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全集的笔记(56)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豆友UTXp6SNmZs

    后来,在研究过人际关系后,我决定改变策略,想办法找出这人感兴趣的事一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注意 为对方的利益说话对双方都有好处。雇员交流方面的领军人物豪沃德·Z·赫尔兹格一直遵循这一原则。当问及他从中获取了什么回报赫尔兹格先生的回答是,每次跟不同的人交谈,他所获取的都是不一样的回报,而且就一般情况来看,那份回报就是他人生的一次放大。 如展我们都那样自私至极,以至于非得从他人身上得到什么才愿意释放一点快...

    2024-05-12 23:38:00

  • Saika

    我认识一个人,他不得不拒绝很多人请他做演讲的要求,如朋友、有恩于他的人,然而他拒绝得十分巧妙,结果邀请者至少对他的拒绝感到十分满意。他是怎样做到的呢?不只是说自己非常忙,忙这忙那的。绝不是。他先是感谢盛邀,接着说明自己为何不能接受,最后推荐一位能代替他做演讲的人。换句话说,不等他人为其拒绝感到不愉快,他已经很快把对方的想法转到另一个可能会接受邀请的人身上。

    2024-01-25 18:40:01

  • Saika

    许多人在批评他人之前以表扬开始,继而用“但是”,并以一个关键性的陈述作结尾。比如说,为了改变小孩学习马虎的态度,我们或许可以说:“你这学期成绩提高了,我们真的为你感到骄傲,约翰尼。但是,假如你在几何方面更认真一些,其结果一定会更好一些。” 这种情况下,约翰尼在听到“但是”之前或许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鼓励。接着他或许怀疑原来那句话的诚意。在他看来,这种表扬原来只是为映射失败而设定的一个引子。可信度受到...

    2024-01-25 17:54:41

  • Saika

    工作中最刺激人的是什么?金钱吗?良好的工作条件吗?附加福利吗?不,一个都不是。最激励人的因素是工作本身。如果工作既令人兴奋又让人感兴趣,那么工人都会期待着去做并且要把它干好。

    2024-01-25 17:39:09

  • Saika

    以后,在还没有开口叫人把火灭掉、购买你的产品,或者为你钟爱的慈善事业捐款时,何不闭上眼睛,试图从对方的角度把整个事情想一遍?不妨问问自己:“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去做呢?”这的确要花时间,可是这样做可以避免树敌,获得更佳效果一而且是在更少摩擦、更少麻烦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2024-01-24 22:46:16

  • Saika

    相比别人拱手奉送给你的主意,你是否对自己所发现的更有信心呢?如果是的话,那你不觉得把自己的主意硬塞给他人是件糟糕的事情吗?提出建议,并让他人自行得出结论,这不是一个更明智之举吗?

    2024-01-24 22:41:09

  • Saika

    他运用的是什么方法?他曾指责过他人的过错吗?没有。苏格拉底不是这样的人。他处世巧妙,不会那样做。他的整个技巧,现在人们称其为“苏格拉底法”,就是以获取“是,是”回应为目标。他提出的问题就连他的反对者都不得不接受。他连续不断地获得对方的同意直至无法承受。他不停地问问题,直到最后让反对者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数分钟前还坚决否认的结论

    2024-01-24 19:12:45

  • Saika

    如果我们之间意见不同,我们不妨找一找原因和问题的症结所在。’不久我们就可以发现彼此的意见相距并不很远,有分歧的地方很少,共同之处却很多。要是我们有耐心和诚意朝共同的方向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2024-01-24 18:53:09

  • Saika

    当我们犯错了以后,我们私下可能会承认。如果处置得温和、巧妙,我们也可能会当着他人承认,甚至为我们自己的坦诚和大度感到自豪。可如果有人硬让我们接受不愉快的事实,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

    2024-01-23 23:06:42

  • Saika

    当我能够让自己努力去理解他人时,我发现这一做法极具价值。我这样说,你或许觉得有些奇怪。有必要让自己努力去理解他人吗?我认为有必要。我们对多数说法(我们听到的他人之言)的第一反应就是评估或者判断,而不是理解。当有人表达某种情感、态度或者信仰时,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认为“那是对的”、“那是蠢话”、“那不正常”、“那不合理”、“那是不对的”、“那个不妙”。我们很少让自己努力去准确理解那话对说话人的意义。

    2024-01-23 23:05:29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人性的弱点全集

>人性的弱点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