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blems of Style》的原文摘录

  • 三维雕塑是较早些、更原始的媒介,而表面装潢则是较晚的、更精细的媒介。这就是说,一旦人类获得了模仿的本能,用湿陶土得意地塑造一只动物就并非是件太复杂的事情,因为原型——活生生的动物——已经存在于自然之中。可是,当人类第一次尝试在平展的表面上描画、雕刻或涂绘同样的动物时,他们自己便是正在参与一种真正的创造活动。如此这般,他们便再也不能复制三维的实体原型了;相反,他们必须自由地发明轮廓线或边缘线条,因为现实中并不存在轮廓线。只有经过了这种创造活动后,艺术才开始获得无穷尽的具象再现的【representational】可能性。从三维实体转向二维错觉是重要的一步;它使想象力不再拘泥于严苛地观察自然,且给予更大的自由去处理和组合不同的形式。 (查看原文)
    o0OKO0o 2赞 2022-05-21 16:37:36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几何风格
  • 线条本身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且被使用时也不须与自然中的任何特定原型有直接的关联。当然,并非任何不规则的简单涂划都能声称是艺术形式,因为线性形状的制作要遵从对称与节奏【symmetry and rhythm】这些基本的艺术法则。其结果是,直线条【straight lines】变成了三角形【triangles】、方形【squares】、菱形【rhombuses】、锯齿形【zigzag】图案等等,而曲线条【curved lines】则产生了圆圈【circles】、波形线【undulating lines】、螺旋线【spirals】。这些都是我们从平面几何【plane geometry】那里知晓的形状;在艺术史中,它们一般被称作几何图案【geometric】。因此,完全或主要运用这类图案的风格被称为几何风格【Geometric Style】。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1 17:08:15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几何风格
  • 多尔多奈洞穴里的发掘物强有力地否定了这种普遍假设,即纯粹实用的编制技术代表了最初的创造活动,因为制作这些器具所具体采用的那类技术,是对材料作加工之前便已确定了题材和艺术主题。将材料制作成动物形象,无论是三维还是二维,其理由都纯粹是艺术的和装饰的,意图就是明确地要装饰那些工具。强烈的装饰欲望是人类最基本的内驱力之一,它事实上比保护身体的需要更为基本。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1 17:24:0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几何风格
  • 最后,植物图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茎【stem】,尤其在装饰发展的晚期,因为正是这个部分实际联结起不同的花、蕾和叶。茎能使植物母题连贯地填满表面,无论它们是在一个分区【register】内布置成诸多饰带【friezes】,还是铺满整个饰面【field】。在古代埃及艺术中,茎很少表现为写实的,它主要是一种线性的几何元素。因此,茎一开始便能采用各种波浪【undulating】形式和拳曲【curling】形式,这些形式为所有曲线【curved】形状和纯几何形状提供了基础。所以,茎在原本是再现性和象征的植物母题而逐步装饰化的过程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古埃及艺术早期,我们可以观察到花、叶和茎的布置完全没有自然里相同植物的特点,只能将这些布置理解为几何形艺术形式因再现 性植物母题而活跃起来。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2 18:46:0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植物装饰的引人和装饰性卷须的发展
  • 决定使用莲花母题作为柱头,这是一个对埃及人极有吸引力的原则,正如所有遗迹所证明的:即,任何独立的末端都需要某种艺术性修饰【articulation】。这也许是一种更为基本的艺术观念,这一观念与对称原则相似,尽管不那么苛严。每当任何重要物体的末端是尖的,特别是像柱身这样修长的物体,古埃及人的艺术感受力【sensibility】便要求对末端或尾部做某种装饰性的处理。当末端是某种尖顶的时候尤其如此,所以宽度大大超过高度的围墙顶部,也清晰地在顶部装上加冠的装饰元素,那就是著名的凹弧侧面饰【cavetto profle】。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3 18:33:02
    —— 引自章节:1.埃及人:植物装饰的发展
  • ······埃及艺术基本的程式化概念之一,即填腋【axil filling】的原则。埃及人程式化的感受力要求,只要两条分叉的线形成空角,就须得填上母题。这个原则无疑应追溯到空白恐惧【horror vacui】现象,而这一心理现象又植根于作为所有原始艺术内驱力的装饰冲动。在古王国的艺术里极少有这样的例证,因为在早期墓室中保留下来的文物绝大多数是再现性的。用于填腋的母题,其最丰富的来源是新王国时期的天顶装饰。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3 18:43:53
    —— 引自章节:1.埃及人:植物装饰的发展
  • 埃及人装饰感受力的薄弱面,在处理两条边饰呈直角会合成转角时尤为明显。边饰常常由不同的图案所组成,彼此冲突,戛然而止。而在另一方面,亚述人首创了统一的框围方式【framing systems】,在艺术上圆满地解决了转角问题。他们明确地借用埃及人已实现的单个植物母题及延伸这些母题的有效方法,并以更全面和更有目的性的方式运用这类装饰。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5 05:42:00
    —— 引自章节:2.美索不达米亚装饰
