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同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批评家张闳指出:“仿佛蚕丛时代的‘纵目人’,蒋蓝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纵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从这个立面上,可以看到时间断层的沉积物,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观察。消失已久的古蜀国的文化幽灵,扇动着现代主义的巨翅,盘旋在蒋蓝的言辞‘城堡’之上,呈现出一副玄妙而又怪异的话语奇观。由对历史幻影的玄学冥想,突然间变成现实的文化意识形态的犀利批判,蒋蓝在虚构话语世界和现实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但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其间隐藏着蒋蓝的话语魔术的大秘密。”
散文随笔当中,思想随笔是蒋蓝近年来最为用力的部分。诸如《有关警报的发声史》《道在屎溺间》《就像左手握右手》《苇草的经脉》《体制脸》《熄灭的马蹄》等等,都是起引起广泛呼应的佳篇...
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同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批评家张闳指出:“仿佛蚕丛时代的‘纵目人’,蒋蓝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纵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从这个立面上,可以看到时间断层的沉积物,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观察。消失已久的古蜀国的文化幽灵,扇动着现代主义的巨翅,盘旋在蒋蓝的言辞‘城堡’之上,呈现出一副玄妙而又怪异的话语奇观。由对历史幻影的玄学冥想,突然间变成现实的文化意识形态的犀利批判,蒋蓝在虚构话语世界和现实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但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其间隐藏着蒋蓝的话语魔术的大秘密。”
散文随笔当中,思想随笔是蒋蓝近年来最为用力的部分。诸如《有关警报的发声史》《道在屎溺间》《就像左手握右手》《苇草的经脉》《体制脸》《熄灭的马蹄》等等,都是起引起广泛呼应的佳篇,入选多种年选,获得了2005年布老虎散文奖。从2007年开始,蒋蓝在《青年作家》上开设了“身体政治”诗性随笔专栏,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新作,实现了文学与思想、思辨与激情的较为完美的结合。
《思想存档》收文26篇,计15万字,是蒋蓝的首个思想随笔集。限于当下的出版审查制度,他最为出色的文章未能选入,这是美中不足之处,这也体现了出版领域的“中国特色”——你见到的东西,一定就不是最好的。
喜欢读"思想存档"的人也喜欢 · · · · · ·
思想存档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思想存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绵阳言子:蒋蓝及其《思想存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某一年,在一本散文杂志上读到蒋蓝的一篇随笔——《阳光照透的苹果花》,写叶芝和他终生单恋的对象毛特•岗。配有作者简介和照片。照片上的蒋蓝临窗而坐,厕身望向远方,目光穿过都市的繁华,面带微笑。从简介上知道他居住成都,有些吃惊,怎么就不知道成都有这样一个写得一... (展开)> 更多书评 1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小槑 (清溪清水色,水色异诸水。)
《读者》面对的主体,其实是陷入幻想和现实的尴尬境地而迫切希望成为致富能手的大众,但鉴于生活却依然平淡和毫无起色,《读者》的文字幻象功能粉饰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化解了心理矛盾,成了大众奔向富裕的一个温暖驿站,一些人甚至希望驿站里出现羊脂球。《读者》所制造的欲望冲动充斥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它的物化倾向改变了大众的生活观念和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他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将杂志提供的文字生活方式误以...2011-05-06 19:48
《读者》面对的主体,其实是陷入幻想和现实的尴尬境地而迫切希望成为致富能手的大众,但鉴于生活却依然平淡和毫无起色,《读者》的文字幻象功能粉饰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化解了心理矛盾,成了大众奔向富裕的一个温暖驿站,一些人甚至希望驿站里出现羊脂球。《读者》所制造的欲望冲动充斥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它的物化倾向改变了大众的生活观念和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他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将杂志提供的文字生活方式误以为是唯一的、唾手可得的生活秘术,正是大众被误导、被塑造成精神上的单面人的一大原因。 但是,绝大多数读者评论可以解除以上分析的担心,甚至证明我的分析是杞人忧天。这些铁杆读者说,《读者》在庄严的布道中带着难言的亲切感,他的旋律纯正而轻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是灵魂蒙上灰尘,而此时他则提供一种精神沐浴。既然如此,那就沐浴下去吧,直到木头上可以长出菌子!
