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苏格拉底的申辩毋宁是哲学在政治面前的申辩,与孔子的礼法调和不同,苏格拉底宣判了哲学和政治间矛盾的不可化解,一个德性的原则,一个现实的原则,是理念和实践、应然和实然的分野,由此看,哲学永无法在尘世中战胜政治,只能获得德性的飞升。无知之知,“认识你自己”,局限,省察,VS康德反思性理念VS黑格尔辩证法。正义与众议,说服与取悦,真理与修辞。法庭是政治上取胜,苏却只想说出哲学真理。和康德以道德化的上帝代替宗教化的上帝一样,苏拉拉底的精灵在实质上亦改变了宗教基础。吴飞好牛,文风又晓畅,引言从奥古斯丁狄德罗卢梭到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施特劳斯福柯,各种贯通。后边义疏理路十分清晰,简直没得多说。中间申辨数次感动,结尾牛逼闪闪。“不过,是该走的时候了,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做的哪个事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
字字看来皆泣血,哲人政治两彷徨
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
吴飞的义疏没有逾越施派框架——虽则Vlastos是米国柏拉图研究的主流学派——将苏格拉底之死归因于政治与哲学的对抗,而超越以往反对民主、触怒民众等等说法。若照此说,在一流的细读煮字功夫下,确然可循蛛丝马迹,不妨聊备一格。这种思路在内莫的古典思想史中进一步得到发挥,“哲人花园”乃是其登峰造极产物。有趣的是,并非到马基雅维利、而是早在西塞罗时代,哲学与政治从分裂走向某种融合,张力让渡于圆融,个中原因,推敲起来也极好玩。这一本书,洋洋引言意义更胜吴飞个人义疏,各种版本的注疏相对勘,善莫大焉。
注释部分很不错,重要概念都给出了希腊语原文。义疏部分就有点勉强了,哲学家不肯老老实实承认苏格拉底信神,非要把他洗白成一个近代理性人,这是现代人的傲慢。另外就是强行树立了哲学思辨与政治制度、日常生活之间的严格对立,也显得矫情。还是柏拉图原著里那个洋溢着热情和智慧的老头儿更有魅力。
吴飞版感觉繁琐了些,也有些过度诠释了~
申辩从反驳对苏格拉底的诬蔑开始,一方面他告诉人们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的智慧者,而是有自知之明的爱智者,他的“无知之知”是基于自知之明的一种主动的、不断驳斥虚假知识的求知活动。真知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这样的哲学知识,其他所有具体的知识都是从属性的。一个人完全有可能知道并掌握某些具体的知识,但并不理解真正的“好”是什么。另一方面他澄清自己的“无知之知”与智者们的不同,德尔斐的神谕让他看到,他很难像普罗塔戈拉那样的智者把知识当成商品进行交易,在意识到无知后,苏格拉底在人之间奔走,通过不断地对话获得“无知之知”。至于什么是“好”他也不知道,但他通过教给人们不好希望让人变得更好,这也使他落得“败坏青年”的罪名。义疏将申辩解读为哲学与政治之争,即两者的目的都是实现美好的生活,需要消化
这边苏格拉底变成牛虻扎在雅典骏马背上叮咬,那边鲁迅戳着笔杆子对着国人激情呐喊,好不相映成趣~思维最大的敌人便是结论,所以思辨是一种至高境界。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谓自知之明,而从无知之明到透过无知追求智慧谓质的飞跃。人类要知道自身固有的缺陷,即永不能得真理,但是仍要利用自身认识能力,和缺陷和局限做抗争,追求美好的政治生活。
吴飞老师在疏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儒家式的理解,很多细微处与西人解释有所不同,值得留意。
“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做的哪个事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震颤,感到自己的怯懦。
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两大基调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一过
虽然注疏详细看译者就知道是读了很多书的==也没法再给更多了有些地方推得过强了毕竟是施派的解读罢,有句评论戳得很准,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
万圣一层4折入手,感觉是这个系列里最棒的一本了
大年初一读完这本书,极有成就感~
这本书读了两遍。虽然六七年就读过英文版的几篇柏拉图对话,包括最先读的《申辩》,但谈不上什么理解。这次重读,始终将儒家理念与之对比,又在吴飞先生的指引下思考“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感觉有了些收获。该书最精彩的部分当然是翻译后面细致的义疏部分,但很见功力、对我有很大帮助的倒是引言第六、七部分对苏格拉底研究史的清晰疏理。《引言》第47页中吴飞先生对施派的评价我很赞成,并想援引一下:对中国学界来说,他们(指施派)对我们的最大启发有两个:一个是通过细读经典思考哲学问题,即“为往圣继绝学”的思考取向,一个是深入探讨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即“为万世开太平”的研究进路。《申辩》当然体现了哲学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及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但这并不意味着,施氏给出的是唯一解决方式(哈哈,此处意指儒学吧?)
