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BOYHOOD : SCENES FROM PROVINCIAL LIFE
译者: 文敏
出版年: 2013-1-1
页数: 198
定价: 26.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库切作品集
ISBN: 9787533935580
内容简介 · · · · · ·
《男孩》,库切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叙写主人公十岁至十三岁时在南非的孩童生活。所有的情节都带有天真而阴郁的色彩,且充满奇奇怪怪的幻想,然而这一切细琐之处背后却有着宏大的叙事意图。通过一个小男孩,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见证殖民者的文化帝国主义给南非社会播下冲突的祸根——库切借此铺衍本书的悲剧性语境,透过主人公内心的困惑,世事艰难的老生常谈出人意料地演绎出一套全新话语。
作者简介 · · · · · ·
J.M.库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和学者。生于南非开普敦,先后在南非和美国接受教育。库切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宗教方面造诣颇深,是一位学者型作家。他几乎囊括所有国际文学大奖,两次获得布克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
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J.M.库切的小说以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为特色……他以知性的诚实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础,使自己远离俗丽而无价值的戏剧化的解悟和忏悔……库切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文学财富。”
目录 · · · · · ·
他们生活在伍斯特伍斯特(Worcester),城外的住宅区,那地方夹在铁路线和公路之间。住宅区的街道都是用树来命名的,其实那儿一棵树也没有。他们家的住址是杨树大街十二号。此地所有的房子都一色儿新。房子坐落在一片寸草不生的开阔的红土带上,整个地方被铁丝栅栏隔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各家后院都隔出了一个小屋和一个厕所。虽说这家没有仆人,可他们还是把那小屋称作“仆人房”,那厕所就叫“仆人的厕所”。
仆人房做了储物间,他们尽往里边塞一些废报纸、空瓶子什么的,还有破椅子和旧的椰壳纤维坐垫。院子低洼处,他们搭了一个饲养家禽的窝棚,里边养了三只母鸡,指望着它们下蛋。可是鸡们却不怎么兴旺。雨水很难从黏土地里渗流开去,院子里的洼地上便积了水。鸡窝里捂出一股沼气般的恶臭。那几只母鸡的爪子都肿起来了,肿得像大象的皮一样,饱受折磨的母鸡不肯下蛋了。他的母亲向住在斯泰伦博斯的自己的妹妹求教,妹妹说只要把鸡舌头底下的角质硬鞘剪断,母鸡就又会下蛋了。于是,母亲把母鸡一只一只地夹在两膝之间,捏住下颌逼它们张嘴,用削皮刀的尖刃拨弄着鸡舌头。母鸡躲闪着挣扎着,眼珠子都暴凸出来了。他吓了一跳,转身躲到一边去。他想起母亲捞起炖煮的牛肉啪地甩到厨房案板上,麻利地切成一块块;他想起她满是血污的手指。
离这儿最近的店铺也在一英里开外,一路上全是光秃秃的桉树。他母亲陷在匣子般的房子里,除了收拾房间,成天无事可做。风每时每刻都在刮,赭红的黏土灰从门缝下旋进来,从窗缝里渗进来,从屋檐底下漏进来,从天花板的接缝中钻进来。一天的风暴刮过之后,迎风的墙面上便积起一英寸厚的灰尘。
家里买了个吸尘器。母亲每天一早就拖着吸尘器逐个房间地清扫,把灰尘吸进那个嚣声隆隆的大肚子玩意儿里边,那上面有一个喜眉笑眼的红衣小精灵在跨越什么障碍物。小精灵干吗是这形象?
