-10-22 22:35:17

    2014147,很有帮助~

  • 0 巨翅 2015-12-15 18:24:32

    分析得很好,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好。现在有点后悔《百年孤独》读得太早,那个时候对文字的敏感度没有现在高,读得粗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