引言部分很有帮助。注释部分读起来有种”六经注我“的感觉。
柏拉图式的卖萌杜撰
#申辨篇# 1、苏格拉底向雅典人提出质询:“你们只关注聚敛钱财追逐名誉,却不关心真理和理智,不去完善自己的心灵,试问你们不为此而感到羞愧吗?”既然苏格拉底立主人们把自己灵魂的幸福置于其他一切幸福之上,他实际上就把自己所笃行的神圣义务视为是加之于雅典人身上的最大恩惠。2、苏格拉底说,神专门将我分派到雅典城,这个城邦类似于一匹高大的两种马,由于身躯过于肥硕而日趋懒惰,因此需要牛虻的刺激。神将我派到这座城市,正式让我来履行牛虻的职责,于是我整天东奔西走,四处忙个不休,激发、劝说、责备你们每一个人,你们不那么容易再找到一个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我预感到,在你们深睡未醒之时,你们就会结束我的生命,然后就可以继续沉入梦乡,直到你们的末日来临。3、一个为追求智慧而殉难的人所作的合乎法律却有违正义的审判的故事。
产婆式、思辨
> 苏格拉底的申辩
228 有用 小标点儿 2012-04-28 00:17:36
苏格拉底的申辩毋宁是哲学在政治面前的申辩,与孔子的礼法调和不同,苏格拉底宣判了哲学和政治间矛盾的不可化解,一个德性的原则,一个现实的原则,是理念和实践、应然和实然的分野,由此看,哲学永无法在尘世中战胜政治,只能获得德性的飞升。无知之知,“认识你自己”,局限,省察,VS康德反思性理念VS黑格尔辩证法。正义与众议,说服与取悦,真理与修辞。法庭是政治上取胜,苏却只想说出哲学真理。和康德以道德化的上帝代替宗教化的上帝一样,苏拉拉底的精灵在实质上亦改变了宗教基础。吴飞好牛,文风又晓畅,引言从奥古斯丁狄德罗卢梭到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施特劳斯福柯,各种贯通。后边义疏理路十分清晰,简直没得多说。中间申辨数次感动,结尾牛逼闪闪。“不过,是该走的时候了,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做的哪个事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
151 有用 【长啸不止】 2013-09-29 20:13:38
字字看来皆泣血,哲人政治两彷徨
128 有用 余颜 2016-09-17 14:14:10
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
42 有用 安提戈涅 2011-12-24 23:13:08
吴飞的义疏没有逾越施派框架——虽则Vlastos是米国柏拉图研究的主流学派——将苏格拉底之死归因于政治与哲学的对抗,而超越以往反对民主、触怒民众等等说法。若照此说,在一流的细读煮字功夫下,确然可循蛛丝马迹,不妨聊备一格。这种思路在内莫的古典思想史中进一步得到发挥,“哲人花园”乃是其登峰造极产物。有趣的是,并非到马基雅维利、而是早在西塞罗时代,哲学与政治从分裂走向某种融合,张力让渡于圆融,个中原因,推敲起来也极好玩。这一本书,洋洋引言意义更胜吴飞个人义疏,各种版本的注疏相对勘,善莫大焉。
43 有用 风间隼 2018-06-28 21:58:11
注释部分很不错,重要概念都给出了希腊语原文。义疏部分就有点勉强了,哲学家不肯老老实实承认苏格拉底信神,非要把他洗白成一个近代理性人,这是现代人的傲慢。另外就是强行树立了哲学思辨与政治制度、日常生活之间的严格对立,也显得矫情。还是柏拉图原著里那个洋溢着热情和智慧的老头儿更有魅力。
12 有用 韧勉 2012-08-04 00:59:35
吴飞版感觉繁琐了些,也有些过度诠释了~
9 有用 孟冬 2018-08-18 15:00:56
申辩从反驳对苏格拉底的诬蔑开始,一方面他告诉人们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的智慧者,而是有自知之明的爱智者,他的“无知之知”是基于自知之明的一种主动的、不断驳斥虚假知识的求知活动。真知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这样的哲学知识,其他所有具体的知识都是从属性的。一个人完全有可能知道并掌握某些具体的知识,但并不理解真正的“好”是什么。另一方面他澄清自己的“无知之知”与智者们的不同,德尔斐的神谕让他看到,他很难像普罗塔戈拉那样的智者把知识当成商品进行交易,在意识到无知后,苏格拉底在人之间奔走,通过不断地对话获得“无知之知”。至于什么是“好”他也不知道,但他通过教给人们不好希望让人变得更好,这也使他落得“败坏青年”的罪名。义疏将申辩解读为哲学与政治之争,即两者的目的都是实现美好的生活,需要消化
9 有用 Chicology 2011-04-17 19:51:38