他玩着吸尘器,撕着纸片,看着一张张纸条像风中的树叶似的被胶管里的风吸得飞舞起来。他把管子对准一堆蚂蚁,把它们吸进去弄死。
· · · · · · (更多)
他们生活在伍斯特伍斯特(Worcester),城外的住宅区,那地方夹在铁路线和公路之间。住宅区的街道都是用树来命名的,其实那儿一棵树也没有。他们家的住址是杨树大街十二号。此地所有的房子都一色儿新。房子坐落在一片寸草不生的开阔的红土带上,整个地方被铁丝栅栏隔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各家后院都隔出了一个小屋和一个厕所。虽说这家没有仆人,可他们还是把那小屋称作“仆人房”,那厕所就叫“仆人的厕所”。
仆人房做了储物间,他们尽往里边塞一些废报纸、空瓶子什么的,还有破椅子和旧的椰壳纤维坐垫。院子低洼处,他们搭了一个饲养家禽的窝棚,里边养了三只母鸡,指望着它们下蛋。可是鸡们却不怎么兴旺。雨水很难从黏土地里渗流开去,院子里的洼地上便积了水。鸡窝里捂出一股沼气般的恶臭。那几只母鸡的爪子都肿起来了,肿得像大象的皮一样,饱受折磨的母鸡不肯下蛋了。他的母亲向住在斯泰伦博斯的自己的妹妹求教,妹妹说只要把鸡舌头底下的角质硬鞘剪断,母鸡就又会下蛋了。于是,母亲把母鸡一只一只地夹在两膝之间,捏住下颌逼它们张嘴,用削皮刀的尖刃拨弄着鸡舌头。母鸡躲闪着挣扎着,眼珠子都暴凸出来了。他吓了一跳,转身躲到一边去。他想起母亲捞起炖煮的牛肉啪地甩到厨房案板上,麻利地切成一块块;他想起她满是血污的手指。
离这儿最近的店铺也在一英里开外,一路上全是光秃秃的桉树。他母亲陷在匣子般的房子里,除了收拾房间,成天无事可做。风每时每刻都在刮,赭红的黏土灰从门缝下旋进来,从窗缝里渗进来,从屋檐底下漏进来,从天花板的接缝中钻进来。一天的风暴刮过之后,迎风的墙面上便积起一英寸厚的灰尘。
家里买了个吸尘器。母亲每天一早就拖着吸尘器逐个房间地清扫,把灰尘吸进那个嚣声隆隆的大肚子玩意儿里边,那上面有一个喜眉笑眼的红衣小精灵在跨越什么障碍物。小精灵干吗是这形象?
他玩着吸尘器,撕着纸片,看着一张张纸条像风中的树叶似的被胶管里的风吸得飞舞起来。他把管子对准一堆蚂蚁,把它们吸进去弄死。
伍斯特蚂蚁、苍蝇成灾,跳蚤也多。伍斯特距离开普敦只有九十英里,但这儿什么都很糟糕。他短袜上方的皮肉给跳蚤咬了一圈,挠得尽是疤痕。有几个晚上,他都痒得睡不着觉。他不明白他们干吗要搬离开普敦。
他母亲也焦躁不安。我希望能有一匹马,她说。那我至少可以在草原上驰骋一番了。一匹马!他父亲说:你想当戈黛娃夫人。
她没有去买马,而是出人意料地买了辆自行车,一辆黑色的女式二手车。那车又大又沉,当他想试着在院子里玩一下时,却根本够不到踏脚板。
她不知道怎么骑自行车,也许她也不知道怎么骑马。她买这自行车时还以为骑自行车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儿。现在,才发现没有人可以教她。
他的父亲实在忍俊不禁。女人是不骑自行车的,他说。他母亲仍是一副义无反顾的架势。我不想做这屋子里的囚徒,她说,我要自由。
一开始,他为母亲有了自己的自行车而兴高采烈。他甚至想象着他们三人骑着自行车徜徉在杨树大街上的情景:她、他,还有他的弟弟。可是这会儿,当听着父亲的嘲笑时(母亲则以沉默相对),他开始动摇了。女人是不骑自行车的:该不是父亲说对了吧?如果他母亲找不到一个愿意教她的人,如果聚会公园别的家庭主妇都没有自行车,那也许女人是不该骑车的了。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男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男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还是读英文版吧!以第151页为例

《男孩》中母亲相关描述汇编
> 更多书评 14篇
-
hazure (不抱希望不存幻想,也不逆来顺受)
母亲骑自行车的形象一直没有离开他的记忆。她踩着踏板驶上杨树大街,从自身逃离开去,逃向她自己的欲望。他不愿她走。他不愿她有自己的欲望。他要她一直待在屋里,当他回家时,她在家等着他。他并不总是和父亲结帮反对母亲,其实他还喜欢和她结成一伙抗拒父亲。可是这一次,他站在了男人一边。 这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一段。母亲穿着连衣裙(我脑海中的画面是这样的,不记得原文了)踩着单车行驶在树荫下的街道上,她路过街旁指指点...2017-12-04 01:11:06 3人喜欢