  • 扭索饰【guiloche】是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的主要特征,类似的图案从未在埃及文物上发现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它的起源少有疑问。自从桑佩尔讨论了原始的辫饰【braid】之后,人们一致认为扭索饰从打辫编成的编制品派生而来。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5 05:44:44
    —— 引自章节:2.美索不达米亚装饰
  • 概括地说,腓尼基的植物装饰主要植根于埃及的艺术土壤之中。这点从那些填充了腋的棕叶饰母题中清晰可见。不过,腓尼基的工匠和商人,对这些因其写实意义而曾被埃及人视为神圣的母题做出了合意的修改。在腓尼基人的手里,这些母题变成了纯粹或主要由于装饰性理由而存在的装饰。腓尼基人从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也借用了所有他们觉得好的和有用的东西,包括像扭索饰那样的独立母题,这一母题用于框围的目的十分有效。他们还借用了一些普遍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更加明确地区分开内饰与边框,尽管很难确定腓尼基人在这方面是否作出了独到的贡献。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6 17:17:40
    —— 引自章节:3.腓尼基人
  • 迈锡尼和埃及艺术中螺旋装饰的主要成分是环形带【band】。不过,在迈锡尼艺术中,环形带不仅盘卷成螺旋形,还能卷成其他一些形状,比如出现在小浮雕金徽章上的扁带装饰(图61)。重要的是要强调,这类装饰中的环形带总是明确并置的,与中世纪早期斯堪的纳维亚艺术【Scandinavian art】里重叠的或“交织环形带”【interlaced bands】截然不同。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7 18:36:12
    —— 引自章节:1.迈锡尼人:卷须的起源
  • 让我们归纳一下迄今我们对米洛斯植物装饰的一些推论。我们发现它在本质上仍与迈锡尼艺术处于同一水平。一般说来,它反复地沿着螺旋装饰与卷须装饰的分界线迂回行进。它没有放弃迈锡尼人确定无疑的创造——花卉卷须;但也没有任何进一步发展的迹象。对花萼和独立的茎采用僵硬、垂直的布置,以及莲花和棕叶饰的程式化手法,都表明回复到埃及的风格。填腋需要已变成一项比在迈锡尼或甚至埃及艺术里更为基本的原则。只有腓尼基艺术在这个方面类似。亚述的影响似乎是最弱的,除非我们决定接受图66与图67上将螺旋卷须在接触点缚住的嵌条作为这种影响的证据,因为它们与亚述的弓形饰带(图33)上所见的嵌条相似。回复到几何的思维模式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图66里花瓶的整个表面被精心分成几块平行分区,以及无数起填充作用的母题散布在那个具象饰带上。还有一点也不是不可能的,归根结底,引起运用这些填充性母题的空白恐惧也是严谨和持续运用填腋物的原因。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7 19:13:21
    —— 引自章节:3.米洛斯人
  • 扭索饰可能会被看作是亚述影响罗德岛瓶绘的证据,因为这一母题在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流传广泛,却在埃及艺术里被忽略了。但在有来自亚述文物的任何现存实例很久以前,扭索饰就出现于迈锡尼艺术中了。此外,罗德岛扭索饰明显有别于亚述扭索饰的地方在于前者有填腋物,这些填腋物几乎总是被嵌入外角。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7 19:22:08
    —— 引自章节:4.罗德岛人
  • 这是希腊卷须装饰的最终目标:自由舒展的波状线飘逸在任何表面,而不局限于狭长、窄逼的条带里。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27 19:44:03
    —— 引自章节:5.早期比奥蒂亚人和早期阿提卡人
  • 解放棕叶饰的意愿曾是潜藏于古希腊罗马卷须装饰里的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从一个嵌在两个卷须分叉里的普通填腋物,发展成盛开的、独立的花饰母题。换言之,这朵花的重要性以牺牲联结卷须为代价而得以提高。这一意愿显然与一种写实倾向有关,这种写实倾向至少从公元前五世纪、甚或更早以来就是希腊植物装饰中的一个主导因素。阿拉伯图案装饰里有种明显的相反意愿,是要努力恢复卷须线条的优势:这种纯粹装饰体系的几何成分。总之,我们可以将这一逆向的努力归结为一种根本上与希腊化艺术相反的植物装饰概念。如果希腊艺术家的目标是要给棕叶饰卷须注入新的活力,那么伊斯兰艺术家则相反地努力将它们再次图式化为几何抽象形态。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5-31 19:06:52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阿拉伯式图案:概述
  • 反写实倾向无疑是拜占庭艺术中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它肯定源自一些深刻和意义重大的文化过程,其中有些已有介绍。然而,环境一定极其有利于在拜占庭诸领地的装饰艺术中起作用的过程,并在早期阶段激励了这种极为迅速的发展,正如我们在已援引的诸多例子中之所见。我愿将其归因于东地中海盆地艺术中对较严肃的希腊化卷须装饰的普遍偏爱,甚至在整个罗马帝国时期也是如此。没有这种偏爱,无叶的、素来更为抽象的间断式卷须或是分裂式棕叶饰,就不可能在早期拜占庭装饰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6-01 04:16:21
    —— 引自章节:A.拜占庭艺术中的卷须装饰
  • 通常,一个简单的元素——即使是混合元素——规定整个装饰概念的基础:或重复或分隔,以便建立相互关联的连续图案。当然,这一原则在几何图案中早已为人所知且得以遵守:网状的方形和菱形就是最早的这类尝试。伊斯兰艺术家的成就,是在其植物卷须装饰中将无限连续这一法则确立为主导原则。 (查看原文)
    o0OKO0o 2022-06-01 06:10:18
    —— 引自章节:B.早期伊斯兰卷须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