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评 (21)

鸡粪 2015-06-30 20:43:46

洪子诚的引号

洪子诚此书所用的引号就如紧箍一般套在一个个词语上,词语就像孙悟空一样努力挣脱禁锢,进行一场关于解释的修行,但解铃还许系铃人,如来不念咒,又何以解除呢?对我们来说,如来是谁,咒语又是什么,都将由引号来回答。 ...  (展开)
范毒草 2012-12-06 18:14:01

评价这么低,完全是拜考研所赐……

1、读不懂就给人低评分,不说什么。 2、其实本书毋宁叫“中国当代文学史论”,没有流水账式的作家作品,的确不适合小盆友们考研。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教授们明知它不适合考研但还是选了它作为参考书,可见本书魅力之大…… 3、春秋笔法什么的,要体谅,人家也不容易……  (展开)
春天與星星 2020-02-24 23:58:29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述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述题 试分析十七年文学的创作特点。[暨南大学2014年研] 答: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  (展开)
天行 2022-03-14 09:06:44

当代文学史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当代文学”指代从50年代以后的文学,40年代的文学界以延安文学为主力。在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指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方向是众望所归的道路。左翼文学的文学观念、政治诉求受到苏联三四十年代斯大林-日丹诺夫的文艺方针所影响,作家的“世界观”(政治立场、...  (展开)
清昼 2013-06-27 15:42:19

极优秀的当代文学史著作

好吧,我承认在准备考研前听过钱理群、温儒敏等等的名字,没听过洪子诚这个名字,但因为看到前辈们的经验帖上都列着这本书,于是入手。 正式进入对当代文学的学习后,发现自己是有多孤陋寡闻,也发现洪子诚先生是有多低调——称洪先生为当代文学领域的泰山北斗并不夸张,这本...  (展开)
安予遥 2022-03-29 20:21:44

绝非真实的反面

应当说很庆幸在把它当作考试工具用书前鼓起勇气翻开并勉强算认真地读完了正文,否则此书中所有的精彩论述都会变成死板又繁密的背诵材料,算是一种损失。我想洪老先生写作的初衷应当不是为高校学生编撰教材,而是出于研究者和书写者的自觉。因此,本书虽然措辞讲究,用词慎重,...  (展开)
陈烈 2021-11-29 03:19:20

读当代文学史的一点牢骚

洪子诚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前半部分讲得相较其他教材更多,也更幽暗、冷酷。洪子诚的面目让我想到囚室里的司马迁,瘦瘦干干,面露精光。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本写给自己和自己那个年代生人看的文学史,半认真地把过去不堪的历史回忆写成自娱自乐的小日记,一些大胆的话于是可以...  (展开)
陶鹿家 2019-03-30 17:17:02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中国当代文学史》

这十年来,我们也许“成熟”了,“稳妥”了。为了这种“成熟”,我们失去了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这种代价究竟是否值得?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版后记 中文系必读书目,现当代文学史考研必读书目,正因为是必读书目反倒让大家没有了评论而是在书上一道道划线,一遍遍...  (展开)
2018-12-05 19:50:47

复习不完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1.30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心疼穆旦 文学没什么看头的时候,文学史写起来却精彩得像小说,毛是宫斗戏里的皇太子一样。 突然想仿照这本“小说”写一本**史,奈何功力差太远。 12.3 这又是一本历史书,...  (展开)
风影 2023-12-15 21:51:03

这是一本好教材

离开学校多年后重新拾起教材——洪子诚先生的巨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想想如是在学生时代,看到这本书估计头皮发麻:时间跨度从1949年到2000年,分为上下两编二十七章,注释超1000条,涉及难以计数的作家与作品……出于对教材后天形成的敬畏之心,对此书进行评价实在谈不上(...  (展开)
momo 2022-03-31 18:01:50

我之当代文学观的转折

1.思想立场与文本风格(批判与温和) 2.此书撰写的结构特色(重精神内核、重流变与剖析 3.我之当代文学观的转折(得意之笔🤗🤗) 先亮态度:目前看到的最喜欢的理论专著 。(以后应该也会是) 一方面因其成为教材为更多人所知而兴奋不已,一方面又觉得“教材”二字实在辱没了这本书...  (展开)
Proteus 2019-09-24 00:39:17

写在前言之前

“历史是自然的,断代是不自然的” 首先应该认识到无论何种“文学史模型”均是由一定的人提出并阐释,然后由一定的人接受并使用的概念。它并不一定符合(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也并不需要)文学史的事实——相反,这是读者该去思考的问题。所以在阅读和研究时应该知道,我们自然...  (展开)
凌霜 2024-01-01 01:08:19

总结概括

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当代文学史,和我们熟悉的政治历史划分阶段一样,同样以49年建国为阶段划分标准。而第一次文代会就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为了说明建国后的文学潮流,作者先以40年代的文学转折为背景,介绍了文学身不由己地陷入政治较量中不得不面临类型划分的命运,引入了...  (展开)
unixistenz 2023-01-10 17:03:20

全书内容梳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50~70年代:文学的“转折”(40年代文学界的分裂,延安整风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与“文学新方向”的确立)→文学环境与文学规范(中外文学“遗产”的重新审定与评价,控制文学刊物与团体,政党意志的“文艺批评”,作家群体的更迭,“中心作家”...  (展开)
momo 2021-12-12 17:35:02

一些简单的感想

历史总有其独特的方式来细化或改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正如读过苏轼生平后才更懂两篇《定风波》之间,是如何从“试问岭南应不好”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递进;也才懂得《卜算子》中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与《临江仙》中的“长恨此身非我有,何...  (展开)
世愚 2021-11-23 18:31:29

短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了谁不说一句洪老🐮🍺?! 书重史论、史料和分析,但不重作品解读,许是八九十年代的未定型和当时时间距离的短暂,择取并进行评点的作家与作品显得纷繁凌乱,这也与新时期后每位有抱负的作家都试图建构自己的特色有关。相比起《三十年》来,它更像一本专著,只不过是持中...  (展开)
直接路 2021-06-11 15:49:23

这本书竟然被查出有严重问题

“p2前言,提到周作人作品,他是当代负面人物。作品选戏剧部分《车站》p651-684的作者高行健属于有争议的人物,与排查要求不符。” 现在大学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很小心翼翼的了吧,立场也是随时摆出来生怕被上纲上线,但还是连提都不让提。 不知道有多少文学系的同学用过这本教材...  (展开)
自由的阿毛 2013-11-13 21:46:31

有个性的一本书

 前半本书都在为文革时期的各位大小作家的不幸遭遇平反和鸣不平。   后半本书将话题回归学术,观点明显,内容生动活泼,算是很用心的一本教材。   作者不惮于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和意见,   在文学观点上不流俗,   值得一看。  (展开)
吱偶周 2021-07-19 16:19:20

我读《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点儿感受

洪子诚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 这本书 1、整体上,像是对作家生平、作品评论的堆砌、罗列。有的时候为了介绍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成果,他能够噼里啪啦地列几十部在正文中,一下子占去大半个版面。作者在修订版序中也说:“在总体框架和评述方式上······仍维持那种简括式评述的...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1条)

订阅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