回应 2011-05-06 19:48 -
小槑 (清溪清水色,水色异诸水。)
黑暗不可能在自身之内获得照耀,但黑暗之外的世界对黑暗却无能为力。 痛苦和黑暗不能为时代所理解,他就必然会异化,这事从理性主义走向当代哲学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它使人明白,黑暗,尤其是人性的黑暗是不可逾越的。那么,以此来对抗黑夜,就成为了自由思想胜利的可能。 古典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思想的本质;现代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不思想既黑暗的本质。前者因光而得以认识,后者因光而发现了认识的局限。光...2011-05-03 15:38
黑暗不可能在自身之内获得照耀,但黑暗之外的世界对黑暗却无能为力。 痛苦和黑暗不能为时代所理解,他就必然会异化,这事从理性主义走向当代哲学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它使人明白,黑暗,尤其是人性的黑暗是不可逾越的。那么,以此来对抗黑夜,就成为了自由思想胜利的可能。 古典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思想的本质;现代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不思想既黑暗的本质。前者因光而得以认识,后者因光而发现了认识的局限。光线使人看到了光明,光明也使人看到了黑暗。光明有限,黑暗无限。有限在无限之中,无限因有限而呈现面前。但我们永远也照亮不了无限,那里有着一种空间意义下的永恒寂静。
回应 2011-05-03 15:38
-
小槑 (清溪清水色,水色异诸水。)
黑暗不可能在自身之内获得照耀,但黑暗之外的世界对黑暗却无能为力。 痛苦和黑暗不能为时代所理解,他就必然会异化,这事从理性主义走向当代哲学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它使人明白,黑暗,尤其是人性的黑暗是不可逾越的。那么,以此来对抗黑夜,就成为了自由思想胜利的可能。 古典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思想的本质;现代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不思想既黑暗的本质。前者因光而得以认识,后者因光而发现了认识的局限。光...2011-05-03 15:38
黑暗不可能在自身之内获得照耀,但黑暗之外的世界对黑暗却无能为力。 痛苦和黑暗不能为时代所理解,他就必然会异化,这事从理性主义走向当代哲学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它使人明白,黑暗,尤其是人性的黑暗是不可逾越的。那么,以此来对抗黑夜,就成为了自由思想胜利的可能。 古典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思想的本质;现代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不思想既黑暗的本质。前者因光而得以认识,后者因光而发现了认识的局限。光线使人看到了光明,光明也使人看到了黑暗。光明有限,黑暗无限。有限在无限之中,无限因有限而呈现面前。但我们永远也照亮不了无限,那里有着一种空间意义下的永恒寂静。
回应 2011-05-03 15:38 -
小槑 (清溪清水色,水色异诸水。)
《读者》面对的主体,其实是陷入幻想和现实的尴尬境地而迫切希望成为致富能手的大众,但鉴于生活却依然平淡和毫无起色,《读者》的文字幻象功能粉饰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化解了心理矛盾,成了大众奔向富裕的一个温暖驿站,一些人甚至希望驿站里出现羊脂球。《读者》所制造的欲望冲动充斥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它的物化倾向改变了大众的生活观念和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他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将杂志提供的文字生活方式误以...2011-05-06 19:48
《读者》面对的主体,其实是陷入幻想和现实的尴尬境地而迫切希望成为致富能手的大众,但鉴于生活却依然平淡和毫无起色,《读者》的文字幻象功能粉饰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化解了心理矛盾,成了大众奔向富裕的一个温暖驿站,一些人甚至希望驿站里出现羊脂球。《读者》所制造的欲望冲动充斥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它的物化倾向改变了大众的生活观念和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他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将杂志提供的文字生活方式误以为是唯一的、唾手可得的生活秘术,正是大众被误导、被塑造成精神上的单面人的一大原因。 但是,绝大多数读者评论可以解除以上分析的担心,甚至证明我的分析是杞人忧天。这些铁杆读者说,《读者》在庄严的布道中带着难言的亲切感,他的旋律纯正而轻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是灵魂蒙上灰尘,而此时他则提供一种精神沐浴。既然如此,那就沐浴下去吧,直到木头上可以长出菌子!
回应 2011-05-06 19:48
-
小槑 (清溪清水色,水色异诸水。)
《读者》面对的主体,其实是陷入幻想和现实的尴尬境地而迫切希望成为致富能手的大众,但鉴于生活却依然平淡和毫无起色,《读者》的文字幻象功能粉饰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化解了心理矛盾,成了大众奔向富裕的一个温暖驿站,一些人甚至希望驿站里出现羊脂球。《读者》所制造的欲望冲动充斥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它的物化倾向改变了大众的生活观念和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他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将杂志提供的文字生活方式误以...2011-05-06 19:48
《读者》面对的主体,其实是陷入幻想和现实的尴尬境地而迫切希望成为致富能手的大众,但鉴于生活却依然平淡和毫无起色,《读者》的文字幻象功能粉饰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化解了心理矛盾,成了大众奔向富裕的一个温暖驿站,一些人甚至希望驿站里出现羊脂球。《读者》所制造的欲望冲动充斥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它的物化倾向改变了大众的生活观念和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他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将杂志提供的文字生活方式误以为是唯一的、唾手可得的生活秘术,正是大众被误导、被塑造成精神上的单面人的一大原因。 但是,绝大多数读者评论可以解除以上分析的担心,甚至证明我的分析是杞人忧天。这些铁杆读者说,《读者》在庄严的布道中带着难言的亲切感,他的旋律纯正而轻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是灵魂蒙上灰尘,而此时他则提供一种精神沐浴。既然如此,那就沐浴下去吧,直到木头上可以长出菌子!