母亲骑自行车的形象一直没有离开他的记忆。她踩着踏板驶上杨树大街,从自身逃离开去,逃向她自己的欲望。他不愿她走。他不愿她有自己的欲望。他要她一直待在屋里,当他回家时,她在家等着他。他并不总是和父亲结帮反对母亲,其实他还喜欢和她结成一伙抗拒父亲。可是这一次,他站在了男人一边。 引自 全文摘抄 这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一段。母亲穿着连衣裙(我脑海中的画面是这样的,不记得原文了)踩着单车行驶在树荫下的街道上,她路过街旁指指点点的小贩,路过摇头叹息的人群,一路笑着,踩着,仿佛希望就在前方。作者在本书开篇描绘出的这个场景,和自己及父亲对母亲这种行为的反应,可以说是全书塑造的角色的缩影。生活在世俗目光的枷锁与生活责任的重担之下的母亲,在生活的最细微处用骑自行车的方式追求着渺小的自由。在追求自我的母亲面前,男人们怕了,怕母亲不再是自己的附属品,怕母亲骑着自行车离自己远去,走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方。于是,他们反对,冠以各种看似堂皇的理由,并借着自己当前的地位与人数等优势,来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也是生活中很多情景的缩影。后来,母亲放弃了骑车,选择了妥协,向她爱的人妥协,向现实妥协,就像她之前所做的无数个选择一样,就像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一样。
他希望生活永远都是这样,骑上自行车在夏日的黄昏里穿过伍斯特空旷而宽阔的大街,所有的孩子都被喊进屋里去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外面晃悠,就像天地之王。 引自 全文摘抄 摘抄这一段是因为自己的共鸣,最让自己心醉的感觉不过如此:旷远,而又寂寥。
如果他不再撒谎,他就不得不自己擦鞋,而且说话还须温文尔雅,做什么事情都得跟所有正常的男孩一样。如果是这样,他就不再是自己了。如果他不再是他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她总是费劲地开着玩笑——拿钱说事儿,其实不是玩笑。她毫无自尊。要不就是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尊严:她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 他不明白为什么羊就接受它们的命运,为什么它们从不反抗,而只是谦卑地引颈受戮。要是羚羊明白没有比落入人的手中更糟糕的事儿,它们就会拼尽最后一点气力逃生,为什么羊就那么蠢呢?毕竟,它们是动物,它们有着动物敏锐的直觉:为什么它们对前一个受戮者在羊棚后面发出咩咩叫声听而不闻呢?闻到那儿的血腥气味为什么不留点神呢? 有时,当他跻身羊群之中——它们被拢在一起圈进棚里无法闪开——他想悄声对它们说,告诫它们危险已在等候。然而,此时此刻,从它们橙黄的眸子里,他看出了某种令人缄默的神色:听天由命,也不妨说对命运的达观,等候它们的不仅是棚屋后面罗斯那双手,还有最终驶往开普敦的货车上载饥载渴的漫长旅程。它们明白一切,乃至所有的细节,因而它们只能屈从。它们计算过代价并准备付出——生存于世的代价,活着的代价。 引自 全文摘抄 正值北京清理low-end people之际读到这段话,意外的很是应景。被清理的人们不反抗,即使在这个寒冬流离失所,梦想与生活都被生生截断。个人之于国家和权力,就如同羊之于人,力量相差过于悬殊,悬殊到基本没有反抗的可能。他们明白一切,他们只能屈从。而没被清理的人们中,部分人对于被清理者表现出的漠然,则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除了高高在上的既得利益者们和早已不抱任何希望而放弃了发声的人们,应该还有一部分以high-end自居的人们存在吧,这些人在羊棚里,自以为永远不会轮到自己,殊不知在“人”面前,他们都是同样待宰的羔羊。是不是还有觉得“人”做的对从而为其行为暗自叫好的“羊”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爱:这就是所谓的爱了,他在这个陷阱里撞来撞去,像一个手足无措的可怜的狒狒。而那个无知无邪的安妮阿姨对爱知道些什么呢?他对这世界的了解比她多一千倍。他的心却如历尽沧桑,阴暗而坚硬,一颗顽石般的心。这是他的一个卑劣的秘密。 引自 全文摘抄 朴树在《清白之年》里唱到:“是不是生活太艰难/还是活色生香/我们都遍体鳞伤/也慢慢坏了心肠/你得到你想要的吗/换来的是铁石心肠/可曾还有什么人/再让你幻想”。生活一定是这样的吗?历尽沧桑后,换来一副铁石心肠。我却觉得安妮阿姨不是“无知无邪”,而是纯洁和勇敢,受尽伤害后仍然勇敢去爱的能力,是很多人没有的。
