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草木,花朵,食物,
父亲,还有初次爱上的那个人
------------------------------------------------------------
一次安静的江南之旅 一段微温的怀乡记忆
豆瓣人气作者 沈书枝 真情之作
风行水上(高军)作序
黎戈 苏枕书 宋乐天 温暖推荐
------------------------------------------------------------
故乡,是一盏照在身上的灯
不管走出多远,都一直亮着
故乡是一种基因, 离它越远,反而会越鲜明 地展 现出它的样子。沈书枝写故乡的风物、人情,用笔绵密平静,而又生动真实。江南的草木、花朵、食物、亲人、邻里,在她笔下,如被春日阳光照亮,一一醒来。
真正的爱是完全接受一个人、一个地方如实的样子,而不夸张、不隐讳。沈书枝笔下的故乡,正是如此。故乡的...
草木,花朵,食物,
父亲,还有初次爱上的那个人
------------------------------------------------------------
一次安静的江南之旅 一段微温的怀乡记忆
豆瓣人气作者 沈书枝 真情之作
风行水上(高军)作序
黎戈 苏枕书 宋乐天 温暖推荐
------------------------------------------------------------
故乡,是一盏照在身上的灯
不管走出多远,都一直亮着
故乡是一种基因, 离它越远,反而会越鲜明 地展 现出它的样子。沈书枝写故乡的风物、人情,用笔绵密平静,而又生动真实。江南的草木、花朵、食物、亲人、邻里,在她笔下,如被春日阳光照亮,一一醒来。
真正的爱是完全接受一个人、一个地方如实的样子,而不夸张、不隐讳。沈书枝笔下的故乡,正是如此。故乡的可爱与荒凉,生活的乐趣与艰辛,在一支安静而克制的笔下,愈发跃然纸上,动人心弦。
-----------------------------------------------------------------------------------------------------
我很羡慕书枝,她的乡村生活背景,给了她鲜活的一手经验。她笔下的小园菜蔬四季风物都那么接地气,她的文章是活水养出的活鱼,悠游荡开,就像她写的植物,带着未干的春水的气息,润泽着我们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碾压之下枯涸的内心。
——黎戈
沈汪风流,知堂情趣,尽在其中。
——苏枕书
书枝对她所经历的乡村生活的详实、精准再现,有时让我联想起田野工作方法中的“参与式观察”。不同的是,那个怀抱深厚乡情的“我”本身,也以“被观察者”的面貌,连同其所处的场景一同真实呈现出来,达到“有情”与“跳脱”的平衡,这是我私心觉得书枝最令人爱重的地方。
——宋乐天
作者简介 · · · · · ·
沈书枝,本名石延平,1984年生。苏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生于皖南乡村,幼年行走田畈水塘之间,自觉山光水色,万物可亲。爱博物,爱文史,略知花鸟虫鱼之名。
目录 · · · · · ·
南方的雨
打猪草 002
艾蒿与鼠麴草 010
清明 015
葛、白茅与斑茅 020
年年春天的鸟鸣 024
掐花 029
夏天的晚饭 033
阴雨梅天 040
枇杷 046
端午锦 050
屋檐下 056
绿竹 061
关于西瓜的黄金时代 066
从前的雨 078
苦夏录 083
菱荡 092
高梧玉立 098
八月半 103
秋树 107
风吹乌桕树 113
米饭 118
冬至 124
旨蓄 130
做糖 136
远近的人
偷 144
赶鸭,放牛 147
鱼塘 160
少年 172
山鬼 184
情书 189
翠蝴蝶 192
语文老师 206
泾县故事 215
露露 224
小店记 23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五溪峒中尤重之,清明时必采制,以祀其先,名之曰青。其意以亲没后,又复见春草青青矣。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周末从店里回来的路上照例经过紫金山下,虽是傍晚,狭长的燕雀湖边仍坐满出游的人。 钓鱼的白发者,游戏的孩子,并坐在柳树下的年轻人。水边黄菖蒲开满了花,红的白的 睡莲渐渐铺上睡眠。起风了,一只黑色水鸟在荡荡的博文里凫着不动,香蒲软细细的叶子 唰唰响,很齐整。隔水那边梅花谷的小坡上,一只尝尝的鲤帜样的风筝抖抖地想要飞起来。 天上已有一只章鱼,一个鬼脸,鬼脸的眼珠很乌很圆。尔后是明孝陵的篱笆上开到渐颓的 蔷薇,紫金山下颀长的林树。到白马公园转车,308路的线路改了好些,不再从曹后村和 沈阳村那些热闹曲折的小巷子过。一路绕了许久,尽是风尘仆仆的大路。仰头看路边的香樟 叶子,一粒灰尘飞进眼里,我想起曹后村那一户人家院墙里德枇杷,此后大约不能再像从前 一样于转弯的瞬间里瞥见小孩子爬在院墙上摘枇杷,不禁有些寂寞了。 