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法律、财政税收、农业外贸、科学技术、民情风俗、妇女家庭、宗教信仰、绘画建筑、语言文学、天文医学等方面,简直可称为“中国百科全书”。因此,此书一出就大受欢迎,很快被被译成德文、法文出版,并被经常引用,成为当时欧洲人有关中国的重要考书之一。巴罗的思考当中不乏中肯精到的见解,也免不了误会和偏颇。但总而言之,此书为我们了解历史上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之行的深远影响、了解当年西人眼中的中国,提供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本。
我看乾隆盛世的创作者
· · · · · ·
-
约翰·巴罗 作者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开宗明义
前言
旅行者将在中国见到什么
对英国使团访华成果的误解
对比荷兰使团所受到的待遇,误解可释
北京法国传教士眼中英国使团失败的原因
乾隆给荷兰国王的信
两个使团所受待遇不同的原因
传教士在外国的阴谋活动
清宫的骄傲自大
欧洲使团在北京驻留时间一览表
结语
第二章 黄海白河
前贤对华人素质的评价
十六世纪中国和欧洲的比较
传教士著作的动机
英国使团过台湾海峡
台风
舟山群岛
中国的船和航海术
中国人的海外远航史
在美洲的踪迹
在鞑靼海岛上
在波斯湾
其贸易活动可能远至马达加斯加
霍屯督人可能源于中国
马来亚人与中国人同种
苏门答腊人的风俗跟他们的奇怪地偶合
僧加(口罗)人源于中国
轻舟去舟山接引水员
群岛急流
拜见总兵
引水员难寻
总兵的专断
中国人对我们的罗盘一无所知
到达北直隶湾
两位清廷大员来访,他们的礼物
乘便利的中国船进入白河
两位大官的接待
过量的供给
国家和人民的外貌
女子服饰
她们的小脚
天津巨大的人群和水上船只
人们的举止文雅得体
船工所唱粗犷的号子
中国人性格中的优点
农村的面貌和物产
栖居水上的大众
独断专行又一例
登陆通州,下榻庙宇
第三章 皇城行宫
从通州到京城的行列
聚观的大众
北京城墙内外
前往皇帝的郊苑
生活不便
返回京城
特使赴热河
作者去圆明园
糟糕的住处
钦天监官员来访
北京主教和其他教士
吉尔刀剑
哈切特马车
伯明翰装的箱子里发现一只蝎子
英国贵族肖像
热河来的消息对北京官员的影响
皇帝还都
观览礼品
特使申请回国
圆明园宫殿园林简述
马嘎尔尼勋爵笔下的热河万树园
他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总体评价
第四章 社会百态
第五章 宫廷生活
第六章 人文艺术
第七章 法律制度
第八章 宗教信仰
第九章 农村面貌
第十章 广东见闻
· · · · · · (收起)
前言
旅行者将在中国见到什么
对英国使团访华成果的误解
对比荷兰使团所受到的待遇,误解可释
北京法国传教士眼中英国使团失败的原因
乾隆给荷兰国王的信
两个使团所受待遇不同的原因
传教士在外国的阴谋活动
清宫的骄傲自大
欧洲使团在北京驻留时间一览表
结语
第二章 黄海白河
前贤对华人素质的评价
十六世纪中国和欧洲的比较
传教士著作的动机
英国使团过台湾海峡
台风
舟山群岛
中国的船和航海术
中国人的海外远航史
在美洲的踪迹
在鞑靼海岛上
在波斯湾
其贸易活动可能远至马达加斯加
霍屯督人可能源于中国
马来亚人与中国人同种
苏门答腊人的风俗跟他们的奇怪地偶合
僧加(口罗)人源于中国
轻舟去舟山接引水员
群岛急流
拜见总兵
引水员难寻
总兵的专断
中国人对我们的罗盘一无所知
到达北直隶湾
两位清廷大员来访,他们的礼物
乘便利的中国船进入白河
两位大官的接待
过量的供给
国家和人民的外貌
女子服饰
她们的小脚
天津巨大的人群和水上船只
人们的举止文雅得体
船工所唱粗犷的号子
中国人性格中的优点
农村的面貌和物产
栖居水上的大众
独断专行又一例
登陆通州,下榻庙宇
第三章 皇城行宫
从通州到京城的行列
聚观的大众
北京城墙内外
前往皇帝的郊苑
生活不便
返回京城
特使赴热河
作者去圆明园
糟糕的住处
钦天监官员来访
北京主教和其他教士
吉尔刀剑
哈切特马车
伯明翰装的箱子里发现一只蝎子
英国贵族肖像
热河来的消息对北京官员的影响
皇帝还都
观览礼品
特使申请回国
圆明园宫殿园林简述
马嘎尔尼勋爵笔下的热河万树园
他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总体评价
第四章 社会百态
第五章 宫廷生活
第六章 人文艺术
第七章 法律制度
第八章 宗教信仰