他不会接受她强加于他的人生前景:清醒而失望,幻想荡然无存。 引自 全文摘抄 回应 2017-12-04 01:11:06 -
气急败坏女疯子 (千千万万个你)
那是夏日温煦的早晨。没有风,空气是禁止的,静得他都能听见外面麻雀扑腾着翅膀,啁啾而鸣。百叶窗管着,还拉上了窗帘。屋里弥漫着男人的汗味。他沮丧地看到父亲还在床上酣睡。随着呼吸,喉咙里嚅嚅地发出含着口水似的声音。 他走进些。眼睛慢慢适应了室内的光线。父亲穿着睡裤和棉织背心。他一脸胡茬。脖子下边有一个V形晒痕,那是穿敞领衣服让太阳给晒的。床边搁了一把尿壶,里面深黄色的尿液上漂着烟蒂。他这辈子都没见到过...2015-10-11 17:36:30 1人喜欢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母亲骑自行车的形象一直没有离开他的记忆。她踩着踏板驶上杨树大街,从自身逃离开去,逃向她自己的欲望。他不愿她走。他不愿她有自己的欲望。他要她一直待在屋里,当他回家时,她在家等着他。他并不总是和父亲结帮反对母亲:其实他还是喜欢和她结成一伙抗拒父亲。可是这一次,他站在了男人一边。2013-07-27 21:39:57
-
Raindrop (恋に落ちる凡人たち)
母亲骑自行车的形象一直没有离开他的记忆?她踩着踏板驶上杨柳大街,从自身逃离出去,逃向她自的欲望。他不愿她走。他不愿她有自己的欲望。他要她一直待在屋里,当他回家时,她在家里等着他。他并不总是和父亲结帮反对母亲:其实他还喜欢和她结成一伙抗拒父亲。可是这一次,他站在了男人的一边。2014-05-24 10:11:54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6)8.1分 854人读过
-
Penguin Books (1998)9.2分 39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7.9分 177人读过
-
小知堂 (20000927)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3年3.1~4.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闲人)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男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4-03-02 23:07:54
非常喜欢的当代作家
1 有用 乙左左 2017-09-20 12:19:15
读库切的小说总是第一感觉,这样的小说很好写,我也能写,但是仔细思考后才发现其内核并非那么简单,仅这本看似写孩童时期的事情,却也已经包含了家庭、社会、历史、亲情、友情、教育等等值得探究的内容。所以库切的小说的看似简单,仅仅是它呈现给读者的可读性上,内核并不简单。
1 有用 Maud 2020-03-05 20:21:23
“她对他盲目的牺牲自我的爱让他不安,她完全地爱他,也就意味着他必须完全爱她,这是她强加在他身上的因果关系。”男孩冷漠疏离又讽刺的态度我好爱(?
0 有用 马孔多要下雨 2016-01-25 22:27:42
一部分共情
0 有用 重尔.张望 2017-11-03 00:26:03
跟母亲的关系写得很棒。母亲在男孩成长中的作用,如同日光照身。投影明暗完全依赖于她的光芒炽烈与否。
0 有用 Knife 2022-08-06 02:16:57
清醒而失望,幻想荡然无存。
0 有用 角刀牛虫 2022-08-05 09:49:16
”一种极具私密性的个人情感,一个肤色、身份都挂在歧视链上的社会,在小说中交织在一起。库切是拒绝自我感动的,他坚决抵达真实,但也少了几许能润泽心灵的东西。
0 有用 momo 2022-07-17 13:34:48
库切对我而言真的很神奇,这种冷峻疏离的语言无比适合我的阅读习惯。一开始还以为有一部分是译者的功劳,结果三部曲三位译者居然都让我产生了这种感觉。
0 有用 安可期 2022-06-22 19:52:22
南非楊樹街上,被風吹過的夏天。
0 有用 李大帅不帅 2022-06-20 21:56:37
库切10到13岁的自传,对母亲的爱,对父亲的漠视,从男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南非种族歧视时代的忧愁,向往英式的阿非利堪白人,文笔总是显得很阴郁,少年愁,带着青涩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