对有些树的情思是大了以后才有的,比如枇杷。小时候邻村一户人家屋前也有一株大枇杷树, 年年春天我们去茶山摘茶叶的时候,都要从树下狭窄的蹊径穿过,然而我抬头,所见只是绿 重重的叶子背面青白的微毛,嫌弃它不好看罢了。绿色的果子或许也见过,果子黄时无论如何 是不知道了。后来大学在苏州,四月末街头巷尾尽是卖一篮一篮枇杷,用软的白纸垫着,我大 约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情感,爱那黄澄澄的颜色,只是没问过 价。如今回想起来,也只是水果摊上常见的南边水滴形大枇杷,不足为奇。那时住在莫邪路, 整个人晦闭塞,虽苏州园林名满天下,也很少去玩,偶尔去附近的十梓街坐车,才望见隔河 人家屋角的枇杷,结一树圆黄的果子,旁边夹竹桃深碧一丛。河水浊绿,我不晓得这枇杷该得 许多珍惜,只是漠漠的。 第一次吃树上结的小圆枇杷已是好几年后,初夏将尽,傍晚经过中华门,遇到挑着圆竹匾卖枇杷 的中年小贩。正是城内人家院子里结的那种最普通的枇杷,比水果摊上卖的大枇杷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八九十枝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八九十枝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9 条 )
> 更多书评 69篇
论坛 · · · · · ·
我坦率地告诉你 我为什么打两星! | 来自中原一点红 | 5 回应 | 2021-06-15 06:22:25 |
不知打一星的人出于什么心理? | 来自· | 34 回应 | 2018-01-04 11:14:47 |
这本书还会再版吗?想看! | 来自一一 | 1 回应 | 2017-09-24 22:54:40 |
题目? | 来自翼狮 | 6 回应 | 2013-06-27 14:02:23 |
希望能上豆瓣阅读或者淘宝电子书 | 来自ago | 1 回应 | 2013-05-09 10:44:0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8.2分 247人读过
-
限时抢
-
每满79减3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散文/随笔/杂文】 (爱玛·包法利)
- 豆瓣红人出的书 (心浪网友萧剑仁)
- 女性文学--温存柔韧,细腻内敛,生猛冷峻 (墨梓)
- 雕刻时光 (欢乐分裂)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八九十枝花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duancy 2019-05-31 15:48:08
封面好漂亮,内容好无聊
10 有用 飞 2014-04-17 19:21:23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我不熟悉的,读起来新鲜感是有的,但语言风格不太喜欢,有些做作。
5 有用 苏丹红 2015-03-13 21:38:19
我要一块田埂长着小蓟苦菜紫云英再要一个初夏一个黎明还有一个朋友轻声说话无语不尴尬就这样坐着一直到远天铺满晚霞到月儿东升到能看见那颗星星那颗星星据说它的光亮来自一百万年以前想它在暗夜跋涉只为今生为你我此刻闪烁我们就落下泪来从此沉默
7 有用 松如 2013-09-23 15:08:24
南方乡村流逝的记忆、残存的风俗、甜蜜的哀愁。
10 有用 tulipomania 2014-10-17 11:42:29
好吧,没共鸣真的没法看下去。
0 有用 书桌上的雪纳瑞 2023-01-30 11:48:33 北京
读《八九十枝花》,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也一样”。仿佛作者和我是童年伙伴,或者至少是老乡一样。但她是安徽人。为什么有如此多相似的童年回忆呢? 小时候的童谣,诸如“我去炸学校”、“xx的头像皮球”、“屁屁屁,屁是一股气”,总是“全国统一”,至少也是大同小异。也许,《八九十枝花》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0 有用 炰孢苞 2022-12-30 16:26:34 北京
大师传人。
0 有用 知止 2022-12-19 15:26:27 北京
用来放松的小随笔
0 有用 陈琳琳 2022-12-13 08:17:57 上海
如果猴子会写日记,大抵就是这个样子吧
0 有用 W.melondy 2022-10-07 08:48:01 广东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那么近又那么远,好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