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焦灼 短评

热门 最新
  • 316 老袁 2012-12-15 23:19:27

    虽然觉得茨威格很矫情,但自己骨子里也是个矫情逼,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感情的诠释像棉花,躺上去就好想抱着流泪,心想矫情死就算了,他是所有圣母心患者以及琼瑶爱情幻想狂的最爱。如果有茨威格俱乐部,里面一定都是一群大loser。对的,我就是在夸我最喜欢的作家。

  • 75 sepumpkin 2012-04-09 14:46:26

    你以为同情只要施以感伤,就能为别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可同情哪儿那么简单?你每一次予以关怀的时候,都在殚精竭虑的思考如何抽身而退,都在从本能上做出抗拒。这种同情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谋杀。这罪过只要良心有知,永远不会被人忘却。而真正的同情是什么样的?你甚至连牺牲自己的生活都不畏惧,而愿意与那人一起历经所有磨难。别再标榜你多么富有同情心了,将心比心在它面前都快要显得渺小了。

  • 37 琴酒 2009-04-13 16:25:11

    开篇的那段话写的太好以至于整本书都几乎成为其注脚并且是不完全的注脚,贯穿整本书的心理描写和对比并不能彻底将这同情的差别表现出来。作为主人公,东尼的懦弱和同情表现的极好,书的第四章将场面和心理的穿插写到了极致,然后就开始是下坡路。茨威格选择了一条深刻挖掘的道路,却满足于流于情节的表面,没有让东尼经历真正的心灵考验就直接将他推向了请求宽恕的道路。茨威格选择这个题材同时作为长篇小说的中心和线索,注定了这小说不能伟大,我果然还是喜欢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多些,至于关于觉醒和自省的描述,托老之后再难有人。

  • 26 藤堂非 2008-05-19 13:04:13

    最爱的作家

  • 17 we are 2009-05-15 13:18:41

    我极不喜欢这样的男子,仿佛天堂在他,地狱也在他。最可恶是同情,谁要你自欺欺人的陪伴,谁要你自以为是的牺牲。

  • 7 is4dog 2015-05-18 15:59:14

    啊,果然,茨威格和亨利詹姆斯,把人性之美已经写完了。最高尚的,古悲剧的,繁荣富足文明传承下来的细腻琐碎的对生存无益/但美好无比的闪光人性啊!——但是吧,茨威格未免太看扁女人、抬高人性了。前面四分之三看着闪光进入悲剧,美妙而日月归位,后面蛮翻白眼。茨大人这种脱离实际的价值观,怪不得二战会活不下去会自杀。

  • 5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2015-02-05 22:25:59

    有关同情和那称不上爱的爱。有关“好心做坏事”。所以说所谓“善良”、”同情心”这种“美德”到底算不算自私的体现,一直以来我的哲学始终是,所有这种类似的情感都是出于“自我满足”的前提的。

  • 4 Taglioni 2010-05-19 02:44:03

    跟随这本书一直在焦灼,读罢还是焦灼纠结着。。。

  • 11 安提戈涅 2011-12-25 22:35:27

    爱伦坡将短篇写作比作一颗出膛的子弹,崩裂激情,不可拖延,过长的篇幅无疑会损害千钧一刻才能承载的电光石火,茨威格的诗学观与爱伦坡如出一辙,向来只坚持写短篇,陈言务去,高题万里的饶舌也在峻拒之列,然而他唯一的长篇《心灵的焦灼》却让子弹飞了不止一会,他所苛求的激情保持着其中短篇一贯的水准,焦灼犹疑,闪断绵延,丝毫不差。故事与情感都偏于古典,要在其中阐释出审美乃至道德属性云云也是寻常。但如果用解构主义游戏文本,勘探中心议题(同情杀人)之外的耗散性“言外之意”,也应有趣。茨威格的叙事模式是典型的中国套盒,在多层嵌套的叙事话语中,每一层所逸出的额外踪迹都解放了阐释的眼光,在宏大高尚的人道精神之外,游离着(作者自身的?)性压抑与禁忌、权力拜物教、伪雅……

  • 3 芝麻小元宵 2014-02-25 15:40:08

    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为这怯懦、焦灼的同情所感,我并不觉得男主人公有多么不可饶恕,因为大多数人的同情都是这种类型,也正因如此,这本书这么能触动人。

  • 6 Rebecca 2020-01-09 11:09:13

    看得真让人生气,霍夫米勒凭借高亢而没有意义的同情展示自我力量感和价值感,又没有勇气去承担这种同情的责任,在自我陶醉与内疚羞愧中反复循环,越陷越深,最终一切无法挽回。

  • 3 暖鱼 2011-10-06 06:06:17

    一路读来有些窒息的感觉,经常不得不停下来歇一下再看。有很多共鸣的话题:觉醒、同情等等。而悲剧的造成除了同情外,还有担当与直面的勇气。

  • 3 stranger 2015-06-04 09:10:00

    好的作品是从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对人性的描写

  • 5 青豚|shiny 圈 2010-11-18 10:32:18

    茨威格的内心描写赞到极致

  • 3 蜉蝣 2014-07-03 09:58:09

    “我只要你容忍我的爱情就行了。”太多的心理描写,不会厌倦但过于弱化了情节。

  • 4 etoricoxib 2010-12-02 16:04:50

    这尼玛真是渣……要同情就负责到底要么就躲远点……对于优柔寡断的人各种厌恶……可惜了姑娘那颗炙热的心啊呜呜呜

  • 2 Alkis_Tangelis 2010-10-18 12:16:37

    很多时候,越是有所为的怜悯之心,但是又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去handle,反而往往会带来悲剧,无论自己或是他人。人还是极致一点好,要么极端的现实,要么极端的理想

  • 1 甫陵 2012-05-13 15:37:30

    看完后更觉得自身的可鄙,虽然没这么严重,但大概也算干过类似的事吧。两面性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轻重不同而已,自己算是分裂得比较严重的那种

  • 1 Sophie 2012-06-09 15:46:19

    又名, 同情杀人. "一个男子能够碰到的最荒唐、最难摆脱的困境莫过于违背自己的意愿为人所爱, 这是一切折磨中最残酷的折磨. 尽管无辜, 依然有罪." 受教了, 笑.

  • 1 青年哪吒 2013-03-11 13:48:26

    廉价的同情不过是种软弱,导向随波逐流的罪,所谓群氓暴力多来自于此,然而这是根深蒂固的人性组成,茨威格与霍夫米勒上尉一样心有余力不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