回应 2011-05-06 19:48 -
小槑 (清溪清水色,水色异诸水。)
黑暗不可能在自身之内获得照耀,但黑暗之外的世界对黑暗却无能为力。 痛苦和黑暗不能为时代所理解,他就必然会异化,这事从理性主义走向当代哲学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它使人明白,黑暗,尤其是人性的黑暗是不可逾越的。那么,以此来对抗黑夜,就成为了自由思想胜利的可能。 古典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思想的本质;现代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不思想既黑暗的本质。前者因光而得以认识,后者因光而发现了认识的局限。光...2011-05-03 15:38
黑暗不可能在自身之内获得照耀,但黑暗之外的世界对黑暗却无能为力。 痛苦和黑暗不能为时代所理解,他就必然会异化,这事从理性主义走向当代哲学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它使人明白,黑暗,尤其是人性的黑暗是不可逾越的。那么,以此来对抗黑夜,就成为了自由思想胜利的可能。 古典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思想的本质;现代哲学家说:光线的奇迹就是不思想既黑暗的本质。前者因光而得以认识,后者因光而发现了认识的局限。光线使人看到了光明,光明也使人看到了黑暗。光明有限,黑暗无限。有限在无限之中,无限因有限而呈现面前。但我们永远也照亮不了无限,那里有着一种空间意义下的永恒寂静。
回应 2011-05-03 15:38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思想存档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季米 2018-02-13
本书与《阅读与反写》一书类似,也是作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读书笔记,内容有少部分重复。作为诗人,其随笔文字也颇有诗意,讲究节奏,强调思想,文字比较有想象力,颇有独到之处。对于西方文学作品了解比较深透,但有些读来也有费解之处,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容易有共鸣。其随笔风格比较特别,读了会给人一些印象,相信读后会记住这个作者。比较搞笑的是他在一篇文章中义正辞严的反对作家们把文章重复收入集子中,加重读者的负担,我... 本书与《阅读与反写》一书类似,也是作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读书笔记,内容有少部分重复。作为诗人,其随笔文字也颇有诗意,讲究节奏,强调思想,文字比较有想象力,颇有独到之处。对于西方文学作品了解比较深透,但有些读来也有费解之处,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容易有共鸣。其随笔风格比较特别,读了会给人一些印象,相信读后会记住这个作者。比较搞笑的是他在一篇文章中义正辞严的反对作家们把文章重复收入集子中,加重读者的负担,我读了他几本书以后,发现他自己这种情况也挺严重,真的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本书是作者送给龚明德的签名本,大概不是龚明德喜欢的那类书,被处理了到旧书网上出售,偶然的机会被我买到,也是一种书缘。 (展开)
0 有用 哈默林騎士 2008-05-25
脑子里书评的方向 文字很感性但足够有力量 鲁迅和博尔赫斯章节对黑暗的见地“来自黑色物质的光,总是以持续冷彻的照耀,进入我感觉的暗区。泪水最丰沛的时候,就是眼睛最能发现黑暗的时候。一片黑色的风景翩然而至,世界的原色呈露无余。最能够击溃一切颜色的喧嚣,黑,就是存在的本色”
0 有用 everveil 2008-03-31
《有关警报的发声史》《苇草的经脉》
0 有用 Glund 2014-03-27
林徽因的李庄时代
0 有用 [已注销] 2014-06-05
太有思想了,读不懂啊,境界不够啊 不过还是耐着性子把它读完了
1 有用 季米 2018-02-13
本书与《阅读与反写》一书类似,也是作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读书笔记,内容有少部分重复。作为诗人,其随笔文字也颇有诗意,讲究节奏,强调思想,文字比较有想象力,颇有独到之处。对于西方文学作品了解比较深透,但有些读来也有费解之处,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容易有共鸣。其随笔风格比较特别,读了会给人一些印象,相信读后会记住这个作者。比较搞笑的是他在一篇文章中义正辞严的反对作家们把文章重复收入集子中,加重读者的负担,我... 本书与《阅读与反写》一书类似,也是作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读书笔记,内容有少部分重复。作为诗人,其随笔文字也颇有诗意,讲究节奏,强调思想,文字比较有想象力,颇有独到之处。对于西方文学作品了解比较深透,但有些读来也有费解之处,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容易有共鸣。其随笔风格比较特别,读了会给人一些印象,相信读后会记住这个作者。比较搞笑的是他在一篇文章中义正辞严的反对作家们把文章重复收入集子中,加重读者的负担,我读了他几本书以后,发现他自己这种情况也挺严重,真的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本书是作者送给龚明德的签名本,大概不是龚明德喜欢的那类书,被处理了到旧书网上出售,偶然的机会被我买到,也是一种书缘。 (展开)
0 有用 [已注销] 2014-06-05
太有思想了,读不懂啊,境界不够啊 不过还是耐着性子把它读完了
0 有用 Glund 2014-03-27
林徽因的李庄时代
0 有用 粮光光 2011-06-04
思想散文,很恣情。不到一定层次看不懂。
0 有用 Liz 2011-02-01
感叹号用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