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评 (21)

评价这么低,完全是拜考研所赐……
1、读不懂就给人低评分,不说什么。 2、其实本书毋宁叫“中国当代文学史论”,没有流水账式的作家作品,的确不适合小盆友们考研。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教授们明知它不适合考研但还是选了它作为参考书,可见本书魅力之大…… 3、春秋笔法什么的,要体谅,人家也不容易……
(展开)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述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述题 试分析十七年文学的创作特点。[暨南大学2014年研] 答: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 (展开)
极优秀的当代文学史著作
好吧,我承认在准备考研前听过钱理群、温儒敏等等的名字,没听过洪子诚这个名字,但因为看到前辈们的经验帖上都列着这本书,于是入手。 正式进入对当代文学的学习后,发现自己是有多孤陋寡闻,也发现洪子诚先生是有多低调——称洪先生为当代文学领域的泰山北斗并不夸张,这本...
(展开)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中国当代文学史》
这十年来,我们也许“成熟”了,“稳妥”了。为了这种“成熟”,我们失去了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这种代价究竟是否值得?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版后记 中文系必读书目,现当代文学史考研必读书目,正因为是必读书目反倒让大家没有了评论而是在书上一道道划线,一遍遍...
(展开)

我之当代文学观的转折
1.思想立场与文本风格(批判与温和) 2.此书撰写的结构特色(重精神内核、重流变与剖析 3.我之当代文学观的转折(得意之笔🤗🤗) 先亮态度:目前看到的最喜欢的理论专著 。(以后应该也会是) 一方面因其成为教材为更多人所知而兴奋不已,一方面又觉得“教材”二字实在辱没了这本书...
(展开)

这本书竟然被查出有严重问题
“p2前言,提到周作人作品,他是当代负面人物。作品选戏剧部分《车站》p651-684的作者高行健属于有争议的人物,与排查要求不符。” 现在大学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很小心翼翼的了吧,立场也是随时摆出来生怕被上纲上线,但还是连提都不让提。 不知道有多少文学系的同学用过这本教材...
(展开)

我读《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点儿感受
洪子诚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 这本书 1、整体上,像是对作家生平、作品评论的堆砌、罗列。有的时候为了介绍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成果,他能够噼里啪啦地列几十部在正文中,一下子占去大半个版面。作者在修订版序中也说:“在总体框架和评述方式上······仍维持那种简括式评述的...
(展开)