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人的黄昏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纪小楼 2014-09-10 23:18:46

    我对政治哲学毫无了解,所以这本书无论立场如何对我都是很好的科普。作者竟然是人类学博士肄业中途转行去读了计算机,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种戚戚然的悲凉感。。

  • 2 crusader 2013-11-26 18:13:53

    少见的中立的、在场的、不落俗套的对当代美国的知识与意识形态现状的评述。作者在美国二十年,又是曾经在90年代初国内知识界领风骚一时,在美国的经历丰富远非那些浮光掠影的伪知识分子所能比。

  • 2 Philia 2014-01-22 23:08:11

    谈英法的部分很受用,也基本表露了作者的立场(犬儒?),而在美国篇的条分缕析也让人印象深刻,说明作者还是比较清醒、口气比较温和、姿态比较谦恭。只是,站在14年回顾美国政府近来的种种闹剧,实在让人不得不对作者当年天真的希冀投之以一哂。作者竟把奥巴马比作奥古斯都,是可忍孰不可忍?最终以更为诡异的口吻提出“开明君主”制。虽然作者说是“要借助于一种创始性的‘第一推动力’,而使中国社会从此进入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轨道”来为自己的朴素而暴力的观点开脱,我还是不无惶恐地想,作者已经不仅仅是犬儒了,而是反智。然而幸好我也发现,没有下一页了。

  • 1 启罗米突 2013-05-08 22:35:12

    真是过了看这类书的年龄了,萨特 雷蒙阿隆 萨缪尔亨廷顿 罗尔斯。。统统都是历史了

  • 1 书评之乱 2013-09-19 23:54:02

    最後那篇「我的中國之夢」

  • 1 布鲁斯点乌鸦 2013-07-01 22:36:45

    后悔买这本书了,满篇顾影自怜和掉书袋,拼命想装逼,但没看出有多牛逼,勉强给个三星吧。

  • 0 2014-02-03 20:28:40

    后面谈政治的部分基本胡扯

  • 0 Mandyeppp 2013-04-16 19:26:09

    居然是因为最后一篇文章的标题果断拿下了,郎秀云万岁。

  • 1 南南,自语 2013-09-16 21:30:24

    五星。前两篇和结语篇比较精彩,最后的托克维尔与中国梦或许也道明了为何前段时间王岐山要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其实和我的想法也比较接近。说起<旧制度与大革命>,自己虽未看,但原来是一本压缩版的书,根据其手稿笔记整理而得,版本也很多,但未压缩前的原版法文版直到2004年才出版。弄清楚了些共和党与民主党,萨特和阿隆,原来我喜欢的是雷蒙阿隆,看来下次得取回那本<社会学主要思潮>来翻翻。书中提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很多也出了中文版,所以每本书都是本书引,这大概也是看完书后最大的可以具体化的收获。

  • 0 筱雅edisayeah 2013-09-23 15:06:29

    前两天在网上浏览,突然看到启明文丛这套书的介绍:“启明”,启智明思,强调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中国情怀,全球视野。

  • 0 2014-03-10 15:10:57

    运笔,思想,逻辑都不错 但中间部分一些类名人传记实在无法恭维

  • 0 夢裡花落 2013-08-26 18:00:08

    这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知识人的乌托邦、法兰西知识人的黄昏以及美利坚的黄昏 最喜欢的要数第一编中英法知识人差异的论述以及第二编法兰西大革命文化的描述 跨文化研究真是让人难以释卷 傅铿老师还经常用调侃的语气逗乐了读者

  • 0 默鸣 2022-11-24 08:56:10 云南

    在我看来,最后的结语相当精彩,十年过去,不知作者怎么看自己当初的观点。

  • 0 书遁 2022-10-05 07:29:42 福建

    作者以前在微博上很活跃,还有多次互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正是自己读大二的时候,往事只能回味

  • 0 蓝阕 2013-10-22 17:19:26

    可以了解看看。

  • 0 Ex 2023-07-23 16:32:58 吉林

    20230723

  • 0 筱麻迦 2020-07-21 12:17:20

    知识人在这个知识不再是一种垄断品的时代,究竟该如何立身?

  • 0 跟真的似的 2021-01-25 18:38:51

    引用了大量的学术著作,但是在观点的背后时刻都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政治立场和不满。作为批判类随笔,独立思考和观点太少,更像是摘取了单方面的学术批判著作在为自己的感受背书。例如,认为福山的”历史的终结“是一个”国际大玩笑“,但是缺乏具体的分析和批判。没有对反方面观点的分析,降低了中立性和可信度。

  • 0 YongtoriBodon 2019-05-11 13:30:56

    知识人和知识分子的区分确实很有意义,作者对法国和英国知识人的了解和一定程度上的推崇与对今日美国物质化现状的反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所谓雾里看花,欧洲通行的价值观并不见得就比美国高多少,作者难免会有对英法知识人的拔高。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