这边苏格拉底变成牛虻扎在雅典骏马背上叮咬,那边鲁迅戳着笔杆子对着国人激情呐喊,好不相映成趣~思维最大的敌人便是结论,所以思辨是一种至高境界。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谓自知之明,而从无知之明到透过无知追求智慧谓质的飞跃。人类要知道自身固有的缺陷,即永不能得真理,但是仍要利用自身认识能力,和缺陷和局限做抗争,追求美好的政治生活。
8 有用 拉柯 2016-01-15 23:22:39
吴飞老师在疏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儒家式的理解,很多细微处与西人解释有所不同,值得留意。
13 有用 小椿山 2019-06-25 18:04:59
“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做的哪个事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震颤,感到自己的怯懦。
8 有用 康总好 2012-03-20 22:20:11
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奠定了西方文明的两大基调
5 有用 KUN哥喜欢的 2017-09-18 08:21:14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一过
3 有用 stone drinker 2013-11-29 18:20:34
虽然注疏详细看译者就知道是读了很多书的==也没法再给更多了有些地方推得过强了毕竟是施派的解读罢,有句评论戳得很准,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
2 有用 boring monkey 2011-03-14 19:46:45
万圣一层4折入手,感觉是这个系列里最棒的一本了
6 有用 大甜甜~~ 2011-02-03 20:55:28
大年初一读完这本书,极有成就感~
2 有用 濟楚 2016-05-05 17:27:10
这本书读了两遍。虽然六七年就读过英文版的几篇柏拉图对话,包括最先读的《申辩》,但谈不上什么理解。这次重读,始终将儒家理念与之对比,又在吴飞先生的指引下思考“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感觉有了些收获。该书最精彩的部分当然是翻译后面细致的义疏部分,但很见功力、对我有很大帮助的倒是引言第六、七部分对苏格拉底研究史的清晰疏理。《引言》第47页中吴飞先生对施派的评价我很赞成,并想援引一下:对中国学界来说,他们(指施派)对我们的最大启发有两个:一个是通过细读经典思考哲学问题,即“为往圣继绝学”的思考取向,一个是深入探讨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即“为万世开太平”的研究进路。《申辩》当然体现了哲学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及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但这并不意味着,施氏给出的是唯一解决方式(哈哈,此处意指儒学吧?)
1 有用 一粒麦子 2015-05-31 20:02:50
引言部分很有帮助。注释部分读起来有种”六经注我“的感觉。
2 有用 [已注销] 2012-05-07 14:54:30
柏拉图式的卖萌杜撰
3 有用 非虛構 2021-05-28 16:11:46
#申辨篇# 1、苏格拉底向雅典人提出质询:“你们只关注聚敛钱财追逐名誉,却不关心真理和理智,不去完善自己的心灵,试问你们不为此而感到羞愧吗?”既然苏格拉底立主人们把自己灵魂的幸福置于其他一切幸福之上,他实际上就把自己所笃行的神圣义务视为是加之于雅典人身上的最大恩惠。2、苏格拉底说,神专门将我分派到雅典城,这个城邦类似于一匹高大的两种马,由于身躯过于肥硕而日趋懒惰,因此需要牛虻的刺激。神将我派到这座城市,正式让我来履行牛虻的职责,于是我整天东奔西走,四处忙个不休,激发、劝说、责备你们每一个人,你们不那么容易再找到一个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我预感到,在你们深睡未醒之时,你们就会结束我的生命,然后就可以继续沉入梦乡,直到你们的末日来临。3、一个为追求智慧而殉难的人所作的合乎法律却有违正义的审判的故事。
0 有用 暴走系乙女药 2018-02-02 05:25:17
产婆式、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