第九章 农村面貌
第十章 广东见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国的大家贵妇乐意继续叫自己的女婴缠脚, 好显示自己的孩子跟农家的不同。农家子女在大部分省份都是必须从事田间劳作的。 女子缠脚布的内层据说是不换的, 往往要用到不能用为止。这种习惯给人中国人不太干净的印象。这确实符合他们的性格, 所以斯威夫特才说他们是肮脏的。干净内衣的舒适, 或者说内衣要常换的概念, 无论是君王还是农民, 都是闻所未闻的。在上层人士中, 一层薄薄的粗丝绸取代了贴身的棉布, 普通百姓穿的则是一种粗布开襟衬衣。这种衣服往往是在要换新而非要洗涤时才脱下来。 可想而知, 这种忽略或节俭的后果, 是喜爱污垢的寄生虫子孙满堂。就连朝廷最大的官员也会毫不迟疑地呼唤仆人, 当众在自己的脖子上捕捉这些讨厌的小虫。一经捕获, 他们就面不改色地将其放入牙齿之间。他们不带手绢, 通常把鼻涕擤在一小块仆人准备好了的纸片上。有些还没这么干净, 随地吐痰,或者像法国人似的射到墙上; 用袍袖擦他们的脏手; 晚上穿着白天穿的同样衣服睡觉。跟衣服一样, 他们也很少洗自己的身子。他们从来不洗澡, 不管是热水的还是冷水的。虽然有众多的江河联系着这个国家的每一个部分, 我却不记得看到过任何洗澡的孩子。在最炎热的夏天, 男人才利用热水洗脸洗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8页 -
关于人体结构和一些部位的力量和功能的正确知识, 只能经由解剖获得。可是这种研究会令胆小的中国人脆弱的神经断裂。所以别指望他们会常做外科手术, 也别预期这种手术会做得很漂亮。了解了他们的律法, 也看到两三个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效果, 我觉得足以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外科技术会如此低下了。就连最简单的手术也没有人踊跃去做, 因为他不但要承担手术立竿见影的风险, 还要附带接受那个40天的缓期保险。他们常常能成功地完成简单的复臼接骨手术。但是碰上复杂的症状, 病人一般只能听天由命。他们从不做截肢术。在整个旅途中, 我们遭遇过数百万人, 我不记得见过一个缺手断脚之人, 连残疾之人也极其少见。因而我认为, 不是意外伤害不常有, 就是严重受伤者多半丧命了。中国人极其害怕锋利的刀具, 害怕到连放血手术都不能接受。不过放血治病的原理他们是接受的, 因为他们也用刮痧、拔火罐的方式来放血。对某些病症, 他们用小而尖的热烙铁烙皮肤。 有时候用银针扎过之后, 再烧艾蒿叶来灸该部位,跟日本人的做法类似, 用以治疗甚至预防一些疾病, 尤其是痛风和风湿。前者据说中国并不存在。掏耳朵、割鸡眼、松关节、捏鼻子、捶肩背之类, 则是理发师的附带职业。每个城市都有千上万的人凭这些手艺维持生活。 简而言之, 中国人的医可以借用格里高里医生据他从朋友吉兰医生处获得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来概括:“这个地球上最伟大、最古老、最文明的帝国, 这个在2000年前未开化时就跟目前的新西兰一样伟大、繁荣、文明的帝国, 目前却无法为他的子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这种服务是一个聪明的16岁男孩, 在一个医术良好而又敬业的爱丁堡外科医生处, 做了12个月学徒就能够提供的。” 他继续说道: “如果中国皇帝, 一个统治3亿300万子民, 超过整个欧洲人口的两倍的君主, 患了胸膜炎或者断了腿, 他将乐于请这位少年做他的首席医生和宫廷手术师。这个少年只要看过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亲历中国丛书(共28册),
这套丛书还有
《西山落日》《玄华夏》《帝国丽影》《走向没落的“天朝”》《《我的北京花园》(跟着英国奇女子的脚步,探寻晚清北京的风土人情,充满人性关怀的游记,海外中国研究的重要史料)》
等
。
喜欢读"我看乾隆盛世"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看乾隆盛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好一朵出尘的茉莉花:行人vs盛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标题就这样吧,一眼不正经才是俺萌阅读小菜鸟的标志性tag。 “亲历中国丛书”这套书都很想细看,一个系列里头,菜包一开始就单独把《我看乾隆盛世》这本儿跟《五口通商城市游记》拎出来先看的,感觉可以凑个小主题阅读。这两年一直在逛一个个儿或有名或无名的城市,自己记得都... (展开)
我看《我看乾隆盛世--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见闻与思考》
《我看乾隆盛世--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见闻与思考》 九州出版社《亲历中国丛书》之一,背景是1793 年英国政府为借清皇帝乾隆祝寿之名派遣使团来华访问,这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件。自从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开启了北京的大门,西洋科学先进技术的引入,经历200年后的欧洲人视角...
(展开)

西方人眼中的乾隆盛世
在中国历史上的几大文武之治的太平盛世中,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洪武之治”“康乾盛世”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康乾时期中的“乾隆盛世”,更是被演绎的无以复加,那么历史上的“乾隆盛世”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我的认知里历史有三种情况存在:一是真正历史原貌,之中...
(展开)

与近代,擦肩而过的清帝国
乾隆,清朝的一位高寿帝王,这时他83岁。 乾隆皇帝在位后期(1792年),发生了一件值得众人深思的重大事件——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是地处东西两地的中英两国之间早期的一次交往活动,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历史的政体之间的初次相遇。与后来清末的“中体西用”如出一辙,它们想...
(展开)

我看-《我看乾隆盛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历史既然是历史,其已经发生,不可更改,人们通过存在的资料以追寻那些过去的影子,无论是大体的轮廓,亦或是历史的一丝“头发”,都能或多或少的帮助我们,大体的轮廓让我们有感性的认识,细致入微的“发丝”让我们认识的更加详细,二者往往缺一不可,并且常常相互为用,从而... (展开)
官方记述以外的全新视角——读《我看乾隆盛世》
历史事实具有唯一性,历史记载却充满多样性。 1792-1794年的马戛尔尼访华,是中西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西方列强尝试与中国平等沟通、建立外交贸易关系的想法最终破灭,同时盛世余晖下清朝内部的腐朽与不堪也被西方列强窥见,进而开启了此后长达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 历史不...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外国人的中国纪事(三) (維舟)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亲历中国丛书 (維舟)
- 国/民/性研究:域外视角 (🦉的瓦涅密)
- 假装有书柜 (羊羊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看乾隆盛世的评论:
feed: rss 2.0
17 有用 .:. 2012-03-16 19:53:59
把一些传统美德扒光了给你看。
0 有用 Balien Jin 2019-10-08 22:56:38
又一本意外之喜,重量级作品,在读第二遍,会写一篇笔记和读后感。
1 有用 飘红 2021-05-24 14:31:29
很多章节,看的心里拔凉拔凉的
0 有用 78801471 2023-08-22 22:53:44 浙江
很多都是类似于情报的信息,地理信息,农业信息等等
0 有用 没有星星的猫 2023-01-05 18:02:25 湖北
晚清史期末作业让读的任务,揭示了乾隆晚期的一些社会现实,但也存在着一些主观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